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隆內觀禪修法簡介

2020-12-20 嵩嶺連天漢

內觀禪修,英文是Vipassana meditation。前面幾篇文章說了很多實修的好處和重要性,今天就介紹一種實修方法——宣隆內觀禪修法(宣隆是音譯,也有譯為孫倫的)。這是南傳上座部佛法傳承中,現代緬甸中部敏建鎮(Myingyan)的一位已故四果阿拉漢——宣隆大師(1878-1952)所創立的。這個方法不僅究竟,而且簡單、具體,無須也不應該作任何增加或刪減。

宣隆大師

所有的內觀禪修法,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和應用的。這裡依據參考文獻,簡單介紹宣隆內觀禪修法的打坐與生活方式。先介紹打坐方式。

打坐的時候,宣隆內觀禪修法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觀呼吸,第二部分是觀察感受。採取一個能令自己可以長時間持續端坐不動的姿勢(可以盤坐在瑜伽墊上,也可端坐在椅子上),背部保持正直,不要靠著椅背等東西。右手輕輕握拳,放在左手手掌上,手臂靠著軀體兩側。閉上眼睛,保持姿勢不動。

坐好之後,把注意力放在鼻孔末端,然後開始呼吸,採取有控制的方式進行呼吸,速度要求比平常的自然呼吸快一些。如果睏倦了,不要鬆懈休息,因為一般累了是由於吸氣比呼氣弱,這時可以稍微加強吸氣。嘗試留意覺察著空氣與鼻孔末端或上嘴唇的接觸,儘量客觀如實地知道當下的每一次接觸。奮力把100%的注意力放在接觸上,精準地進行觀察,避免想像。除了呼吸之外,不做其它任何有意識的動作。如果發現自己走神了,重新回來,繼續注意呼吸的接觸即可。

這樣持續30~60分鐘,然後開始第二部分,首先應繼續以堅強的專注力呼吸多大約一百次,然後在一次吸氣後,驟然停止和屏息靜氣(忍住呼吸),跟著,用心專注著全身,不多久,心自會走到最明顯、或最痛楚的感覺上的,你要100%地集中心意於那感覺上,如實地留意覺察著那感覺,如果那感覺是痛苦,就要專注著那痛苦的感覺,如果那感覺是僵硬,就要專注著那僵硬的感覺,即保持正念。無論發生任何事,都不去思考,保持身體紋絲不動。

最初你的心只能在感覺表層上專注,你會知道自己的膝蓋、腳踝、或身體的其他部分在痛,你若保持不動,且讓專注的心沉入感覺之內(sink into the sensation),那麼,你將只知道痛苦的感覺,而不知道那痛苦是在膝蓋、或是在身體的其他部分內,那時身體的觀念將會消失,你只是專注著那痛苦的感覺。就這樣,你便走在內觀禪的正道上了。第二部分,最好是緊緊跟隨著那串感覺,一直到它完全結束為止。實在不行,則至少堅持與第一部分相同的時間。

宣隆大師法語的緬甸文、英文翻譯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在行、住、坐、臥等姿勢中去修習內觀禪。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與外界物質有接觸。當你行走時,要留意覺察自己的腳與地面上的接觸,你要專注到腳與地面上的每一個當下接觸。刷牙洗臉時,嘴和臉與牙刷、毛巾有接觸;工作時,手和工具有接觸。在晚上躺臥時,如果你想在呼吸上專注,那麼,你可以嘗試在空氣與鼻孔末端的接觸點上奮力專注,要嘗試專注到每一個接觸。如果你不想在呼吸上專注,那麼你也可以留意觀察全身,你的心會自動走到最明顯、突出的感覺上的,要嘗試如實地在那感覺上專注,經過一段時間後,那感覺會減退、消失,而你也會入睡;當醒來時,在你還未完全醒過來的時候,你的心將會在感覺上專注。

如此持續不斷的修行,培育「正念」,則心會越來越傾向於寧靜、安詳,能經常保持健康的心態,對身體健康也有非常大的好處。

聲明及建議:這裡僅做一個簡單介紹,如果想正式練習,請進行深入了解,最好是去緬甸仰光Kaba Aye宣隆寺學習。

參考資料:2010年,《宣隆內觀禪修法(二)》,網絡版,緬甸仰光 Kaba Aye 宣隆禪寺現任主持 華那大師(Sayadaw U Wara)著,梁國雄居士譯,原載網址:http://www.sunlun-meditation.net, http://www.sunlun.com

Kaba Aye宣隆寺前任主持的舍利塔

相關焦點

  • 永嘉大師禪修法:參禪觀心的實用法門,透徹了悟自性本心
    永嘉大師禪修法:參禪觀心的實用法門,透徹了悟自性本心 | 文 青衫文齋永嘉禪師是六祖惠能的法嗣,禪宗稱之為「第三十四代真覺禪師」,精通天台止觀法門,因看《維摩經》而發明心地。永嘉禪師所有的修證的內容、修證的體性、修證當中一種智慧的量和實際的體驗,都通過《永嘉禪修法》告訴我們,是大家能夠通達了解,能夠運用智慧觀照自性本心。永嘉禪師對於參禪觀心的實用法門,總結出10個方面:第一、晨起觀修法觀心修行從每天醒過來的時候開始。一醒過來,就馬上去觀照。
  • 以禪修為主、以服務為次
    只有同時具足福德和智慧的資糧,他才有可能證悟……只是培福而不禪修,同樣也不行。如果你的福報很好,但是你沒有積累禪修的資糧,即使你的福報好到你遇到佛陀的教法,但你也沒辦法證悟。」一、以禪修為主、以服務為次瑪欣德尊者開示《五類人》時說:「智慧和福德我們都需要。
  • 禪修的基本態度是什麼?禪修是以什麼為修因?
    而禪修也一定要先因果相應,具足禪修的因,自能獲得禪修的果。禪修是以什麼為修因?它是以「菩提心」作為修因,而非以妄想心。從「因」下手,才能產生相應的「果」。經上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但此心卻常陷在紛亂之流裡,如何作佛呢?所以,禪修的修因是指「菩提心」,禪修要修的是菩提心,即是覺悟的心。
  • 什麼是內觀禪修?
    色法沒有意識。聲音不能聽見,顏色不能看見。物質現象必須與心「接觸」才能被體驗到。當心覺知了顏色,才看到發生的事情。當它覺知了聲音,聲音才被聽見。顏色和聲音都是對境。生命的每一刻都包含了一個「知者」和一個對境。當他們相遇,就產生了經驗。比如說,聲波震動是色法;心感知到聲音。當你移動你的手臂,這個運動是色法;名,心,覺知到運動。芬芳是色法;心感知到香味。
  • 2015同覺寺法華三昧夏季精進禪修營將啟建
    本寺方丈曙提法師親自實踐倡修發起法華三昧七。並於2014年成功舉辦首屆法華三昧七法會,參與者受用頗多,一致好評。曙提法師發慈悲心,再次啟建法華三昧精進夏季營,法會安排誦念《大乘妙法蓮華經》、禮拜《法華三昧懺》、佛學講座、小參答疑、同覺夜話、禪修、交流分享、才藝表演等活動。旨在以多樣化的形式,於生活點滴處落實法華精神。
  • 大手印、北傳觀心、南傳禪修,多種禪修法門,修學次第應怎樣?
    一、各種禪修課程我們聽說過不少禪修法門,包括藏傳佛法的大手印、北傳的觀心,南傳佛法的禪修,都有些許接觸。剛開始學習禪修的朋友們,我相信在一定的階段上,也一定曾經出現跟我類似的困惑:為什麼一樣是佛法,但不同的宗派對於禪修技巧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啊!最簡單的例子來看,大手印等許多強調「頓悟」的禪修系統,反對過度使用標籤化、刻意的念頭運作等技巧,但在南傳佛法、唯識宗等繼承阿毗達摩的的禪修系統中,則認為標籤化的禪修,不論貼的是什麼標籤,其實都是某種刻意與造作。
  • 禪修旅遊悄然升溫
    在鄭州市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王先生,下午早早下班,給妻子打個電話:「我去登封做禪修了,可能到地方就要關手機,這兩天如果有急事,可打所住酒店的服務電話轉告我。」  王先生參加的這個禪修體驗團一共38個人,大部分是企業管理人員和都市白領階層。
  • 止觀禪修:說一切有部派的「禪修次第」,這5點,禪修者不可不知
    行者如何有次第的 去了解如何禪修,以及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觀修。本篇的主題是關於禪修中的「受」,以及說一切有部的禪修觀念始,從這4點展開闡述,禪修弟子不可不知!更具體來說,佛法認為是觀察「身、受、心、法」,也由此產生了「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四念處。第三:說一切有部的禪修技巧那麼要如何去觀呢?
  • 踐行比庫僧團修持生活 西雙版納法樂禪修園短期出家
    法樂禪修園構成法樂禪修園由男眾住區、女眾住區以及公共區域組成。包括大佛殿、大白塔、界堂(sīmā)、法堂、禪堂、齋堂、辦公樓、法工樓等。男眾住區內的孤邸是獨立的小木樓,簡潔大方,提供地鋪給禪修者。女眾住區內的孤邸是兩間一幢,茅草竹樓,各帶衛生間,簡潔樸素,部分房間有床。
  • 冥想是不是禪修?有何不同
    冥想與禪修冥想是西方的翻譯上的叫法,實際上找到英文的原意是指禪修,這一說,大家一下子就熟悉起來,那不就是打坐嗎。如果你這樣理解,就比冥想更接近禪修的意思了。禪修的方法很多,但冥想呢,在方法主要採用瑜伽方式來實現入定的。所以,把冥想說成是禪修是沒有錯的,但把禪修說成是冥想就不恰當了,因為範圍不一樣,禪修就是一個大系統,以南傳佛教來說,禪修所用的修止方法就多達四十種止業處,禪修者可以選擇其中一種適合自己的禪修業處來作為入門的方便,當中,最為禪修導師們推崇與教導的應該是入出息念,佛教稱為阿那波那。
  • 在家人的禪修生活,第一次打禪七,懂得了在佛法中生活
    人生到了一個轉折點,總會想來點不一樣的體驗,對於禪修的生活,早已心生嚮往。自己常會思維,為何人生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不管是工作的成就、物質的擁有、生活的享樂,總是稍縱即逝,無法長久。所以起伏不定的情緒、無明的感覺,常在心中盤旋,揮之不去,心想:「人存在的意義就只有這樣嗎?
  • 6-26 江西靖安:寶峰禪寺內觀禪修營
    佛教在線江西訊 江西靖安寶峰禪寺特邀緬甸因德嘉長老來華指導內觀禪修,將於2014年7月1日晚上開營,7月9日結營,10日可離開寺院。具體的禪修營通告如下:一、禪修時間 1、報名截止日期:2014年6月26日2、報到時間:營員:6月31日、7月1日 法工:6月29日 3、開營時間:7月1日晚 4、結營時間
  • 永嘉禪2018第二期青年禪修營在安福寺圓滿舉辦
    月17日至20日,為期四天的2018永嘉禪第二期青年禪修營在文成安福寺圓滿舉辦。永嘉禪講座在為期四天的禪修課程中,禪修營通過安排《禪修要義》和《止觀入門》等課程,讓營員們對禪修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組織學習《永嘉禪簡介》,以及讀誦《證道歌》,使營員們了解永嘉禪的淵源以及永嘉大師的證悟歷程;在指導法師的帶領下,營員們還通過行香、坐禪,答疑和練習易筋經功法等禪修學習活動,體驗了「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的禪修之樂。
  • 禪修實錄(四):「內觀禪」讓你法喜充滿!
    布宜諾斯艾利斯法喜禪修中心(Dhamma Sukhadā),位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南,約九十公裡的鄉郊小鎮Brandsen外,坐落在一望無際的潘帕斯草原上,即使在千裡之外也能遠眺中心的主建築學員參加為期十天的禪修營時,須將他們的手提電話、汽車鎖匙、手提包放下,除了簡單的衣服和日常衛生用品,其他如書本、雜誌、音樂等也不準帶入禪營中。禪修期間,參加者需要止語,即使以手勢溝通或眼神交流也不可以,所以身處人群中,每一個人還是孤獨的。中心提供素食,只供早餐及午餐。換句話說,有十九小時是禁食的。禪營中的訓練很嚴格。
  • 禪修的本質以及目的是什麼?
    禪修的時候,我們真的必須沒有念頭嗎?禪修的目的是這樣嗎?很多時候是我們誤解了。依照經典,禪修的本質以及目的,是要讓我們奪回內心的自主權。很多人以為禪修是在放鬆、讓自心放空、聆聽大自然與神明的聲音,或是讓宇宙的能量跟我們對話,但其實這是對禪修的誤解。
  • 北海禪院冬季禪修圓滿:一番寒徹骨 始得梅花香
    北海禪院禪堂外禪修大眾合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北海禪院) 青海省北海禪院冬季迎春禪修活動,於臘月二十四(2016年2月2日)凌晨兩點半在清淨祥和的氛圍中圓滿結束。經過七天精進苦參,禪修大眾嚴格遵守禪堂儀軌,克服種種身心及事務障礙,圓滿完成了法喜充滿的禪修活動,以此殊勝功德祈願國泰民安,福慧增長,正法久住。
  • 見聞讀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
    禪作者簡介彭玉麟,晚清詩作題壁於佛寺之內,自然而然會頌揚佛寺的清幽,抒發自己的禪修思想。禪師所描述的禪修之境,正是對「任僧眠」一句最好的詮釋。《壇經》記載說:六祖在曹溪弘揚大法時,有一位叫僧人來到曹溪求法。他請教六祖何謂「四乘」的法義?他請教六祖說:「佛說三乘,又言最上乘,弟子不解,望為教示。」
  • 什麼人適合禪修?為什麼連碩士都放棄高薪去禪修,有什麼好處呢?
    可能大部分人一聽到禪修第一反應就是其實,現在的人很多也在禪修,因為這樣的方式可以把心靈的良好狀態培育出來。禪修就是一種定力學的修習,就是八正道中最後三支正道的修習(正定 正念 正精進)可以讓我們培育出對止惡行善的工作積極的熱誠,勤奮上進的素質。南傳上座佛教把修習的方法歸納為四十種業處,禪修者可以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禪修。詳細的具體可以參考度娘。
  • 清邁內觀禪修療愈之旅 I 您清理過布滿灰塵的內心嗎
    ,執行力超強的我馬上聯繫以前禪修過的朋友,了解完全部信息。來自全球的禪修愛好者在這裡進行禪修,每個人都很安靜的練習。諸行無常、諸受是苦、諸法無我禪修的日常活動包括佛法講座、誦經、祈禱、儀式活動、禪修練習(行禪和坐禪),外國人大部分時間會花在禪修課程(行禪和坐禪)上,因為老師對禪修時間有要求。
  • 康菲爾德:正念禪修結合心理學自我療愈的踐行者
    他自1974年開始在世界各地教導禪修,是將南傳上座部佛教修行引入西方的重要老師之一。他擅長結合現代心理學與禪修思想,將靈性修行落實於日常生活。他不僅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內觀禪大師、內觀禪修社與靈磐禪修中心的創辦者,還是臨床心理學博士,著有《當代南傳佛教大師》、《狂喜之後》、《踏上心靈幽徑》等多部暢銷著作。2007年我同一行禪師一起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主持一個禪修心理療法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