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登陸為何能成功,除了士兵浴血奮戰,背後的算計也功不可沒

2020-12-22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FriedrichLau

諾曼第登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事件,而是在訓練有素的士兵和極富頭腦的決策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最終促成了這項龐大工程的實現。以下是一些和諾曼第登陸有關的文件資料,大家可以通過幾個細節看看這些高級將領是如何經過激烈討論,最終創造出1944年6月6日的這次奇蹟的。

很多人會認為霸王行動本身就是命運的安排,就像《指環王》描述的那樣,中土世界的大軍總要和來自魔多的"半獸人"決一死戰,而結果就是正義的一方定會戰勝邪惡的一方並最終解放整個世界。而現實卻很殘酷:為了確保這次行動萬無一失,盟軍集結了上百名軍官進行周密的籌劃。因為如果最終任務失敗,參加登陸作戰的15萬名士兵將會白白犧牲。

一.細節決定成敗

無論是海軍的"海王行動"(Operation Neptune)還是總體作戰方案"霸王行動"(Operation Overlord),相關決策者都必須要將諸如天氣,水文,月照等細節因素考慮進去,因為待到第一艘艦艇從英國啟航之時,如此大規模的作戰計劃就會承擔著被軸心國飛機或水面監測艦艇發現的風險。在德軍有所行動之前,他們要確保將更多的有利因素儘可能地留在自己這一邊。

上面的地圖展現了決策者們何以了解在登陸作戰期間,登陸部隊在每個灘頭將面對怎樣猛烈的炮臺火力壓制。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重疊弧線,使得我們理解了為何在奧馬哈海灘登陸作戰一開始,美軍的遊騎兵就要佔領Point Du Hoc高地對德軍進行壓制性射擊,為何美劇《兄弟連》一開始,溫特森所在的E連在空降後就要馬不停蹄地去敲掉那些藏在內陸的火炮,以及為何盟軍需要更加猛烈的登陸前空襲以壓制敵方火力。而在每次布置進攻任務的時候,無論是傘兵還是其它地面部隊都要被命令去儘可能的破壞德軍的炮兵陣地以減輕友軍的進攻壓力。

▲Point Du Hoc高地今景,從這裡可以俯瞰整個海灘

▲影片《登陸之日》展現的登陸行動開始前盟軍轟炸機對德軍灘頭陣地進行密集空襲

二.轟炸機和欺騙戰術

說到那些轟炸機,這裡有一張地圖照片可以來講講決策者的具體部署。圖上的弧線標示著從英國南部到位於奧馬哈和黃金海灘南部的一座名為巴約的法國小城的距離。小點及數字則顯示著英國境內機場的位置以及每個機場可以容納多少個戰鬥機中隊。

這些戰鬥機中隊在負責掩護轟炸機以及低空掃射德軍地面目標上責任重大,而巴約鎮則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距離測量原點,因為基本上所有的傘兵部隊都要降落在圍繞該鎮方圓30英裡的區域內。

與此同時,盟軍的決策者們仍舊試圖採用欺騙戰術使得德軍相信他們的進攻方向意不在此,更大規模的攻勢將劍指其他地方。於是就如上圖所示,轟炸機開始多點開花,不僅對標定的灘頭目標進行了轟炸,而且其他的大量重要目標也遭到了波及。佯攻計劃也在加萊附近開始實施,那裡的深水良港也成為了諸多佯攻計劃中的一部分,為了更加真實,大批轟炸機和戰鬥機還光顧了此地。

在D-Day(攻擊日)到來之前幾個月,盟軍的轟炸行動就已經開始,這些大規模轟炸削弱了工業產能,牽制住了德軍的注意力,使得德軍對大西洋防線的修築進度一再延緩。但是話雖如此,德軍的先鋒主力在此時仍枕戈待旦。幸運的是,盟軍這邊還有一個利好因素,那就是天氣,由於當年的6月份多暴風雨,在盟軍抓住天氣變化的空當決定實施登陸計劃之時,德軍卻因為疏忽大意減少了巡邏次數、放鬆了警惕。直到四面開花的傘兵將他們包圍之時,很多德軍士兵還一直堅信因為惡劣的天氣因素使得盟軍在6月初肯定不會發起進攻。

三.天氣!天氣!天氣!

這張地圖顯示了在索姆河和塞納河之間的法國其它海灘位置以及具體寬度。這些海灘的位置均位於諾曼第登陸場的東北部,而同戰役的焦點猶他、奧馬哈、朱諾、寶劍以及黃金海灘不同的是,這些地方盟軍從未在海上發起過進攻。但是隨著盟軍的主戰場從灘頭轉向了內陸,盟軍的機動部隊很快就佔領了這些地區,並在深水港口被佔領和實際控制之前為隨後到來的大部隊和補給的輸送開闢了新的登陸場。

而這一切的實施都要仰仗於將諾曼第五個登陸場的控制權牢牢握在自己手裡,而就如先前所提的那樣,確保登陸順利的關鍵要素就在於準確的天氣預報。而下圖的兩頁文件則記錄自1944年6月5日,所有參與此次登陸作戰的兩星及以上將官都匯聚一堂,仔細研判並討論未來的天氣情況。

可以看到與會者包括總司令艾森豪、副司令阿瑟.威廉.特德、參謀長沃爾特.比德爾.史密斯,以及陸軍指揮官蒙哥馬利、海軍指揮官拉姆齊以及空軍指揮官特拉福德.利.馬洛裡。

▲1944年6月5日的天氣分析圖,冷鋒氣旋正在向英吉利海峽推進。

有人也許會問,天氣因素是否值得這些高級別將領在最後時刻擠出寶貴的時間仔細研究。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雨水,風向,潮汐以及雲層的變化都會間接或直接的影響正常戰役的進行,以及登陸艦,戰鬥機、轟炸機等載具的效能,以及登陸部隊的作戰能力。很可能整個解放法國的行動就會因為幾毫米的降水導致登陸艇無法正常投放兵員,或者由於雲層過薄導致不能給運輸機和轟炸機提供必要掩護而失敗。在登陸作戰開始前盟軍已經因為天氣原因推遲過整個登陸作戰,而正是盟軍方面的氣象學家詹姆斯.斯塔格博士的準確預測,使得盟軍大部隊抓住惡劣天氣之間的當口給了德軍出其不意的一擊。

▲天氣學家詹姆斯.斯塔格博士。在他的據理力爭之下,盟軍原計劃於4日-5日展開的登陸計劃最終被推遲了一天。而他也最終因準確預測了登陸日前後的天氣狀況而被視為英雄。

最後,在所有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最終的結果如後世所見。正如艾森豪的報告中所寫的那樣:"感謝戰爭之神在我們決定出擊的時候保佑了我們的勝利"。

相關焦點

  • 諾曼第登陸戰中,美軍為何稱一位德軍士兵為「奧馬哈海灘之獸」?
    1944年6月6日,這是二戰歷史上能夠載入史冊的一天,因為這一天盟軍經過浴血奮戰,最終擊潰德軍成功登陸法國諾曼第。 然而,在諾曼第登陸戰役中,有一位德軍士兵也創造了一項驚人的記錄,此人操作機槍瘋狂射擊9個多小時,給美軍造成大量傷亡。
  • 全彩照片真實再現諾曼第登陸,4400名盟軍士兵獻出寶貴生命
    圖為美軍登陸部隊在猶太海灘展開時的壯觀場面,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展現登陸場宏大畫面的鏡頭,就是根據這張照片而來。在1944年6月6日的行動中,大約156000名盟軍官兵分布在法國諾曼第的五處海灘上,這次行動導致納粹德國的失敗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走向結束。
  • 二戰期間,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去哪了?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時期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將近300萬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從而拉開了盟軍在西線戰場上的大反攻序幕。事實上,盟軍之所以能在諾曼第登陸中大獲成功,首要原因並非實力太過強大,而是德軍出現了兩個決定性失誤。首先,德軍西線戰場總司令倫德施泰特判斷盟軍將會在加萊與第厄普之間的海岸登陸,因為這條路線最符合戰略原則。而「B」集團軍總司令隆美爾則認為盟軍會在諾曼第海岸登陸。
  • 諾曼第登陸背後的驚天大騙局
    諾曼第登陸背後的驚天大騙局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7.07 星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4年6月6日,盟軍搶灘諾曼第開始。
  • 諾曼第登陸中 盟軍艙門一開就被德軍機槍給殺光了,為何不用盾牌
    諾曼第登陸:三百萬盟軍橫跨英吉利海峽,浩浩蕩蕩的奔赴法國諾曼第海岸前線,開闢了「蘇德戰場」之外的歐洲第二戰場,使納粹德國陷入兩線作戰,從根本上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覆滅。1944年6月6日早上6時30分,17.6萬盟軍先頭部隊在夜色下悄悄地跨越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的諾曼第搶灘登陸。隨後,288萬盟軍猶如潮水般湧入法國,登陸戰在8月19日結束。眾所周知,攻防戰當中,實力相當的情況下,進攻方損失必然大於防守方,諾曼第登陸也是如此。
  • 諾曼第,硝煙遠去
    陳丹苗攝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一場大規模的攻勢。硝煙散去70多年,唯有藍天白雲和波瀾不驚的海灘依然在著名的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日,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諾曼第戰役牽涉接近300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
  • 諾曼第登陸日:油畫藝術再現1944年6月6日的細節和背後故事
    這是為了使83,000名英國和加拿大士兵以及73,000名美國士兵能夠在諾曼第登陸,反攻法國境內的納粹軍隊。,盟軍使用的欺騙戰術(稱為堅韌行動)如此成功,這是諾曼第登陸的非同尋常的事實之一。 士兵們接受了廣泛的準備訓練,尤其是著重開始了兩棲突擊登陸訓練。 倖存的士兵後來回憶說,那些駕駛登陸艇的人被戲稱為「鹽水牛仔」,因為登陸艇在波浪中顛簸得像牛背,你必須是牛仔才能在上面站穩。
  • 諾曼第登陸日:油畫藝術再現1944年6月6日的細節和背後的故事
    這是為了使83,000名英國和加拿大士兵以及73,000名美國士兵能夠在諾曼第登陸,反攻法國境內的納粹軍隊。諾曼第的五個海灘在諾曼第登陸日成為襲擊目標,並被賦予代號:猶他州和奧馬哈,分配給美國軍隊;朱諾由加拿大軍隊負責;劍和黃金,是英國軍隊的攻擊目標。
  • 二戰的轉折:慘烈的諾曼第登陸
    諾曼第登陸是迄今為止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登陸作戰,盟軍集結了約284.2萬人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登陸的部隊由英、美和加拿大等國士兵組成,登陸的5個海灘包括寶劍海灘、朱諾海灘、黃金海灘、奧馬哈海灘和猶他海灘。
  • 諾曼第登陸:世界歷史上規模強大的登陸戰,其難度到底有多大?
    1944年6月6日當天,諾曼第登陸開始,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三軍聯合登陸戰。經過盟軍將士兵分五路的全線突擊,德軍的大西洋壁壘終於崩潰,盟軍反攻西歐大陸的號角正式吹響。那麼,在具體的登陸行動中,盟軍登陸的難度到底有多大呢?
  • 驚天騙局,於諾曼第登陸前的那些秘密
    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第,從而成功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爾後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 最長的一天:諾曼第登陸
    諾曼第登陸成功,美英軍隊重返歐洲大陸,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傘兵們迅速佔領了這些橋梁並成功地控制了他們直到那天稍後的登陸的突擊隊員趕來。此行動的目標還包括奪取在梅爾維勒的地堡。雖然地堡沒有被摧毀,但是在戰鬥過後,地堡中除了6人以外,其餘全部傷亡。相比之下,美軍第82和 第101空降師就沒那麼幸運了。由於沒有經驗的領航員和地面情況複雜,再加上敵軍炮火的攔截,部隊被散落在各處。
  • 歷史上的今天,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
    1944年6月6日開始的諾曼第登陸,是迄今為止人類近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近300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後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在諾曼第戰役中作戰的盟軍軍隊主要由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組成,但在搶灘完成後,自由法軍及波蘭軍也有參與這場戰役,而當中也有來自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荷蘭和挪威的士兵。圖為美軍士兵在英國海岸集結,為即將開始的登陸戰做準備。奧馬哈海灘是諾曼第登陸戰役中戰鬥最為激烈的海灘。奧馬哈海灘全長6.4公裡,海岸多為30幾米高的峭壁,地形易守難攻。
  • 諾曼第登陸——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
    除了人工港外,盟軍還有一項創舉——海底輸油管。這是考慮到登陸後會有大量的機械化部隊參戰,對燃油的需求極大,為保障燃油供應,盟軍專門成立負責海底輸油管的機構,也由坦南特領導。共鋪設了四條直徑分別為15毫米和25毫米的軟鋼管,從英國岸上先鋪到海中的系泊設施上,再到登陸灘頭。每小時可從英國向灘頭輸送600噸燃油,能基本滿足要求。
  • 羅伯特·卡帕鏡頭中的諾曼第登陸
    這幅照片最能暗合卡帕的至理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在諾曼第登陸日,卡帕甚至跑在了士兵的前頭。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13年10月22日——1954年5月25日)是聞名世界的匈牙利裔美籍攝影記者。1944年6月6日,盟軍諾曼第登陸行動,他隨軍報導了奧馬哈海灘戰役。
  • 盟軍集結288萬大軍強行在諾曼第登陸,一舉擊潰德軍
    雖然諾曼第登陸戰的英美盟軍的總人數是86個師,總計287.64萬人。但是實際上決定登陸的總人數遠遠沒有這麼多,這場登陸戰實際上是有一批軍隊先進行搶灘登陸,然後剩下的盟軍部隊在搶灘登陸成功後,陸續坐船來到法國,而不是287.64萬人一股腦的全部跟進。
  • 盟軍已攻入義大利,為何還要在法國諾曼第登陸?
    1944年6月,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第登陸拉開帷幕,在此後兩個月的時間裡先後約三百萬的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自此除了東線的蘇德戰場之外,德軍還面臨來自西線英美聯軍的龐大壓力。如果英美軍隊從義大利方向再接再厲攻入德國本土的話,是否就不用大費周折開闢諾曼第戰場?從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義大利北部緊貼瑞士和奧地利,即使考慮到瑞士是中立國,但奧地利當時卻已經是「第三帝國」的一部分了,如果從這裡向德國推進顯然比從零開始登陸諾曼第要省事得多,那麼盟軍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呢?
  • 紀念諾曼第登陸76周年:珍貴老照片回顧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從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開始,到8月19日盟軍渡過塞納-馬恩省河結束,有接近300萬盟軍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 「D日」即「霸王行動」打響第一天,接近16萬盟軍士兵在諾曼第登陸,當天盟軍傷亡、失蹤超過1萬人,其中包括6603名美國軍人。
  •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關於諾曼第登陸,14個事實真相
    當諾曼第地區的幾位將軍想立即部署兩個德軍裝甲師,以儘可能快的速度攻擊盟軍脆弱的根據地時,他們不得不等到下午晚些時候才能驚動希特勒。到那時,阻止盟軍空襲的陰雲已經消散,納粹的增援部隊只能在夜間推進,而這大大削弱了德軍的反擊能力,確保了盟軍的成功登陸。
  • 1944年盟軍諾曼第登陸奧馬哈海灘造成大量傷亡,因為戰爭是殘酷的
    奧馬哈海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第戰役中,盟軍四個主要登陸地點之一的代號。這片位於法國北部海岸,並且直接面對著英吉利海峽的灘頭全長有8公裡,東起聖奧諾裡訥-德佩爾泰,西至濱海維耶維爾。圖為美軍士兵們列隊前往港口,他們將參加諾曼第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