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肉身坐佛歸去難兮:追索舉步維艱
■特約記者 程喆
木乃伊的神秘面紗以及存放木乃伊的金字塔讓埃及這個文明古國名聲大振。其實,中國也有類似事物,這種肉身不腐的存屍因僅出於修禪參道之人而被尊稱為肉身佛。今年3月,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肉身佛驚現匈牙利自然博物館,極有可能是大田縣陽春村20年前被盜走的「肉身菩薩」。這尊肉身佛像,讓世人開始關注肉身佛的未解之謎以及存世現狀。
溯源 最初的肉身佛像出現在唐朝
傳聞第一位有據可查的肉身佛是唐貞元六年的元際禪師,91歲高齡的他自知來日不多了,便悄然返回故鄉湖南衡山的南臺寺,停止進食。與此同時,他叮囑門徒將他平日搜集來的100多種草藥熬湯,並每天豪飲10多碗。
門徒見此,紛紛勸阻,元際禪師只是笑而不答,繼續飲用這種散發芳香的草藥湯。一個月後,他清瘦了,但臉色紅赤,兩目如炬。有一天,他安詳地圓寂了。又過了月餘,禪師的肉身不但不腐,而且還芬芳四溢。門徒們大感驚詫,認為這是禪師功德無量的結果,便特別建了廟寺敬奉。
元際禪師的肉身佛目前並不在中國。上世紀30年代,一名日本間諜以牙科醫生的身份為掩護,將元際禪師的肉身移放在寺廟外,並隱藏了起來。不久,該寺廟毀於戰亂,世人都以為禪師的肉身也一起遭劫了。
抗日戰爭末期,他將肉身偽裝成貨物,偷運回了日本。1947年,人們在日本發現了這件中國文物。元際禪師的肉身現仍存於日本,並被視為「日本國寶」。
解謎 肉身佛像是如何形成的
在初步認定為被盜的「章公六全祖師」亮相歐洲後,引發了民間爆料的熱情。一時間,福建、山西、廣東、湖南、河南等地均出現疑似肉身佛的佛像。傳聞在福建民間,依然流傳著製作肉身佛像的手藝。據參考文獻,製作肉身佛像大致分為3個步驟:防腐,和尚圓寂後,將遺體密封,通常用木炭、石灰包等包裹遺體;坐缸,將密封的屍體放在特製的陶缸中,用黃泥封蓋;開缸,坐缸3年後開缸,若發現肉身未腐,就是肉身菩薩了。
至於和尚生前是否服用有防腐作用的中草藥,並沒有定論。美國學者喬治·亨特在《再會祖先》一書中寫道:「暴露於空氣中的肉身千年不朽,實為世界唯一奇蹟。經檢查,禪師(元際禪師)腹內無汙物,體內滲滿了防腐藥物,嘴及肛門均被封住,這些可能都是肉身不朽的基本原因。至於他臨終前飲用的大量湯藥究竟是什麼草藥,已經無從考究了。」
若在中途發現屍體腐爛,則可以將陶缸底部的發火孔掏開,引燃木炭火化。所以,肉身佛像的形成,有防腐技術的因素。當然,如按照佛法理論,則也需要緣分。
中國現有十幾尊
物以稀為貴,數量稀少的肉身佛像尊貴無比。新華社報導,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福建佛教協會副會長釋本性說,福建現存的肉身坐佛實際上只有一尊,叫妙智法師。中國現在明確記載的還有十幾尊,所以從數量來看,「章公六全祖師」很珍貴;從年代來講,像它這麼早的也很少。
肉身佛像的「產地」,以安徽九華山最為著名。因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其寺廟和僧尼都居我國各大名山之首。傳聞在這100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有據可查的肉身菩薩就達14尊(13尊為和尚,1尊為尼姑),它們有些在「文革」中被毀壞,有些被盜,有些下落不明,據稱現在能看到的、確定是肉身佛像的只有5尊了。
從宗教信仰的角度出發,每一尊肉身佛像都無比珍貴;而從文物考古的角度出發,肉身佛像對於研究宗教歷史、藝術也同樣具有重大意義。此外,它還有科學研究方面的價值。
例如,九華山肉身菩薩的形成,包含著生物學、防腐學、氣象學、養生學、排毒學等大量的科學常識:對肉身滅菌的坐缸的特殊處理方法就是生物學、防腐學和氣象學的應用,長期吃素和獨特的修煉身心方法是營養學、養生學、排毒學等醫學理論的體現。肉身菩薩的形成還體現了異域文化交流的特質。
現狀
看不住的文物
「章公六全祖師」肉身坐佛出現在歐洲,引發了大家對肉身佛像保護的關注。肉身佛像何來何去?這不該只是讀者茶餘飯後閒談的奇聞逸事,更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東南早報》報導,福建省泉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出寶陽稱,肉身佛像關係到宗教信仰、民俗崇拜,這類文物很難像其他文物一樣收藏於博物館中,一般都是存放於寺院、廟堂之中,供世人朝拜供奉,但寺院和廟堂通常缺少人力和物力的看管。《中國日報》報導,福建省大田縣博物館館長陳其忠稱:「丟失的何止一尊肉身佛像。上世紀90年代末,大田發生過很多盜竊佛像、雕花簷梁、古民居柱礎的事情,一度十分猖獗,甚至還產生了盜掘、倒賣走私文物的產業鏈。」現在竊賊連長凳、鍋碗瓢盆等都要偷。
《新華每日電訊》報導,福建省大田縣公安局介紹,上世紀90年代,由於對非定義文物缺乏有力的保護措施,村民保護和報案意識也不強,使民間文物盜掘和走私愈演愈烈。佛像因年代久遠,由貴金屬、名木或其他珍貴材料製作而成,成了盜竊的重災區。文物丟失後,現場往往已被破壞。受當時通信、交通、監控等辦案手段和技術力量限制,大多被盜案件發生後無法繼續追蹤出有效線索,至今未能破案。
追索舉步維艱
如今,民間對於追討文物的呼聲越來越高。但追討的過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國際先驅導報》報導,前文中提到的「日本國寶」元際禪師的肉身佛像,一直保存在日本,中國民間曾試圖請回「肉身和尚」。2001年,福建漳州南山寺給日本總持寺寫信,希望能請回「肉身和尚」。
從此開始,就有民間機構以各種形式呼籲,並與佛教協會一起討論以什麼形式請回。2003年,中國民間還希望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訂25年」為契機,以「由於在日本的信眾很多,『肉身和尚』回到中國後,將會促進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與交流」為理由,追討文物。但由於各種因素,追索工作並不順利。
以福建肉身佛像為例,據了解,當前文物返還領域有兩個國際公約,但都無法適用於福建肉身坐佛。由於該佛像從荷蘭博物館借出,中荷之間沒有籤訂關於文物追索的雙邊協定,佛像追索沒有適當法律程序可循。
好在目前根據福建肉身坐佛的尺寸、身上的傷痕、坐墊等多項證據,可初步認定其就是我國被盜文物,但要開展進一步追索,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持。3月26日,肉身坐佛的荷蘭私人收藏者表態,等佛像驗明正身,如果確實為中國被盜佛像,他願意歸還。
對此,人民網報導,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院長霍政欣教授認為,輿論、媒體、法律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對這位荷蘭藏家個人施加了強大的壓力。這位荷蘭藏家是有著職業道德的文物交易商,其表示願意歸還,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反思
給肉身佛像文物的身份
肉身佛像在文物保護方面的地位有些尷尬,《東南早報》報導,出寶陽說:「目前,泉州地區的肉身佛像有兩類,一是經過文物部門確認為文物的,二是尚未經過文物部門確認的。這些已被文物部門確認為文物的,就要按國家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來加以保護,如果有人偷盜,那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但一些供奉肉身佛像的村民並沒有主動向文物部門報備檔案和資料,因為他們怕被戴上「封建迷信」的帽子。
《中國日報》報導,福建省大田縣博物館館長陳其忠稱,目前,縣文保部門剛剛完成對不可移動文物的普查造冊,對於縣內民間可移動文物還沒有進行統計。此外,由於年代久遠,「章公六全祖師」並沒有被納入縣一級的文物範疇之內,而佛像所在的普照堂也不屬於文物單位。「『章公六全祖師』佛像屬於未定義文物」。而沒有被文物保護部門評過級的文物,也很難對其文物價值進行判斷。
建立被盜文物資料庫
霍政欣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稱,民眾過去更多關注的是歷史上被列強掠奪的文物,而忽視了當代有大量被盜文物需要追索。目前,我們通過法律途徑追索歷史上被列強劫掠的文物還存在很大的障礙,但我們通過法律途徑追索當代被盜文物的障礙要小很多。所以,今後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應更加關注對當代被盜文物的追索。
此外,我們有必要加快建立被盜文物資料庫,並將該資料庫同國際刑警組織的被盜藝術品資料庫聯網,為追索當代被盜文物提供便利。霍政欣強調,這項工作非常重要,「現在很多被盜文物的持有者之所以拒絕返還,最主要的理由是『我是善意持有人』。如何證明對方不是善意持有人?我想,很重要的證據就是對方在購買文物時,並沒有上網查看國際刑警組織的被盜藝術品資料庫,進行盡職調查」。
結語 目前,福建省文物部門和國家文物局都已經初步確定,歐洲出現的肉身坐佛就是福建省被盜的「章公六全祖師」佛像。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社會文物處處長金瑞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國家文物局正在梳理完善相關證據材料,並積極與有關部門協商開展追索工作。但海外文物的國際追索通常都比較複雜,佛像「回家」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來源:中國民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