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能從中級職稱晉升為高級職稱,又順利被聘用的中小學老師,都會興高採烈地經歷崗位工資從八級升為七級的過程——這是大多數中小學教師的夢想。拿到高級職稱的主要目的,當然也是這了工資會有增加,而且還會補加好幾個月(近半年)的增資,是不是越級爽?
明白了吧?中小學教師的七級、八級是屬於教師專業技術崗位設置的一個話題,與職稱的一級教師、二級教師的意思不一樣,但兩者卻緊密相關,一刻也不能分離。
對於中小學教師來說,如果原本的崗位設置是八級的話,一旦有機會能順利晉升到了七級後,那麼其工資待遇方面一定會發生較大的改觀。 作為有親身經歷的一線教師,我曾為此悲傷過,也驚喜過。
以前職稱設置是這樣的,中學系列主要分為:中學高級、中學中級(一級)、中學初級(二級、三級)
與中專系列對應的分別是:高級講師、講師、助教(中學高級教師、中專高級講師相當於大學副教授級;助教,相當於中學的二級教師。)
小學系列主要分為:小學高級、小學一級、小學二級、小學三級。
現在沒有中學、小學區別了,全部統稱為「中小學XXX教師」。
職稱等級與專業技術崗位等級是兩碼事
稍懂行的就知道,「職稱等級(資格證)」與「專業技術崗位等級」是不同兩個概念,是兩本不同的證書。以前我們這裡評聘分開,職稱資格可以先拿,而且可以高於崗位等級。現在不行,一定要有空崗才能評、才能拿職稱資格證。
職稱等級:職稱設置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
專業技術崗位等級:教師專業技術崗位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初級崗位3個崗位,每個崗位又分為3個等級,共有9個等級。1、高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副高級崗位包括五、六、七級。2、中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八、九、十級。3、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十一、十二、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從上述列舉中可以看出,教師的崗位設置可以分為從1級到13級,而教師的職級(也就是職稱等級)分為初級教師(二、三級教師)、中級職稱(一級教師)、副高和正高級教師。初級、中級、副高級、正高級分別對應13-11級、10-8級、7-5級,4-1級。
基本看出名堂了吧:八級是中級裡的最高,七級是副高裡的最低檔,真正會跟工資掛鈎的是「崗位等級」。
工資從八級升到七級,其職稱自然要晉升先
雖然崗位設置的等級和職級有點區別,但也不是「互不幹涉、毫無聯繫」的兩種:職稱如果晉升了,崗位設置的等級也能「隨之而升」——當然,職稱沒晉升,崗位只要有空缺(前提必須是同職稱內的崗位,如中級只能在10、9、8級裡調整),能競爭過其他人,也可以升的。例如某老師五年前就評上了高級老師,專業技術崗位也評上了,開始上的一定是七級。以後如有空崗,才可以競爭六級。
未聘到高級老師的,其崗位設置的等級最多就是一級中的八級級(中級的最高檔),如果他想把崗位等級晉升到七級,前提是他職稱必須先晉升——只有評上了高級教師職稱(即:副高),他才有機會評上崗位設置中的七級(高級中的最低檔)。
現在的指標是分配到校:如果工作有調動,在學校必須重新競聘現崗,贏了後如果該校還有更高級的崗,再競聘——這種可能性很小。如果競爭不過,就降一級再參加競聘。是不是很殘酷?
在現實中,有人在調動前一定會弄清楚新學校有沒有空崗,如果有更高一級的空崗,而且競爭的人不多,更好!有一朋友,為了能從八級升為七級,寧願去考縣城小學老師——並且還考上了。事實證明,那是相當明智的選擇!現在他不但上了七級,六級也正在向他招手,2020年就能搞定。據說再過三五年,待一老師退休後還很有可能上五級——
八級升七級,增加的工資要視各地實情而定
在我們這邊,八級的崗位等級如果有機會再晉升一級,上七級,一個月有可能會增資一千元左右——這在經濟一般的地區都是很正常的事,經濟發達地區或許還會更多。
但是,不同地區,八級升七級的增資卻不一定相同,比如有些經濟欠發達地方,八級升為七級之後,每個月的工資或許只會增加五六百,甚至更少;而在有些經濟條件比較強的省市,一旦八級成功晉級為七級之後,待遇上的提升比想像的還要多。
八級升七級,某些補貼和績效工資也會「水漲船高」
八級升上七級後,除了崗位工資和職級工資增加之外,其他方面的補貼和績效也「集體升遷」,尤其是基礎性工資、績效工資……所有跟職稱有關的的東東基本都會隨之「跟進」一些,這樣的晉升是不是很爽?
同樣的道理,七級升六級後待遇也會提高不少,但只是高級職稱內調整。這也是許多老師一直對職稱痛恨有加的主因。好在大多數老師都會儘量放平心態,會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先,憑良心做事。當初我曾經拿到高級教師資格六年後才上的崗位專業技術七級,2008年漲大水也沒上,悲觀了一段時間,後想通了,慢慢熬,靜等職稱改革時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