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飛40年!從小漁村到創新之都,科技企業的崛起成就深圳蛻變

2021-01-09 嘟嘟談數碼

2020年對於深圳經濟特區是不平凡的一年,從1980年到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已經成立整整40周,援引人民日報的文章來說,這4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破土而出、蓬勃生長的40年。回溯這40年來,大批中國科技網際網路企業正在不斷紮根於這片土壤,並向世界級巨頭轉變。這其中不僅誕生了華為、騰訊等民營明星企業,也孵化出了大疆等新一代科技獨角獸,共同和深圳成長為中國科技創新產業的領跑者。

深圳可以說是一座記錄了完整中國產業發展史的城市,這個當年的小漁村在改革開放以後逐漸成為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向來自全球各地的加工型企業敞開懷抱,密密麻麻的廠房使得深圳成為當仁不讓的「世界工廠」。而40年後的深圳,如今已告別「世界工廠」的身份,從全國創新型城市試點,到設計之都、三大戰略新興產業納入城市戰略規劃,深圳已經完成了華麗轉身,盡情擁抱「中國硬體矽谷」的夢想!

之所以能被譽為「硬體矽谷」,就不得不提到深圳的科技企業,特別是近幾年國產智慧型手機的騰飛大大帶動了深圳供應鏈產業的發展。早在華強北功能機時代,深圳不僅產出了大量五花八門的功能機,還培養出了眾多的供應鏈廠商,像擁有光學核心技術的歐菲光,目前已成為手機行業內的雙攝和多攝模組的主流供應商,攝像頭模組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一;與此同時,深圳的聞泰科技也是手機ODM(原始設計製造)行業龍頭企業,華為、小米和OPPO等國產手機的熱賣,讓深圳的ODM企業數不勝數,發展迅猛。

華為和大疆如今已經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國科技企業,華為在深圳設立總部和研發中心,2019年,華為已經幫助全球35家已商用5G的運營商打造5G網絡,同時為深圳創新力的推動貢獻良多,大疆更是成為無人機技術領域的佼佼者,旗下的產品遍布全球。可以預想,接下來的深圳還會誕生和孵化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企業。

說到與深圳40年同頻的科技企業,還不得不提到OPPO。2010年,OPPO被深圳的創新精神所吸引而紮根於此,借力智慧型手機的風口快速崛起。在近兩年近乎「慘烈」的行業洗牌中,躋身為全球銷量前五的手機大廠,公司也從當年只有200人的規模到深圳研發和市場團隊已經超過一萬人。可以說,OPPO 在深圳快速成長的10年,是「深圳速度」的真實體現。

近年來,OPPO和位於深圳的眾多科技企業一樣,極為重視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OPPO在全球設立了6大研究院和4大研發中心,超過10000+研發團隊成員,並且持續吸納行業頂尖人才,為OPPO研發創新實力打下了紮實的基礎,這一點從產品上就能看出來。不管是Find X2 Pro上採用的第二代10倍混合光學變焦,還是領先的65W超級閃充,都大大提升了智慧型手機的使用體驗,也是OPPO多年技術研發的成果。據OPPO創始人兼執行長陳明永在去年年底未來科技大會上的表示,在未來3年裡,OPPO將再投入500億研發預算,致力於5G/6G、人工智慧、AR、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構建更全面且強大的「萬物互融」體系,提升全民智慧生活圈。

在深圳崛起的OPPO,如今也準備深深紮根於深圳。據了解,投資70億的OPPO深圳灣國際總部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不僅如此,OPPO在東莞的工廠也獲得了當地的大力支持。眾所周知,憑藉著自建工廠的壓倒性優勢,OPPO手機向來沒有缺貨這麼一說,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下,OPPO未來的研發和製造實力有望再上一個新臺階,完成從深圳出發,打造世界級品牌的全過程。

總而言之,深圳這40年的轉型也同樣離不開背後這些科技企業的推動,正是因為華為、OPPO、大疆等科技企業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帶給全球消費者更多優秀的產品,才將深圳從當初的小漁港走向世界工廠,再一步一步的蛻變成今天的世界創新之都。未來,相信在這些不斷進行創新科技研發的本土企業的支持下,深圳也將會繼續以最強的高新科技之都面向世界。

相關焦點

  • 深圳特區40年丨從小漁村到國際體育賽事之都
    新華社深圳8月23日電 題:從小漁村到國際體育賽事之都新華社記者王浩明9年前的8月23日,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深圳落下帷幕,這座城市完成了國際大型賽事承辦的「初體驗」。9年後,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已經是每年舉辦超過500場賽事的體育賽事之城。而今,站在新起點的深圳,正向著打造國際體育賽事之都的目標邁進。
  • 深圳40周年的成長:從小漁村到國際大都,做了哪些重大改變?
    這座生機勃勃的中國移民城市,改革開放激蕩40年,它一直走在前面,富有年輕人的銳氣、膽識、果敢、幹勁,每一秒都上演著關於夢想的拼搏故事。年輕的深圳,發展迅猛從小漁村到中國超一線城市,日新月異。過去40年,深圳活成了一個「中國現象」,確如當年鄧小平所言:殺出了一條血路!
  • 深圳40年明星企業|堅持高質量發展,前海人壽不斷提質增效
    從1979年4月,深圳開始探索特區建設,到1980年成為首批4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金融業順應改革開放大勢,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整整40年,深圳金融業勇立潮頭、一路壯大,形成了一部開拓創新的奮鬥史。整整40年,深圳金融企業落葉生根,飽經磨礪,成長為一批業界不斷學習的標杆企業。
  • 回望深圳40年:有理想的人共同成就理想的城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來,深圳實現了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這既是深圳發展的真實寫照,也是企業成長的「深圳模式」,更是一個城市的奮鬥樣本。40年間,有數以千計的長江人選擇深圳這個創新舞臺,在這裡揮灑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書寫著「春天的故事」,並發出領潮者的瞭望之聲。
  • 深圳密碼:40年騰飛的深層原因
    「三來一補」企業中有不少是塑料廠、玩具廠、人造花廠,這類企業的拌料工、噴漆工、印花工幾乎天天要同有毒氣體打交道,卻毫無保護措施。但就是這樣一群利慾薰心的老闆們,使整個東莞從村到寨到區,崛起了成千上萬的「三來一補」企業,為日後華為等世界級企業的誕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溫床。珠三角本地的農民,想法同樣很簡單。
  • 深圳:以「全球創新之都」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餘治國觀察】全會系列評論之二深圳:以「全球創新之都」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歲末年終,南國大地迎接春天的腳步提速。深圳市委全會、深圳2018年兩會相繼召開,一份指導深圳未來發展的藍圖展現在人們面前。
  • 深圳40年,感謝40「人」
    真正能被稱為「建設者」,是四十年前來深的兩萬多名「工程兵」。 環境艱難,經費有限,缺少機械,甚至連喝水都得依靠自己打井,但就是在這樣的艱難下,他們成功將深圳從小漁村改造成大城市,締造了「深圳奇蹟」。
  • 深圳特區40周年慶,這裡憑什麼成為表白必到之地?!
    經歷了40年的發展,截至2019年底,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8081件,連續15年居國內城市之首,總量超過英國、韓國、新加坡!深圳用40年成長為國際創新之都,堪稱是一個奇蹟!但是,深圳一路是從爭議中不斷走來的,並非一帆風順。
  • 騰訊微視超級品牌日走進深圳漁民村 助力深圳老字號品牌再次騰飛
    深圳漁民村裡的「直播春風」這次的騰訊微視超級品牌日「深圳老字號X漁民村」專場,走進了遠近聞名的深圳羅湖漁民村。這個面積僅0.25平方公裡的「小漁村」,名氣卻不小。四十多年來,漁民村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從打魚人家到上世紀80年代國內最早的「萬元戶村」,再到如今的花園式現代化社群,羅湖漁民村既是深圳故事的起點,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取得輝煌成就的縮影。
  • 深圳特區40年的青島啟示⑤:讓改革創新成為青島的根,青島的魂
    故事起源於一個偉大的創意:當1979年一位老人在南海畫了一個圈,改革、創新作為密碼,就此被編刻進這座城市的基因裡,作為城市發展的「根」和「魂」,成為深圳立市、創市的根本。而某種意義上來說,深圳是整個中國新時代改革創新發展的窗口,以改革創新為根基,我們從深圳的建設,可以窺見中國騰飛發展的實力。
  • 改革、開放、創新、包容,是深圳企業精神的核心 「紀念深圳經濟...
    「回顧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道路,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深圳的成功是有說服力的!改革、開放、創新、包容,和敢闖敢試,是深圳和深圳企業最核心的精神。」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深圳市原市長李子彬擲地有聲地說出這句話時,臺下掌聲如雷,在場眾人無不為深圳特區40年敢為天下先的企業精神所震撼。
  • 深圳40年,一座城的交通傳奇
    40年光輝歲月,從「南海漁村」到「國際都市」,一座偉大的城市如神話一般崛起,衡量一座城市的發展速度,最直觀的是什麼?交通便利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交通被稱為城市的動脈系統和連接紐帶,城市的建設離不開交通的建設,城市的發展更離不開交通的合理規劃。交通是深圳不斷蛻變、煥新的見證與象徵之一。
  • 評說深圳四十丨評論員熊志:抓住每一輪全球經濟周期,深圳做到了!
    這座城市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輝煌成就的一個縮影。「評說深圳四十」欄目,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邀請國內外知名媒體評論員,闡述他們對深圳建設歷程的觀察理解,以此來全方位解讀這座奇蹟之城的崛起密碼,並展望改革開放的偉大新徵程。歡迎投稿,期待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與、點評和分享。
  • 從光明農場到「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光明蝶變見證深圳...
    雲谷一期項目總經理王衛星介紹說:項目建設周期預計為8到10年,建成後預計片區將引入超過6000家科技及服務類企業入駐,稅收超過120億元,服務超過15萬科技人才。▲綠色光明。40年前,這裡是光明農場。40年間,從新區到區,從光明農場到光明科學城,從「深圳的西伯利亞」到「國家級」聚光燈之下,這片土地與中國、與深圳一起走到聚光燈之下,深圳市光明區的戰略地位一再上升。
  • 落馬洲+前海,兩大創新支點助粵港澳大灣區騰飛
    【深圳之問】深港河套地區必須做兩地都需要、其他區域又無可替代的事。科技創新定位是目前雙方均可接受的最大公約數。沿著科技創新的路子走下去,就需要教育層面和法治層面的深層配套,從而使得教育功能和法治功能的拓展由必然達至自然而然。
  • 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助力灣區經濟騰飛 先行示範區金融大講堂在南山舉行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5日訊(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吳德群 文/圖)12月15日,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和深圳市南山區金融行業協會共同承辦、北京銀行深圳分行特別支持的先行示範區金融大講堂第三期「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助力灣區經濟騰飛」主題活動在南山科技金融城舉行。
  • 科技創新成深圳發展第一驅動力
    深圳晚報訊 據新華社報導,「十三五」開局之年,深圳,這座地處南海之濱的改革開放名城,率先實現動力轉換,走上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展現出無限生機和活力。深圳成功轉型的密碼是什麼?給人以怎樣的啟示?帶著一系列問題,新華社記者深入鵬城蹲點採訪。
  • 40年「老友記」在一起 康佳致力連接美好生活
    40年來,康佳始終致力於以精緻的產品和服務,為千萬家庭持續輸送快樂與智慧,讓美好在尋常之中自然生長、不斷傳遞。8月25日,《在一起,讓美好自然生長》視頻正式上線,康佳對話磊落組合,一起探討深圳特區成立40年來美好生活的變化,並暢談生活中對美好事物的感受,亮點頗多,旨在向公眾傳遞美好理念。
  • 深論|2019開年筆談② 改革開放40年,深圳做對了什麼?
    對此,全市幹部群眾當深刻領會用意,深思之、篤行之。總書記曾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歷史節點上,在踏上新徵程之際,我們確實應當思考,過去40年,深圳走過了一條什麼樣的路?深圳做對了什麼?
  • 從工業區到創新高地,深圳華強北:未來,無限可能
    相比當時蛇口、華僑城等地工業企業的零散分布,該地由於工業企業較為集中,成為了深圳工業起步之地,也為後來成為「電子行業晴雨表、風向標」打下基礎。80年代中期,上步工業區初具規模,形成了以電子行業為主體和特色,輔以輕紡產業的工業園地。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華強北的第一次「轉型」悄然來臨。1985年,深南天虹商場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