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的一首思鄉詩,滿滿的思鄉之情,引起無數在外遊子的共鳴

2020-12-16 小丸子圖書集

我們都知道,唐宋時期出現了許多有名的詩人,他們的作品為我們的中國詩歌文化,提供了眾多優秀作品。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位唐代詩人宋之問。宋之問(約656 — 約712),初唐時期的詩人,字延清,名少連,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陽市)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代表作用《度大庚嶺》、《江亭晚望》、《晚泊湘江》等。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首詩歌是《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是一首典型的思鄉詩,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表現在詩歌的字裡行間,引起無數遊子的共鳴。

「嶺外音書斷」說詩人走到大庚嶺以外,家鄉的音信就斷了。不難看出詩人是遠遊在外遠離家鄉,卻有著對家鄉有著深深的思念之情。「經冬復立春」說明詩人在外已經經歷了一個個的春夏秋冬,冬去春來一年又一年,寫出了離家時間之久。詩人通過遠離家鄉的距離描寫和時間流逝的描寫離家之久,表達出了自己離家很遠而且離家時間長,渲染了自己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滿滿的思鄉之情。

「近鄉情更怯」說明如今自己已經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離家越近卻越害怕,不免有些擔憂。可能很多在外的遊子能夠體會到這種心情,擔心自己出門在外時間久了,家鄉的一些變化,會讓自己有些遺憾。「不敢問來人」,更是將人這種擔憂和害怕的情緒渲染出來,甚至不敢向從家鄉過來的人詢問家鄉的消息。這兩句詩不僅體現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更加突出了她的思鄉之情的濃鬱。

我們再來說一個宋之問的小故事,有天他來到杭州靈隱寺遊覽。夜間借宿在靈隱寺裡,看著月色下寂靜的寺院,寺前黑黝黝的奇峰,不免詩興大發,準備吟詩一首,可是當他吟出了這樣兩句:「鷲嶺鬱岧嶢,龍宮隱寂寥。」,後面卻是怎麼也接不上去了,只是苦苦在殿閾間徘徊,不斷地重複著這兩句,不知不覺間步進了一個禪堂,宋之間抬頭看見一位鬚眉皓齒的老僧正在上方端坐,抖抖瑟瑟的長明燈把他的身影照得十分巨大。

宋之問心想僧侶中不乏詩中高手,便把已作的兩句讀給他聽,並說自己正詩思枯塞。老憎聽,立即嘡聲說道:「何不接這樣兩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一聽著實一驚,這是多好的詩句啊,遠遠高出於自己的水平!他在惶惑中趕緊謝別,後面的詩句也就源源而來。他這首詩的全文是這樣的: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們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落花更發,冰輕葉未凋。風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待入天台路,看君度石橋。

宋之問第二天醒來想起昨夜遭遇似夢似真,趕到禪堂一看,早已空寂無人。找到一個正在掃地的小和尚,死纏死磨地問了半天,小和尚才把嘴湊到他的耳朵邊輕聲告訴他:「這就是駱賓王!今天一早,他又到別處雲遊去了。」這件事讓宋之問很是感慨,這是駱賓王仕途失敗後所作文章,可是他的文學造詣依舊很是高超。

相關焦點

  • 3首思鄉詩詞,轉發了!你濃濃的思鄉之情,飽含在詩詞之中!
    鄉愁,是一種模糊的悵望,是混雜著孤獨的懷舊,離家在外的遊子,思念家鄉及家中的那些人是一種無法釋懷的哀傷。詩中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實物,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思鄉之情。
  • 十首思鄉詩詞:每個想家的人,心裡都有一首詩
    每一個遊子,心裡都有一首詩,那裡藏著最溫暖的家,那裡藏著最溫暖的情緒。今天,詩詞君分享十首思念詩詞,哪一首,是你想家的情緒呢?白居易在外飄泊,他說,家裡的人肯定在想念我這個遠行人。與其他詩人寫思鄉不同,白居易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像家人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使這種思鄉之情擴大化,真實感人。
  • 王維的一生留下眾多經典詩篇,這組詩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思鄉之情
    孟津,是王維在安史之亂後的歸隱地,他在此居住了10餘年,可以說是王維的故鄉。王維在孟津的歲月中,創作了很多詩作,而《雜詩三首》無疑是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曾經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一位華人歌手演唱了王維的《雜詩三首》,讓人感受到身在異鄉的漂泊感和孤獨感,也感動了無數身在他鄉的遊子。今天,我們欣賞王維的《雜詩三首》,感受王維身在京城,心繫故土的思鄉之情。
  • 李白聞一曲折楊柳滿洛城 蕩起遊子千年的思鄉情 讀完想立刻回家
    因為家,是濃濃的愛語;因為家,是絮絮的嘮叨;因為家,是一串串掛在屋簷下的紅辣椒……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地上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時候背的第一首唐詩《靜夜思》,其中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長大後,聽到笛子之聲,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李白在洛城寫下的一首思鄉的詩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個字,卻把思鄉之情寫到了極致
    漂泊羈旅的遊子不畏辛勞、不懼艱苦,卻最怕碰見那輪皎皎的明月,因為它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忽然與人撞個滿懷,勾起人無限的思鄉之情。中國古代詩歌向來便有月夜思鄉的傳統主題,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內容清新樸素,內涵卻雋永豐富,表達了一種人們普遍共有的鄉情體驗,因而能夠激發起古今讀者的情感共鳴,可以說是相關題材詩歌中最為人們熟悉和喜愛的一首佳作。
  • 明代一首20字古詩,引起多少思鄉情
    在古代的詩歌當中,羈旅思鄉詩佔了很大的分量。古代的中國就已經是幅員遼闊,這就決定了這些讀書人要想爭取到功名,必須要靠近帝國的中心。於是乎他們少年的時候就開始打點行囊,奔走在路上。無論是哪一種人,他們都留下了不少的思鄉詩。今天我們所分享的,是明代一首20字古詩。雖然這首古詩很短,內容也很簡單,但是卻引起多少思鄉情!且看: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 此詩描寫音樂,不但寫出了遊子的思鄉之情,同時也感嘆時光匆匆
    李頎所創作的詩歌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送別詩,如《送魏萬之京》,一種是邊塞詩,比如《古意》,最後一種是描寫與音樂有關的詩詞,比如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聽安萬善吹觱篥歌》。這首詩主要描寫了,胡人安萬善吹奏觱篥(bi li),聲音美妙絕倫的畫面,恰好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好趕上除夕,而當時詩人由在外漂泊遠離故鄉,因此這首詩表面看是在描寫音樂,其實作者是想表達他對故鄉無盡的思念,以及感嘆時光匆匆,韶華易逝。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這幾首古詩詞中感受古人的思鄉之情
    悠悠遊子心,濃濃思鄉情思鄉之情是千百年詩人們運用最多的題材之一。在古代,交通極為不便,馬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但並不是人人都有馬騎,像陸遊就是騎驢入川的,還有乘船、坐轎,都很慢,由此可見古代遊子回鄉是一件很艱難的事。
  • 李覯一首少有的宋詩,雖只28個字,卻把思鄉的愁情發揮到了極致!
    在眾多詩人筆下的思鄉詩,篇篇情真意切,我們在讀到這些經典的鄉思詩後,也會有強烈的共鳴。因為這樣的思鄉之情,對於每個人都一樣,他人之情,即是自己之情。今天小赫赫就為大家分享一首經典的思鄉詩,來自北宋著名的儒學大家、思想家、教育家李覯(gou4)的《鄉思》。
  • 馬戴這首思鄉詩,寫盡思鄉之痛而餘音嫋嫋,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
    那一首詩,這兩句可謂是寫盡了思鄉之苦,在後世贏得了很高的評價。不過,除了那一首《灞上秋居》之外,馬戴還有一首著名的思鄉詩,情真意厚讓人想家,被後世評論為「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全篇如下: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 宋之問《渡漢江》:在詩句中,思鄉情緒中又夾雜了一些矛盾
    宋之問,字延清,是如今的山西汾陽人。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就聊到過宋之問,因為在當朝為官的時候得罪了人,被發配到嶺南。他在,被發配的途中,經過了大禹嶺,寫下了這樣一首《題大庾嶺北驛》一首詩。在那一首詩中,見景生情,抒發了他被貶遠方,思念家鄉的無限惆悵。以及錯綜複雜的情緒,無限情緒湧上心頭,配上荒涼之地,寫盡了悽涼之情。那麼在宋之問被貶之後,被貶到嶺南的時候,在他在那裡呆了兩年時間回家的途中,經過漢江的時候又做了一首詩,名為《渡漢江》。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今日小年,一首《回家》天籟之音,訴盡遊子的思鄉情
    今天是小年,春節即將來臨,很多在外打拼的遊子已經踏上歸鄉之路,憧憬著節日和家人團圓,享受回到家的溫暖與美好。挪威著名女歌手西絲爾(Sissel Kyrkjebo)這首《Going Home(回家)》,把遊子的思鄉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 ▼西絲爾《Going Home(回家)》
  • 一首《蘇幕遮》,一片思鄉之情,雖是思鄉之作,但以寫荷而聞名
    久居於京師,且仕途不順,使得周邦彥不免泛起思鄉之情,於是在此期間,周邦彥寫了一首《蘇幕遮》。《蘇幕遮》雖是思鄉之作,但素來以寫荷而聞名,可謂是周邦彥詞作中非常獨特而又清新的名篇。蘇幕遮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 十首思鄉詩詞,送給在他鄉的你
    詩詞君:作者在欣賞風景、吟詠詩歌的時候,突然發現眼前村莊裡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與自己故鄉的十分相似,因而產生了思鄉的愁緒。有多少人有這樣的經歷,一點與家鄉相似的景物,都會引起深深的鄉愁。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詩詞君:「何人不起故園情」,聽到這笛聲的,誰不會動思鄉之情呢?聯繫第一句看,這種遊子懷念故園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隱藏的、莫可名狀的,因偶然聽到的笛聲突然明朗、強烈起來了。笛聲來自何處,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遊子?是樂工?是歌妓?這些都讓詩人和讀者去猜測。
  • 王維被譽為詩佛,連一首簡單的思鄉詩都這麼富有禪理
    王維的詩作如此精彩,如此富有禪機意味,以至於連一首簡單的思鄉詩都這麼富有禪理。請看: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正如王維那首著名的五絕《相思》一樣,這首詩同樣非常容易理解。字裡行間當中,流淌著的,其實就是淡淡的鄉愁。
  • 李白的這首詩只有28個字,卻寫盡了鄉愁,至今仍讓人感慨萬千!
    作為遠離故鄉的遊子,我們每個人心中肯定都有一份鄉愁,一份對故鄉戀戀不捨的情懷。只是每個人表達自己心中的那份鄉愁,所採用的方式不同而已。如我國古代詩人,他們就常把自己的鄉愁寫進自己的詩歌作品裡。《春夜洛城聞笛》便是著名詩人李白的一首表達鄉愁之作,這首詩寫於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陽時。
  • 遊子思鄉: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思鄉是古代詩詞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古代文人考入仕途後四處為官,遠離家鄉,便寫下很多思念家鄉的詩句,來表達客居他鄉的遊子漂泊悽涼孤寂的心境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這時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處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得看得見落日,卻仍然望不到故鄉。這兩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現得很深刻。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句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
  • 因一首詩留下一個表達思鄉之情的典故,千古流傳,文化人都知道
    張儼死後不久,東吳就被西晉所滅,作為亡國之人的張翰雖然有才華,善於寫文章,但是身受亡國之痛,佯狂避世,不願意受禮法約束。他本無意於功名,但為時勢所逼不得已到洛陽做了幾年官,自然覺得很不適應。其時「八王之亂」初起,齊王對他有籠絡之意,他就更感到不可久留了,「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本傳)並即興吟成《思吳江歌》一詩。
  • 雷佳熱曲《鄉愁》 網絡引熱思鄉之情
    原標題:雷佳熱曲《鄉愁》 網絡引熱思鄉之情 雷佳雷佳但真正讓普通大眾所熟知,還是源於她在2015年央視羊年春晚上的一首《鄉愁》。  春晚上,雷佳動情的一曲《鄉愁》勾起了祖國各地人民的濃濃思鄉情懷,雷佳、鄉愁等關鍵字在春節期間也幾度成網絡熱搜詞。如今新春的熱度漸漸褪去,這首歌在各大網站登陸之後的點播量卻居高不下,在雷佳靈性的演唱之下,配上意味深長的歌詞,濃濃的思念充盈在整首歌曲中,讓遠離家鄉的遊子不禁牽掛起家中親人。
  • 李白寫夕陽精彩唐詩,30字寫夕陽山泉美景,更寫思鄉情無限惆悵
    這一片土地在古代是山清水秀之地,自然也吸引了李白的目光。一個夕陽西下的下午。李白獨自感受著這美麗的景色,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精彩唐詩。全文雖然只有30個字,但是卻寫出了如夢如幻的夕陽美景。而且在其中滲透了如痴如醉的思鄉之情,今天讀來依然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清麗之美。全文30字寓情於景,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