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經典,首先要了解它的前世今生。那麼36計從出道到頂流,又經歷過怎樣的故事呢?
仔細研究,你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36計的成名之路居然用了36計,這就是傳說中的老套娃嗎?
所以,36計的成功也是營銷的勝利的嗎?
就讓我們一起看看36計的成名之路吧。
36計的作者是誰?
空城計:
有關於36計的最早的記載,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所以有人說三十六計是南齊宋名將檀道濟寫的。僅憑這一句話雖然不能斷定,36策就是檀公兵書,但是憑這一句話,卻對36計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十六計中有一些計謀理論源出自《孫子兵法》,比如以逸待勞(《孫子·軍爭篇》說:「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同逸)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所以也有人說36計是孫武所著。
千百年以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句話已經成為俗語,老嫗都能隨口一說。
然而,實際上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古本的三十六計被流傳下來。
所以是不是他們寫的也就無法實錘。
36策一直就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樣子:江湖上到處都有關於它的傳說。事實上誰也不知道36計到底都寫了些什麼,但所有知道它名的人,都知道它的厲害。
那麼現在我們所讀的版本又是怎麼來的呢?
借屍還魂,無中生有:
現在通行本裡面許多計策來源也是出自明朝時期的小說話本(「借刀殺人」出自明朝汪廷訥《三祝記·造陷》,「調虎離山」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西遊記》,反客為主,苦肉計,連環計等等都是出自《三國演義》)。
所以有人認為,既然36計原本還沒有被發現,但是諸世都在誦它的真名。後人就借36計的名,借前人智慧經驗,無中生有,讓傳說走進現實,著自己的兵書。那麼36計應該是明清時期的作品。
可惜,雖疑無據!
關於通行本36計來源,可考的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朱琳《洪門志》記載36著,不過與現在通行本計謀並不完全一致。
第二種,1941年出版的土紙本,這也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流傳最廣版本的源頭。
第三種,2003年,古城西安的兵書研究者張敬軒出示了一套十四萬言的《秘本兵法》手稿,是其父張聯甲從20世紀20年代中到60年代末編撰的。有一萬多字的《六六行·三十六計》,也稱為《秘本兵法》。內容與土紙本一脈相承,但是計辭更加翔實。
只是36計的成書年代和作者,學術界一直沒有定論。
但是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本軍事、謀略巨著,是中華文明的璀璨成果之一。
36計內容好不好?
按道理說,這種開局一個標題,內容全靠編的東西,就像現在的自媒體推文一樣,是非常不靠譜的。
然而,妙就妙在,36計的內容不但經得起推敲,還成了經典之作。
那麼它怎麼做到的呢?
樹上開花:
看過36計的人都知道,36計每一計都有一條計辭,是對計謀的注釋。但是計辭就那麼一兩句話,有點單薄。因此編者在每一計後面又加上一句易經陰陽燮理,簡單而不簡約,意味悠長,回味無窮。同時還蹭了易經的流量。可謂計辭不秀,易經來湊。
只能說編者是高手中的高手。一個字,絕。這個後面我們會專門來講。
36計從出版到享譽世界。
借刀殺人:
1941年36計手抄本在陝西邠州(今陝西省彬縣)某書攤發現,抄本前部為「養生之談」,而末尾附抄「三十六計」。
同年,成都新華印書廠根據手抄本發行土紙本。是後來36計通行本的首版。然而此本流傳不廣。
1961年,土紙本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報》發表並介紹了36計的來龍去脈。
叔和又將這土紙本孤本贈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並由無谷作注。
當時擔任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的莫文驊將軍,又將內部油印本的《三十六計》分送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和各位元帥、將軍,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被認為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書。有了專業人士的肯定,加之36計本身富含的傳奇色彩,36計正式成為兵家必讀之書。
現代自媒體人做推廣看了,都要稱一聲:內行。
渾水摸魚:
36計雖然很優秀,但是一開始並沒有出圈,改開以來,市場經濟推行以後,因其具有重謀略、講實用、通俗易懂等特點,迎合了新時代人們對知識文化的需求,而被譽為「大眾兵法」,迅速成為社會各階層關注的熱點,各種注本和應用型出版物,直面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五花八門,妙趣橫生。
一時間,36計成為市場的寵兒,時代的熱點。海外也爭相翻譯,研究。
36計因此被譽為我國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瑰寶。成為新的文化頂流。這時候36計就可以自豪地對親爸爸易經說一句,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生意三十六計》《交際三十六計》《炒股三十六計》《三十六計與管理》《人生三十六計》《一生要會運用的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三十六計的智慧》《三十六計活學活用》《三十六計:說話的智慧與辦事的技巧》《房地產營銷三十六計》
名傳海外:
據稱其較早在日本廣為流傳,被稱為「運籌帷幄的訣竅」。
1988年,瑞士漢學家勝雅律潛心研究《三十六計》,出版了《智謀——平常和非常時刻的技巧》,第一次將《三十六計》和他的研究成果介紹給西方讀者。該書先後被譯成荷、意、中、英、法、俄、葡、西、土等多種文字出版,在西方引起震動。
當時的聯邦德國總理科爾讀後致函作者,對該書給予高度評價。
1991年,法國漢學家弗·基歇爾將《三十六計》譯為法文出版。
法國海軍上將拉科斯特在《費加羅報》上專文介紹,稱讚《三十六計》是「小百科全書」,系統形象地描繪了「詭道的迷宮」。
結語:
36計從傳說到傳奇,所使用的這六條計謀,也是非常巧合,分別來自36計的六套計謀,各取其一。
(敗戰計:空城計)
(攻戰計:借屍還魂)
(敵戰計:無中生有)
(並戰計:樹上開花)
(勝戰計:借刀殺人)
(混戰計:渾水摸魚)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36計身體力行,實踐理論於自身,這樣的兵法奇謀之書,值得我們學習、研究。
詩書盛華,茶香盈夏,上下五千年璀璨文華,無數前人的智慧成果,繼承和發揚,並不是死讀書。取其精華,總結升華,學以致用,你就可以在知識的海洋裡,成為國學王的男人!36計你值得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