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2020-12-11 農村小毛

在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城市生活久了,難免讓人煩躁壓抑,每當夜深人靜之時,總會獨自一人看向窗外,回想農村的點點滴滴!思緒萬千,決定回到農村老家走上一趟,一路向西,向西,歷經兩天的路程終於到家,壓抑的心境豁然開朗,繁重的思緒瞬間消失,因此在這裡能感受到的是清新甘甜的空氣,潺潺的溪水,淳樸善良的民風。不過在農村生活,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卻是,和長輩們在一起暢聊場景,大家經常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說笑笑,其中還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

俗語之所以被大家銘記在心並經常掛在嘴邊,是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說俗語「三追不如一底」,農民從中就學習到,種植莊稼底肥是關鍵,只有把底肥施足了,施好了,莊稼才能長的好,產量高,底肥一定不足,即使再施追肥也無濟於事。再比如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告訴我們要學習用「愛語」結善緣,很多時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

總之俗語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有農諺類的,有勵志類的,有習俗類的,也有禁忌類的,而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則關於祝壽類的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冬季氣溫驟降,蕭條寒冷,村裡的薛老君迎來了她的100大壽,3個兒子早就許諾過,如果到了高壽到100歲,一定要請親戚朋友全部來家裡熱鬧熱鬧,並且在村裡擺上一臺大戲讓街坊四鄰跟著樂呵樂呵。

農村民風淳厚,注重禮尚往來,聽說薛老君100歲生日大壽,大家帶著禮品和祝福都趕往薛老君家,看著戲中人在臺上表演著,家中宴席觥籌交錯著,甭提多熱鬧多開心了。

不過這時,薛老君的孫子說的一句祝辭,「祝奶奶一百歲生日快樂」讓許多長輩氣不打一處來,長輩們也教育到「不知道一百要藏零嗎」?

原來在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但凡到了100歲的生日時,要把自己的真實年齡「藏」起來,不可張揚,一定要低調,比如說別人祝壽時,不能祝願對方長命百歲,一百歲生日快樂,而別人問到自己高齡時,不要說自己一百歲了。

因為在大家看來,一百歲代表著結束,給人的感覺像活到了頭。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人到七十古來稀」,能活到七十歲已經實屬不易,更何況一百歲?如果真到了一百歲,一定要年齡藏起來,說自己是九十九歲,因為怕「提醒」閻王爺,將生日者「一筆勾走」。

當然除了一百歲藏零外,還講究五十拜一,六十拜九,其意思是說,五十歲的人要到五十一才能做壽,這位五十拜一,在老人看來五十為一百的一半,過上一歲過生最好。

而六十歲的人在五十九歲就的趕緊做壽了,因為在民間看來,六十甲子是輪迴一次,人一到六十歲就不能過生了,即使過六十歲的生,也要做到不可張揚,不可高調,自己在家和父母妻兒悄悄的過就行。

那麼對此你是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老祖宗的禮儀講究,你知道多少?
    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流傳最廣的就是俗語文化,俗語言簡意賅,小智慧中透露著大道理,值得人們好好品味,不少俗語還與禮儀有關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個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關於農村禮節的一種講究,就是說跪拜磕頭的時候要拜三下,而不能拜四下,若是拜了四下很可能會出事,那麼這一講究的依據是什麼呢?
  • 俗語「好男有毛不露臍,好女有膘不露皮」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
    特別是俗語更是核心和精華,不僅是我們民族文明的積澱,更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而俗語之所以傳承千年並散發燦燦金光,主要是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形象生動、簡練概括、寓意深刻、富於哲理、郎朗上口,包羅萬象。不過在民間禁忌類的俗語最為被大家津津樂道。畢竟在古代人們比較迷信,而一些禁忌也在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位置。正如老話說的「入門而問諱」。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就比如這句民間有關禮節的俗話「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其描述的就是有關傳統禮儀中的叩拜的忌諱!那麼這句話中「三」和「四」分別指的啥?老祖宗講的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中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寶和智慧,而其中不乏很多流傳在民間的俗語和諺語。說到俗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已經過時了,甚至看起來很土,而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俗語大多經歷了數代人的社會實踐,是古人們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而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大多是真理。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 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在農村,特別是以前沒有高樓大廈的年代,一般都是一戶人家一個院子。由於竹子是成片生長的,如果種的竹子離房屋太近的話,勢必會影響到屋子的採光。而且,竹子也長得很高,生命力也很旺盛,這樣一來就會遮擋住了門前的陽光,讓居住的地方顯得陰暗潮溼,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有害身體健康。2、屋後不栽樹這個小編自己有過經歷。小時候,自家屋子後面就有幾棵很大的杏樹,杏樹長高之後碰掉了房子的磚瓦,導致房子被損壞。
  • 老祖宗忠告: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
    早在2000年前,孔子便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一但到中年,褪去了浮躁,慢慢明白:爭爭吵吵,還不如修身。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句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就是民間百姓對修身的高度總結。02五十不多情這句俗語是要告誡我們,人過五十要懂得知天命,不可太情緒化,該放下的就放下吧。在中醫理論上,有「抑鬱成疾」的說法。
  • 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
    導語: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講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對於禮儀是是十分看重的。上到朝會,下到待客都有自己的一套禮儀規範,要是不按照規矩來,就會失了禮儀,被人們笑話。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裡面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因此來看,這關於年齡的農村俗語確實包含著其中一些道理。可能是一歲年齡一歲心吧,而隨著年齡的日漸增加,人們的心理和身體上自然也就不同了。但是來說,在農村裡還有一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作衣」,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又包含著何種意思呢,為什麼老祖宗又會說這些呢?李子來回答。
  • 農村老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們現在國際化大都市,大家都感覺還有農業嗎?但是大家可能又會能清晰的感覺到,我們一到雙休日就驅車趕往郊區了,採摘去了,那麼就是說我們北京的農業,跟過去的傳統農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是都市型的現代農業。祝壽的一些講究還有禁忌,你都知道嗎?用俗語的方式紀錄下來。農村老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老人家認為應該拜三拜 不小心拜四拜,拜三拜可以,三拜九磕叫行大禮,你還差5個頭,沒有事,心到了神知,禮節到了無妨。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有什麼講究,道盡了傳統思想
    文/霜序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有什麼講究,道盡了傳統思想中國是一個很注重儀式的國家,而這些儀式裡,又當屬紅白喜事和祭祀最為莊重。除此之外,我們古時候還有「男祝九,女祝十」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如果要給一個六十歲的男性長輩祝壽,他的家裡人是會在他五十九歲時就操辦這個宴會的。而如果是一位五十九歲的女性長輩,大家則在她六十歲的時候才能祝賀她。這個規定乍一聽十分讓人費解,其實內裡蘊含的卻是我們古時候十分普遍的陰陽觀念。
  • 俗語「拜三別拜四,拜四定壞事」什麼意思?過年磕頭要注意!
    在古時候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之下,中國自古以來就以禮儀之邦著稱世界,禮儀之道直到今天我們還在遵循和學習,那麼今天就來說一個禮儀:跪拜禮,有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四定出事。長期的生活習慣讓跪拜禮就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禮節也更加繁多複雜,這其中就有了「拜三不拜四」的說法。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節日,除夕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過一個祥和的春節。說到春節就不得不說到這些跪拜之禮,有句俗話總結得很好,叫:神三鬼四人一個。
  • 在農村,人們常說「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人們常說「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是什麼意思呢?一拜天、再拜地、三拜父母和師尊,除了上面說的三拜,其餘的不能拜,俗語裡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其它的要麼是出事了,要麼會出事。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不可輕易跪拜,所以拜三不拜四的的跪拜是指男人。我們是文明古國乃禮儀道德之邦,三拜九叩是最志誠的叩拜,是對尊者敬重姿態,所謂的三拜裡的三是指天時,地利,人和此三種,從遠古一直到延續到今天,結婚的新人都是一拜天地,二拜父母,然後夫妻對拜,為了強調這個三,新婚大喜時,天地並列排在了第一,加上了夫妻對拜,這樣就是三拜了。
  • 農村有講究「拜三不拜四」,你知道怎麼給老人家祝壽聊天嗎?
    中國各地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在北方,所謂「大壽「跟普通的是不太一樣的,男人過的是末數為九的生日,比如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比如您明天就是六十歲的生日,就得提前一年,也就是今天過生日。女人的生日得逢整數,五十,六十這樣。因為老一輩認為,數字九是陽數,因為在個位數裡是最大的,而女人是屬陰的,不能取陽數,也就是九,所以女人生日得祝福整數。
  • 農村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何意?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何意?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老祖宗世世代代相承流傳下來的積累經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被農民接受,它雖語句粗糙,但內函深奧,有一定的生活哲理,是祖輩們的智慧結晶,濃縮著他們的聰明才智,對後人的生活和為人處事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如何理解其語意呢?
  • 「拜三不拜四」,老祖宗叩首也有講究,快看看你做的對不對
    不過也有一些禮儀通過俗語的方式流傳了下來,對我們的生活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就比如說老人們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四定壞事」,這也是古人們傳下來的一句俗語,如果直接聽到的話,可能不是太懂。那麼拜三不拜四是什麼意思呢,古代的人一般都非常迷信,有的時候感覺家裡有什麼東西,會請人來幫忙做法驅邪,而主人也要在這個時候朝著四個方向各拜一次,以示尊敬,不僅是這個說法。
  • 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下面結合這句農諺老話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關於「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裡「九」指冬九,即數九寒天,一共81天,是過去人們計算寒天至春暖花開時間的一種常用方法,一般是從每年冬至節氣開始,推算出81天,到了來年春分前後便九盡春深日暖、桃花開了!
  • 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意思?為何不能拜四?
    不過中國農村有一句「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卻是讓無數的信徒有些不能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有一種「神三鬼四」的說法。什麼是「神三鬼四」?什麼叫神三?天、地、人統稱為三神,所以我們要敬天、敬地、敬人,這也代表著天時、地利加人和。如果再加上一個,就變成了鬼四,再去拜鬼四的話,那就說明你心不誠,搞不好要出大事。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說「英雄行險道,富貴如花枝」,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說「英雄行險道,富貴如花枝」,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自古以來,我們出過很多英雄,可能這些英雄出名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具有相同的本質特徵,那就是不走尋常路。我們要將這兩句話拆開解釋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先來說說「英雄行險路」,這裡的險有兩種意思,第一層意思指的是危險,說的是英雄走的都是危險的路,只有在危險中行進,戰勝危險,那才能在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英雄。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何意?老祖宗的經驗!雞和狗都是屬於家裡養的家禽,在中國民俗,老祖先們為了更好地存活早就已經開始試著著去飼養雞和狗了。子女們帶著驚訝的眼光,問老人家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兒?老人家喃喃自語地說,他剛去世沒多久,一位有名氣的道師路過他的墳,施法救回了自個,因此他跟伴隨著道師環遊了許多地區才返回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