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生鮮團購該降溫了嗎?

2020-12-1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社區團購,一個當前深受爭議的名詞,一個熱得發燙的新風口。當前的社區團購,可謂網際網路行業巨頭群據其中。滴滴今年6月上線滴滴橙心優選,美團在7月上線美團優選,拼多多在8月上線多多買菜,阿里則是內部好幾路人馬同時在做。

社區生鮮團購的賽道在今年可謂是風光無兩,有一年融資幾十億的新貴,也有投資數十億的行業巨頭,包括BPD的老闆都親自掛帥督導社區生鮮團購。

而這火熱的一切都在不久前,因人報的一篇發文戛然而止,網絡上出現了輿論一邊倒的情況。

因為有些文章觀點一看就是毫無從業經驗的人拍腦袋寫的,所以村長再次和大家聊聊我對社區生鮮團購的看法。

至少村長之前就有接觸過這方面,比如小區樂、同程生活、松鼠拼拼等,而且目前的業務有很多代理要和社區團長相重合。

一、不能一棒子打死

我們不能否認社區生鮮團購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有很多場景中大家可以試想。比如家中有老人獨自帶小孩,天氣不好外出不方便,小區配套不好購買不便。

而且隨著社區生鮮團購的發展,在家做飯的頻率明顯提升,也帶動了廚房電器的銷量。

最重要的是,社區生鮮團購不僅是讓用戶享受到了一些實惠。它在帶動社會就業(團長、配送員、理貨員),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冷鏈倉儲技術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

大家可能把更多的注意放在了它在價格上對流動商販、小店、菜場小販生意的衝擊。

但僅從個人而言,沒有絕對安全項目,優勝劣汰是社會的趨勢。唯一要思考的是,這些平臺是不是惡意通過低價,來擾亂正常的市場經營。

二、社區生鮮團購不是唯一選擇

社區生鮮團購、個人團購、社區生鮮小店、社區路邊攤、菜場小販、大型商超賣場,這是我們目前接觸到的六種生鮮業態。

儘管現在社區生鮮團購如火如荼,但並不代表它的發展讓其他業務沒有生存的空間。

首先線下店鋪或市場逛、選、比、嘗、聊的功能是社區生鮮團購無法替代的;其次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路邊、到店是他們的優先選擇。

包括在時間上,一般周末大家可能更加傾向去到再遠一點的商場和菜場。因為我每周六都回去菜場,僅從個人觀察而言,生意依舊火爆。

我對線下生鮮店、菜場等業態,依舊保持樂觀的態度。而且我認為,無論是美團優選、多多買菜還是橙心優選,都無法避免開闢線下店的選擇。

門店的價值,我會在下一期和大家分享。

三、都不一定能賺到錢

在疫情以前,生鮮到家領域發展比較好的應該是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但每日優鮮到現在已經花了幾十億,似乎也不見盈利的跡象。

真正做網際網路生鮮菜場的,盈利的寥寥無幾。哪怕現在社區生鮮團購發展如此迅猛,盈利能力可能還不如一個微商團團隊。

1. 代理其實也賺不到錢

真正能把社區團長當成一份全職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在早期的時候還有些可能性。但是隨著提貨點密度增加、保鮮配送的要求提高,返利減少、訂單要求提高,團長的收入其實減少了很多。

大家現在可以打開一個社區生鮮團購的小程序,看看附近提貨點的密度就知道,100米內可能有四五家。社區團長除非本來就是全職在家,否則和工作相比,收入上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2. 平臺不賺錢

平臺把諸多高頻剛需的產品打了特價,很多的商品價格甚至遠低於進貨價,這肯定是平臺拿錢做補貼。大家想想也就知道了,0.99元一斤土豆,平臺不僅要貼錢,還要給團長返利,利潤何來呢?

我承認在短期內可能是3-6個月甚至是6-12個月,平臺拿錢燒用戶,對線下的菜農、商販在訂單上造成了衝擊。

但畢竟這種做法不長久、不可持續。因為社區生鮮團購和拼多多是兩個邏輯,拼多多可以靠大量補貼燒用戶做平臺,後面分發流量、收商家的廣告費。

商家也願意投錢和補貼一些引流款,畢竟平臺上有這麼多家商戶競爭。但是社區生鮮團購不一樣,商品相當於是平臺採購自營,不存在有商戶為了訂單、排名,願意投廣告。

所以平臺每低價賣一單,就虧一單。

3. 供貨商賺不到錢

如果社區生鮮團購平臺發展到一定程度,在供應鏈採購上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可以談到一個優惠的採購價。但除非平臺能夠包銷包量,否則其他的渠道也會要求供貨商降低供貨價。

一個是鐵打的盤,一個是流水的兵。如果供貨商針對幾方都降價,自己也賺不到錢幾個錢,畢竟量大成本也增加了。

所以市場採購上一定有一個理性的價格,真要虧錢,還是平臺出。你想想,這樣的平臺有幾個,願意虧多久?

四、無法一家獨大

生鮮產品想做到標準化真的太難了,從採購、運輸、包裝、保鮮再到配送,是極其複雜的環節。

而且生鮮產品本來各個區域的價格就有所差異,用戶是可以接受不同城市不同價格的。這也就為本地的團隊提供了創業的機會,誰在本地有資源,誰在本地起步早,就越容易建立壁壘優勢。

僅從目前來看,社區生鮮團購可以分成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可能是興盛優選、新十薈團、同程;第二梯隊:是最近火熱的橙心、美團、多多;第三梯隊:可能是蟲媽鄰裡團等區域性團購。其實大家再想想,無論是叮咚、樸樸、同程、興盛都是盤踞一方,真正做到覆蓋全國的少之又少。比如興盛在湖南,樸樸在福州、錢大媽在廣州,他們既有小區團隊長,也有多則數千家門店為壁壘。

若是以價格為競爭力,區域性的優勢一定會散失。

不出半年,該區域就會有新的玩家出現。真正能在一個區域做好的社區生鮮團購,除了真實惠,還要關注高質量、真服務、尤其是門店。

五、團長不是必要選項

至少在當前大家都認為,社區團長是必要的選項,甚至出現了各家平臺爭奪團長或提貨點不夠用的情況。

因為當前團長承擔著組織、宣傳、推薦、保存甚至是配送的職責。但各位如果把時間放長遠一點來思考,你真的認為團長不可替代嗎?

各位試想,如果一個小區用戶在線下單的習慣逐漸養成,小區訂單趨於穩定的時候,團長的價值在哪裡?

前不久看到一個案例,有家公司在小區裡面做了一個生鮮自提櫃,甚至還可以進行稱重。

如果一個小區裡的團長月收入像宣傳中一樣,達到六七千元的話,那麼對於平臺來說,這六七千元是不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我個人認為,社區團長是不安全的。隨著用戶習慣的養成,團長也是非必須的。

六、巨頭的目的是啥

大家一定要明白,為什麼網際網路巨頭要想分得社區生鮮團購的一杯羹?

不僅是因為生鮮數萬億的市場有誘惑,更重要的還是平臺想要新增長、新消費、新估值。沒有哪個網際網路平臺是真的發自內心,要來解決普通用戶買菜難的問題。

他們看中的是生鮮高頻、受眾廣的場景,騰訊想要鞏固微信的生態地位。

阿里想要更多電商的用戶、尤其是支付,而美團的野心就是搞定用戶的一切吃住行遊娛購。所以社區生鮮團購不是搭建了一個線上菜場,也不是普通的線上商超。

而是無數個家庭日常最高頻剛需的消費場景,是圍繞用戶開發的其他生活服務。這也是為什麼諸多平臺上線了紙品、美妝、家居、零食、數碼等類目。

買菜對他們來說,只是激活更多業務的一個連結而已。

七、社區生鮮團購不會消失

千萬不要天真的以為,人報發了提醒,一些企業發出停供的規定,社區生鮮團購就會就此熄火。畢竟剛才說了,社區生鮮團購有它獨有的優勢和價值。

而且有了競爭,自然也讓買菜難、買菜貴、買菜差這三大難題得到改觀,這是社區生鮮團購的重大貢獻,大家是否還記得電子菸?

儘管電子菸被各大電商平臺下降,監管也出了各種政策,但電子菸的需求還在,交易還在。所以社區生鮮團購也是如此,低調點,不會死。

而對於平臺當前來說,要思考的問題是恢復到合理的市場價格之後,如何吸引用戶下單,如何和菜農、商販處理好關係,如何在區域競爭中實現盈利。

還有另外一點,如果按照現在幾個平臺全類目的發展勢頭,要警惕的不僅是小商小販,而是淘寶、京東、拼多多、唯品會。

因為社區生鮮團購只是起步,社區團購才是下一個目標。那麼社區團購如果能從次日達變成當日達甚至是半天達,那麼傳統的快遞也好、商超也罷,才是該焦慮的時候。

#專欄作家#

偶爾分享生活,關注電商、科技,新事物。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成也生鮮,敗也生鮮,生鮮是社區團購的命門
    社區團購目前的主要運輸商品還是生鮮類,這也是符合社區消費群體的消費特點;所以,想要在生鮮上引流,最大的挑戰是供應鏈。生鮮行業本身就有低毛利、高耗損、重供應鏈的特點,再加上平臺混戰中採用的低價策略,導致「賣菜」這件事更加利潤微薄。
  • 社區團購「不香了」?熱炒過後迅速降溫,概念「妖股」接連跌停!
    「因網際網路巨頭大舉布局而遭到熱炒的「社區團購」概念股最近出現了退潮的跡象。」巨頭紛紛布局!生鮮電商似乎正成為網際網路最「擁擠」的賽道!對於網際網路巨頭而言,生鮮「剛需高頻」的特性十分契合網際網路產品屬性,在線上流量飽和的情況下,生鮮作為入口,所能行生和創造的線下場景將帶來流量的「復用」;並且社區生鮮已達萬億級的市場規模,足夠寬的賽道也意味著存在孵化出「巨頭"巨大的可能性;在傳統電商增長趨緩的背景下,網際網路巨頭亟需通過
  • 社區生鮮團購真的是一門「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嗎?
    編輯導語:最近社區團購成了大家紛紛討論的一個話題,不少人想要入局社區團購,但生鮮這門生意一直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生鮮電商涉及的問題也比較複雜;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社區生鮮團購的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一、社區團購的本質最近社區生鮮團購的風向突然不對勁,很多人都在痛批,這個是網上流傳比較火的段子:相比馬斯克造的火箭,生鮮社區團購真的是一門很粗俗的生意嗎?
  • 熱炒後迅速降溫 機構仍看好「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概念集體降溫繼「直播帶貨」之後,「社區團購」可能是最近消費領域的又一大熱詞。騰訊、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蘇寧等巨頭紛紛跑步入場,希望在社區團購業務中「分一杯羹」。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在疫情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社區團購市場持續下沉,同時憑藉便利的觸達服務,實現用戶的高度教育。
  • 熱炒後迅速降溫 關於「社區團購」機構有話說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熱炒後迅速降溫,關於「社區團購」,機構有話說……因網際網路巨頭大舉布局而遭到熱炒的「社區團購」概念股最近出現了退潮的跡象。「社區團購」概念集體降溫繼「直播帶貨」之後,「社區團購」可能是最近消費領域的又一大熱詞。騰訊、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蘇寧等巨頭紛紛跑步入場,希望在社區團購業務中「分一杯羹」。
  • 快遞小哥做團購 中通要做社區生鮮?
    來源:北京商報網作者:趙述評 何倩在眾多手提生鮮、往返於社區的騎手中,出現了中通快遞員的身影。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中通快遞網點正在與一家新的社區生鮮團購平臺嶺鮮生活合作,進行上門配送服務,目前在北京朝陽區姚家園片區試點。中通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該合作僅是地方網點的自行探索。
  • 熱炒後迅速降溫 關於「社區團購」 機構有話說
    「社區團購」概念集體降溫  繼「直播帶貨」之後,「社區團購」可能是最近消費領域的又一大熱詞。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  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在疫情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
  • 補貼之下的社區團購 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生鮮零售
    簡而言之,它是依託社區和團長社交關係實現生鮮商品流通的新零售模式。  實際上,社區團購的這種模式並不是今年的新鮮事物。該模式始於2016年的微信小程序推出的「B2B2C」(電商-團長-消費者)社群分銷模式。2018年,社區團購的模式逐漸走紅,並吸引不少創投資本的入局。尤其是在今年疫情過後,線上買菜頻次的大幅增加讓社區團購模式再次迎來春天。
  • 2020社區生鮮成創業熱門,社區團購解決了哪些弊端?
    據赤焰信息了解,從2018年8月份開始,無論是線上線下的水果、生鮮、農產品零售企業,都紛紛上線了社區團購業務,例如百果園的「一米鮮生活」,鮮果壹號的「鄰鄰壹」,蘇果便利的「蘇果優選」,錢大媽的社區團購小程序等等。
  • 社區團購:硝煙再起|拼多多|生鮮電商|十薈團|興盛優選|美團|社區團購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社區團購仿佛黑洞一樣吸納了如此多的網際網路公司?山雨欲來的燒錢大戰,又會帶來網際網路江湖的什麼變革呢?●起死回生的社區團購不同於生鮮電商,我們發現,這次的社區團購併沒有先從一線城市開打,而是更多的在二線及以下城市開打。這主要是由社區團購自身的模式決定的。
  • 巨頭圍剿社區生鮮果蔬團購,中小平臺、連鎖店打價格戰有戲嗎
    近期,網際網路巨頭在社區團購領域動作頻頻,這也讓場內一眾中小生鮮電商平臺、社區生鮮團購創企 「瑟瑟發抖」。顯然,相比始於社區、興於疫情的社區團購老玩家,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的入局很可能會採用猛燒錢、撒紅包的 「老套路」,憑藉供應鏈的優勢,以巨額補貼開路,深入社區拼搶生鮮團購用戶。那麼,市場衝擊下,原有生鮮電商企業、社區生鮮連鎖又將祭出什麼樣的措施 「保衛領地」?在網際網路巨頭猛燒錢、撒紅包的手段面前,中小玩家的措施是否奏效?
  • 阿里社區團購布局:盒馬生鮮入社區,菜鳥驛站覆蓋生活
    據廣州赤焰信息了解,2020年阿里開始注重社區團購模式,來看看阿里為社區團購開展了哪些項目和措施。一、盒馬生鮮涉足社交電商。2016年盒馬生鮮開始成立運營,主要業務便是面向社區群眾銷售生鮮產品,從2016年上線之初到2020年,4年時間不斷的嘗試新業務轉型,直到今年年初,在疫情推動下,才看清局勢正式入局社區團購。
  • 拆解社區生鮮:到家、到店、社區團購的核心價值在哪?
    拆解社區生鮮:到家、到店、社區團購的核心價值在哪?來源:聯商網2019-05-06 10:30目前社區生鮮收到了市場的重點關注,生鮮作為一門古老的生意,搭乘近場化的列車再一次爆發出驚人的聲量,這背後的商業邏輯值得深究。
  • 如何加入千鮮匯社區團購生鮮平臺
    答:千鮮匯是一家以生鮮為主的線上社區團購平臺,公司總部在廣州,產品均為原產地或廠家直接大批量採購,在全國擁有20多個大型倉庫和幾百個水果蔬菜種植基地,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產品綠色健康、價格非常便宜。問:如何成為千鮮匯團長?
  • ...我國今年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領域融資金額達百億人民幣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社區團購市場持續下沉,同時憑藉便利的觸達服務,實現用戶的高度教育。預計中國社區團購市場未來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據媒體報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線上買菜的頻次急速上升,整個社區團購行業迎來春天,資本大舉進入,加碼社區團購,行業一時好不熱鬧。
  • 社區生鮮團購的故事,巨頭都在搶著講,但為啥越聽越耳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BT財經社區、生鮮、團購,拆開看是老套路,拼一起就成了新風口。社區生鮮團購在2020年歲末,突然成了網際網路行業最炙手可熱的投資焦點。但問題是,社區生鮮團購會不會在泡沫消褪後,只留下一片廢墟殘骸呢?本文旨在用不一樣的角度,幫助投資者看清戰勢、冷靜決策。二三線城市的故事社區生鮮團購有多火?產品真的便宜嗎?收貨方便嗎?質量過硬嗎?如果你有這些疑問,而自己又身在一線城市(如北京),那恐怕很難通過切身實踐,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
  • 多家供應商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社區團購該推行嗎?
    這段時間,社區團購掀起了一波浪潮,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也都在互相競爭,但是競爭帶來的結果就是壓低價格,損害客戶利益。 據悉,眾多社區團購平臺出現了嚴重的低價現象,個別團購平臺通過補貼拉客,引發了市場價格戰。
  • 社區團購之戰,一塊難啃的生鮮蛋糕
    編輯導語:對於社區團購來說,2019年末到2020年初是一道分水嶺。2019年年底,社群團購經歷野蠻生長後,市場一度墜入寒冬。然而2020年初突然爆發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讓垂死掙扎的社區團購重新煥發了活力。社區團購,已經變成了一塊難啃的生鮮蛋糕。
  • 社區團購平臺如何做好水果生鮮和農產品營銷?
    伴隨著媒體的曝光度越來越高,目前的社區團購項目也已經深入人心,社區團購主打的生鮮類型產品自然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在購物過程中的選擇。今天我們就從水果生鮮以及農產品渠道來對社區團購平臺的營銷水平進行評價,究竟有什麼特色值得我們去選擇呢?
  • 社區團購「降溫」難:三毛錢的雞蛋,真比一塊錢的「好吃」
    社區團購"降溫"難:三毛錢的雞蛋,真比一塊錢的"好吃"你以為的你以為並不是你以為的,這句話雖然有點拗口,但是卻說出了不爭的事實。你以為社區團購是便利於民,你以為的便利於民的背後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資本誘餌",你以為的"資本誘餌"卻又並不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無往而不利的基礎。正是因為我們的片面與局限,才讓社區團購成為了眾矢之的,才讓網際網路巨頭們被口誅筆伐,但是這是主要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