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登陸中 盟軍艙門一開就被德軍機槍給殺光了,為何不用盾牌

2020-12-17 草民有話說

諾曼第登陸:三百萬盟軍橫跨英吉利海峽,浩浩蕩蕩的奔赴法國諾曼第海岸前線,開闢了「蘇德戰場」之外的歐洲第二戰場,使納粹德國陷入兩線作戰,從根本上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覆滅。

1944年6月6日早上6時30分,17.6萬盟軍先頭部隊在夜色下悄悄地跨越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的諾曼第搶灘登陸。隨後,288萬盟軍猶如潮水般湧入法國,登陸戰在8月19日結束。

眾所周知,攻防戰當中,實力相當的情況下,進攻方損失必然大於防守方,諾曼第登陸也是如此。諾曼第登陸中,盟軍共傷亡超過12萬人,其中美軍約7萬人。德軍共傷亡約7萬人,被俘4萬人,共損失11萬人。先頭部隊的17萬人更是損失慘重。

登陸戰的的慘烈程度令人觸目驚心,艾森豪曾在諾曼第登陸後說過:

毫無疑問,諾曼第戰場是戰爭領域所曾出現過的最大屠宰場之一,那兒一帶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處塞滿了毀棄的武器裝備以及人和牲畜的屍體,甚至要通過這個地區也極為困難。我所見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夠加以描述。一口氣走上幾百碼,而腳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爛的屍體上……」

據說,在諾曼第登陸時,盟軍的許多登陸艇艙門一打開就被德軍重火力機槍給殺光了。還沒出門就被打死,這種情況下,為何不給士兵配備防爆盾牌?

不是不給盾牌,而是盟軍就算給第一批登陸士兵配備防彈鋼板也不能有效降低士兵的傷亡,反而會因此輸掉整場戰鬥。

首先,德國在法國許多海岸的海水中設置了人工障礙,陸時間實在早上漲潮期間,漲潮時海面位置更高,有利於縮減海灘與地方防禦工事的距離,但與此同時,登陸艦艇的風險卻增加了許多。而就算是如此,盟軍衝出海水,到達敵方工事的距離仍有數千米遠。

盟軍的登陸艇並非直接衝上海灘,而是還要回去循環運載後面的部隊登陸。因為要返航,肯定也不能衝到海岸邊,所以盟軍士兵還要自行渡過一段1米多深的海域。登陸的士兵本身就已經背負了許多進攻德軍堅固工事用的迫擊炮和炮彈、炸藥包等,再加上常規武器裝備負重數十公斤,行動起來已經非常不便。甚至還有許多士兵由於登陸艇停的距離海灘過遠,下船後直接掉入數米深的海水中,最終被過重的負載拖累而淹死。

倘若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步兵一人再抱一個防爆鋼板,還要在一米多深的水裡衝鋒,必然大大降低進軍速度,而且會造成擁擠,使後面的士兵被堵在海域中,成為德軍機槍的活靶子,那這場登陸戰就會因此而面臨失敗。事實上,在登陸戰中任何防禦都是徒勞的,唯一的機會就是用最快的速度衝過去,躲到德軍海灘上的障礙物附近。

其次,德軍當時對付盟軍士兵登陸的主要武器就是MG-42重機槍和迫擊炮,這些重武器的威力可不是一般步槍和衝鋒鎗可比的。其使用的穿透彈穿透力很強,使用1公分左右的鋼板根本無法防禦重機槍的正面射擊,而太厚的鋼板又攜帶不了。

由這兩點得出,在重武器面前,輕型防彈設備根本沒用,而諾曼第登陸其實就是人海戰術,速戰速決,要防禦又有什麼用呢。

相關焦點

  • 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時最懼怕德軍哪種武器?MG-42通用機槍排在首位
    盟軍在法國諾曼第搶灘登陸 然而盟軍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沉重的,德國所大肆宣揚的大西洋壁壘並非浪得虛名,在盟軍登陸過程中給盟軍造成了巨大損失,在德軍眾多防禦武器中哪種武器最令盟軍士兵感到恐懼呢
  • 諾曼第登陸戰中,美軍為何稱一位德軍士兵為「奧馬哈海灘之獸」?
    1944年6月6日,這是二戰歷史上能夠載入史冊的一天,因為這一天盟軍經過浴血奮戰,最終擊潰德軍成功登陸法國諾曼第。 然而,在諾曼第登陸戰役中,有一位德軍士兵也創造了一項驚人的記錄,此人操作機槍瘋狂射擊9個多小時,給美軍造成大量傷亡。
  • 二戰期間,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去哪了?
    諾曼第登陸的過程非常順利,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的戰鬥與預期中大體一致,盟軍也確實做到了在90天(D+90)內抵達塞納河。那麼問題來了,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去哪了?有人認為,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所以無力抵抗300萬盟軍的攻勢。這種說法雖然聽上去頗有道理,但卻不符合客觀事實。
  • 盟軍集結288萬大軍強行在諾曼第登陸,一舉擊潰德軍
    雖然諾曼第登陸戰的英美盟軍的總人數是86個師,總計287.64萬人。但是實際上決定登陸的總人數遠遠沒有這麼多,這場登陸戰實際上是有一批軍隊先進行搶灘登陸,然後剩下的盟軍部隊在搶灘登陸成功後,陸續坐船來到法國,而不是287.64萬人一股腦的全部跟進。
  • 為何法國諾曼第地區會讓盟軍突破受阻?樹籬成了最大阻礙
    有時候坦克的噪音還可能引發更為恐怖的結果,德軍的迫擊炮分隊會集中火力對準這個方向,造成可怕的人員傷亡,而失去了步兵掩護的坦克也會被德軍消滅掉。而最令盟軍士兵驚恐萬分的是德軍的機槍,因為德軍的機槍可能隱藏在任何一個角落裡埋伏他們。它可能是在樹籬後面的一棟房屋或是農舍裡,也可能是乾脆藏在樹籬後面。
  • 盟軍已攻入義大利,為何還要在法國諾曼第登陸?
    1944年6月,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第登陸拉開帷幕,在此後兩個月的時間裡先後約三百萬的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自此除了東線的蘇德戰場之外,德軍還面臨來自西線英美聯軍的龐大壓力。不過早在1943年,盟軍已經從南線攻入歐洲大陸,義大利甚至因此而投降,墨索裡尼已經被義大利人囚禁。如果英美軍隊從義大利方向再接再厲攻入德國本土的話,是否就不用大費周折開闢諾曼第戰場?
  • 二戰中最精彩的博弈,加萊位置更好,盟軍為何選擇諾曼第登陸?
    導讀:1944年的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成功登陸,震驚了世界。這一天不管對於盟軍還是德國納粹而言,都決定了最終的成與敗。而且,這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役,也是二戰中最精彩的博弈!
  • 小魯班積木二戰系列之諾曼第登陸
    前言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 德國人不知道盟軍即將在哪裡實施諾曼第登陸行動
    在最後的決戰中,有4267名盟軍官兵陣亡,還有4068人「失蹤」這些「失蹤者」遭到炮火的猛烈打擊,連屍體都無法找到。第二天,波蘭指揮官弗拉迪斯拉夫安德爾斯對戰場進行了視察。根據他的記述:「有時候,德國和波蘭士兵的屍體死死纏在一起,四處散落著,空氣中瀰漫著屍體腐爛的惡臭味。」
  • 盟軍佔領義大利後,為何不乘勢進攻德國,反而要諾曼第登陸?
    要知道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為什麼當時的盟軍佔領義大利之後不乘勢進攻德國而反而從法國諾曼第實施登陸呢?事實上原因可謂是非常多樣的。首先第一點:當時的盟軍雖然說經迫使義大利投降,但是在義大利北部德國部隊仍修建了大量的防禦措施,用於阻擋同盟國的進攻。
  • 諾曼第登陸-諾曼第 諾曼第登陸 下諾曼第 科唐坦半島 登陸地點...
    諾曼第是法國西北部著名的歷史和文化大區,它北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遙遙相望,面積約3萬平方公裡,海岸線全長600公裡。連綿數百裡的海岸幾乎都是懸崖峭壁,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比較平緩的5個灘頭。   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次歷史性的戰役。
  • 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諾曼第登陸盟軍投入300萬
    加萊和諾曼第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33km,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向縱深發展。諾曼第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一是德軍防禦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30個師,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80km。
  • 諾曼第登陸之前,盟軍神秘部隊在午夜悄然從天而降,他們是誰?
    德軍元帥隆美爾在1943年底接到希特勒的命令,讓他視察大西洋長城,這條海岸防線是希特勒精心打造的防範英法等盟軍登陸作戰,隆美爾元帥視察之後,內心非常擔心,迅速補充了一些措施,包括鋪設地雷陣,在交界地帶再增設一些堅固的混凝土地堡等,但由於盟軍諾曼第登陸已經臨近,其中的一些措施僅僅完成部分工作,這也導致了後來的阻擊效果不佳,許多設施都沒弄好,當然這不能怪盟軍來得早
  • 歷史上的今天,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
    1944年6月6日開始的諾曼第登陸,是迄今為止人類近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近300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後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在諾曼第戰役中作戰的盟軍軍隊主要由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組成,但在搶灘完成後,自由法軍及波蘭軍也有參與這場戰役,而當中也有來自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荷蘭和挪威的士兵。圖為美軍士兵在英國海岸集結,為即將開始的登陸戰做準備。奧馬哈海灘是諾曼第登陸戰役中戰鬥最為激烈的海灘。奧馬哈海灘全長6.4公裡,海岸多為30幾米高的峭壁,地形易守難攻。
  • 1944年盟軍諾曼第登陸奧馬哈海灘造成大量傷亡,因為戰爭是殘酷的
    奧馬哈海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第戰役中,盟軍四個主要登陸地點之一的代號。這片位於法國北部海岸,並且直接面對著英吉利海峽的灘頭全長有8公裡,東起聖奧諾裡訥-德佩爾泰,西至濱海維耶維爾。圖為美軍士兵們列隊前往港口,他們將參加諾曼第登陸。
  • 諾曼第登陸中奧馬哈灘頭為什麼如此血腥,守軍並不是什麼王牌軍
    諾曼第登陸中奧馬哈灘頭為什麼如此血腥,守軍並不是什麼王牌軍餘吉摘要:1944年6月6日,英美盟軍在法國諾曼第大舉登陸,開闢了第二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也進入了新的階段。圖1:奧馬哈海灘是盟軍諾曼第登陸中損失最大的灘頭為什麼要選在這裡登陸奧馬哈灘頭位於科湯坦半島南端維爾河口到貝辛港之間,是一段長約長6.4千米的海灘,海岸是三十多米高的懸崖陡坡,有四個被海水常年衝刷而形成的深谷,成為從海灘通向內陸的天然出口。
  • 二戰諾曼第登陸行動,隆美爾為何將3個裝甲師分散部署?力不從心
    早在1941年莫斯科戰役打響以後,史達林就向邱吉爾提出了盟軍登陸歐洲開闢西線第二戰場的問題,但是這個過程進展很慢,雖然在1942年和1943年盟軍兩度進行了第艾普和西西里登陸,卻對減少蘇德戰場壓力並沒起什麼作用,直到1944年6月份蘇軍已經進行到全線大反攻第五次戰役了,盟軍才開始在諾曼第登陸,說明英美盟軍為這個行動籌劃了很長一段時間。
  • 諾曼第登陸為何能成功,除了士兵浴血奮戰,背後的算計也功不可沒
    【軍武次位面】FriedrichLau諾曼第登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事件,而是在訓練有素的士兵和極富頭腦的決策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最終促成了這項龐大工程的實現。以下是一些和諾曼第登陸有關的文件資料,大家可以通過幾個細節看看這些高級將領是如何經過激烈討論,最終創造出1944年6月6日的這次奇蹟的。
  • 全彩照片真實再現諾曼第登陸,4400名盟軍士兵獻出寶貴生命
    圖為美軍登陸部隊在猶太海灘展開時的壯觀場面,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展現登陸場宏大畫面的鏡頭,就是根據這張照片而來。在1944年6月6日的行動中,大約156000名盟軍官兵分布在法國諾曼第的五處海灘上,這次行動導致納粹德國的失敗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走向結束。
  • 最長的一天:諾曼第登陸
    盟軍通過海空軍的卓有成效的佯動,成功運用了雙重特工、電子幹擾,以及在英國東南部地區偽裝部隊及船隻的集結等一系列措施,,還讓巴頓將軍在英國進行戰前演說,再加上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德軍統帥部在很長時間裡對盟軍登陸地點、時間都作出了錯誤判斷,以為盟軍將在諾曼第東北方的加萊海灘登陸,甚至在盟軍諾曼第登陸後仍認為是牽制性的佯攻,這就導致了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費在加萊地區,而在諾曼第則因兵力單薄無法抵禦盟軍的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