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國際社會到底該叫什麼:中國臺北還是中華臺北?

2020-12-18 東方網

原標題:中國臺北、中華臺北、臺澎金馬特別關稅區,臺灣在國際社會到底應該叫什麼?

  「Chinese Taipei」的中文該怎麼翻譯,引發近日臺灣政壇的陣陣騷動。起因是敏感的島內媒體注意到,有媒體本月直播報導2017年桌球亞錦賽中,10日用的是「中華臺北」一詞,等到了11日,就悄然變成了「中國臺北」。

  對此,臺灣當局陸委會提出抗議,認為這是大陸媒體單方面「矮化」臺灣的行為,臺灣絕對不能接受。極獨的臺灣「時代力量」民意代表徐永明更是危言聳聽,稱北京「改名」的做法是「騎到臺灣頭上」的行為,除了表達抗議外,更該考慮以「臺灣」之名「重返國際舞臺」。

  那麼「改名」風波到底怎麼回事,前因又是什麼?

  問題一:真是4月11日「變天」的嗎?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在大陸方面在國際比賽中使用「中國臺北」,絕不是從4月11日起。

  筆者查閱了新華社電稿庫,早在2014年9月20日《韓國奪得馬術盛裝舞步團體賽金牌》一文中就使用了「中國臺北」,原文寫道:「最終,東道主韓國隊繼多哈、廣州之後再次蟬聯亞運會盛裝舞步團體賽冠軍。日本隊和中國臺北隊分列第二、三名。」

  2015年「中國臺北」也在使用。3月5日稿件《全英公開賽林丹、諶龍3局闖入第二輪》,寫道:「諶龍將與中國臺北的許仁豪交鋒。」

  自2016年10月開始,在國際比賽中使用「中國臺北」的頻率明顯增加,包括中國羽毛球公開賽、世界柔道大獎賽、瑞典桌球公開賽、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亞太區、中國臺北網球公開賽等國際賽事。

  與之相對應的是,從那時起,「中華臺北」的使用頻率陡然減少。目前來看,在新華社電稿庫中,最後一次在體育報導中使用「中華臺北」,是2016年12月12日,原文為:「女單方面,年僅19歲的中國隊小將何冰嬌與現世界排名第一的中華臺北選手戴資穎、成池鉉(韓國)、因達農(泰國)分在A組。」

  因此,或許這樣的判斷是成立的:在2017年之前,媒體既使用過「中國臺北」,也使用過「中華臺北」,兩者並非相互排斥的關係。但如今,「中國臺北」逐漸取代了「中華臺北」的稱呼。

  問題二:「中國臺北」與「中華臺北」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要從1954年說起。

  從中國奧委會官網上的介紹中,我們大概能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中國體育組織早在1910年10月成立,1922年即為國際奧委會所承認。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5月在雅典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49屆會議上通過決議被繼續承認。但在1956年第16屆奧運會時,由於國際奧委會某些負責人製造「兩個中國」,允許臺灣當局也派隊參加奧運會,對此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提出抗議,中國奧委會於1958年8月宣布與國際奧委會斷絕關係。

  直到1979年11月26日,經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表決,又恢復了中國奧委會在國際奧委會中的合法地位。設在臺北的奧委會作為中國的一個地方機構,用「中國臺北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名稱留在國際奧委會內。

  根據臺灣《旺報》報導,當時臺灣當局是這麼考慮的:為了可以讓臺灣選手參加國際比賽,讓臺灣在國際政治舞臺已經全面退下之際,仍有運動舞臺可以參與,最終由當時的地區領導人蔣經國拍板定案,提出「Chinese Taipei」這個「雖不滿意但勉強接受」的名稱,以及梅花旗及「國旗歌」向國際奧委會同意註冊。1981年3月23日,臺灣當局與國際奧委會籤下協議書,確定英文名稱及旗歌。

  至於英文「Chinese Taipei」該如何翻譯成中文,海峽兩岸有不同的譯法。大陸方面譯為「中國臺北」,臺灣方面則譯為「中華臺北」。當然,除了「中華臺北」與「中國臺北」之外,臺灣還有一個稱呼是「臺澎金馬特別關稅區」,主要是用在WTO世界貿易組織。

  一晃到了2008年。臺灣地區馬英九上臺執政,兩岸關係逐漸改善,體育交往日漸頻繁。從那時起,媒體逐漸使用「中華臺北」來指稱臺灣地區體育代表團,出現了上文所提到的「中國臺北」與「中華臺北」並用的情況,這樣的「默契」到了2016年底被打破。

  問題三:「名分」之爭到底爭什麼?

  說到底,臺灣的「名分」就是兩岸關係的晴雨表,這與臺灣當局能否維持「邦交國」關係的道理大致相通。

  在馬英九時期,由於執政的國民黨當局承認「九二共識」中「一中」原則,兩岸採取外交休兵,臺灣當局的「邦交國」數量保持穩定。等到不願意明確承認「一中」原則的民進黨當局上臺前後,分別出現了原先「邦交國」甘比亞與北京方面復交,聖多美與普林西比與臺灣「斷交」與北京復交等情況。

  自去年「5·20」島內政黨輪替以來,從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刑警組織(ICPO),到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臺灣當局都被拒之門外。

  正如臺灣學者所言,臺灣通往國際社會的捷徑在北京。在沒有「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壓艙石」情況下,臺灣當局的國際空間只會被日益壓縮。同樣,大陸也在國際場合明確落實「一中」原則,這就包括在國際體育賽事的稱謂方面,「中華臺北」與「中國臺北」之變,就是一例。

相關焦點

  • 臺灣不要「中華臺北」錯失東亞青運會 前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周,臺灣圍繞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炸開了鍋。對於舉辦國際活動,因為特殊的原因,臺灣一直視為難得機會。但東亞奧協7月24日召開理事會做出決議,取消了這場運動會。消息傳出,臺灣福爾摩斯滿街走,迫害論、告密門、內幕消息充斥媒體。到底發生了什麼?
  • 境外媒體:臺灣關注陸媒改「中華臺北」為「中國臺北」
    兩岸關係「回到原點」據臺灣《旺報》4月17日報導,多家陸媒16日以快訊推播方式報導,在近日舉行的一場桌球賽事中,大陸官媒央視悄悄改了對臺灣地區代表隊的稱呼,在4月10日及之前,央視的稱呼還是「中華臺北隊」,但從11日開始,央視開始改稱「中國臺北隊」。
  • 國際籃聯官網稱中華臺北隊為「中國臺灣省隊」 臺方要求改正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中華臺北隊又被悄悄改成「臺灣」了? 國際籃球聯合會(FIBA)的官網中,將「中華臺北隊」寫成了「中國臺灣省隊」。 據臺媒11月1日報導,「中華籃協國際組」人員發現後立即寫信給FIBA,要求立即改名。 此次亞洲區資格賽召集了「澳洲雙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前來參加。 首階段的比賽將在本月24日開始進行。A組為紐西蘭、中國、韓國和中國香港隊。
  • 國際籃聯幫「中華臺北」正名 「中國臺灣省隊」首戰澳大利亞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1日報導,即將在11月24日開打的2018世界盃男籃亞洲區資格賽,國際籃聯(FIBA)在官網介紹參賽球隊的頁面上將「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寫成「中國臺灣省」(
  • 國際籃聯助臺灣認祖歸宗,將中華臺北改成中國臺灣省隊
    國際籃聯助臺灣認祖歸宗,將中華臺北改成中國臺灣省隊男籃世界盃的開戰日期是越來越近了,中國男籃正在積極備戰,希望能在這次家門口的世界大賽中打出一個好的成績。如果能夠一舉獲得重大突破,打破此前在世界大賽上進8強的最好成績,那就真的是創造歷史了。不過男籃能否創造歷史還是未知數,但是國際籃聯最近倒是可以說創造了歷史。
  • 「臺灣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共識 「臺北法案」與臺灣無關
    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所謂「臺灣盟邦國際保障及強化倡議法案」,簡稱「臺北法案」。其內容主要在於穩定臺灣與所謂「友邦國」的「外交」關係,協助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組織。對此,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臺灣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共識,「臺北法案」只是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崛起重複使用的「臺灣牌」而已。
  • 漲知識|為什麼叫「中華臺北隊」,而不是「中國臺北隊」
    漲知識|為什麼叫「中華臺北隊」,而不是「中國臺北隊」 中國臺灣網 2016-08-07 10:44 來源:澎湃新聞
  • 「中華臺北」空間多大
    「中華臺北」是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常用名稱,長久以來我方雖不滿意,但終究還是可以接受。但臺灣內部對這一名稱深表反感的人也有很多,很多人不斷慫恿正名運動,希望在國際社會以「臺灣」之名呈現。這種全然不顧國際現實的做法勢必不會成功,而且還會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
  • 達沃斯對臺稱呼變了:「中國臺灣」 變「中華臺北」
    據臺媒報導,達沃斯論壇自2006年起使用「中國臺灣」(Taiwan, China)的名稱,臺方一直抗議無果。但在昨日公布的報告中,卻使用了「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的名稱,臺方事先也不知情。
  • 國際奧委會不準中華臺北奧委會改名,發函臺灣下「最後通牒」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8日報導,國際奧委會在信中稱,不會幹預臺灣選舉程序,然而為避免不必要的期待與臆測,國際奧委會「盼藉此機會重申,依據奧林匹克憲章,前述提案之管轄權為國際奧委會所有」。此前,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在今年5月2日至3日洛桑會議中研究此案,決定再次確認立場——不予核准中華臺北奧委會改變名稱。
  • 韓國舉辦世界棒球經典賽 「中華臺北」卻被改成「臺灣」
    【觀察者網 綜合】2017年世界棒球經典賽(WBC)3月6日將於韓國首爾開打,臺灣綠營媒體「自由時報」今天(4日)稱,此次的經典賽門票上,臺灣的參賽名稱有別與過往的「中華臺北」,而是用「대만(臺灣)」。據悉,該門票由主辦單位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授權印製,不過在比賽官方網站上依然是用「中華臺北」。
  • 央視更改後,國際籃聯也更改「中華臺北」為「中國臺灣省」
    早在2017年的4月11日,央視的體育就已經把「中華臺北」更換為「中國臺北」。在2017年的4月份的亞洲桌球錦標賽上,央視直播和微博上都同時更用「中國臺北」之名。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卻是意義重大,因為這代表「中華臺北」之名即將要成為過去。
  • 中國臺北男籃隊員擅自將球衣改成「臺灣臺北」,國際籃聯或將重罰
    昆西·戴維斯,原是一名美國人,2006年開始籃球生涯,曾在2010年徵戰國內NBL聯賽,效力於江蘇同曦,而且還最終幫助江蘇同曦拿到了總冠軍,隨後次年加盟臺灣SBL聯賽,在SBL中,昆西·戴維斯幾乎是統治級表現,幫助璞園建築隊連續2年拿到了總冠軍;由於他的超強表現,2013年作為歸化球員,開始代表中國臺北隊徵戰國際大事對於一直缺強力內線的中國臺北隊
  •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馮明珠稱,臺北故宮為二級機關的必要性,在於典藏文物實為「國家寶藏、國之重器」,「重要性不比中央銀行低」。馮明珠稱,作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臺北故宮涉及的專業極廣,編制遠比臺灣「文化部」大,併入「文化部」一定縮編,將導致研究動能不足,導致國際地位下滑。
  • 國際奧委會就中華臺北奧委欲改名發聲:敢改就開除
    一直以來,國際體壇賽事中國都會派出4支隊伍參賽,其中是中國體育代表團、中華臺北代表團、中國香港代表團以及中國澳門代表團。不過就在近期,臺灣的「東京奧運會正名公投」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原因都是那些「TAIDU」弄出來的么蛾子。該公投提案中表示:「東京奧運會要將中華臺北代表團改為臺灣代表團。」
  • 從「中國」改回「中國臺北」,臺當局揚眉吐氣,吹噓「罕見勝利」
    「臺獨」分子千方百計想「去中國化」,不想要「中國臺北」(Chinese Taipei,島內自譯「中華臺北」),長期妄想「正名」。但是,高雄市長陳其邁發現,臺灣省主要城市參與的國際組織「市長聯盟」,在官網已將高雄的標示從「中國臺北」(Chinese Taipei)改為「中國」(China)。
  • 臺當局改口以"中華臺北"之名參加東京奧運會
    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6日表示,國際奧會已經做出決定,希望臺灣遵守《洛桑協議》,以「中華臺北」名稱參與2020年東京奧運會,「雖然很多人不滿意」,但是當局「要保護選手參賽權,這樣的訊息提供臺灣社會能夠了解去判斷」。
  • 臺灣中華航空開通揚州泰州機場至臺北桃園機場航線
    臺灣中華航空開通揚州泰州機場至臺北桃園機場航線 2016年02月02日 17:1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 國際籃聯將中華臺北正式更名為「中國臺灣省」,網友:感謝姚明!
    2018年的男籃世界盃亞洲資格賽,給中國球迷印象最深的,除了中國男籃(紅隊)92:81擊敗韓國隊之後,那就屬國際籃聯的更名事件了,這件事對於全中國人來說,幾乎都認為是認祖歸宗的好事2018年的男籃世界盃亞洲資格賽,在國際籃聯的官網,球隊介紹一欄
  • 臺北綠色藝術建築獲國際設計大獎
    陶朱隱園開發營運商臺灣「中華工程」董事長特別助理沈輝庭在談到陶朱隱園的設計時錶示,作為企業,希望通過探索開發環保建築,擔負起社會責任,帶動行業建立「減碳」「吸碳」的環保理念。  德國國家設計獎由德國經濟和技術部頒發,設計作品本身已獲得國際級別的設計大獎才具備該獎項提名資格。該獎在國際設計界中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