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薯澱粉質植物,外形非常像土豆,也被稱作為甘薯

2020-12-06 社會生活分享者

豆薯屬,豆科,6種,原產熱帶美洲,現廣布於東半球熱帶地區,其中豆薯(沙葛)中國西南部各省常見栽培,取其地下塊根供生食或熟食,種子有劇毒,忌食,但可作防治蚜蟲的殺蟲劑。草質、纏繞植物;羽狀3小葉,常分裂或有角,有小託葉;花排成腋生的總狀花序,常簇生於花序軸腫脹的節上;萼二唇形,上唇頂微缺,下唇3 齒裂;花冠青紫色或白色,伸出萼外,旗瓣闊,基部有耳;雄蕊10,二體(9+1);子房有胚珠多顆,花柱長,先端旋卷,沿內彎一面有毛;莢果狹,扁平或腫脹,在種子間有下壓的槽紋。

豆薯的食用處理方法:

豆薯屬豆科豆薯屬中能形成塊根的栽培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草質藤本植物。豆薯的塊根肥大呈圓形、圓錐形,皮、瓤都是白色,無核,脆嫩多汁,富含糖分和蛋白質,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生食,也可熟食。

豆薯的吃法(做法)大全:

蘆筍豆薯炒蝦仁,準備好食材,200g蘆筍,150g蝦,豆薯100g,鮮蝦洗淨去殼,開背取出蝦線蘆筍洗淨,去掉老根,斜切段豆薯洗淨,剝皮,切條狀,蒜瓣剝皮剁成蒜末,煲好開水,放點油,下蘆筍,過一下開水,用篩子撈起備用,蝦仁也過一下開水,撈起放適量米酒和胡椒粉,少量鹽,熱鍋,放油,下蒜末翻炒,放豆薯翻炒變熟,豆薯很快熟的,放蘆筍和蝦仁一起翻炒,放點鹽就裝碟,鮮美清爽的蘆筍豆薯炒蝦完成。

豆薯粥,將豆薯衝洗乾淨,撕去外皮,切成丁塊。粳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乾水分。取鍋加入冷水、粳米、豆薯塊,用旺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至粥成,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豆薯排骨湯,排骨洗淨放入鍋中川燙後再一次裝入適量的水以小火燉煮約30分鐘。(要撈去湯中雜質/泡沫),再加入切塊的豆薯小火煮約10分鐘調味後加入香菜即可。

哪些人不能吃豆薯、豆薯的注意事項:

1、哪些人不能吃豆薯

胃寒病者勿食為妥;寒性痛經女子在月經期間切勿食用生冷沙葛;糖尿病人也不可多吃。

2、豆薯的適用人群

一般健康人士均可食用,豆薯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除了具有食用價值之外還可以降低人們的血壓和血脂,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的效果。

3、豆薯的食用禁忌

適量食用就可以,不要過量食用。

山芋與番薯,都是澱粉質很豐富的食品,品種相近,山芋是中國舊種,番薯是海外傳來的新種。在形式上,山芋近圓形,番薯多長形。山芋較大,番薯較小。山芋味甜,番薯本身無味。《辭海》資料,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中所載的"甘薯",據農學家丁穎考證,是薯蕷科的甜薯。但旋花科的番薯也被稱作甘薯。

相關焦點

  • 今日食普542期:豆薯,為何只有我這樣叫
    國際物種搬運工西班牙人,從美洲新大陸帶出很多舊大陸沒有的植物。其中的兩個薯,在16世紀末經由菲律賓傳入中國後,南北方在叫法上有些混亂。一個是紅薯,一個是豆薯。纏繞藤本植物,肉質塊狀根長得像薯。中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北方,地瓜是指旋花科的紅薯(甘薯)。這與早期經商的人起名太隨意有關。
  • 這種植物從遠處看像甘薯,剝皮後看起來像個梨,他在南方作為水果
    這種植物一直長得像紅薯,削皮像梨,南方當水果吃,北方很少見,世界不多不可思議,在自然界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珍貴的野生植物,其中許多是我們從未見過的,城市活著的人嚮往農村生活,走進農村,你呼吸著清新自然的空氣,一個接一個的角落,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奇特染缸吉野櫻,這些染料井吉野總能帶來不同的驚喜
  • 你手裡的香芋味奶茶,可能是紫薯做的|芋頭|紅薯|魔芋|甘薯|山藥...
    《中國植物志》裡頂著「甘薯」名字的,是薯蕷科的甜薯。  甜薯產於亞洲東南部,塊莖的大小、形狀都像土豆,薯肉白色有甜味。甜薯的塊莖像是「鬍子版」的土豆,挖出來時是「一嘟嚕一嘟嚕」成串的,因此日本人也叫它「嘟嚕山藥」。  我國古代華南地區種甜薯較多,東漢時期就有記載。
  • 豆薯、涼薯、洋地瓜都是同一種!怎麼入菜才好吃?
    豆薯是什麼?豆薯又名涼薯、甜薯、地蘿蔔和洋地瓜等,原產於中國、墨西哥及北美洲,是豆科多年生植物;跟蕃薯一樣都是地下塊根作物,其塊根肥大、,不過豆薯比荸薺更清甜!.選擇鬚根少的豆薯,水分比較充足。✔汆燙:先用熱水燙過能夠去除豆薯的生味和多餘的澱粉質。備一鍋滾水,放入去皮的豆薯汆燙約 15~30 秒後撈起瀝乾,即可用於其他烹調。
  • 你了解豆薯嗎?知道豆薯該怎麼進行種植嗎?趕緊來了解一下
    小編相信說起紅薯這種東西每個人都聽說過,但是對於豆薯這種蔬菜,肯定很多人都比較陌生吧?豆薯的外表其實和土豆長得非常像,但是卻和土豆完全是不一樣的。豆薯是一種國外的蔬菜,並不是我們本國特有的,經過後來的不斷培育和改良,逐漸引進豆薯,豆薯慢慢成為了人們喜愛的食物。小編在這裡提醒各位種植戶朋友們,在食用豆薯時,千萬不要誤食豆薯的種子,因為豆薯的種子是有毒性的!
  • 紅薯、山藥、地瓜、土豆分不清楚,其實這是四種不同的植物
    在農村裡給紅薯有著許多的稱呼,山芋、白芋、紅芋、番薯、金薯、甘薯、地瓜、紅苕、線苕、山藥等等將近十多種。紅薯的嫩葉可以食用,也可以當做畜生的飼料。我們食用的是其根部,大都是圓形或者紡錘形。小時候在做燒火做飯的時候經常放幾塊在灶臺裡烤著吃,還可以放到蒸籠裡像蒸饅頭一樣蒸著吃。通俗上來說山藥指的是山藥棍,是冬天常吃的糖葫蘆的一種。另外還有許多別稱,薯蕷 、土薯、山薯蕷、懷山藥、淮山、 白山藥等。
  • 紅塵凌渡:培根和甘薯做的炒鍋,自製的非常健康哦!
    導語:紅塵凌渡:培根和甘薯做的炒鍋,自製的非常健康哦!這平底鍋甘薯土豆泥是裝滿夏季蔬菜,培根和供應與或不加烤雞蛋是你的選擇!它是美味,填充和健康的,使它完美的早餐,午餐或晚餐。任何甘薯土豆泥配方對我來說都是純粹的安慰。在我的冰箱裡有不斷的剩飯之前,因為整個食譜讓我們走到了一起,我自己的個人大部分是低FODMAP飲食包括隨機的散列食譜,我通常是隨心所欲地拼湊在一起的。
  • 歐洲第一吃土豆的國家:愛爾蘭,在此之前土豆一直被視為觀賞植物
    馬鈴薯又名土豆、洋芋或山藥蛋,是非常重要的糧食、蔬菜、飼料多用途型作物。在美洲已有幾千年的栽培食用史。哥倫布首航美洲時,他手下的一名製圖員在一個印第安小村落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塊菌」。這種塊菌便是土豆。最初土豆的美味沒有被人們認識,它只是作為一種廉價的食物裝上航船以備返航所需。就這樣,土豆漂洋過海到了歐洲。也許是由於外觀欠佳,土豆曾被誤認為含有大量毒素。1619年,法國勃艮第地區還正式宣布,該區內禁食土豆。對土豆的偏見在歐洲持續了兩個世紀才逐漸改變。在此以前,土豆主要是種在花園裡觀賞或為植物學家收藏研究。
  • 這種植物遠看像紅薯,剝皮後像梨子,南方當水果吃,北方很少見
    這種植物遠看像紅薯,剝皮後像梨子,南方當水果吃,北方很少見。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種植物只有在南方地區才可以見到,在北方地區是見不到的,這種植物就是沙葛,又是豆薯,也可以叫做地瓜,涼薯,番葛,葛薯等等名字。
  • 這地瓜外形像個特大號蒜頭,口感卻清甜脆嫩,夏天吃還能清熱解暑
    【這地瓜外形像個特大號蒜頭,口感卻清甜脆嫩,夏天吃還能清熱解暑】白地瓜又名涼薯、沙葛, 學名豆薯,它與紅薯、土豆一樣是根莖類的蔬菜。經常吃涼薯還能夠阻止糖類轉化成脂肪,因此如果你正好處於減肥期,那麼涼薯是非常適合食用的蔬菜。此外因為涼薯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所以它促進腸道蠕動,對於改善便秘症狀再合適不過了。白地瓜可以生吃也可以熟食。我家是頭一次買白地瓜,感覺外形像超大號的大蒜頭,用最簡單的做法把它去皮切絲和豬肉絲一起炒了,白地瓜絲炒出來香甜美味,口感非常的爽脆,水水的、嫩嫩的,有點像吃脆口的山藥,但是比脆山藥更清甜。
  • 甘薯和馬鈴薯為什麼有那麼多名字
    玻里尼西亞先民在哥倫布之前就已經通過某種方法登上了美洲大陸並順利返航,帶回了甘薯。至今紐西蘭英語中仍然把甘薯稱作kumara(來自毛利語kumara),和其他英語國家稱其為sweet potato或者yam不同。
  • 野生豆角毒倒老伯 原來它名叫豆薯 塊根可食用
    豆薯豆莢外形。  浙江在線11月23日訊昨天,寧波晚報A12版刊登《吃了一小杯野生豆角老伯至今仍昏迷不醒》一文後,引起了市民們的廣泛關注。大家一方面很關心毛老伯的病情,一方面又想知道,這種毒豆角到底叫什麼名字,它是哪裡來的?
  • 如何讓豆薯的塊莖膨大化,需要掌握以下管理事項
    豆薯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地瓜品種,但是地瓜是紅薯,然而這種豆薯是一種可以將外皮剝下來直接當水果食用的地瓜品種,它的果肉是從潔白色,味道非常的香甜,不管是老人孩子都非常喜歡,而且它的口感清脆,含水量非常足,比甜瓜的口感更加的有優勢。
  • 農村一種植物叫「寶塔菜」,外形像寶塔,殊不知其價值很珍貴
    導語:農村一種植物叫「寶塔菜」,外形像寶塔,殊不知其價值很珍貴。我們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植物是大家並不了解的,尤其是在農村當中生長的一些野菜類的植物,大家更是非常的陌生,甚至也不願意去,多觀察這些植物。一般我們對於很多野菜的名稱都是根據它的外形來確定的,的確有很多的植物它的外形跟它們的名稱真的是極為相似,就像今天我們要提到的寶塔菜,它的外形就像一層層的寶塔一樣,非常的形象。寶塔菜這種植物還有很多其他的名稱,那麼在這裡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
  • 南方的地瓜是豆薯北方的地瓜是番薯
    同去買菜的朋友是浙江人,說這叫豆薯,也叫沙葛、涼薯,是浙江番薯界裡最有鄉土氣的。灰綠色的皮很薄,輕輕一撕就能扯下來,白色的果肉甜甜的,還帶了一絲絲土味。賣菜的老闆說,夏天生吃也行,拿來煲湯也不錯。  市農科院蔬菜所的蔬菜專家說,豆薯的味道,跟蘿蔔有點像。末了,又說,豆薯也叫「地瓜」。  作為北方人的我,馬上跳了起來,這怎麼可能是地瓜?
  • 土豆曾被稱為「罪惡的食物」,因饑荒而正名
    土豆,學名馬鈴薯,根據馬鈴薯的來源、性味和形態,人們給馬鈴薯取了許多有趣的名字,例如:義大利人叫地豆,法國人叫地蘋果,德國人叫地梨,美國人叫愛爾蘭豆薯,俄國人叫荷蘭薯;我國雲南、貴州一帶稱芋或洋山芋,廣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藥蛋,東北各省多稱土豆。
  • 老家這種植物,外形像「蜈蚣」,比人參還珍貴,遇見別忽視
    老家這種植物,外形像「蜈蚣」,比人參還珍貴,遇見別忽視。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在90年代以前,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農民的生活普遍很艱苦。那時為了不餓肚子,很多人都會到野外去摘一些野菜野果來吃,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村食物匱乏問題。
  • 農村長相特殊的一種植物,外形像南瓜,還有藥用價值!
    生活在農村朋友經常給你在農村看到一些花花草草,可能農村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這些植物和農村當地良好的風俗習慣,這也是我們一直所推崇的!相信農村的朋友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植物,而這些植物的也經常被我們所忽視,甚至有些人認為他們沒有什麼價值,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農村有些植物價值是很高的,只是我們不了解而已!在農村有一種長相特殊的植物,它的外形像南瓜,還具有藥用價值!
  • 薔薔聊三農:好吃的豆薯真好賣,你要不要種?注意下面要點即可
    今天和大家說一下豆薯的種植方法。一般的薯類,都是挺受到大家的喜愛的。像是經常被做成各種小食品的土豆,還有地瓜,都是總能夠看到的薯類,味道都是挺不錯的。不過有個薯類它的味道可不比這些常見的薯類的味道差,甚至還比它們的味道好,而且它含有的養分也是超出一般的蔬菜的,它就是豆薯。
  • 清代的人口闖關:被甘薯、土豆、玉米拯救的清王朝
    但康熙帝從來沒有把大規模開荒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完全是胤禛的獨創。然而開荒如同啃雞肉,容易咬下來的大塊肥肉早就在順治朝與康熙朝初期被開發殆盡,到雍正朝,大規模的開荒已經沒有實施的空間與條件——這招早過時了。但雍正帝並不承認,依然將新開墾土地的數量作為考核官員的硬性指標,在雍正朝一貫的嚴苛政風下,強行在各地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