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3月11日訊 「得餐飲者得天下」 是所有酒水廠家市場營銷人員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健康觀念不斷升級以及新的交通法規和黨政機關「限酒令」的實施,酒水飲料的消費市場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約,銷售市場受到了空前的擠壓。在此背景下,飲料行業順勢而為,以「德御坊」為品牌代表的粗糧飲料企業推出1升大包裝冰糖綠豆等粗糧飲品,強勢進入餐飲渠道。
餐飲渠道是品牌推廣的重要場所
以大酒店、西餐廳、中餐館、飯店、火鍋店、燒烤攤、酒吧、酒館等為代表的餐飲渠道歷來是酒水品牌的兵家必爭之「要塞」。做過酒水銷售的人都知道,酒水企業所定義的「終端」與其他食品、飲料企業的終端概念不一樣,酒水企業只把餐飲店稱作「終端」。因為在他們看來,終端是消費者消費產品的最末端,消費者只有在餐飲渠道內才會直接把酒水喝掉,而在其他場合,如便利店、商場等一般都不會直接消費。因此,餐飲渠道是消費者推廣新品、培養口感偏好的重要場所。
吃喝,是消費者到餐飲渠道消費的目的所在。在「先嘗後買,知道好歹」觀念的影響下,包括可口可樂、康師傅、王老吉等產品,都曾通過在餐飲渠道投放店招、菜單、菜譜、告知提示牌、牙籤盒、筷子筐等品牌布建物料,或通過免品、試飲和產品派發,亦或是「買一贈一」、「消費摸獎」、「有獎問答」等方式,讓消費者進一步的了解產品、體驗產品,進而建立品牌忠誠度和口感偏好度。
新政出臺 餐飲酒水遭遇「空前危機」
2011年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正式實施,醉酒駕駛被作為危險駕駛罪被追究駕駛人刑事責任,這對以餐飲為主要銷售渠道的酒水飲料無疑是當頭一棒,過去聚餐的小酌,受新交通法規的限制而不得不變為「滴酒不沾」,受政策影響,餐飲渠道的酒水市場頹勢初現。
十八大後,控制"三公"消費的"限酒令"出臺後,不少商家反映,往年宴會聚餐備受追捧的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十八大以後也都少有人問津,更多的消費者選擇果汁、植物蛋白、粗糧等有健康概念的飲料代替酒,餐飲渠道的酒類消費市場受到前所未有的擠壓。
健康消費理念促使粗糧飲料崛起
隨著市民消費觀念、健康觀念不斷升級以及在「全穀物」概念的引領之下,粗糧飲料因其具備「天然、綠色、營養、健康」的品類特徵以及可以方便地「以喝代吃」,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喜愛。紅豆汁、綠豆汁、芝麻汁、紫薯汁、核桃露等粗糧飲料也正在成為市場新寵。也許正如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秘書長趙亞利所言,「粗糧飲品是飲料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此背景之下,很多企業已經看到了粗糧產業所蘊含的巨大商機,以德御坊為代表的一批粗糧食品企業已全面布局,並開始引領我國進入健康飲食新時代。其中,以德御坊冰糖綠豆飲料為例,優選渾圓飽滿的綠豆為原料,輔以優質冰糖,秉承古法、融匯現代工藝,將綠豆通過蒸煮研磨,打造出新一代的健康時尚飲品,具有清熱解毒、口味醇正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健康、時尚人群喜愛,在餐飲、聚餐、家庭飲用中備受推崇。
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解到,為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需求,2014年德御坊對冰糖綠豆飲料的包裝形式加以延伸,重裝推出了1升大包裝產品,以餐飲渠道為主、傳統渠道為輔,面向經常聚餐人群及健康、時尚家庭為主的目標人群,新產品將於3月份正式上市,這也意味著以「德御坊」為代表的粗糧飲料正強勢進入餐飲渠道。
(責任編輯:韓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