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成深圳發展第一驅動力

2020-12-18 深圳晚報

深圳晚報訊 據新華社報導,「十三五」開局之年,深圳,這座地處南海之濱的改革開放名城,率先實現動力轉換,走上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展現出無限生機和活力。深圳成功轉型的密碼是什麼?給人以怎樣的啟示?帶著一系列問題,新華社記者深入鵬城蹲點採訪。

創新驅動:科技創新效應不斷放大

2015年,深圳GDP增長8.9%,比全國高出2%,公共財政收入增長30.2%,大大高於全國平均8.4%的增速。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下,深圳緣何能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逆增長」?「深圳就是扭住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不放,實現了發展動力的轉換。」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如此分析。

南山區曾是深圳的工業區,如今成長為高新區,科技創新效應在這裡不斷疊加、放大:南山經濟總量在全國縣(市、區)中位居第三,上市公司達110多家。有人統計,南山區的企業涉及123個細分產業領域,其中24個世界領先。南山之變被人們形容為「蝶變」,科技創新成為破繭成蝶的第一驅動力。放眼整個深圳,又何嘗不是如此?

創新密碼:結構性改革超前引領

從上世紀廢除荔枝節、舉辦高交會,到本世紀初面對空間、能源、人口、環境四個「難以為繼」淘汰落後產能、確定高新技術產業為重要支柱產業,深圳歷屆黨委政府都緊密結合形勢,審時度勢,研判經濟發展方向,以轉型升級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

「深圳每一步都踩在了點上。」回首過去,深圳市政協常委樂正認為,深圳就是在不斷直面問題、超越自己的過程中實現產業升級、結構轉型,從而牢牢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的。

智慧型手機、新能源汽車、基因檢測……一個個新興產業在深圳崛起,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率先在企業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設立市長質量獎,成為全國首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企業主導研製的國際標準超過650項,居國內大中城市首位,參與制定或修訂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2083項……

創新引領: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源頭創新、顛覆式創新、引領式創新,使深圳成為一座有著強烈「未來感」的城市。

從光啟科技具有隱身性能的超材料、把智慧城市和物聯網搬到城市上空的「雲端號」,到華訊方舟對太赫茲技術的前瞻性研發、構建全球衛星寬帶通訊網絡的構想,一個個「深圳故事」不僅極富想像力,更是實力的寫照。

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坦言,「我們要在確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同時,不斷強化這座城市的創新基因、創新優勢,努力把深圳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以著名科學家命名並牽頭組建,或者社會力量捐贈、民間資本建設科學實驗室,可予以最高1億元支持;鼓勵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團隊發起設立專業性、公益性、開放性的新興研發機構,予以最高1億元支持……

「我們要搶抓新機遇,著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爭創一流,加快打造全球領先的創新之城。」深圳市市長許勤說。

相關焦點

  • 深港市民熱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深圳基層工作人員寫下...
    「深受鼓舞」「催人奮進」 深港市民熱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 深圳設計的使命與未來——訪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主任韓望喜
    而在創意設計的背後,更是深圳以設計為支點,以國際視野、長遠眼光謀劃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使命感。創意在深圳這片熱土開出璀璨之花,從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到建築設計、時尚設計,創意活動層出不窮,「深圳設計」正以強大的驅動力,引領著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書寫深圳的文化自信。深圳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城市的「創新史」,「自主創新」是深圳發展的主導戰略,而創意設計是創新驅動的根本要素。
  • 民盟盟員:將深圳南山建設成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創新中心
    作為改革開放的標誌性城市,深圳正朝著世界創新之都的方向大步前進。今年 2 月,國務院同意深圳市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由此,深圳成為第一個以城市為基本單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 深圳表彰百家裝備工業科技創新獎企業,工業強區寶安佔超六成席位
    、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深圳市勁拓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12月16日晚上,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裝備工業科技創新獎頒獎盛典」上,一個個寶安人熟悉的企業名字從主持人口中宣讀出來。
  • 集聚創新要素的吸引力,泰興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中國石化聯合會向泰興經濟開發區頒授中日新材料產業合作園牌匾,同時成立泰興經濟開發區戰略發展諮詢委員會。泰興市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的泰興新材料研究院、同濟大學綠色發展和循環經濟創新中心泰興分中心、安全生產實操培訓與應急演練示範基地、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泰興)四大平臺揭牌。  「科技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
  • 人民日報和音:持續提升合作共贏驅動力
    人民日報10月21日報導,「中國領導人在深圳這個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再次強調改革開放的重要性,並且肯定該政策推動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積極作用」「深圳將更加大膽創新推進改革」「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縮影,中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將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正能量」……連日來,國際社會持續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
  • 從小漁村到創新之都,科技企業的崛起成就深圳蛻變
    這其中不僅誕生了華為、騰訊等民營明星企業,也孵化出了大疆等新一代科技獨角獸,共同和深圳成長為中國科技創新產業的領跑者。深圳可以說是一座記錄了完整中國產業發展史的城市,這個當年的小漁村在改革開放以後逐漸成為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向來自全球各地的加工型企業敞開懷抱,密密麻麻的廠房使得深圳成為當仁不讓的「世界工廠」。
  • 「2019深圳創新榜」龍崗揭曉 唱響深圳創新最強音
    12月19日下午,由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辦的「2019深圳創新榜榜單發布盛典」在龍崗創投大廈三樓國際報告廳舉行,龍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尚博英與深圳優秀企業、創新人才代表300餘人,共同見證榜單揭曉,一起分享這場深圳雙創年度盛會。
  • 深圳,新加坡,都是創新型經濟體,誰的科技實力更強?
    之所以拿深圳和新加坡比較,因為新加坡是國際知名的創新型經濟體,經濟規模和深圳相當;此外不同於香港,新加坡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高科技產業發達,對於深圳,是更適合的參照物。首先兩地一些基本的指標,人均GDP,深圳2017年人均GDP是2.71億美元,出口總值2449億美元;新加坡2017年人均GDP是53880美元,出口總值3733億美元。從城市的產出質量看,新加坡是高於深圳的,人均產出只有深圳只有新加坡的一半,出口方面,深圳多年位居全國第一,不過比起新加坡,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 創新領跑 解碼「晉江經驗」驅動力
    晉江恆安集團自動化裝備車間 改革開放以來,晉江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最快、最活的地方之一。從1994年開始,晉江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連續20多年居全省首位。   晉江經濟持續領跑,其背後的驅動力來自哪裡?
  • 全球知名創新之都,深圳憑什麼?
    福布斯中國發布的「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榜單上,深圳位列榜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深圳時強調,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完善創新機制,全方位推進科技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
  • 平安產險深圳分公司:科技創新服務,優化客戶體驗
    來源標題:平安產險深圳分公司:科技創新服務,優化客戶體驗 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平安產險深圳分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創新為驅動,推出一站式服務平臺企業寶、智能閃賠等創新服務,並通過開展科技服務月活動、高效應對暴雨災害,將科技應用深入到理賠服務中
  • 港大ICB十周年專訪唐秋勇:創新是一切成長的核心驅動力
    港大ICB十周年校友專題 -- 唐秋勇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創新管理碩士、華中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面對這一前所未有的變革趨勢,唐秋勇強調,創新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基於這種洞察,他先於行業啟動了人力資源大趨勢的研究,未來一兩年還會致力於開展僱主品牌、人力資源科技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首先聚焦人力資源發展趨勢,是因為唐秋勇敏銳地覺察到國內人力資源前瞻性研究與實踐脫節,根本無法滿足企業真實經營的需求。
  • 他們是深圳「土生土長」的創新者 見證並刷新著「深圳速度」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在北京舉行全體會議,兩位來自深圳的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劉若鵬分別作了題為《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優勢全力助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軍民融合推動源頭科技創新發展的實踐匯報》的發言。
  • 西麥食品:研發創新成核心驅動力,燕麥新品陸續推向市場
    西麥食品自成立以來,注重燕麥食品的研發與創新,技術與研發團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全面的生產工藝,對燕麥原料的加工特性、營養、風味、外觀等各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形成圍繞燕麥產品研發,推動公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 保利發展攜深圳灣科技成立「深圳灣軍民融合創新平臺」 推動軍民...
    ,該平臺將藉助深圳灣科技創新廣場在全國科創領域的影響力,保利集團在軍貿、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和武器裝備建設的專業研究實力,及各共建單位的獨特優勢,在深圳搭建一個軍民融合領域政策、技術、人才、市場和資金等方面溝通交流、創新創業的平臺,助力深圳、乃至廣東省軍民融合產業縱深發展。
  • 佛山真空科技發展迅速,眾專家聚佛山探討粵港澳真空科技創新發展
    讀創/深圳商報駐佛山記者 段煜第 通訊員 季華11月28日,為期三天的第四屆粵港澳真空科技創新發展論壇暨廣東省真空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佛山季華實驗室圓滿結束。來自省內外150餘家單位、350餘名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與企業管理人員參加本次大會,共話真空科技創新發展。廣東省真空學會理事長劉彭義表示,佛山在真空界發展非常快,佛山季華實驗室下設微波與真空技術研究室,在半導體行業能夠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因此今年大會選定在佛山舉辦、由佛山季華實驗室承辦是頗具意義的。
  • 深圳航天工研院研製出水冷背心等多個科技創新產品
    陳文 攝   中新網深圳10月19日電 (記者 陳文)10月19日,由多家媒體組成的參訪團走進深圳航天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航天工研院)探尋航天科工企業轉型升級發展之路。記者目睹了該院研製的磁懸浮離心機、水冷背心、逃生面罩、長光程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機器人等科技創新產品。
  • 深圳再添一科技創新地標 航天工研院協同創新中心項目正式奠基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謝孫武 通訊員 沈玉彬)11月27日,航天工研院協同創新中心項目奠基暨開工儀式在深圳舉行。據介紹,該項目規劃為200米超高層建築,總建築面積超過10萬㎡,位於深圳市南山區西麗留仙洞總部基地,該基地規劃建築總面積500萬㎡-600萬㎡,未來將形成超3000億元的產業集群,是拉動深圳經濟發展的六大總部基地之一。
  • 堅持向科技創新要答案(人民時評)
    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是科技解決方案更有效的基礎  最新發布的一份全球報告顯示,過去5年,16個可統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中國在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和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等5個領域相關的科研產出居世界第一,15個領域的相關科研論文數量位居全球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