元朝被朱元璋吊打的時候,四大汗國為何袖手旁觀

2020-12-20 小眼魚看歷史

從1352年朱元璋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開始,到1368年稱帝並攻佔了大都,推翻元朝統治,只用了短短的16年時間,而在這16年裡,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對抗其他起義軍身上,元朝被滅亡早已經是註定的事情,事實上也證明朱元璋在平定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後,開始逐鹿中原,只用了十個月的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元朝統治者打回了蒙古老家,那麼曾經所向披靡的蒙古鐵騎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又為何不見蒙古的四大汗國不前來救援呢?

1206年。鐵木真被推舉為大汗,即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分封了最初的四大汗國,這些相對獨立的汗國和元朝統稱為蒙古帝國,蒙古人雖然建立了橫跨亞歐大陸疆域遼闊的龐大帝國,貌似強大無比,但是境內地形複雜,交通落後,民族眾多,文化多樣。蒙哥大汗死後,因爭奪大汗之位,爆發了內戰,各國分別選擇支持不同的陣營,最終忽必烈成為大汗,建立元朝,新的四大汗國逐漸形成的蒙古帝國由於這場內戰也徹底走向了分離。

金帳汗國,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位置在俄羅斯鹹海和裏海之間,1236年,朮赤次子拔都統帥「長子軍」西徵,到1240年先後徵服了欽察草原、克裡木、高加索(到打耳班)、保加爾(保加利亞)、伏爾加河和奧卡河地區以及第聶伯河流域的羅斯各公國。被徵服的這一廣大地區成為拔都的兀魯思,從1242年以後稱為「欽察汗國」。欽察汗國對東歐各國享有主權,由於地跨歐亞大陸,它在四大汗國中疆域最為遼闊,作為徵服者,蒙古人在國內反倒成了少數民族,所以逐漸被伊斯蘭化,加上對外對內不斷戰爭,使汗國逐漸走向衰落和瓦解,分裂成九個相互獨立的國家,並於1502年滅亡。元滅亡時期,也是經金帳汗國分裂時期,自身尚且難保,根本沒有遠徵的那個能力。

察合臺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統治初期便戰爭不斷,後期兩個兒子爭奪汗位,使得察合臺汗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察合臺汗國從最初便一直與元朝開戰,忽必烈稱帝後,聯合其他汗王與忽必烈進行了10年戰爭,戰敗後,1303年兩國議和,而元朝滅亡的時候,東西兩個汗國早已是另一番天下,都是權臣執政,早就沒有成吉思汗後裔什麼事了,因此它連幫忙的資格都沒有。

1256年,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西徵後伊兒汗國始建。忽必烈稱蒙古大汗時,伊兒汗國一直承認其為宗主直至忽必烈去世為止。他的屬國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爾提德王朝,克爾曼的後西遼,土耳其的羅姆蘇丹國及喬治亞,其疆域遼闊,統治當時重要交通樞紐伊拉克、亞塞拜然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土庫曼斯坦,由於受當地影響,後世子孫不可避免開始信奉伊斯蘭教,後來乾脆給自己取名穆罕默德,廢除大汗稱號改成蘇丹伊兒汗國,由此演化成為了一個伊斯蘭國家。後期國家大亂,權臣擁立多個大汗,開始了長期攻伐,汗國名存實亡,14世紀末被突厥人的帖木兒帝國所滅,由於後期自己已經分崩離析,再加上離元朝距離遠,根本無暇顧及。

窩闊臺汗國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及其兒子貴由及他的後人管理。窩闊臺汗國是窩闊臺氏族諸汗的世襲領地,疆域包括原乃蠻部的領地和原西遼的部分領土,即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也迷裡城。窩闊臺汗國建於1225年,亡於1309年,共存在84年,是四大汗國裡命最短的。由於和元朝相鄰,曾多次進犯元朝而被打敗,故而其勢力一直不強,後期因為國內政變而早於元朝滅亡。

我們可以看出,蒙古鐵騎雖然所向披靡,能夠徵服大量領土,可是卻不擅長治理國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政治體系,導致國家機器不能正常運轉,進而導致曾經強大的亡國分崩離析,因此在元朝滅亡之時,四大汗國無不是陷入了焦頭爛額的內戰或者權力鬥爭中,幾乎同時走向了衰敗和滅亡。

元朝作為我國的正統繼承者,建立後忽必烈開始推行漢法,從一開始就遭到反對派的抵制,因此漢法並未成為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元朝把人分為四等,而為滿足戰爭機器的正常運轉全不顧人民的休養生息,只知道不斷加強殘酷的剝削,這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做法,勢必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原本能徵善戰的蒙古鐵騎卻日益腐化墮落,遠徵多次無果而返,統治集團內部奪權爭利的鬥爭,讓國庫連年空虛,戰鬥力已喪失殆盡,朱元璋起兵之時,面對著元朝,早已不是曾經的蒙古帝國,而是一個紙糊的老虎,一捅就破。因此一個是擅長武力徵服的帝國,註定走不長遠,即使沒有朱元璋,元朝也不可避免的走向滅亡。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滅元朝時,為何蒙古四大汗國不出兵幫忙?
    然後成吉思汗的兒子又那麼多,且個頂個的優秀,再加上如此廣袤的土地需要人鎮守,於是分別金帳汗國、察哈臺汗國、伊利汗國、窩闊臺汗國,他們統一屬於蒙古帝國。 而後忽必烈繼承汗位,並把蒙古帝國改為元朝,按照漢制進行統治。那為何元朝後期,朱元璋起兵反抗元朝的統治,曾經強悍無敵的元朝為何屢屢退敗?作為宗主國的元朝有「造反」運動,而其他四個汗國為何都不出兵幫忙鎮壓呢?
  • 元朝被朱元璋追打時,為何四大汗國見死不救?
    在朱元璋要去攻打元朝時,元朝的四大汗國就只剩半壁江山了,有一個汗國早早地就已經滅亡了,等到過個幾年還沒到朱元璋打元朝,另一個汗國也不存在了。因此到朱元璋開始攻打元朝時,四大汗國沒了兩個,另外兩個的宗主國還是元朝啊,但是他們為什麼看著元朝被打卻不前來幫忙呢?
  • 揭秘朱元璋北伐時,四大汗國為什麼不出兵幫助元朝反而幸災樂禍?
    朱元璋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北伐的時候,既信心滿滿又憂慮重重,信心滿滿是因為北伐乃是大勢所趨,是所有漢人百姓共同的願望,可謂是眾志成城,元朝剩餘的有生力量根本不是明朝各路軍隊的對手,定鼎中原指日可待而憂慮的是,不可一世的蒙古族,除了當初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外,還建成了四大汗國,四大汗國和元朝一樣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建立的,可謂一家人,如果四大汗國出兵相救,那局面可能會發生驚天逆轉。然而,讓朱元璋意想不到的是,在元朝滅亡之際,四大汗國居然按兵不動隔岸觀火,甚至於幸災樂禍,這又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四大汗國與元朝有淵源,可元朝瀕臨覆滅之際,為何沒有出兵援救
    南宋的政權覆滅,取而代之的便是元朝。而成吉思汗則被封為了元太祖,但是成吉思汗對於政治並不感興趣。戰爭似乎是他一生的使命,包括他的後代,都是為戰爭而生。因此壽命短暫的元王朝,也一直處在混亂與徵戰之中。後來我們都知道,由於戰爭不斷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嚴重,元末出現了許多的農民起義軍。最後是朱元璋的起義軍滅掉了元朝,但其實元朝的軍隊並不算薄弱,還有四大汗國的勢力可以倚仗。
  • 為什麼在當時元朝滅亡的時候四大汗國沒有一個出手相助的呢?
    為什麼四大汗國沒有出手相救元朝?我覺得主要以下幾點因素:血緣關係、人口、汗國內部各自形勢、凝聚力。血緣關係比較好理解。自忽必烈1259年登基為帝,正式決定採用中原漢族制度來進行統治開始,到1370年朱元璋北伐,期間已經歷一百多年的時間。
  • 元朝是中國正統朝代?同樣是蒙古帝國,為何四大汗國不算?
    客觀來講,元朝無可置疑是中國正統朝代之一。但是,與元朝並列的四大汗國不是,不屬於中國古代朝代範圍。以前常聽人說,你看我們蒙古帝國時期,四大汗國疆域多大多牛逼啊。這其實是很膚淺的看法。因為當他看到有人質疑元朝是不是正統王朝之時,就知道,不用說四大汗國,元朝尚被人們懷疑呢。
  • 元朝與四大汗國
    元朝:1271年成吉思汗的四兒子 拖雷 的第四子 忽必烈 (是伊爾汗國建立者的親哥哥)在大都建立元朝,1279年南宋滅亡。 1、欽察汗國:由成吉思汗大兒子 朮赤 的第二子 拔都 於1242年建立。1502年滅亡。
  • 元朝被滅時,四大汗國為何不出手相救?反而幸災樂禍?原因扎心了
    蒙古帝國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國家,佔據了當時人類生活的絕大部分地區,其中領土面積就有2400萬平方公裡,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北伐的時候,既信心滿滿又憂慮重重,信心滿滿是因為北伐乃是大勢所趨,是所有漢人百姓共同的願望,可謂是眾志成城,元朝剩餘的有生力量根本不是明朝各路軍隊的對手,定鼎中原指日可待
  • 窩闊臺汗國為何出現又消失,蒙古四大汗國是否包括元朝
    元朝」在名義上想包括「四大汗國」,只不過實際上,四大汗國不太理會元朝宣傳的他是蒙古汗國的繼承人的說法,雙方之間沒有真正的政治隸屬關係。元朝與蒙古四大汗國都是在這種模式下形成的。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後建立起來的「蒙古汗國」在蒙古軍事擴張的過程中迅速地瓦解,蒙古的核心力量進入西域、西亞和中原,蒙古本土反倒衰敗得很快,不再成為蒙古人的政治重心。
  • 在歷史中,為什么元朝滅亡時,蒙古四大汗國不派兵救援呢?
    四大汗國,是成吉思汗交戰全國時,統一的疆域,末了劃分將這四個處所,封給了四個兒子,也即是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四片面。四大汗國除了忽必烈的元代外,劃分是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和窩闊臺汗國。成吉思汗活著的時分,四大汗國的統治並沒有不同,他的子息子孫,連續交戰擴展版圖。不過自古有權柄就有爭鬥,到後期,他們的兒子以及子孫,根基上各自為戰,四大汗國名義上是蒙古帝國的一片面,但根基都是自力統治,是以為了權柄和長處,未免會產生少許爭鬥。開慶元年,元憲宗蒙哥在南下伐宋的戰鬥中,死於合州城下。
  • 蒙古人建立的四大汗國哪個實力最強?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
    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欽察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利汗國,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和四大汗國名義上是正統和屬國關係,但實質上他們卻相互獨立、各自為政,某種程度上還相互仇視,下面我們按實力和影響力來一一介紹一下這四個國家。
  • 蒙古四大汗國是什麼?它們與元朝的關係又是怎樣的?
    當年成吉思汗的子孫幾乎打下了整個歐亞大陸,隨後又建立了四大汗國。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提到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這是什麼原因呢? 據有限的資料記載,在蒙古帝國的開創者成吉思汗去世後,龐大的蒙古帝國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態。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內部鬥爭之後,蒙古帝國的權力中心從窩闊臺一系轉移到了託雷一系,即之後的元朝一脈。
  • 蒙古「四大汗國」——窩闊臺汗國的結局,同室操戈的悲劇
    蒙古四大汗國在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徵」前,成吉思汗就確立了窩闊臺的繼承人地位,所以,在分封諸子的時候,成吉思汗把最接近蒙古本土的土地封給了窩闊臺在這幾個主要的分封諸王中,發展得最好的就是海都,他的封地和白帳汗國(欽察汗國的屬國)接壤,他極力討好欽察汗別兒哥,在別兒哥的支持下,海都的地盤得到了很大的擴張。
  • 元朝滅亡,四大汗國為什麼沒有出手相助?因為其他汗國比大元還爛
    四大汗國,自顧不暇,對元朝這個宗主,即便心有餘,也是力不足。中原天下,是最容易輸出秩序的地方。而蒙古人卻把這裡搞得分崩離析。所以,這不是客觀不支持,而是主觀不努力。中原尚且如此,其他汗國,只能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 被元朝迫害不已的朱元璋,當了皇帝後,為何承認這個朝代的正統呢
    對於朱元璋來說,他本人肯定 是十分痛恨遠超的,因為他自己就是被這個朝代所摧殘的人。在他17歲的時候,本以為人生活幸福時,卻沒想到他的家人在這一年好幾個餓死,一夜之間,朱元璋的身邊只有一個二哥了,而那個時候朱元璋的怒氣則是徹底爆發,這也有了後續他帶兵起義的開端。
  • 蒙古帝國、大蒙古國與元朝三者之間有何聯繫?它們分別是誰建立的
    眾所周知,元朝並不是漢人建立的政權,而是由少數民族蒙古統一的王朝,在此之前,蒙古包括四個汗國,不禁令人疑問,元朝建立之後,蒙古汗國就不復存在了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探究一下這個問題。圖片:蒙古資料截圖一、蒙古帝國、大蒙古國與元朝許多人到現在也搞不清楚,蒙古帝國、大蒙古國以及元朝三者的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先來說說蒙古帝國,其實它並不是一個朝代,而是由西方歷史學家下的一個定義,蒙古帝國是大蒙古國解體之前的政權,它包括元朝和蒙古四大汗國。
  • 鐵木真黃金家族西徵途中所建立的蒙古四大汗國,實力如何?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漢位,使得大蒙古國四分五裂,四位封地大佬實際上取得了獨立的能力,乘勢便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合稱「蒙古帝國」。忽必烈1271年建國號為大元,直到1304年四大汗國才正式承認元朝的宗主國身份。那麼,黃金家族這四大汗國情況如何呢?
  • 元朝究竟哪裡好?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百姓們想念元朝想了二百年
    朱元璋推翻元朝,使得遊牧部族勢力重新退回到長城以外,華夏南北重歸一統。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驅除韃虜」,老百姓貌似不怎麼領情,對元朝不無思念之心。 元朝的立國之本是依靠強大的武力,當年在統一戰爭中,元軍的彎弓和馬刀,沾滿了徵服之地人民的血淚。
  • 蒙古建立的四個強大汗國,它們在如今的什麼地方?全都是過眼煙雲!
    蒙古大帝國,其疆域包含蒙古本土、中國大部、高麗在內的元帝國和四大汗國。四大汗國是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爾汗國和欽察汗國。 窩闊臺汗國,是成吉斯汗三子窩闊臺的封地,控制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也就是今天哈薩克斯坦境一帶。1310年,窩闊臺汗國併入了察合臺汗國。
  • 老子叛亂兒子照樣封王,細說四大汗國子孫在元朝享受的王爵待遇
    歷朝歷代都有分封宗藩的王爵制度,元朝也不例外,在蒙古初期成吉思汗時代,因為制度不健全,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王爵制度,直到忽必烈繼位後,採用漢王朝的制度,與蒙古初期的慣例糅合在一起,才形成獨特的蒙古元朝印章封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