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民憑藉天時地利,嘗盡海鮮美味。可是,嘗鮮的初衷卻經常因各種原因「添堵」。個別商家缺斤短兩、以次充好,加水加冰說是為保證海鮮有個好賣相,實則有其他用途。
在市場裡,總是會遇到被做了「文章」的海產品,這,讓消費者的「海鮮大餐」吃得並不舒心。
暗中調包,死蝦巧搭活蝦賣
地點:南洪街附近流動攤點
本來全是活蹦亂跳的海鮮,回家再一看,裡面還夾雜著小魚死蝦。說起買海鮮的經歷,王先生有些惱火。
去年7月初,王先生下班後去市場買了一堆海鮮。「當時明明看見打著氧氣的保溫箱裡,從上到下都是清一色的白蝦,活蹦亂跳的。」可是等他拿回家之後,從兩斤白蝦中,卻揀出三兩多重其他品種的小蝦而且這些莫名「搭配」進來的蝦都是死蝦,一拿起來蝦頭都掉了,只能扔掉。
更令他鬱悶的事還在後面。謹記買到活蝦搭配死蝦的教訓之後,以後他每次買活海鮮的時候,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全過程。可即使是這樣,他還是被「忽悠」了一次。
「鐵板上放著的爬蝦看上去都很新鮮,不停地動著,似乎都互相纏到一起了。」王先生說,但是拿回家後,裡面的爬蝦竟還有不少已經死了的。這「奇蹟」是怎麼發生的?
無疑,這死蝦搭配著活蝦出售,其利潤誘人。有人透露,個別海鮮經營者是這樣巧妙「搭配的」,箱子上面放的是活蝦,但下面是死的,賣的時候用手使勁一抄,把死蝦當成活蝦賣。
賣海鮮,掙的卻是「水錢」
地點:南洪街西首處某海鮮攤
明明買的時候是沉甸甸的蟹子,拿回家一煮,頓時變輕了,市民鄒先生納悶道:敢情是這蒸熟的肥蟹也「飛」了不成?
「去年12月,這家海鮮攤擺出了兩種螃蟹,活的35元/斤,死的13元/斤。」鄒先生說,攤主說死螃蟹是剛斷氧,很新鮮。他掂了一番,確實挺沉,就買了兩隻。可是回家放鍋裡一蒸,原本沉甸甸的螃蟹變得很輕,扒開蟹殼,一股水流了出來。
部分海鮮「吃水」出售,令消費者難以區分。據介紹,有時一斤海鮮能吃水三兩,而給海鮮加冰加水其實有兩種功效:一是保鮮,二是加重。然而,這水裡面的「道道」可就深了!
「海鮮依靠海水生存,但海鮮並不吃海水,只吃淡水。」業內揭秘,為使海鮮增重,有人往往會在海水中加入冰塊,冰塊經融化成淡水之後,就被海鮮所「吃」。例如,十斤的扇貝丁,往往能吃水一斤半;往帶著殼的海蠣子上潑水,明是為了賣相好看,實則為加水增重;買螃蟹,別以為除去厚重的皮筋,就能買到實價,事前打上水,普通人很難分辨。難怪有人常說,賣海鮮,有時掙的卻是水錢。
缺斤少兩,玩的是秤上「把戲」
地點:老田婆水產攤
買海鮮被剋扣了斤兩也就罷了,可是當要回被剋扣的斤兩之後發現,這補回的海鮮竟然還缺稱,你說讓人惱火不?
日前,市民姜先生報料,他在市區環海農貿城老田婆水產攤買了兩斤蝦,回家後才發現竟然缺了6兩。他找到市場管理人員,幫著自己要回了少給的蝦。怎奈,令他氣憤的是,回家再稱這補回的6兩蝦,竟然還缺1兩。
市民肖先生也曾在這家海鮮攤上吃過虧。前幾日,他買了兩條魚,當時賣家要價38元/斤,最終以36元/斤成交。可是肖先生回家用自家的秤一稱,少了足足4兩。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位經營者說,不好意思,算帳的時候還是給您按照38元/斤算的,忘記給省了。這樣一算,這秤就只少了近2兩。可人家又說了:海鮮特別是魚蝦之類的,從水裡撈起來肯定要帶水,多個一兩少個半兩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有業內人士透露,有個別的經營者就是玩的秤上的「把戲」,那帳算得讓你眼花繚亂,還挑不出毛病。不是專業人士、腦子轉彎慢的,不小心就被「忽悠」了。
買海鮮,要貨比三家
消費者在購買海鮮的過程中,一定要親眼看著稱量的全過程。有些攤主的秤擺在靠裡的位置,這樣稱量時很有可能被調包或是添加進一些品質較差的蝦。而有時即使看到了全過程,也還會被忽悠,業內透露,「之所以在消費者的眼中看上去都是活的,那是因為爬蝦在攤主不停的用手中的工具抓撓下呈現的假像。」這位業內人士透露,如果案上的爬蝦幾乎都是新鮮的,攤主一般不會一直不停的用工具抓撓。
為防短斤缺兩,最好自帶小秤,買到手的海鮮,當著面稱稱。不願自帶小秤的消費者,如果懷疑自己買到的海鮮不夠斤兩,也最好當場到市場的管理部門進行復稱。另外,也有業內人士指點,在買海鮮的時候,儘量不要與攤主在價格上有過多的爭執。商販不可能做賠本的買賣,砍價越多,很有可能在最終稱重、算帳的過程中就被商家折合到剋扣的斤兩之中。往往出現的結果是,便宜價格買到的海鮮,最終一算比原價還貴。
有時掂起來很沉的螃蟹,不一定肉肥。買海鮮時一定要貨比三家,別貪圖小便宜。另外,千萬不能圖便宜買死螃蟹,商販們常用剛斷氧的說法,往往不可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