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禪修,英文是Vipassana meditation。前面幾篇文章說了很多實修的好處和重要性,今天就介紹一種實修方法——宣隆內觀禪修法(宣隆是音譯,也有譯為孫倫的)。這是南傳上座部佛法傳承中,現代緬甸中部敏建鎮(Myingyan)的一位已故四果阿拉漢——宣隆大師(1878-1952)所創立的。這個方法不僅究竟,而且簡單、具體,無須也不應該作任何增加或刪減。
所有的內觀禪修法,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和應用的。這裡依據參考文獻,簡單介紹宣隆內觀禪修法的打坐與生活方式。先介紹打坐方式。
打坐的時候,宣隆內觀禪修法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觀呼吸,第二部分是觀察感受。採取一個能令自己可以長時間持續端坐不動的姿勢(可以盤坐在瑜伽墊上,也可端坐在椅子上),背部保持正直,不要靠著椅背等東西。右手輕輕握拳,放在左手手掌上,手臂靠著軀體兩側。閉上眼睛,保持姿勢不動。
坐好之後,把注意力放在鼻孔末端,然後開始呼吸,採取有控制的方式進行呼吸,速度要求比平常的自然呼吸快一些。如果睏倦了,不要鬆懈休息,因為一般累了是由於吸氣比呼氣弱,這時可以稍微加強吸氣。嘗試留意覺察著空氣與鼻孔末端或上嘴唇的接觸,儘量客觀如實地知道當下的每一次接觸。奮力把100%的注意力放在接觸上,精準地進行觀察,避免想像。除了呼吸之外,不做其它任何有意識的動作。如果發現自己走神了,重新回來,繼續注意呼吸的接觸即可。
這樣持續30~60分鐘,然後開始第二部分,首先應繼續以堅強的專注力呼吸多大約一百次,然後在一次吸氣後,驟然停止和屏息靜氣(忍住呼吸),跟著,用心專注著全身,不多久,心自會走到最明顯、或最痛楚的感覺上的,你要100%地集中心意於那感覺上,如實地留意覺察著那感覺,如果那感覺是痛苦,就要專注著那痛苦的感覺,如果那感覺是僵硬,就要專注著那僵硬的感覺,即保持正念。無論發生任何事,都不去思考,保持身體紋絲不動。
最初你的心只能在感覺表層上專注,你會知道自己的膝蓋、腳踝、或身體的其他部分在痛,你若保持不動,且讓專注的心沉入感覺之內(sink into the sensation),那麼,你將只知道痛苦的感覺,而不知道那痛苦是在膝蓋、或是在身體的其他部分內,那時身體的觀念將會消失,你只是專注著那痛苦的感覺。就這樣,你便走在內觀禪的正道上了。第二部分,最好是緊緊跟隨著那串感覺,一直到它完全結束為止。實在不行,則至少堅持與第一部分相同的時間。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在行、住、坐、臥等姿勢中去修習內觀禪。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與外界物質有接觸。當你行走時,要留意覺察自己的腳與地面上的接觸,你要專注到腳與地面上的每一個當下接觸。刷牙洗臉時,嘴和臉與牙刷、毛巾有接觸;工作時,手和工具有接觸。在晚上躺臥時,如果你想在呼吸上專注,那麼,你可以嘗試在空氣與鼻孔末端的接觸點上奮力專注,要嘗試專注到每一個接觸。如果你不想在呼吸上專注,那麼你也可以留意觀察全身,你的心會自動走到最明顯、突出的感覺上的,要嘗試如實地在那感覺上專注,經過一段時間後,那感覺會減退、消失,而你也會入睡;當醒來時,在你還未完全醒過來的時候,你的心將會在感覺上專注。
如此持續不斷的修行,培育「正念」,則心會越來越傾向於寧靜、安詳,能經常保持健康的心態,對身體健康也有非常大的好處。
聲明及建議:這裡僅做一個簡單介紹,如果想正式練習,請進行深入了解,最好是去緬甸仰光Kaba Aye宣隆寺學習。
參考資料:2010年,《宣隆內觀禪修法(二)》,網絡版,緬甸仰光 Kaba Aye 宣隆禪寺現任主持 華那大師(Sayadaw U Wara)著,梁國雄居士譯,原載網址:http://www.sunlun-meditation.net, http://www.sunl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