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詩歌的王朝,在唐朝幾百年時光裡,有兩個詩壇的高峰,那便是以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為首的盛唐時期和以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為首的中唐時期。今天我們就來讀一首柳宗元的詩。
唐詩中有邊塞詩、也有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那樣的浪漫詩歌,還有孟浩然和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歌。說起山水田園詩,王維和孟浩然無疑是盛唐的代表,而到了中唐,柳宗元的田園詩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與王維和孟浩然不同的是,柳宗元仕途坎坷,他的田園詩多半是在貶謫之所的永州和柳州所作。那首「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和「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更是被後人稱讚的千古名篇。
其實透過柳宗元這些山水田園詩,我們看到的是他孤獨的身影,在被貶謫的山水田園之中,柳宗元是一位孤獨的靈魂歌者。他本出生於名門望族的河東柳氏,步入仕途後和劉禹錫一起帶著滿腔熱血任監察御史,後來發起了「永貞革新」,可惜中唐政局動蕩,這次革新持續了不到100天就夭折了,他和劉禹錫一起被貶到窮山惡水之地,從此遠離朝堂。
這一次貶謫對柳宗元來說就是一生,此後他再也沒能回到長安朝堂之上,最終在柳州抱憾而死。在南方那山水之中,無論初夏秋冬,他曾多少次登上高山,望穿煙水,渴望北歸回到家鄉,回到長安城中。
正是柳宗元後半生這種內心無比的痛苦惆悵,才讓我們有機會讀到讓人驚豔的作品。在永州和柳州的那十幾年歲月裡,柳宗元將才華託付山水之中。瀟湘路遠,葉落長安道,那路的盡頭是柳宗元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守望。
在古時候的交通非常不便利,一般只有水路和陸路,山再高也要攀登,水再急也要逆流而上。那時候人們為了能夠步入仕途,大多數都會選擇遠離家鄉進京趕考,若是有幸中了狀元,進了朝堂,那自然是春風得意。但宦海沉浮,坎坷在所難免。很多人都是在排擠與打壓被調到偏遠的地方,從此一去天涯遠,故鄉煙水長。所以我們在許多古詩詞之中,都可以看到詩人抒發對於家鄉的思念,因為那時候沒有網絡和高鐵飛機,他們唯有用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這種最原始的感情,化為一句句的動情的詩篇,當我們讀到時,內心總是感到非常的酸楚。
柳宗元有很多作品都受到大家深深的喜歡,比如說那首婦孺皆知的《江雪》,每次讀起來之時,那種孤獨深遠的意境總是深入骨髓,甚至還因此被稱之為唐詩中最為孤獨的一首。他可以寫出這樣的詩作,可想而知,他的內心一定也是非常痛苦的,這也是因為仕途上的不順所造成。他先是被貶到湖南永州,之後又到廣西柳州,而且餘生再也沒有回到過家鄉,可想而知他對家鄉的思念有多深,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首詩。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這首詩是柳宗元的一首七言絕句,表達的是對於故鄉的那種深入骨髓的思念,以及對自己命運的不平之感。這首詩寫於柳宗元在柳州之時,當時他的心情非常低落,於是在一個秋天,他與朋友浩初和尚一起去登山,見到四周的山峰就如同劍鋒一樣割斷了自己思鄉的愁腸,如此便不免得觸動了那多愁善感的內心,於是他便寫下了這首詩,寄給遠在長安的親友,來表達自己心中的那種深深的感情。
在這首詩文的第一句與第二句中,詩人說到雲海那邊的山峰看起來非常的高聳險要,就如同那寶劍的劍鋒一樣,而在這樣一個秋天看著這些山峰,真的就如同一把把寶劍在割著自己身體中的萬縷愁腸。秋日登高懷遠的詩作,在古詩詞中非常常見,但是這首詩中,詩人的比喻卻極為精妙,讓我們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想像力之豐富。
在這首詩的第三句與第四句中,詩人則直抒胸臆,心中對故鄉的思念噴薄而出。也是這兩句,讓這首詩的傷感之情更為濃鬱。山峰萬千入雲去,故鄉杳杳不見家,如此之景,他自然忍不住發出感慨,如果我能夠將自己的身體化為千億萬億的分身,那麼我真的希望能夠將自己的這些身體留在遠處的山峰之上,這樣就能夠無時無刻地都看到自己的故鄉了。
不得不說,這首詩雖然在名氣上可能略顯遜色一些,但是詩文中所蘊含的那種最淳樸的思鄉之感以及想像的精妙卻絕對是一篇難得的佳作,具有非常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可誰曾想,在柳州望斷山水,割斷愁腸的柳宗元,接到朝廷大赦回京的消息後,沒等收拾行李北上回鄉就病死在了柳州,享年僅有47歲!嗚呼哀哉,一代詩人和文學家就此隕落,好友劉禹錫和韓愈聞之心如刀絞般疼痛,即便千年之後的我們,讀到此也不僅悲痛萬分。
如今山水或許已不是那一片山水,但柳宗元在永州和柳州留下的故事和詩詞,卻正在被我們世代傳唱。
柳宗元作為唐宋八大家,生平故事和作品你知道多少?不如走進唐宋八大家,一起了解他們精彩的人生故事和精彩詩篇文章吧!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哦!現在僅售26.2元,知識無價、學習無涯,一起努力吧
作者:每天讀詩詞主編 素心圖片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有溫度、有態度的詩詞國學傳播者。願與各位在詩詞山水中相遇,一起把酒話桑麻!文章為原創,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歡迎各位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