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種植物野生數量不多,根部價值大,1斤24元農民不願意種植
在農村生活的勞動人民,每天辛辛苦苦的下地幹活,就是希望自己家的農作物能很好的生長,到了秋天有個好收成,未來一年的夥食就有了著落,也算對得起自己的流過的汗水。尤其是種植水稻,許多農民時不時的就會到稻田邊去轉悠轉悠,害怕田裡的水不夠,害怕田裡的蚊蟲猖狂,最害怕的是那些「打不死」的雜草。每到種植水稻的季節,稻田裡就雜草叢生,一株挨著一株,密密麻麻的長在空隙中,不僅影響了水稻的生長,還影響了水源質量,關鍵是除掉又會長出來,無限循環的過程,農民們為此可以說是操碎了心。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野草,它在農村很普通,以前挺多,田坎上都是,但並沒有多受歡迎,人們通常把它當作雜草除掉,現在野生數量不多了,根部價值大,1斤24元農民不願意種植,我的家鄉都管它叫雞腳刺。
雞腳刺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因為其全身帶刺,根部特別像雞腳而得名。植株直立向上生長,側面的根莖上有明顯的條稜,密密麻麻的長滿了多細胞長節毛,摸起來特別扎手,一點也不討人喜愛。有些植株有不少分枝,有些植株則沒有分枝,葉子從植株基部開始生長,直至枝丫頂端,靠下部分的葉子比較大,形狀各異,卵形、長倒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柄邊緣有針刺和刺齒,若是不小心碰到了,那就有得哭了。它那紫色的花十分精神,多半是直立向上綻放,少有低著腦袋下垂的,花朵的苞片有六層,稀稀疏疏的針形花瓣緊湊在一起,再加上綠葉的襯託,格外引人注目,如果再吹來一陣清風,花朵便隨著風兒的方向擺動,好似一個個掉入凡間的精靈在翩翩起舞。
雞腳刺在我國分布特別廣泛,主要在臺灣、福建、貴州、四川、廣東、廣西、河北、山西、山東、湖北、湖南、江西、陝西、浙江、江蘇等地居多,其他地區也有它的存在,只是相對而言沒那麼多。雞腳刺的適應能力很強,只要根部還殘留在泥土裡,它就能再次生長出來,它對生長環境也沒什麼太大的要求,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都能很好的開花結果。
雞腳刺在農村尤為常見,因為它渾身都布滿了一層尖尖的刺,所以人們都把它當作雜草除掉,實際上,它是一味非常好用的植物,用途比較廣泛,其嫩葉嫩芽是非常好吃的野菜,焯水蘸醬或者煎炒,或者白水煮熟配送蒜蓉辣椒,美味無比,很受人們的歡迎,即便拋開嫩芽嫩葉不說,其根部價值也大,用途很廣泛,一斤本地售價24元,而農民卻不願意種植。
可能大家會好奇,這是為何?嫩芽嫩葉是美味,放到市場上也能賣個好價錢啊?確實如此,雞腳刺在市場上嫩芽嫩葉也是5、6元一斤,但農民就是不願意種植,你奈他何?從而折射出了農村一種「亂象」。
其一:雞腳刺確實價值大,市場價值也不錯,但是農民被這種野草折騰夠了,不想再被折騰一次,除掉雞腳刺可是大費周章的事情,斷根都能重新生根發芽,地裡基本整不絕,還渾身是刺,一不小心就被刮傷了;
其二:繁殖能力太強,雞腳刺野生的由於年年使用除草劑,確實目前比較稀少,但是,它的繁殖力很強,種植起來,種子會隨風飄蕩,附近的田野山崗,房前屋後都能因為種子隨風而生長,一旦不值錢,清除得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三:物以稀為貴,因為野生的變少,價格才堅挺,如果大量種植上市,則會造成積壓而市場飽和,價格急劇下跌。
所以,這也間接的造成了農村一種「亂象」:少部分農民,這也不種,那也不種,啥也不種!種莊稼覺得不如買來吃,種菜覺得那時間不如去掙錢買菜吃划算,種經濟作物覺得投資會虧本,於是天天在家閒著,東遊西蕩。
農村這種「亂象」,在您的家鄉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