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登陸:三百萬盟軍橫跨英吉利海峽,浩浩蕩蕩的奔赴法國諾曼第海岸前線,開闢了「蘇德戰場」之外的歐洲第二戰場,使納粹德國陷入兩線作戰,從根本上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覆滅。
1944年6月6日早上6時30分,17.6萬盟軍先頭部隊在夜色下悄悄地跨越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的諾曼第搶灘登陸。隨後,288萬盟軍猶如潮水般湧入法國,登陸戰在8月19日結束。
眾所周知,攻防戰當中,實力相當的情況下,進攻方損失必然大於防守方,諾曼第登陸也是如此。諾曼第登陸中,盟軍共傷亡超過12萬人,其中美軍約7萬人。德軍共傷亡約7萬人,被俘4萬人,共損失11萬人。先頭部隊的17萬人更是損失慘重。
登陸戰的的慘烈程度令人觸目驚心,艾森豪曾在諾曼第登陸後說過:
毫無疑問,諾曼第戰場是戰爭領域所曾出現過的最大屠宰場之一,那兒一帶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處塞滿了毀棄的武器裝備以及人和牲畜的屍體,甚至要通過這個地區也極為困難。我所見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夠加以描述。一口氣走上幾百碼,而腳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爛的屍體上……」
據說,在諾曼第登陸時,盟軍的許多登陸艇艙門一打開就被德軍重火力機槍給殺光了。還沒出門就被打死,這種情況下,為何不給士兵配備防爆盾牌?
不是不給盾牌,而是盟軍就算給第一批登陸士兵配備防彈鋼板也不能有效降低士兵的傷亡,反而會因此輸掉整場戰鬥。
首先,德國在法國許多海岸的海水中設置了人工障礙,陸時間實在早上漲潮期間,漲潮時海面位置更高,有利於縮減海灘與地方防禦工事的距離,但與此同時,登陸艦艇的風險卻增加了許多。而就算是如此,盟軍衝出海水,到達敵方工事的距離仍有數千米遠。
盟軍的登陸艇並非直接衝上海灘,而是還要回去循環運載後面的部隊登陸。因為要返航,肯定也不能衝到海岸邊,所以盟軍士兵還要自行渡過一段1米多深的海域。登陸的士兵本身就已經背負了許多進攻德軍堅固工事用的迫擊炮和炮彈、炸藥包等,再加上常規武器裝備負重數十公斤,行動起來已經非常不便。甚至還有許多士兵由於登陸艇停的距離海灘過遠,下船後直接掉入數米深的海水中,最終被過重的負載拖累而淹死。
倘若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步兵一人再抱一個防爆鋼板,還要在一米多深的水裡衝鋒,必然大大降低進軍速度,而且會造成擁擠,使後面的士兵被堵在海域中,成為德軍機槍的活靶子,那這場登陸戰就會因此而面臨失敗。事實上,在登陸戰中任何防禦都是徒勞的,唯一的機會就是用最快的速度衝過去,躲到德軍海灘上的障礙物附近。
其次,德軍當時對付盟軍士兵登陸的主要武器就是MG-42重機槍和迫擊炮,這些重武器的威力可不是一般步槍和衝鋒鎗可比的。其使用的穿透彈穿透力很強,使用1公分左右的鋼板根本無法防禦重機槍的正面射擊,而太厚的鋼板又攜帶不了。
由這兩點得出,在重武器面前,輕型防彈設備根本沒用,而諾曼第登陸其實就是人海戰術,速戰速決,要防禦又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