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VS傳統菜場

2020-12-27 東方財富網

「社區團購再幹一兩年,500平方米以上超市基本沒戲了。」12月6日,靠著一元店起家的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富國表示。很難說社區團購勢必會顛覆傳統商超,但是「買菜」這個高頻場景的確成為不少網際網路公司貫穿全年的重點業務。

7月,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近日,又有消息傳出京東收購美家買菜,劉強東要親自帶隊下場。

「戰火」點燃半年後,菜場的「末梢」已經感覺到寒意。有菜販每月營收少了兩成,也有供應商往批發市場的車次減少了50%。但巨頭們要解決的問題是,補貼戰帶來的客戶往往黏性很低,而如「螞蟻雄兵」般的傳統菜販很難像其他行業一樣被網際網路一掃而空,像往常一樣,靠市場壟斷後提升售價的模式,可能很難在這個「戰場」裡複製。

菜籃子「戰事」過半,社區團購和菜場的下半場要怎麼玩?

勢如破竹的擴張

社區團購併不是一件新鮮事。

藉助「預售+自提」的模式,社區團購「故事」在於可以有效降低庫存損耗、降低履約成本,以更低的價格吸引下沉市場消費者,而全國有待再次激活的社區門店都能零門檻地成為社區團購提貨點,因而被業內認為是生鮮零售業中最可能盈利的商業模式。

不過,早在2018年,社區團購便經歷過一波熱潮,然後大多偃旗息鼓。直到今年初的疫情,讓「倖存者」和網際網路巨頭看到了新的希望。

美團優選花了不到10天便布局好太原市的團購版圖,「基於社區服務商的先天優勢,美團能很快在一座城市集結一批人馬。」太原美團物流服務商陳銘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履約時間,70%的貨品必須在中午11點前送達各個提貨點。巨頭的加入甚至提高了這個城市的運輸成本,租用一輛麵包車的價格比原來提高了兩成。

兩個月前,負責公司電商業務的李可嗅到了社區團購的戰火。李可所在的某貴州飲料公司不僅能實現自產自銷,而且有電商直營店鋪和各級經銷商,但整個電商部門仍在嘗試拿到幾大平臺的入場券。「每個月線上直營店的平均銷量能維持在30萬元,入駐社區團購是不想錯過一個高流量渠道。」李可告訴《IT時報》記者。「現在平臺的供應商篩選很嚴格,即便是提交了申請的商家也很難順利加入,還需要經過區域負責經理考察後才能入駐,」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在找合作供應商時,多多和美團都會比較謹慎。」

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預計社區團購市場規模將達720億元,2022年有望達到千億規模。

如果說供應商的入駐還需要多重考核,那麼團長的招募幾乎是一場零門檻的擴張。在第一批社區團購中活下來的興盛優選成了網際網路「大佬」挖牆腳的主要目標。據相關媒體報導,巨頭會以三倍的薪酬挖走興盛優選採購、運營以及渠道的負責人。

11月底,許久沒有動作的興盛優選再次在各省市開啟了團長招募活動。為了不錯過任何一條客戶諮詢,興盛優選推廣人員李良保持手機24小時開機狀態,巨頭的入場把他一下子拉回到了三年前的搶人大戰,只是競爭對手換了一批。「各個平臺都在做大力推廣補貼,只有興盛優選沒有補貼。」團長高崎認為這家老牌平臺有些「佛系」,不過他看重的是興盛優選的穩定性,「每天都會在固定時間段到貨,而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在價格方面更有優勢。」

經營理髮店的王娜沒想到自己會捲入團長爭奪戰中,由於門店沒有相同品類的衝突,相當於零成本開拓副業,運輸車輛到達提貨點的當天就是美團團長的結款日。開團不到5天,王娜在美團優選單個平臺的佣金抽成就超過100元。

缺失區域性保護是團長們最擔心的因素,尤其是在重點城市,相隔百米就會冒出一家站點。同樣的,團長對平臺的忠誠度也很低,一個店主可以同時擔任多個平臺的團長,這幾乎是行業標配。

為了增加用戶黏性,王娜每天早晚都會在群裡發送小面值紅包,保證社群的活躍度,「美團會給團長下發KPI指標,開團7天達不到21單會失去開團資格,但是過30天又能再次申請」。

菜販的躁動

網際網路巨頭的擴張態勢必會擠壓傳統菜場的生存空間,9月11日,滴滴宣布,橙心優選在川渝地區日單量突破50萬單。

菜籃子的變革往往由最敏感的末梢人員發現。美團優選打入重慶市場僅1個月後,菜販晨晨就發現生意不好做了,最擊中他痛點的是,每月營收少了近兩成。網際網路公司的擴張速度讓晨晨有了緊迫感,離菜市場1公裡的範圍已經開出5家提貨點。

社區團購的搶客大戰同步反映到蔬菜產業鏈上遊。從蔬菜產地、批發商再到菜市場,這是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銷售鏈路,而社區團購直接砍掉了中間環節,以低於市場價的思路開拓了另一種經營模式。

湖北襄陽的林雨航也感受到了轉型的風向。年產萬噸的蔬菜基地是他主要的收入來源,今年開始,開往批發市場的運輸車輛從兩天一次變成了三天一次,這是市場消化不足的一個信號,「賣給批發市場的價格比團購平臺要低,而且先入場的供應商能拿到比較高的補貼」,林宇航考慮拿出部分份額轉戰社區電商。

做了十年賣菜生意的晨晨終於決定參與網際網路巨頭的遊戲,看似無奈的自我革命是他最好的選擇。「社區團購搶了我們的飯碗,如果不參與也會有人做,自己只會死得更慘,平臺的蔬菜價格比我們從批發市場採購的價格還要低。」晨晨是整個菜市場唯一吃螃蟹的人,他只需專門在攤面上騰出1平方米左右放置貨物。一個月內,菜市場做農副產品的老闆從他那裡訂購了牛奶,米鋪的老闆也選擇從晨晨這裡訂購大米。

如今,晨晨已經是4大主流平臺的團長,一個100人的社群維繫著新興的賣菜生意,他的短期目標是儘可能地拓展商品品類,穩固自己的用戶基礎盤。晨晨算過一筆帳,如果平臺與進貨撞品,他就只賣平臺產品,平臺還沒上線的品類依然按照原價出售,「過來取貨的客人還能順帶買點攤點上的蔬菜,又能節省一部分進貨成本。」

10月,上海4家傳統菜市場進行了一次社區團購「試水」。銘言集團聯合傳統菜場智能改造商淘菜貓,共同打造了「銘言淘菜貓菜場到家」小程序,將疫情期間的社區送菜延續到底。

傳統菜場的入局

不過,團購模式的推廣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現在每天只有五六單,基本是送菜上門,部分菜品的價格比在菜場購買便宜。」菜場經理告訴記者。他同時也是「銘言淘菜貓線上業務嘉陵服務群」群主,該群人員只有101人。「目前我們只有這一個服務群,由菜場管理。上周我們開始進行社區推廣,指導居民如何使用小程序,但後續社區推廣模式還沒有完全想好。」這位經理表示,困難在於,很多年老居民不會使用小程序。

商販對社區團購不感冒也是傳統菜場的一大障礙,傳統菜場缺乏激勵政策,大多數商販很難自下而上地完成轉型。5位被菜場選中合作的商販,均不把團購當作重要拓展業務。「我不會使用小程序,都是菜場經理來拿菜了才知道」。一位攤主表示。1位賣蔬菜的攤主通過菜場商戶小程序「淘菜貓雲商戶」向記者展示了最近一周的訂單,總共10筆,大部分集中在特價菜土豆與捲心菜上。「這些都虧本賣了」。攤主看不到菜場做社區團購帶來的短期利益。「社區生鮮店」清美鮮食,也展開了一場社區團購自救。不少門店都形成了以督導、經理、店長為管理者的「XX店會員服務微信群」。每天,經理會在群內發布團購優惠價,會員可在群內訂購,選擇上門自提或2公裡內由門店配送。「不同門店的促銷機制可以自行決定,我們的會員群已經做了1年多,會員可享受正價商品95折的優惠。」一家清美鮮食門店督導告訴記者,「社區團購對我們銷量還是有明顯提升的,以前每天600單左右,現在能達到750單左右」。

一邊是網際網路巨頭慷慨的擴張和補貼,另一邊是轉型舉步維艱的傳統賣場。低價是社區團購帶給消費者最直觀的感受,在團購平臺上1.58元能買到4枚雞蛋和1斤土豆;超市裡賣19.8元的五花肉,這裡賣9.9元……

不難看出,社區團購的初期競爭是補貼和搶人頭大戰。但是補貼不會持久,用戶留存決定勝負,無論是外賣平臺、網約車還是共享單車行業都曾經歷過「去補貼化」的陣痛期。「社區團購是一門供應鏈的生意,平臺想靠性價比或交付服務突圍很難,終歸得靠強大供應鏈所帶來的規模效應。」網經社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這種線上銷售、線下體驗,只有全方位地服務消費者,把好品質關,才能長久。」

楓葉有著兩年的社區團購平臺使用體驗,她已經從低價愛好者轉變為更看重平臺的產品庫存和蔬菜的新鮮程度:「興盛優選能比多多買菜快半天到站點,如果價格差別不大時,我多數時候會選擇興盛優選。」

另外,要保證菜品的新鮮度,社區團購必須要依靠本地貨源,否則倉儲和物流成本會大大提升,目前社區團購以供應商-共享倉-中心倉-網格倉-門店建成一張運輸網絡,物理上的層層轉運會讓到貨時間受到極大限制,而網格倉並不與之前生鮮電商的前置倉有太多不同。「包括車、場地和員工在內,一個網格倉前期最少要投入50萬元。」多多買菜某網格站站長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拿下本地貨源又是紮根區域多年傳統渠道最擅長的,如今說菜場已死或許為時過早。

(文章來源:IT時報)

相關焦點

  • 你喜歡菜場買菜,我喜歡社區團購,可不可以?
    作者:今綸最近關於社區團購的討論很熱烈,我的看法:焦慮可以理解,但其實有解決辦法。而且社區團購未必能幹掉菜市場,至於壟斷,呵呵,你以為是那麼容易的,不要想太多。而同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的被告人為傳統計程車司機且在提供服務過程中實施犯罪的案件量為170餘件,傳統計程車司機每萬人案發率為0.627,其中46.26%案件的侵害對象為乘客。
  • 社區生鮮團購該降溫了嗎?
    二、社區生鮮團購不是唯一選擇社區生鮮團購、個人團購、社區生鮮小店、社區路邊攤、菜場小販、大型商超賣場,這是我們目前接觸到的六種生鮮業態。儘管現在社區生鮮團購如火如荼,但並不代表它的發展讓其他業務沒有生存的空間。
  • 社區團購衝擊農貿市場,狼來了?
    社區團購則異軍突起,開展得如火如荼。誠然,在疫情防控最艱難的階段,傳統農貿市場適度讓位於社區團購是合理的。但是,隨著疫情的陰霾逐漸散去,農貿市場的生存卻依然舉步維艱。消費者在疫情期間逐漸了解並接受認可了社區團購,而這龐大的市場自然不可避免地被網際網路商業巨頭們敏銳的嗅覺所發現。巨頭們紛紛砸下巨資,搶佔社區團購的市場。
  • 社區團購「斷供」進行時,團長求生1元也送貨上門
    文|IT時報  錢奕昀  徐曉倩編輯|挨踢妹30秒快讀1、2020年的「最後一把火」也許是社區團購。巨頭手捧巨額補貼,動了菜販、超市老闆的生意,打破了傳統的經銷體系,隨即多家供應商宣布向社區團購「斷供」。
  • 巨頭扎堆社區團購 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爭搶千億元「蛋糕」
    誕生於2014年社區生鮮團購突然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傳統商超爭搶的超級風口。阿里巴巴、京東、美團、拼多多、沃爾瑪、百果園……甚至包括幾乎沒有做過零售業務的滴滴出行都相繼入局。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千億元級別。
  • 一批網際網路巨頭相繼布局 社區團購為何火熱
    2020年,網際網路風口屈指可數,社區團購應該算是一個。下半年以來,一批網際網路巨頭跑步進入社區團購: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曾經一度沉寂的社區團購為何再次受到市場青睞?
  • 社區團購是否動了賣菜大媽的「奶酪」
    在消費者享受廉價狂歡的時候,社區水果店、小超市和菜場業主有些坐不住了——社區團購熱起來  拿出手機,找到微信小程序,點開「橙心優選」,面對價格誘人的蔬菜和水果,陳智惠心裡樂開了花。「雞蛋9分錢4個,礦泉水1分錢一瓶,大白菜1角錢一顆,簡直跟白送一個樣。」陳智惠一邊情不自禁地念叨著,一邊將特價商品放入「購物車」。
  • 瀋陽把百家「供銷菜場」開在社區門口
    12月15日,瀋陽「供銷菜場」百店項目正式啟動。隨著首批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的20家菜場開門迎客,瀋陽供銷國企與新零售企業新的營銷合作模式也隨之開啟。2021年底前,瀋陽市計劃在全市建成100家「供銷菜場」。「蔬菜新鮮、品種全,還不貴,『供銷』的牌子咱們認。」在瀋河區東江街,60平方米的「供銷菜場」旗艦店內秩序井然。
  • 社區團購:大佬們的新蛋糕,窮人們的奶酪?
    但是,社區團購真的能夠興起,並非這麼簡單,更有諸多網際網路大佬加持布局。新興社區電商興盛優選,一出手便搶奪了三四線城市市場,甚至完成了縣鎮農村的覆蓋布局,背後有今日資本領投。橙心優選,是滴滴旗下的社區電商平臺。
  • 聊聊六大門派圍攻的「社區團購」究竟怎麼樣?
    3、社區團購模式離用戶近、價值更大,且模式已基本清晰便於複製社區團購預售+自提的模式,瞄準的是社區家庭用戶。相比於前置倉、到店/到家模式覆蓋3公裡區域市場的需求,社區團購針對社區級用戶,離用戶更近。一方面社區團購用訂單提前鎖定需求供給,並減少物流環節,能夠很大程度降低生鮮損耗,同時降低履約成本。
  • 零售效率革命另一面:社區團購擠壓傳統便利店?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零售效率革命另一面:社區團購擠壓傳統便利店?近年來,受零售業下沉市場的觀念推動,「社區團購」成為行業熱詞,但從整體來看,其相應市場的發展態勢並不理想。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社區團購業務於今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 「投入不設上限」的社區團購,會消滅菜市場嗎?
    「不會完全取代菜市場,但是現在菜市場生意的確大不如前」,提到當下傳統農貿市場的現狀,70後的李玲和80後的王霞,答案出奇一致。李玲和王霞,有著共同的身份:社區團購的團長。在湖南長沙,這個中國社區團購的起步之城,她們都經營著本小區的社區團購。李玲原來是一家小餐館的老闆,而王霞則是全職在家帶孩子的寶媽。
  • 阿里騰訊的社區團購之爭-虎嗅網
    我個人覺得,微商社區團購,這一波一定會迭代,這個商業模式一定會迭代。所有目前做社區團購的都有一個短板,就是它的整個供應鏈還是非常短的短板,不像我們跟盒馬一樣,都是真的在源頭做供應鏈。相對來說,社區團購在C端(流量)無論觸達還是成交方面,他們抓得很緊,加上資本。
  • 京東也加入社區團購混戰?網際網路巨頭密集發力的社區團購真香?
    來源:江瀚視野最近一段時間,如果要問哪個產業最紅火,相信大家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這就是社區團購,最近一段時間,京東、美團、淘寶、拼多多幾乎是數得上號的網際網路巨頭幾乎是商量好的似的,全部衝進了社區團購的紅海,把這片原來不受重視的產業,變成了一場大混戰,為啥巨頭們集體看好社區團購,社區團購真是香餑餑嗎?
  • 貴陽社區生鮮菜場被網際網路大鱷搶佔,線上線下買菜你咋選?
    如今,社區菜場生鮮團購已成為不少市民買菜的新方式,在其背後,各個網際網路電商企業也紛紛出動,以注資或入股的方式搶佔各個社區生鮮菜場。然而,另一邊,線下實體超市同樣也在不斷推出便民的優選服務和優惠的購物價格,面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買菜環節,市民有了種類繁多的選擇。
  • 社區團購的現狀分析
    生鮮公司搶佔了社區之後可以拓展日用百貨、家庭消費甚至生活服務等等。現在的社區團購與傳統電商相比,採用集採和預售模式,省去了中間環節,價格和時效方面更具有競爭優勢。圈子越小,社群成員關係越緊密,就越有助於社區團購的發展和推廣。人與人之間關係比較熟絡,對於社區團購平臺來說,是一種天然的助力。這也是社區團購企業都紛紛下沉市場,挖掘二三四線城市的紅利。當下社區團購模式主要存在的運營問題第一、當下社區團購模式往往以商品低價預售為特點,產品種類單一。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記者 葉菁)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颳起了「社區團購」的旋風,大幹快上: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阿里緊跟其後投資了十薈團,並布局盒馬參戰;另有媒體報導,在11月30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
  • 社區團購「燒錢大戰」為什麼會人人喊打?
    與傳統的線下門店相比,社區團購相當於省去了地租、人力成本;與傳統的電商相比,社區團購可以從原廠地、工廠、大型中轉倉直達社區,最後一公裡由團長負責或者由消費者自提的形式,降低了每單履約的成本。2020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上線,13天後日單量破20萬單;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1月30日,劉強東提出親自下場帶隊京東打好社區團購這一仗,有媒體報導稱,京東籌劃的社區團購項目為「京東優選」,將向社區團購平臺興盛投資7億美元。
  • 補貼之下的社區團購 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生鮮零售
    伴隨著阿里、美團、滴滴以及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們的紛紛入局,與公眾福祉高度相關的社區團購無疑成為當下最熱的話題之一。  從概念上講,社區團購是真實居住社區內居民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
  • 熱炒後迅速降溫 機構仍看好「社區團購」
    因網際網路巨頭大舉布局而遭到熱炒的「社區團購」概念股最近出現了退潮的跡象。數據顯示,Choice社區團購指數在12月8日、9日、10日分別下跌1.52%、2.66%、1.41%,多隻概念股近日也出現明顯回調。對於「社區團購」的後市走向,市場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那麼,「社區團購」究竟是不是一條投資的理想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