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朗讀:
    
    
    據了解,海能達已經發布的智慧融合專網解決方案不僅包括了網絡融合、終端融合、指揮調度融合等,還融合了基於用戶自身需求而提出的業務應用場景,如在終端上實現人臉識別和智能監控等。
    
    海能達智能生產線。 (受訪者供圖)
    原標題:從深圳成功走向全球的專網極客
    海能達:專網通信行業引領者
    深圳新聞網訊 從24年前深圳華強北的一個小櫃檯起家,逐步成長為市場佔有率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專網通信行業引領者,總部位於深圳的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不失時機地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深圳創新企業的成長「樣本」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範例。
    從深圳華強北走出的專網極客
    上世紀90年代,整個專網通信行業基本由摩託羅拉一家壟斷。1993年,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最初從電子元器件集中的華強北櫃檯做起,開啟了自己的無線通信創新夢想,立志要開創中國自己的通信品牌。1995年海能達率先研製出第一款國產品牌對講機TC160;2004年海能達研製出全球第一臺中文顯示對講機;2006年首臺國產防爆對講機TC-700EX問世。
    海能達還通過實施一系列併購行為,不斷做強做深自己的業務主軸。依託技術自主研發,填補了我國在專網通信領域數字集群標準的空白,而且成功從深圳走向全球。
    「企業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專注於專網通信這一領域,從未偏航。」海能達董事長兼總裁陳清州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從最難的地方開始全球化進程
    在國內市場小有成就後,陳清州發現,想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擴大市場。
    1997年,陳清州第一次前往美國,將其作為擴張國際市場的第一站。不過,懵懵懂懂闖出國門的海能達,卻發現「國際飯」並不是那麼好吃。2004年,陳清州參加了美國的一個展銷會。陳清州戲稱自己「就像農民進城擺地攤」。而從「進城」那一刻起,他才意識到,擺在自己面前的不是一座金山,而是充滿壓力與挑戰的「虎山」。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陳清州的邏輯裡,只有在全球最發達的市場裡站穩腳跟,才是產品質量的有力背書。
    為了適應美國的市場環境,海能達主動對標美國市場標準。經歷了兩年多的艱難轉型,海能達的產品最終成功闖進了美國市場。隨後海能達又開始布局英國、德國市場。
    從「走出去」升級為「走進去」
    伴隨著海能達在全球市場擴展,其海外市場戰略也從「走出去」,升級為「走進去」。
    2016年,海能達在歐洲斬獲大單——克羅埃西亞DMR(歐洲制定的數字對講機使用的協議標準)全國網項目,將建成歐洲最大DMR公共安全網絡。同時,海能達作為主供應商的多米尼加9-1-1應急通信全國網已初具規模。
    海能達的產品也頻繁亮相杭州G20峰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2016裡約奧運會、F1方程式賽事、俄羅斯2017年FIFA聯合會杯等國際重大會議及賽事活動中。未來,海能達還將為2018年FIFA世界盃提供安全通信保障。
    推動「中國智造」加快引領式創新
    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有話語權。為了確保在專網通信領域的技術領先,海能達在研發投入方面不遺餘力。據統計,8000多名員工中,40%為研發技術人員,每年的研發投入佔到當年銷售收入的15%以上。以深圳為總部,海能達已建有深圳、德國巴特明德、哈爾濱、南京、鶴壁等9個專網通信研發中心,累計申請專利1205項。
    隨著眾多海外子公司和國際化研發團隊的建立,海能達產品及解決方案全球競爭力大幅提升。從模擬到數字,從終端到系統,從窄帶到寬窄帶融合,實現了從「跟隨式創新」到「引領式創新」的飛躍。
    目前,海能達在全球擁有9個研發中心,產品已遍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全球設有近60個分支機構。
    智慧融合專網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今年5月在香港舉行的2017年世界應急通信展覽會上,海能達展示了智慧融合專網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多模智能終端、寬帶系統和應用軟體等。
    據了解,海能達已經發布的智慧融合專網解決方案不僅包括了網絡融合、終端融合、指揮調度融合等,還融合了基於用戶自身需求而提出的業務應用場景,如在終端上實現人臉識別和智能監控等。這些符合實際需求的智能化創新技術,可以應用於公安、武警、消防、應急辦、地鐵、機場、電力、人防、醫療機構等領域,進而推動專網通信方案深度參與智慧城市的建設。
    「專網通信發展至今,已越來越迫切地需要多媒體集群調度,如視頻監控和大數據分析。窄帶網和寬帶網之間,誰也不能替代誰,只有融合創新才是解決之道。」陳清州說。(王海榮 通訊員 吳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