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運日均50萬人進出 廣州南站如何快速吞吐?
28日,廣州南站迎來返鄉客流高峰。記者 肖雄 攝
春運第7天,客流逐漸進入高峰。27日10時許,筆者在廣州南站看到,雖然客流較平日已經明顯增多,但車站乘降組織和平日一樣忙碌而有序。此時正是廣州南站開站以來客流最高峰期,每天的客運吞吐量在全亞洲獨佔鰲頭。
廣州南站站長張哲介紹說,今年春運廣州南站停靠動車組數量為全國之首,日均近800趟,經停南站的各條高鐵均迎來開通以來最大客流,21日至27日車站日均發送29萬人,是2010年開站之初的20倍。在發送量攀升的同時,車站日均到達量也持續增長至21萬人,也就是說每天有50萬人進出廣州南站,超過了全國所有火車站。
這50萬人到底如何實現快速疏運?高鐵客流激增的背後折射了什麼?高鐵站為什麼能實現吞吐自如、遊刃有餘?
每天600多趟車直通全國20多個省市區
「我近幾年回家都坐高鐵,現在高鐵火爆極了。」27日11時10分,湖南籍旅客周超仁在進站口對筆者說。
2014年底,廣東連接黔桂地區的兩條高鐵——貴廣和南廣高鐵開通,為珠三角增添了新運力。今年春運這兩條高鐵日均客流超過3萬人,大大緩解了廣東西線出省運輸壓力。
今年春運期間,廣州南站與貴陽北、南寧東站間的動車組幾乎趟趟爆滿。究其原因是,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高鐵的安全、快捷、舒適的優勢,不斷刺激了人們出行的欲望,其客流增量是自然激發的。
因為京廣、廣深港、貴廣、南廣和廣珠城際5條高鐵線在廣州南站交會,使廣州成為全國唯一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有延伸出省高鐵幹線的城市。廣州南站出現了全國罕見的高密度發車現象——每天600多趟始發動車組直通全國20多個省市區。
「廣州南站2010年開通初期日發送量僅1萬多人,7年時間增長了20倍。」張哲說。
廣東省交通運輸專家金一兵認為,高鐵強大的「虹吸效應」帶來越來越多的人流,密集人流帶來越來越多的物流及資金流。目前,廣州南站已榮膺為城市「三大坐標」之一。車站周圍匯聚的投資已達千億元,初步形成了佔地10萬平方米的CBD。未來幾年,隨著10多條城軌的接入,廣州南站客流還會大幅增長,「經濟圈」效應還將進一步凸顯。
東西雙向進出疏導客流自動售(取)票機超200臺
「現在車站主要有購票、乘車、中轉和出站四股客流。要使高鐵站『流大不滯留、峰高不顯峰』,就必須做到快運、快疏、快導。」張哲說。
為支撐起春運每天50萬的旅客快速吞吐,廣州南站實行東西雙向進出疏導客流,這在全國較為罕見。車站兩邊同時納入巨大的客流,可以同時購票乘車。這樣既防止了高峰期客流對衝,也為旅客進站提供了空間便利,節約了進站時間。
「春運期間,車站東西兩頭4個售票廳增加20多臺自動售(取)票機,使總數超過200臺,為旅客提供買票便利和節約出行時間的同時,也大大疏散了購票客流。」廣州南站黨委副書記劉慧介紹說。
據劉慧介紹,春運期間每天有8萬人在廣州南中轉換乘。為方便旅客轉乘,廣州南站每天安排100多人引導、檢票和護送,為旅客節省20—30分鐘的時間。同時在站臺南頭電梯安裝了指模系統,旅客可自行使用垂直電梯在站臺層及候車層換乘,滿足攜帶大件行李旅客及重點旅客的換乘需求。
未來,廣州南站還將與在建的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項目——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連接。「屆時,廣州南站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高鐵+城軌交通樞紐,客流還會大幅上漲,預計中轉換乘將超過10萬人。」劉慧說。
同時,為適應廣州南站客流量日益增加的需要,鐵路部門與地方交通部門建立了聯動機制,南站指揮中心每日通報旅客出站人數,由廣州市交通部門調配運力,特別是在零點地鐵停運後,公交部門第一時間跟進出站客流情況,增開夜間公交,及時疏導旅客去市區。
刷臉驗證最快只需3秒立體引導標識系統助出行
今年春運,為應對高峰客流,廣州南站東西進站口全面使用人臉識別自助驗證設備,持二代身份證的旅客可自助驗證通過,單人單次通過最快只需3—5秒。這套新科技設備代表了全世界先進科技水平。
近年來,鐵路部門還在廣州南站開發了手機APP和站內導航系統,只需手機下載導航軟體,選定目的地,就能自動形成行走流線,定位目標方位。
廣州南站總建築規模高達60多萬平方米,為了讓旅客順利出行,車站建立起了以地面標識、靜態揭示、燈箱指示和語音引導為一體的立體式引導標識系統。
為解決車站作業區域大、列車密集、旅客安全監控難等問題,廣州南站在全國鐵路率先創建了綜合指揮中心,運用科技手段保安全。「綜合指揮中心有8個子系統,全面整合了行車組織、乘降組織、售票情況、設備狀態、崗位人員等各方面信息資源,實現人機互控。」劉慧說。
「我國高鐵車站科技含量很高,許多剛上馬的新技術在全世界是領先的,不僅提高了高鐵車站運輸組織效率,也讓旅客出行更順暢。」金一兵說。(記者 劉倩 通訊員 曾勇)
(責編:陳遙(實習生)、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