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開示:禪修打坐安心法門,與此同時,落實和應用在當下!

2020-12-15 大茶經

有人問四祖大師:「什麼樣的人是好禪師?」四祖大師說:「不為靜亂所擾的人,才是好禪師。」我們在禪修打坐中,經常有人只能靜而不能動,一動就生起無明煩惱。如果既能動又能靜,動靜一如,相信悟道不淺了。

作為在家修習的人,我們要如何又能在修習打坐之間,把我們顯現的智慧落實到當下呢?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分享淨慧老和尚,曾開示四祖禪法「入道安心方便法門」中。與此同時,我們如何將禪修之中的體悟應用到生活中,落實到當下,應用在當下!

佛家歷史,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夜睹明星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只因妄想而不能證得。」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樣的智慧,只是因為妄想或過多執著,才有了無明,遮蔽了我們的智慧。所謂「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我們禪修打坐,在促進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是為了成就我們本有的智慧。

淨慧老和尚作為虛雲大師的弟子,生前就在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以及虛雲老和尚提倡人間佛教的基礎上,倡導人們修習「生活禪。」所謂的生活禪就是要我們「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就是教導人們如何把佛家的智慧,應用到我們生活中來,讓更多的人能夠做到「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淨慧老和尚經常在禪修時說永嘉大師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在說起四祖禪法時也說:「語默動靜之間,本體如如不動,像這樣的禪師就是好禪師。」所以如果禪修靜坐中,我們能做到與默動靜體安然的狀態,那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只不過居家人,想做到如此並非易事。所以,我們就應該從由淺入深,慢慢體悟古人智慧,才能漸漸落實當下。

四祖大師的《入道安心方便法門》有云:「用心人常住於止,心則沉沒;久住於觀,心則散亂。」對此,淨慧老和尚開示說:用功修行如果偏向於修止,心就很可能沉沒下去,心沉沒下去就是有昏沉。如果偏向於修觀, 「心則散亂」,很容易出現掉舉。昏沉和掉舉,是修行用功的兩個大問題。所以修行要止觀並用,動靜結合。」

老和尚接著說:「以打禪七為例:行香的時間太長,心就會散亂;坐的時間太長,又會昏沉。所以在修行的形式上,要動靜結合。在具體用功的過程中,如果心浮起來了,就應該修止,使妄想止住。昏沉了,想睡覺了,就要修觀,把念頭提一提。在用功的具體內容上,要止觀並用。」

老和尚說:「比如說念佛,如果是用修止的方法修,就要把念頭放緩慢一點,平心靜氣地看住佛號就行了,不要再提。時間間隔的掌握,根據實際做功夫的情況而定。如果妄想多,心很容易跑掉,就多提幾次;妄想少,不太容易跑,就儘量少提。這是修止的方法。長時間用修止的方法念佛,心可能會沉沒下去,想睡覺,這時就要加強念的力量。加強念的力量就是觀。通過觀,可以使沉沒昏沉的心變清醒。觀的時間長了,心又散亂了,又用止的方法。這樣止觀並用調攝此心。」

修行的時候是止觀雙運,成就時就是定慧等持。修止得定,修觀得慧。整個修行過程就是「即定之時慧在定,即慧之時定在慧」,「定慧等持,名為禪定。」這是《六祖壇經》所講的用功方法。

以上這兩段話即是老和尚開示禪修打坐時止觀雙運的方法。對於初學打坐的人來說,或許看起來未必懂得。但唯一不變的即是禪修打坐,不僅僅是讓我們促進身體健康,也是練習我們的定力,安我們妄念紛飛的心,以此顯現我們的智慧。

當我們有了智慧,就要懂得永嘉大師說言:「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的道理,我們就應該懂得如《生活禪》一樣,懂得「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如此一來,我們既能把智慧體悟到生活,又落實到當下。

相關焦點

  • 永嘉大師禪修法:參禪觀心的實用法門,透徹了悟自性本心
    永嘉大師禪修法:參禪觀心的實用法門,透徹了悟自性本心 | 文 青衫文齋永嘉禪師是六祖惠能的法嗣,禪宗稱之為「第三十四代真覺禪師」,精通天台止觀法門,因看《維摩經》而發明心地。永嘉禪師所有的修證的內容、修證的體性、修證當中一種智慧的量和實際的體驗,都通過《永嘉禪修法》告訴我們,是大家能夠通達了解,能夠運用智慧觀照自性本心。永嘉禪師對於參禪觀心的實用法門,總結出10個方面:第一、晨起觀修法觀心修行從每天醒過來的時候開始。一醒過來,就馬上去觀照。
  • 果空師父教的觀呼吸法門殊勝之處在哪裡?-上果下空禪師
    師父的觀呼吸法門殊勝之處在哪上果下空禪師-《觀呼吸詳解》學員:我想知道,師父這個法門,控制呼吸殊勝的地方在哪裡?打坐需要入定,入定不止息是不可能入定的,打坐講究的就是一個禪。禪是什麼?你打坐,身體如如不動,乃至內心也不動,然後用這個觀呼吸的方法能夠把呼吸練習到停止了,呼吸也不動,這樣你才能入定!這麼講,你能明白嗎?學員:嗯,似乎就是這樣的,按師父的方式練了以後呢,有一次呢確實是呼吸很微弱了。
  • 現在是禪修時間 找一個寧靜的地方打坐、冥想
    在此背景下,禪修之旅開始在一些城市裡興起,被大多數白領視為減壓首選。選擇一個寧靜沒有打擾的地方,打坐、冥想或是隨禪師早課、修行,為的是在這個喧鬧的城市外,找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這個暑期,禪修跳出原有的「小眾」修行概念,轉變成各公司高管、小白領「休閒」選擇中的時髦話題。不少旅行社開始設計禪修旅遊線路,讓更多的人走進禪寺,體驗禪修旅行的妙處。
  • 如果你決心入定 就要找到適合打坐的地方
    通過上一章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要保證自己打坐成功,首先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要有連續三個月的打坐時間,要堅持每天打坐一小時。今天我們來了解,如何準備好自己打坐的外部環境:一個安靜的房間。佛陀是在原始森林裡,通過六年的連續打坐,獨自坐在菩提樹下得到覺悟解脫的。佛陀的十大弟子,以及後來成千上萬的弟子,都是跟隨佛陀,在森林裡打坐禪修得到覺悟的。佛陀在念住經中開示到:比丘去曠野,或去樹下,或去空屋坐,結跏趺後,端正身體後,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鼻端,專注於自己的鼻息。
  • 慧能六祖和仁德上人的開示,闡明禪修玄機:不是有心,不是無心
    慧能六祖和仁德上人的開示,闡明禪修玄機:不是有心,不是無心 | 文 青衫文齋參禪修行的關鍵之處在於「妙用其心」,把每一個心念都用好,是每一個禪修之人必須把握的玄機。心念總有偏執,不是「有心」,就是「無心」,不是著相有位,便是執空無為,都不是真正的禪修,執空、執有、執我的習氣一旦沾染,就無法明心見性,了悟根本。懷有慈悲心腸的高僧大德曾一再開示,想讓眾生有心不難,有為不難,讓眾生無心無為也不難,最難的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道既非有心,更不能無心,有心即凡夫,無心成外道。因此,禪修到出入自在、隨緣妙用、無粘無縛、無取無舍決然不是一件易事。
  • 冥想是不是禪修?有何不同
    冥想與禪修冥想是西方的翻譯上的叫法,實際上找到英文的原意是指禪修,這一說,大家一下子就熟悉起來,那不就是打坐嗎。如果你這樣理解,就比冥想更接近禪修的意思了。其實這個禪修來自於古印度,印度語意思是「心靈的培育」,西方的冥想源於古印度的說法一般了沒幾個人反對,只是後來在發展過程中夾雜了一些西方觀想的方法,轉了個彎譯到中國來就成了冥想了,所以研究冥想或者練習冥想,其精髓的來源需要了解和借鑑。但是這個冥想和禪修有什麼區別呢?
  • 淵回禪修:打坐呼吸意念的配合?航天員太空打坐,南懷瑾提供經驗
    淵回禪修:打坐呼吸意念的配合?航天員太空打坐,南懷瑾提供經驗其實有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或者說是體驗。不過都被我們多數人忽略罷了。當我們專注於某件事情的時候,有可能是被嚇的,被震驚的。也有可能是特別專注於某件事情。這個時候猛然一剎那,自己屏氣凝神,沒有了呼吸。
  • 大手印、北傳觀心、南傳禪修,多種禪修法門,修學次第應怎樣?
    一、各種禪修課程我們聽說過不少禪修法門,包括藏傳佛法的大手印、北傳的觀心,南傳佛法的禪修,都有些許接觸。剛開始學習禪修的朋友們,我相信在一定的階段上,也一定曾經出現跟我類似的困惑:為什麼一樣是佛法,但不同的宗派對於禪修技巧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啊!最簡單的例子來看,大手印等許多強調「頓悟」的禪修系統,反對過度使用標籤化、刻意的念頭運作等技巧,但在南傳佛法、唯識宗等繼承阿毗達摩的的禪修系統中,則認為標籤化的禪修,不論貼的是什麼標籤,其實都是某種刻意與造作。
  • 念佛就打瞌睡怎麼辦,用好這個法門,功德無量!
    除了淨土五經,即《佛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念佛圓通章》和《普賢行願品》,還有許多佛經中也提及念佛法門。譬如《禪秘要法經》中記載,有位名叫禪難提的比丘,有天他請示佛陀:「無始劫以來,眾生罪業深重,世尊能否教我一個滅罪法門呢?」釋迦牟尼佛為他開示的,正是執持佛號,以念佛故,能消諸罪障。
  • 宣隆內觀禪修法簡介
    內觀禪修,英文是Vipassana meditation。前面幾篇文章說了很多實修的好處和重要性,今天就介紹一種實修方法——宣隆內觀禪修法(宣隆是音譯,也有譯為孫倫的)。宣隆大師所有的內觀禪修法,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和應用的。這裡依據參考文獻,簡單介紹宣隆內觀禪修法的打坐與生活方式。先介紹打坐方式。
  • 向來不傳授打坐的聖空法師,這次為什麼破例了?
    今天是第75屆楞嚴實修講經法會的第2天,昨天下午聖空法師帶領大家繞寺院經行,並講解了禪修的方法。曾經無數人問聖空法師:該如何打坐?法師深知我們修行尚淺,所以一直沒有教授,怕我們用不上功夫,導致誤入歧途。
  • 兩次掩關內觀禪修日誌
    今年(一九九八年)的五月和十一月,我放下繁重的工作,兩度到麻省內觀中心作每次十天的掩關禪修,獲益良多。回來後,把兩次掩關實況以日誌形式錄下,一來作自已的反照,二來也讓讀者們略窺內觀禪修的法門。當下了決心之後,一切便理所當然了。在我們中國傳統的大乘佛教法門裡,內觀法門並不普遍,因為這畢竟是南傳佛教所教的。最近由於太虛大師的高足印順導師提倡學習原始佛教,南傳佛教才開始在中國大乘佛教中不受排斥,但始終未算普遍。所以當我告訴通訊中心的老菩薩們要去閉關十天時,他們都不大清楚這是什麼法門。
  • 宗薩仁波切開示止觀的各階段證量(禪修必讀)
    有些和你習性相左的戒律,即使是一點點,也能創造出一種有益的新模式,逐漸滲透到你的修行和整個生活中。戒律可以是任何東西,甚至節食也可以是戒律,例如不喝酒、晚上不吃東西;穿也有戒律,例如永遠穿得很優雅、很恰當。或者你也可以規定,一到禪修時間,即使無法上蒲團去打坐,也不可看電視,就算有不可不看的節目也不行。
  •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我們知道念佛法門屬於淨土宗,而淨土宗以五經一論為依據,五經分別是:《佛說無量壽經》——簡稱《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佛說阿彌陀經》——簡稱《阿彌陀經》。
  • 禪師教你在禪修靜坐時如何調息念「阿彌陀佛」聖號
    而禪修靜坐中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是收攝萬念,最易下手,且最為穩妥的一種方法。這一法門以深信、切願來執持一句彌陀聖號為綱要,不但下手簡易易學,隨時隨地提起就可以修行,便於任何人的學習,而且即淺即深,能圓攝一切法門。我們念一句彌陀聖號,若能至誠懇切,驀直念去,不管妄想紛飛,一念提起則一念覺,念念提起念念覺,久而久之純熟自然,就能使煩惱妄想潛移默化。
  • 臺灣佛教禪修體驗之旅 海峽旅行社
    禪學特色 希望普羅大眾藉由臺灣佛教的~中臺世界,讓有緣之善男信女能在此一法門靜地經由四天的禪修課程中體驗到佛法意境,藉由法師的佛法語錄中找到自我之佛性法門,讓禪意的人生信念帶給您在未來生活中有所依歸~
  • 佛教:打坐是為了入定,那麼入定又是為了什麼?佛陀這樣開示!
    因為人在雙盤的時候,腳心手心和頭頂心朝天,叫做五天朝天,這個狀態下人就進入一種陰陽調和狀態,又或者叫做陰陽互抑,在道教之中叫做以陽抑陰,目的是通過抑制,來達到抑制心念的效果。因為你要明白打坐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說打坐是為了入定,那麼入定又是為了什麼?,佛陀曾經這樣的開示!佛曰:諸法意先導。
  • 永嘉禪2018第二期青年禪修營在安福寺圓滿舉辦
    48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人參加了本次禪修活動,體驗了四天放下手機和網絡的禪修生活。8月17日,營員在安基金報到,一同乘坐大巴前往安福寺養生中心。在大巴車上,義工領隊代表全體義工歡迎各位營員的到來,並向營員們簡單介紹了安福寺和安基金;爾後,營員們也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
  • 打坐中遇到和同修一樣的夢,聽了住持法師開示,我們才明白
    在迷悶中,念及農曆年前,參加寶塔禪寺的梁皇寶懺及普眼精舍的楞嚴經法會,經由這兩次法會的心靈洗滌,這顆久被塵勞封鎖的心,也曾清淨地顯現一些感應:有一晚,打坐中忽然起了一個念頭,就在當下,我的同修也作了一個和我念頭一樣的夢,更不可思議的是,後來此一念頭,恰如夢中境界,實際發生了。是巧合?是「心轉法界轉」?然而,清淨只有剎那,如夢幻泡影,不復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