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墾多家企業藉助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運營過程中仍存難題待破解
農產品「觸網」容易暢銷難
■ 記者 盧月佳 海南日報記者 李關平
「新學期新氣象,優惠迎萌新。」8月18日,海南橡膠「海橡健康生活館」微信小程序已經推出了9月開學季的優惠活動,將天然乳膠面抱枕、天然乳膠靠墊、天然乳膠U型枕作為「開學大禮包」進行組合銷售,並推出套餐價,有意將這個組合打造成當季爆款。
這不是「海橡健康生活館」首次推出優惠活動,此前該店還結合七夕情人節等節日的熱點,分別設定了不同的文案及折扣力度,吸引消費者進店購物,以增加店鋪人氣,樹立品牌形象。
伴隨著品牌意識及市場意識的增強,近年來,一些企業在拓展線下銷路的同時,各自搭建微信小程序、開微店,或是在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開店,線上銷售農產品,拓寬農產品銷路,海墾下屬多家企業也紛紛「觸網」。然而,企業「觸網」門檻雖低,電商之路卻並不平坦。
積極「觸網」開拓渠道
8月17日,南金農場公司的果農沈世存背著噴霧器,早早地來到他所管理的30多畝菠蘿蜜園裡,給575株菠蘿蜜樹打藥、除蟲。每隔10天左右,南金農場公司旗下的海南誠果商貿有限公司的採購團隊就會到地頭採購一批菠蘿蜜。
「這個月我剛賣給農場公司共5000斤菠蘿蜜,果農再也不愁被小商販壓價,也不愁銷路啦!」如今,沈世存的工作就是把菠蘿蜜管好,並供應給農場公司。
從2010年開始鼓勵職工發展菠蘿蜜產業至今,南金農場公司已有6300畝菠蘿蜜基地,菠蘿蜜產業已成為南金農場公司的支柱產業,農場公司與職工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怎樣把地裡大量的菠蘿蜜賣出去,變成了一道必答題。
為了拓寬銷售渠道,2017年底,南金農場公司便開始布局「線上+線下」營銷平臺,成立3家銷售公司負責銷售南金農產品。於是,主抓線上銷售的海南誠果商貿有限公司,先後在「拼多多」平臺上註冊了南象水果生鮮官方旗艦店、南金果果官方旗艦店、七樣紅官方旗艦店。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記者打開「拼多多」APP,找到南象水果生鮮官方旗艦店,店內主打產品是菠蘿蜜,並銷售百香果、鳳梨、青檸檬等海南應季熱帶水果,目前總銷量已有8.3萬件。「近期每天接到的菠蘿蜜訂單都有700件—800件,高峰期還可達到1000件訂單。」南金農場公司副總經理何日歡告訴記者。
接到訂單後,採購團隊便到菠蘿蜜園裡採果並運往海口倉庫,再由海口統一發貨。就這樣,沈世存與其他果農的菠蘿蜜搭乘著電商「快車」,送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手上。
海墾下屬多家企業紛紛「觸網」。今年2月,榮光農場公司搭建的「榮光農享」微信小程序上線,就為該公司的芒果、龍眼、香蕉、火龍果等產品增添了一條穩定、便捷的銷售渠道;今年6月,「海橡健康生活館」上線,消費者僅需動動手指,就可選購來自海南橡膠的乳膠產品。
「觸網」容易運營難
「大多數電商平臺都支持免費開店,觸網門檻較低,搭建微信小程序的成本也僅在1萬元左右。」海墾茶業集團職工王雷告訴記者。早在2015年,海墾茶業集團便在微店註冊了「海墾茶業集團直營店」;2016年,又在天貓註冊了「白沙食品旗艦店」。
而海墾茶業集團負責電商運營工作的只有王雷一人。記者點進這些店鋪,頁面設計簡單,既缺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意文案,也沒有優惠活動,產品銷量也不盡如人意,只實現了將產品從線下「搬」到線上。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榮光農場公司搭建的「榮光農享」微信小程序上。沒有專業的電商團隊,僅由榮光農場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兼職運營「榮光農享」,在該農場公司自產的芒果、龍眼等農產品過季後,目前店鋪裡僅售賣不同規格的紅心火龍果。
電商運營缺資金、缺乏專業人才、品牌效益未形成……觸網容易,難在運營。「墾區下屬企業紛紛嘗試觸網,卻很少有人真正精通電商行業的『遊戲規則』,這個綜合性較強的行業需要由專業團隊操作才能走得更遠。」省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主任周秋平受訪時表示,發展電商,首先思路要清晰。
好比茶葉、咖啡、乳膠產品等標準化產品,可直接運用網際網路在市場營銷、產品推介、增強品牌知名度及認可度等方面下大功夫;而水果等非標準化產品先克服產品的季節性問題、規模化問題,確保已形成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之後,再去考慮發展電商,企業才能少走一些彎路。此外,網店的水果過於單一,面向的消費群體就越少,進而影響網店的產品競爭力,引流能力也較弱。
「要想做好線上銷售,要配備專門的運營團隊,還要投放廣告增加網店曝光度,前期投資成本高。」何日歡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海南誠果商貿有限公司每月都要支付20萬元給「拼多多」平臺用作店鋪推廣費,另外還有員工薪酬、物流運費、包裝費等一大筆開銷。經過幾年的籌備及一年半的實踐,海南誠果商貿有限公司在「拼多多」平臺上的網店才開始步入正軌。
走向「一個拳頭向外」
墾區有銷售農產品的訴求,若每個農場公司及產業集團都各自為營發展電商又耗費大量資源,且難成氣候。路在何方?
「農產品最終的發展目標是品牌化,線上或線下銷售都只是實現目標的途徑。」周秋平認為,與其分別試水電商,搭建新平臺,不如集中資源成立一個墾區層面的電商團隊。由該團隊牽頭在天貓、京東等流量較多的電商平臺,建立海墾農產品網店,墾區下屬企業可委託電商團隊去實現多渠道、多元化運營。團隊具體細分為多個小分隊,專攻不同的電商平臺,將銷售渠道打通,進一步打響品牌。
正如周秋平所言,海墾當務之急是將非標準化產品都規格化、品牌化,再把分散在島內各個市縣的農產品都串起來,實現「一個拳頭向外」。承擔著解決墾區農產品貿易與流通重任的海墾商貿物流產業集團也正在為之努力。
「最近我們在實地調研墾區內外的農產品基地,掌握產量、規模、投產時期等信息,爭取儘快把上遊的貨源供應穩定下來,同時積極拓展下遊渠道,形成完整的供應鏈體系。」8月8日,海南海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顧慶中說。
在供應鏈體系中,海南海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充當了「中間商」的角色,負責收集大量貨源,按照一定的規格進行分揀、包裝,再把一箱箱印有「海墾優品」字樣的貨物交到批發商手裡。同時,以「海墾優品」為抓手打開終端零售市場,布局線上銷售。
編輯|梁寧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