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2020-12-21 浙江在線

2020-12-17 13:19 |新華網客戶端

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

不燙卻能傷人

尤其老人和小孩

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果也很嚴重。

嬰幼兒、老年人、癱瘓病人或醉酒者,往往因感覺反應較遲鈍,成為低溫燙傷的「高危人群」。

儘管這類燙傷的創面面積看上去較小,早期大多只是紅腫、水泡、發白,但實際可能損傷深至皮下組織、肌肉等。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接觸熱源的時間,時間越長,皮膚受損程度越重。

四肢是平時使用取暖工具較多的部位,但由於四肢血液循環較差,若老年人伴有糖尿病、中風後遺症等疾病,更容易導致創面難以癒合,形成慢性潰瘍,並因此留下疤痕。更不妙的,甚至有需要植皮治療的情況。

畫重點:冬天取暖如果一定要用熱水袋,請在熱水袋外面裹上毛巾,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老人和小孩睡著後,要幫他們把熱水袋拿開。

燙傷急救大法

脫離熱源迅速降溫

年輕人的低溫燙傷,通常發生在使用電子設備時。所以,如果發現電子設備溫度異常,要立即停止應用,充電器的插頭及時拔掉,避免不經意間的低溫燙傷。

除了低溫燙傷,剛做好的飯,剛倒的開水,熨衣服的水蒸氣,同樣也可能把人燙傷。此時你要掌握的,就是燙傷急救大法!

燙傷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接觸時的最高溫度和接觸時間!所以記住這兩點:脫離熱源,迅速降溫。

然後,利用現場條件迅速開啟「衝、脫、泡、蓋、送」五大急救步驟。

衝:脫離燙傷源頭後,迅速把燙傷部位放在自來水的水龍頭下或者花灑下,進行流動水、冷水衝洗。衝洗時水壓不能太大,沿燙傷部位周圍進行淋洗。衝洗時間約30分鐘,或創面無痛感即可。

脫:在衝洗過程中,同時脫去燙傷部位的衣物。脫衣服時需邊衝洗邊脫,儘可能用剪刀把衣物剪開。不可硬拽衣物,避免皮膚大面積剝脫。

泡:泡是冷療的一種辦法。脫去衣服後將創面浸於冷水中浸泡30分鐘。大面積燙傷的患兒和老人應注意浸泡時間,避免受涼。

蓋:浸泡過後要覆蓋創面。如果條件允許,就用無菌紗布覆蓋。注意!不要使用掉毛的毛巾了。

醫:對於起水泡或者較大創面的創傷,在急救處理後要迅速送往有救治燒傷、燙傷能力的醫院進一步處理。

畫重點:低溫燙傷怎麼處理呢?當然是要脫離熱源,迅速降溫!還是建議冷水衝洗傷口,之後觀察創面情況。如果出現水泡,或者創面明顯較深、創麵皮膚發白等情況,一定要到醫院做進一步處理。


父母長點心吧

奇葩偏方千萬別信

孩子被燙傷,有的家長會給孩子塗醬油、抹牙膏。殊不知,這麼做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

1.傷口上塗抹牙膏、醬油

答:不可以!塗抹牙膏無益處,還會增加創面恢復的難度。塗抹醬油會加重創面脫水、損傷。顏色掩蓋創面,還會影響醫生對創面情況的判斷。

2.燙傷後抹紅藥水或紫藥水

答:不可以!紅藥水是含2%紅汞和98%酒精或水的酊劑,可用作殺菌劑,含重金屬汞,且殺菌效果較差。紫藥水會在燙傷創面結一層痂,導致創面情況被掩蓋,藥水的顏色也同樣會影響燙傷創面的判斷。

3.用冰塊代替流動水冰敷

答:不可以!燙傷後的皮膚組織沒有表皮保護,變得更加脆弱,直接冰敷更容易凍傷皮膚。

遠離燙傷,

信偏方還不如信自己!

把預防工作做在前面。

1.在家庭生活中告知孩子遠離廚房,尤其在熱油鍋的時候不要讓孩子靠近。

2.用熨鬥或掛燙機器時,注意不要讓孩子單獨留在機器旁。一定要告知孩子遠離燒紅的物品及冒蒸汽的物品。

3.家中不要存放強酸強鹼等化學物品。

4.給孩子洗澡時,牢記浴盆中先放冷水再放熱水調溫。

(作者|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童重症監護室 王志遠)

1608182390000

相關焦點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 【健康撫州】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
    【健康撫州】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2020-12-09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和一氧化碳中毒
    昨日,記者從城區各大醫院了解到,每年冬季降溫後,因烤火發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低溫燙傷的患者就會增多,有的甚至釀成悲劇。醫生提醒廣大市民,冬季取暖當心低溫燙傷和一氧化碳中毒。烤火易發一氧化碳中毒去年12月初,國藥東風總醫院接診了兩名在家用煤炭烤火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出診醫生向記者還原了救治經過。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
    天津北方網訊:隨著氣溫越來越低,人們開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等取暖物品。據媒體報導,已經有不少人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時被燙傷。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表溫度的低熱物體所造成的燙傷。有研究報導,人體直接接觸到溫度在70℃左右的物體1分鐘時,接觸60℃左右的物體5分鐘時,皮膚就會起水皰,如果接觸得時間再長一些,皮膚上就會形成潰瘍。
  • 你知道嗎?冬天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近日氣溫驟降,很多人為了禦寒,暖寶寶、熱水袋、小太陽等取暖設備陸續上線,不過需要注意,這些設備一旦使用不當,很可能造成低溫燙傷。什麼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也叫低溫燒傷或低熱燒傷,是指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一般指44~50℃)物體所引起的皮膚燙傷。低溫燙傷有哪些症狀?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這麼用
    天冷了, 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 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 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 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 怎樣防止燙傷?
  • 冬天用熱水袋當心「低溫燙傷」 三類人需注意
    原標題:焐熱水袋 當心「低溫燙傷」 每年冬季,市民使用熱水袋被「低溫燙傷」事件時有發生。近日,90後姑娘小孫就中了招:睡前衝個熱水袋,準備暖暖地睡一覺,結果卻被痛醒,發現腳上長出了水泡。小孫說,「罪魁禍首除了腳邊的熱水袋就沒誰了。」不讓熱水袋這一禦寒「神器」變「兇器」,市民使用時應該注意什麼?面對市面上林林總總的熱水袋,大伙兒該如何選擇?
  • 取暖小心低溫燙傷!後果很嚴重!
    受到熱烈追捧的電暖氣、熱水袋、暖寶寶等各種取暖設備,甚至是蒸汽眼罩、燙水玻璃杯......,在寒冷冬日裡,逐漸出現在低溫燙傷的「罪魁禍首」名單中!隨著冷空氣的來襲,取暖設備很是受大家歡迎,除了傳統的電暖氣、熱水袋、暖寶寶等物品在冬季熱賣,其他新式取暖設備也紛紛被推出,如USB接口取暖設備、燃油金屬暖手爐等,因其溫度不高,攜帶方便,取暖效果又好,受到年輕人們的喜愛。
  • 娃娃捂著熱水袋睡覺,雙腳被「低溫燙傷」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施雯 通訊員 戚小芬 周曉紅在寒冷的冬季,大家都可以看見很多人手上捧著個熱水袋取暖,可以說是冬季取暖法寶之一。但是,你能想到小小的熱水袋使用不當,也能造成嚴重的後果。熱水袋不小心被戳破,燙了小娃娃一身小磊(化名)是一個18個月的男孩,這幾天降溫厲害,爸爸媽媽怕他冷,睡覺的時候在他身邊放了一個熱水袋。
  • 睡覺用熱水袋小心低溫燙傷 敏感人群使用最好包層布
    燒傷的機制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臨床稱為低溫燒傷。  隨著冬季到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取暖設備,更要注意防範低溫燒傷帶來的傷害。  【案例】  老人睡覺用熱水袋竟然造成三度燒傷  60多歲的老王(化名)就曾因為低溫燙傷導致嚴重後果,再不敢用身體直接與熱水袋接觸。
  • 冬季取暖防燙傷,低溫燙傷不知不覺,這些物品小心使用
    現在的防寒高科技有很多,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水袋、電暖寶、電褥子等,大多數時候,這些裝備都很安全,但是燙傷的時候,你就不會這麼覺得了。有一個女大學生,睡覺的時候用普通的橡膠熱水袋,臨睡前裝了滿滿一大袋開水放在被窩裡,結果熱水袋破了,造成身上多處燙傷。
  • 取暖神器熱水袋秒變「小炸彈」 ,長沙5歲女孩全身35%面積被燙傷
    長沙的冬天低溫陰雨潮溼,晚上鑽進冰冷的被窩,凍得人渾身哆嗦,很多人喜歡把熱水袋放進被窩裡取暖。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其實更可怕
    >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 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 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 儘管此類燙傷的創面面積看上去較小,早期大多只是可見紅腫、水皰,但實際可能損傷至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 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 女子一覺醒來發現腳上起了個大水泡 冬天使用熱水袋當心低溫燙傷
    近日,在紹興第二醫院燒傷整形科,來了一位年輕姑娘小王,她拉起褲腳給醫生看,小腿上起了水泡,小王說是晚上熱水袋燙傷的。一到冬天,她經常手腳冰涼,每天都要捧著熱水袋,特別是晚上睡覺,更是離不開熱水袋的陪伴。
  • 冬季來臨,暖寶寶、電熱毯紛紛登場,取暖的同時小心低溫燙傷
    大家趕緊從自己的衣櫃中翻出去年的電熱毯,還有某寶淘來的暖寶寶、熱水袋,準備這些神器來抵禦寒冷的冬天。神器是好,幫你過一個暖冬,但是弄得不好,可能導致"低溫燙傷"。除了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正確的打開姿勢也是很重要。
  • 女孩抱著熱水袋睡覺,半夜被燙傷下身:被子上都染上了深紅色
    女孩抱著熱水袋睡覺,半夜被燙傷下身這個電熱水袋已經用了有一段時間,平時在家李女士都非常依賴這個熱水袋。晚上剛躺進被窩時比較冷,李女士也會事先把熱水袋充好電,把熱乎乎的熱水袋放進被窩裡。但李女士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熱水袋發生了意外。這天晚上,李女士還像往常一樣把熱水袋拿進了被窩。
  • 熱水袋突然破裂燙傷女童 醫院近期接連收治燙傷患兒
    本周末,鍾先生4歲的女兒甜甜(化名)準備午睡,正當甜甜接過媽媽灌好開水的橡膠熱水袋時,熱水袋瞬間從中間爆裂,滾燙的熱水噴湧而出落在甜甜的會陰部。媽媽立即抱起大哭的女兒衝到衛生間,用冷水衝淋降溫,簡單包紮後就帶著甜甜前往重醫兒童醫院就診,被診斷為Ⅱ度熱液燙傷。「可能是熱水袋使用時間太久,老化破裂。」
  • 溫吞熱水袋把自己燙到要植皮 醫生說這種低溫燙傷挺常見的
    朱女士沒想到,一個溫吞吞的熱水袋竟會讓自己燙傷得這麼厲害,需要住院做植皮手術,以後還會留疤。記者了解到,入冬以來,解放軍第一一八醫院接收了不少像朱女士這樣被熱水袋燙傷的病人。該院燒傷科醫生葉鸝柳告訴記者,熱水袋燙傷一般屬於低溫燙傷,治療起來非常麻煩,而且周期長。
  • 熱水袋秒變「炸彈」 長沙5歲女孩全身35%面積被燙傷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唐江澎 通訊員 鄒梅林)很多人習慣把熱水袋放進被窩裡取暖。然而,這個小小的熱水袋也很可能變成危險的「小炸彈」。張女士飛奔到床前,被眼前的一幕嚇呆了,彤彤站在床上,全身溼漉漉的,腹部和雙腿被燙得通紅,當時就脫了一層皮,掀開被子一看,發現放在被窩的熱水袋已經爆開了,熱水灑了一床,還冒著騰騰熱氣。之後,彤彤被緊急送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該院燒傷科周忠志主任表示,孩子年齡小,如此大面積的燙傷,病情非常危重。
  • 被窩裡的熱水袋秒變「小炸彈」 長沙5歲小女孩全身35%的面積被燙傷
    記者 李琪 通訊員 鄒梅林 攝 華聲在線1月18日訊 近日來,長沙持續低溫陰雨潮溼,晚上鑽進冰冷的被窩,凍得人渾身哆嗦,很多人喜歡把熱水袋放進被窩裡取暖。5歲的彤彤,卻因被窩裡的熱水袋「爆炸」,導致全身35%的皮膚被燙傷,屬於重度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