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用酒」光環難掩辛酸現狀 解讀長城葡萄酒被棄始末

2020-11-23 界面新聞

本文首發於「財經雜誌」(ID:i-caijing) 特約撰稿人 吳楊盈薈/文 餘樂/編輯

11月9日晚,中美兩國國家元首和眾多賓客一起在人民大會堂共進晚餐。在網上流傳出的菜單中,「長城幹紅」、「長城幹白」出現在了酒品欄中。然而,這一多年頭頂「國宴用酒」光環的民族品牌,卻剛剛因長期虧損而被「東家」作為「包袱」甩了出去。

10月16日,中國食品有限公司(00506.HK)宣布將包括長城葡萄酒在內的全部酒類業務及其他非飲料業務,出售給母公司控股股東中糧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中國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總交易作價約50.69億港元。

中國食品旗下原本包含三大塊業務,分別為飲料類、酒類和廚房食品。此前公司已經把金帝巧克力、福臨門等廚房食品業務陸續剝離,如今更選擇進一步放棄酒類業務,成為中糧集團旗下18家專業化公司中唯一的專業化飲料業務平臺。

此次剝離的酒類業務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長城葡萄酒的生產和經銷業務,剝離的原因則是「營運及財務表現雙雙下滑」。

公告顯示,中國食品的國產葡萄酒業務到今年6月為止已經連續虧損長達30個月,除稅前虧損分別為2015年2.41億港元、2016年1.67億港元、2017年上半年4.09億港元。從2011年到2016年,中國食品的國產葡萄酒業務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11%。

剝離業績不佳的業務,對上市公司來說是利好消息。公告發布當天,中國食品即跳空高開逾14%,市場機構也紛紛調高了該股的目標價。然而,對於正期望觸底反彈的中國葡萄酒行業來說,這則消息無異於潑了一瓢冷水。

連年虧損,「金字招牌」難逃剝離命運

中國葡萄酒市場曾經有過好時候。

2011年,受高端白酒的漲價風潮影響,中國葡萄酒消費隨之大熱。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一端是由商務消費為主的高端葡萄酒,另一端的廣大個人消費者則會選擇以張裕、長城為代表的國產葡萄酒品牌中相對低價位的品類。

可惜好景不長,2013年政府頒布「禁酒令」,中國葡萄酒市場忽遇寒冬。經歷了近五年的深度調整期後,中國葡萄酒市場一直在谷底徘徊。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及中國酒業協會的統計,2011年至2016年間國內葡萄酒行業總產量及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0.34%及4.73%。作為對比,2006年至2011年期間的相關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8.5%及24.3%。

更糟糕的是,未來3年-5年葡萄酒市場復甦的難度仍然很大。針對中國葡萄酒行業的未來發展,中國食品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建平給出了相對悲觀的判斷。他在公告中表示,國內葡萄酒行業「預期未來三至五年將如2011年至2016年期間般保持緩慢增長」。

長城葡萄酒長期在中國葡萄酒市場上佔據著市場份額第二的位置,屬於中國葡萄酒品類中的「金字招牌」。全球市場研究公司Mintel數據顯示,2015年和2016年長城葡萄酒佔中國葡萄酒市場份額均為6.2%,僅次於張裕集團(000869.SZ)。

但是,在國產葡萄酒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長城葡萄酒也未能獨善其身。因此,對於急需緩解短期財務壓力的中國食品公司來說,放棄酒品這一長期虧損的業務,專注於年銷售額同比增長32%的飲料業務,顯然是一個更明智的選擇。

「出售酒品類業務及其他非飲料業務後,中國食品核心業務更為清晰,公司負債比率將得到進一步改善。」中國食品在公告中表示。

長城葡萄酒剝離完成後,中國食品的財務指標獲得了大幅改善。

交易完成後,中國食品的淨負債權益比率按2017年中期的財務狀況計算將由33.4%下降至18.0%。按2016年全年的財務狀況計算,其母公司普通股權益持有人應佔本年度溢利的每股盈利將大幅增加約41%。

性價比之戰,進口酒強力搶奪市場

中國食品剝離全部酒類業務的舉措,離長城葡萄酒總經理李士禕上任只相隔18天。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調整是「長城葡萄酒重裝上陣再出發」。

李士禕在上任之時曾坦言,中國葡萄酒品牌近年來正面臨著不小壓力。「最近幾年,受內外部環境多重因素的影響,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經歷了一些波動,面臨一些困難,使得一部分業內人士和消費者對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前景有所擔憂,信心有所動搖,長城葡萄酒置身其中,同此涼熱。」他在公開信中表示。

正如李士禕所言,國產葡萄酒這幾年的日子很不好過,不但行業整體的「蛋糕」沒有做大,自己手裡的份額也在被進口葡萄酒不斷蠶食。不僅是長城,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張裕葡萄酒同樣增長乏力。財報顯示,張裕自2016年起就出現淨利潤下滑的趨勢,當年下降4.62%,今年前三季度則同比下降1.04%。

國產葡萄酒在與進口葡萄酒的競爭中節節後退,與葡萄酒市場近年來出現的消費升級趨勢有很大關係。低價位的葡萄酒品類不再受到大眾追捧,消費者們更加在意葡萄酒的口感和性價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挑品種、挑產地,甚至挑酒莊。

「同樣價格能買到更好東西,我為什麼不選擇更好的進口葡萄酒?」葡萄酒經銷商、眾海盛公司CEO張海文說。「國外酒性價比更高,這已經是行業和葡萄酒愛好者們的共識了。國內的好酒價格偏高一些,至少得300元-400元以上。但同樣的口感,進口酒100元以上就能買得到。」眾海盛公司每年葡萄酒全國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但其中只有5%的選品為國產葡萄酒,且集中在高端酒類。

國產葡萄酒的口感差,與中國葡萄酒廠商無法把控種植環節密切相關。「決定一款葡萄酒的品質,種植環節佔70%,釀造環節只佔30%。」寧夏利思酒莊首席釀酒師郭萬柏說。

中國葡萄酒廠商基本不自己種植葡萄,而是在豐收季向葡萄產地的農民收購葡萄。農民為了利益最大化,會在雨水最多的時候採摘葡萄,這樣葡萄斤數更重,能獲得更多的收入。然而葡萄含水量高,則含糖量不足,釀造後的酒精度上不去。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進口葡萄酒的酒莊式生產模式。很多酒莊都是由一個家族經營了一兩百年,因此能有效把控葡萄酒生產的全部環節,從土壤改良、種植、採摘到釀造、銷售的全過程都能親自參與。國外多數酒莊在雨水季禁止採摘葡萄,因此釀成的葡萄酒含糖量足,口感更佳。

中國一些葡萄酒廠商也在嘗試莊園式生產,介入種植環節。但是,想真正改良一塊葡萄產地的土壤,需花20年左右的時間。目前我國土地承包製度規定,一塊土地的承包期限是30年。受此影響,很少有人願意花這麼長的時間去從源頭上做土壤改良的事情。這也就決定了國產葡萄酒從種植源頭上無法達到進口葡萄酒的質量。

「中國本土的葡萄酒很多方面做得很好,只是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法國瑪歌酒莊副總經理Aurelien Valance說,「我們的酒莊是家族經營,已經傳承了500多年。因此我們做決策不只會看眼前10年或20年,我們會考慮的是100年。」

口感無法短期提升,更糟糕的是價格也在逐漸失去優勢。這讓國產葡萄酒在和進口酒的性價比之戰中進一步處於下風。

由於進口關稅高昂,進口葡萄酒的消費需求過去在國內市場一直受到壓制。隨著「零關稅」國家的逐步增加,進口葡萄酒的價格近年降低了不少。

紐西蘭、智利兩國先後在2012年和2015年享受了中國進口葡萄酒「零關稅」的政策。澳大利亞葡萄酒的進口關稅也在2017年降至5.6%,並將在2019年完全降低至0。澳大利亞是中國第二大葡萄酒進口國。「零關稅」政策無疑將讓澳產葡萄酒在中國葡萄酒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而中國的人力和生產成本上漲,也導致釀酒成本上漲,甚至比從國外進口原酒灌裝還要貴。根據2017年上半年海關數據,葡萄牙和西班牙進口原酒價格在3000元-3500元/噸左右。而國內葡萄製造原酒的成本則在7000元-8000元/噸。

為此,不少中國酒企選擇放棄部分自釀葡萄酒,直接灌裝國外進口原酒。2017年上半年,我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4.07億升,其中22.5%為散裝原酒。「這在行業中很常見。中國很多葡萄酒企會去國外買散酒回來灌裝,跟中國自產的酒進行調配,增加性價比。」眾海盛公司CEO張海文說。

面臨進口葡萄酒衝擊,國產葡萄酒產量連年下滑。2016年,國產葡萄酒產量11.4億升,同比下降1%。國產葡萄酒產量自2013年以來已連續四年下滑。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進口葡萄酒的驚人增長速度。中國葡萄酒及烈酒進出口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4.07億升,同比增長15.49%。其中瓶裝葡萄酒3.03億升,同比增長14.05%。

法國瑪歌酒莊在2005年時出口到中國的葡萄酒只有50瓶到60瓶,但如今這個數字上升到了1.2萬瓶。中國已經成為他們全球最大的現酒進口市場。「中國是近十年來葡萄酒銷量增長幅度最快的地區,我們十分重視這個市場。」瑪歌酒莊副總經理Aurelien Valance說。

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Vinexpo行政總裁Guillaume Deglise指出,中國目前是全球第四大葡萄酒消費市場,同時還是重要的葡萄酒生產地區。他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進口市場。而隨著進口葡萄酒持續增長,中國本地葡萄酒產量近年出現小幅下滑不可避免。

進口酒的快速增長,甚至讓中國葡萄酒廠商們都紛紛開始了進口酒經銷業務。

中國食品旗下的中糧名莊薈進口酒業務平臺通過貿易代理方式,向國內市場引進性價比高的進口酒產品。同時還擁有並經營位於法國波爾多的中糧雷沃堡酒莊。長城葡萄酒9月底新上任的總經理李士禕,此前正是中糧名莊薈的國際酒業總經理。

雖然2017年上半年長城葡萄酒的銷售收入整體下滑了8%,但中國食品的酒類業務還是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中國食品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酒類業務按人民幣口徑實現了12%的增長。這些增長都是被進口酒業務所拉動。

儘管進口酒業務能幫助中國葡萄酒商從財務上拉動銷售增長,卻也造成了自己幫進口酒打擊自己的尷尬局面。「這種做法其實從邏輯上有點奇怪。就像你自家的孩子還沒養好,卻從外面再收養了一個孩子來分自家孩子的資源。」張海文說。

某種程度上,中國葡萄酒製造商已經自己放棄了自己。

「葡萄酒本來就是舶來品,中國不像國外發展了一兩百年,有非常成熟的配套產業。你要看眼前,我現在沒有那麼多資金,我只能通過經銷進口酒來先賺到錢。」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山東煙臺酒莊莊主說。他從父親那輩開始經營本土葡萄酒酒莊,五年前接觸進口酒經銷生意。隨著進口酒的衝擊,酒莊自產葡萄酒業務逐年下滑,如今進口酒業務已經佔到了酒莊總業務的80%。

出路何在?

進口酒競爭最激烈的市場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為了規避和進口酒的激烈交鋒,長城葡萄酒的自救策略是選擇放棄低端市場,聚焦中高端品類。

從2016年開始,中國食品主推「長城」品牌新定位策略,重點聚焦中高端市場。中國食品陸續採取了一系列優化產品結構的措施,主動提高出廠價,並削減低回報的低端產品種類。

中高端產品的銷售價格更高,能為企業提升毛利,但這遠遠不能彌補放棄中低端大眾消費市場所付出的代價。

中國的葡萄酒消費者近半數集中於100元-300元的中低端消費市場。易知數據的《2016年中國葡萄酒消費者行為數據》統計顯示,44.1%的消費者選擇購買100元-300元的中低端葡萄酒,800元以上的高端葡萄酒消費僅佔11.1%。

由於低端產品種類減少,在2017年上半年,長城葡萄酒低端產品銷售收入大幅下滑22.9%。這也直接導致長城葡萄酒的銷售收入整體下滑了8%。

大眾消費為主的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商務消費為主的高端市場增長緩慢。中國葡萄酒市場還有增量機會嗎?

能否把握年輕人主導的新一輪消費升級趨勢,很可能是中國葡萄酒品牌翻盤的最大機會。誰更能抓住年輕消費者的心,誰就更可能成為這個市場上未來的贏家。

目前80後和90後已經成為了市場上的主力消費群體。他們在成長中受歐美文化影響較大,對葡萄酒更加熟悉。「我們跟這些年輕的客戶接觸下來,發現他們這代人有個明顯的特點,拒絕白酒,拒絕烈酒。日常生活習慣更喜歡葡萄酒,因為酒精度不高,也有美容健身效果。」張海文說。

在這個戰場上,產品創新和營銷能力成為了決定勝負的關鍵。而進口葡萄酒的營銷能力相對較弱。這也是中國葡萄酒能充分發揮品牌優勢,甩開進口酒的機會所在。

「進口酒在市場上走的是小而美的路線,只能依靠大的電商平臺或進口超市來營銷,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個特別成功的大單品。」全球市場研究公司Mintel食品飲料分析總監顧菁分析道。

針對年輕消費者的偏好,張裕集團2016年先後推出了「小萄」和「醉詩仙」兩款創新戰略大單品。「小萄」是葡萄酒加純果汁的酒精飲料,主打年輕人群不想喝高度酒,但是又想喝一點酒助興的快時尚飲用場景。「醉詩仙」主打年輕人的入門級葡萄酒。系列共有五款,分別是赤霞珠幹紅、美樂幹紅、蛇龍珠幹紅、貴人香乾白和桃紅葡萄酒,每款售價僅為68元。為迎合年輕人的審美,每一款酒都被賦予了不同的色彩主題,並聯合電商平臺天貓舉辦了全球首發儀式。

和張裕同為中國葡萄酒品牌領軍者,長城葡萄酒在營銷能力和投入上也同樣具有優勢。2017年上半年,長城葡萄酒在品牌促銷及廣告市場費用投入大手筆,市場營銷費用同比增加了4100萬元。但是,長城葡萄酒在年輕人群市場的爭奪中還沒有明顯的動作。

「長城葡萄酒在轉型中需要更多的投入,但這些投入是不是有回報很難說,對中國食品來說風險會比較大。剝離酒類業務,短期財務上會很好看,還是比較明智的方案。」Mintel分析師顧菁指出。

的確,對轉型中的長城葡萄酒來說,從中國食品剝離回母公司也未必是壞事。免除了上市公司短期盈利的財務壓力,此次剝離能給長城葡萄酒換來更多的試錯投入、更長的喘息時間。

「未來三年是國產葡萄酒發展的關鍵窗口期。」李士禕說。他同時表示,長城「今後將結合各產區的風土文化特點和當地最適宜種植的葡萄品種,在符合中國人消費特點的基礎上,釀造出中國消費者更加喜愛的優質特色葡萄酒」。

時間總歸是有限的。若長城葡萄酒再次錯過此輪消費升級的機會點,則只能承受在進口葡萄酒衝擊下逐漸衰落的命運。

來源:財經

原標題:「國宴用酒」光環難掩辛酸現狀,解讀長城葡萄酒被棄始末

最新更新時間:11/19 08:25

相關焦點

  • 「國宴用酒」光環難掩辛酸現狀,解讀長城葡萄酒被棄始末
    (原標題:「國宴用酒」光環難掩辛酸現狀,解讀長城葡萄酒被棄始末)
  • 從茅臺到葡萄酒 60年國宴用酒的演變軌跡
    回望過去的60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的全面發展,「國宴酒」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玲瓏剔透的高腳水晶杯承載著葡萄酒登上了國宴舞臺,與我國傳統的黃酒米酒一併成為國家接待各友邦的主要用酒。  國宴上的中國葡萄酒  在很長一段時間,國宴用酒曾經以茅臺等為主。
  • 國事長城、國際長城——長城葡萄酒2018這一年
    「國有大事 必飲長城」,這不是喊出來的口號。近年來,中國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能看到長城葡萄酒自信的身影,都能感受到紅色國酒強大的勢能。尤其是今年以來,「國事長城」為中國葡萄酒行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40年來,長城相伴大國外交的經歷非同一般,其代表中國款待世界,見證了各級別國事國宴800餘場次。
  • 長城乾白葡萄酒價格
    長城乾白葡萄酒 長城精品乾白葡萄酒 沙城產區 25.00 江蘇 蘇州  長城乾白葡萄酒 長城白葡萄酒 長城葡萄酒 中糧出品 25.00 浙江 杭州  長城乾白葡萄酒 葡萄酒 白葡萄酒 25.00 上海  長城幹白 長城乾白葡萄酒 750ml 19.80 北京  長城乾白葡萄酒 特級莎當妮 橡木桶陳釀 長城白葡萄酒 42.00 浙江 杭州
  • 長城葡萄酒「紅色國酒」定位引爭議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目前的中糧集團官網,長城葡萄酒被描述為「中國葡萄酒領域的翹楚」,是「代表中國款待世界的美酒名片」,「確立了國酒地位」,秉持「中國長城,紅色國酒」戰略,「長城葡萄酒深耕產區風土,潛心釀製,在國內葡萄酒行業享有『國有大事,必飲長城』的美譽。」
  • 長城葡萄酒:用品質和擔當講述葡萄酒的東方故事,不再迷信波爾多
    「國有大事,必飲長城」。進入7月,長城五星率先發起5城聯動高端品鑑會,通過「五星品質 中國盛宴」活動,持續在全國市場釋放「紅色國酒」的品牌勢能。>1979年,由中國本土葡萄品種——龍眼乾白釀造的乾白葡萄酒研製成功,被命名為「長城」牌;1983年,中國第一瓶乾紅葡萄酒和1986年第一瓶傳統法起泡酒皆由長城葡萄酒公司研發釀製,這些創舉無不為中國葡萄酒產業正規化、標準化發展提供了奠基石。
  • 厲害了,這款葡萄酒一月兩登國宴!
    31日晚,德蕾莎·梅伊到訪招待晚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長城葡萄酒旗下長城桑乾酒莊首席釀酒師甄釀幹紅2009、長城桑乾酒莊雷司令幹白2015兩款佳釀亮相晚宴,以國酒長城款待到訪英國友人。同時,作為伴隨中國發展成長的中國企業代表,長城葡萄酒四十年間興伴「大國」崛起,作為國宴場上外交溝通的橋梁,成立四十年間推動和見證了諸多中外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交流與合作,為大國崛起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乘著央視中國葡萄酒紀錄片東風的長城五星怎麼樣了?
    後疫情時代,長城葡萄酒動作不斷,「國有大事,必飲長城」熱度不減。進入7月,長城五星率先發起5城聯動高端品鑑會,通過「五星品質中國盛宴」活動,持續在全國市場釋放「紅色國酒」的品牌勢能。7月11日,首場「五星品質中國盛宴」——主題品鑑暨首部央視中國葡萄酒紀錄片賞析會在石家莊打響「第一槍」。
  • 長城桑乾高端酒莊酒全球限量發售,「1234戰略」引關注
    8月25日,主題為「探秘國宴用酒,走進中國名莊」的作為行業領軍企業,長城桑乾酒莊多年來被認為是長城葡萄酒產品金字塔的最高品牌代表。2019年,在40年的積累沉澱之下,長城正式發布了酒莊酒發展戰略——1234戰略,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長城酒莊酒管理中心,立志打造世界級的中國酒莊和酒莊酒產品矩陣。
  • 長城葡萄酒亮相中國匠人大會,匠心美酒成就美好生活!
    長城葡萄酒作為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戰略合作夥伴、官方指定用酒重磅亮相現場,以匠心美酒助力中國匠人。造就長城桑乾酒莊酒「莊重典雅」的風格——層次豐富、多變化、骨架清晰、口感濃鬱;更賦予長城桑乾酒莊酒別樣的靈魂。
  • 長城五星三城聯動高端品鑑「紅色國酒」營銷熱度持續不減
    後疫情時代,長城葡萄酒動作不斷,「國有大事,必飲長城」的營銷熱度不減。進入7月,長城五星率先發起三城聯動高端品鑑會,通過「五星品質 中國盛宴」活動,持續在全國市場釋放「紅色國酒」的品牌勢能。該紀錄片圍繞中國葡萄酒過去40年的演變進程,再現了長城葡萄酒在時代浪潮中逐新創變的故事: 1978年,經國家五部委聯合考察選址,最終選擇在河北沙城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葡萄酒研究中心;1979年,由中國本土葡萄品種——龍眼乾白釀造的乾白葡萄酒研製成功,被命名為「長城」牌;1983年,中國第一瓶乾紅葡萄酒和1986年第一瓶傳統法起泡酒皆由長城葡萄酒公司研發釀製,這些創舉無不為中國葡萄酒產業正規化
  • 長城葡萄酒發布牛年生肖酒「牛轉乾坤」
    12月14日,中糧長城酒業2021年度客戶年會在武漢召開。牛年生肖酒—牛轉乾坤會上,長城葡萄酒發布了2021年長城五星牛年生肖酒—牛轉乾坤。會上公布的1500ml牛年生肖酒的價格是888元每瓶。西拉2015乾紅葡萄酒在高端酒莊酒方面,長城桑乾酒莊新年份酒—西拉2015乾紅葡萄酒隆重發布。酒莊酒具有「高端化」、「稀缺性」的特點,相對於工廠酒而言,必須具備「種在酒莊、釀在酒莊、灌在酒莊」三大條件。
  • 定價1980元,長城桑乾發布稀缺年份酒,這款「酒王」為何不夠賣?
    這款產品定價1980元,不但刷新了當下國產葡萄酒的價值高度,也代表著長城葡萄酒對於中國酒莊酒的渴望和夢想。眾所周知,四年後的2022年,第24屆冬奧會將由北京和張家口共同舉辦,一場世界矚目的冰雪盛會將在長城桑乾酒莊家門口燃起火熱激情。
  • 長城五星「中國盛宴」閃耀泉州,品質品鑑奏響華麗「美酒樂章」
    今年,長城五星成功」牽手女排「,能成為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官方葡萄酒,憑藉的是長城五星的過硬品質的品牌的榮耀底蘊:除了在各類國事國宴大展風採,作為長城葡萄酒的核心戰略子品牌,長城五星在品牌建設上不斷創新,聯合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 長城五星葡萄酒:綻放在舌尖上的「中國陳釀」
    今天長城五星葡萄酒成為主角,帶你了解它的陳釀工藝,一起揭開「葡萄」蛻變成「美酒」的身世之謎。作為頻頻收割國際大獎、俘獲國宴賓客的國產葡萄酒典範,長城五星葡萄酒的釀造雖繁必不敢省人工,陳釀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其品質與工藝絲毫不含糊,堪稱中國陳釀的最佳代言。
  • 華盛頓國宴用酒登陸上海
    華盛頓聖克萊爾酒莊首席釀酒師Amy Alvarez-Wampfler日前,美國國宴用酒御用酒莊拜恩卡特酒莊與特威爾酒莊偕其旗下紅酒在上海舉行貴賓分享品酒會。美國華盛頓州是全球葡萄酒業的一個新興產地。與人們熟知的美國加州相比,華盛頓州具有更加優越的地理和天氣環境。
  • 心在一起 共築長城|2021,長城葡萄酒吹響「共贏」集結號
    2021年,長城將「品質」提到了戰略第一位,將用專業、匠心、突破來堅守品質。長城葡萄酒計劃在主要釀酒葡萄產區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優化種植結構,聚焦特色品種,深挖產區風格,堅定夯實發展根基;同時,保障優質原料供應,為「好酒」保駕護航;釀酒師團隊更要堅守匠心精神,創新地看待國際化和本土化,在專業審視和消費者口味、個性化訴求間,找到最優的平衡。  新戰略的第二大抓手是品牌。
  • 五星品質·中國盛宴 | 長城五星台州之夜,共話榮耀,同飲佳釀
    他表示,在國際形勢變幻莫測的背景下,經濟內循環戰略將促進國內消費市場爆發,國產葡萄酒將迎來「觸底反彈」窗口期。長城葡萄酒作為國產葡萄酒標杆,肩負國貨崛起、產業復興的光榮使命,擁抱新環境、吸引新消費、成就新生態,傳承國酒品質、傳播家國文化,構建中國葡萄酒強勢崛起的領軍者。
  • 長城五星三城聯動——鄭州站高端品鑑暨整桶定製盛大開啟
    該紀錄片圍繞中國葡萄酒過去40年的演變進程,再現了長城葡萄酒在時代浪潮中逐新創變的故事,在過去40年,長城葡萄酒與國宴始終密不可分,長期擔綱人民大會堂國宴用酒,見證了中國800多場各級別的國事國宴。 世界十大葡萄酒顧問、北京農學院釀酒工程系主任 李德美老師現場解讀五星風土,他表示:「優異的風土才能造就五星的品質,在國產葡萄酒蓬勃向上的今天,希望長城五星能夠一直堅定品質的基石,風土與文化雙管齊下譜寫東方葡萄酒的風華」
  • 長城五星盛宴點亮保定 拉開品質美酒新篇章
    回首過去四十餘載歲月,不惑之年的長城葡萄酒與國宴始終密不可分,多次擔綱人民大會堂國宴用酒,見證了中國800多場各級別的國事國宴,這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品質的彰顯。「中國長城,紅色國酒,放眼中國酒業,長城葡萄酒發出了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