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之死背後的主謀,是心狠手辣的呂后,還是有容乃大的劉邦?

2020-12-17 西山詩家國

在歷史上,韓信是個投機主義者!

他先隨項梁,後投項羽,再歸劉邦,一生都在追逐功名利祿。所以,其死因在其自身,念頭起於劉邦,執行者卻是呂雉!

韓信扭曲的「價值觀」是身亡的肇因

眾所皆知,韓信曾受「胯下之辱」,而後他就去投奔項梁,此時張良的也在項梁陣營。公元前208年,項梁因為自大而被章邯率秦軍圍攻,力戰而死。

沒了項梁這個靠山,韓信只好跟著項梁的侄子項羽,可張良卻投奔了劉邦。韓信跟隨項羽是隨波逐流,張良投奔劉邦是主動迎合,這也註定了兩人未來的不同命運。

直到公元206年,在項羽這顆「大號夜明珠」的照耀下,一直不被重用的「螢火蟲」韓信終於離開了楚軍,去投奔被項羽逼入蜀地的劉邦。

在經歷了一番周折後,一場「蕭何月下追韓信」才讓他聲名鵲起,得到重用!

此後兩年內,韓信雖然在漢軍中為翹楚之才,但仍抵不過霸王項羽,兩次大敗而歸。但是,打不過擅長「閃電戰」的項羽,不代表其他人能抗衡韓信的「集團化作戰」!韓信一路大軍橫推,先後滅掉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並在漢軍主力陷於滎陽的時候膨脹到要挾劉邦封他「齊王」!

不出名之前到處流浪,哪裡有機會就去哪裡鑽營;有了功勞就開始索要好處、顯名揚威,這樣的人如何能稱得起坦蕩君子?這樣唯利是圖的價值觀如何不是扭曲?

劉邦要殺韓信的三大理由

劉邦這個人並不大度,從他「飲酒諷刺老爹劉太公偏心」可見一斑。

可是,劉邦這個人最大的優點是聽得進話,能容人,關鍵是別人有道理在先。所以說,劉邦的價值觀還是挺正的!

既然一個人的價值觀正,他就不可能對「韓信坐視滎陽之困」不記恨,不可能對「韓信窩藏宿敵鍾離昧」不懷疑,不可能對「韓信誇耀功高勞苦」不心存芥蒂!

如果說前兩個理由還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個擋箭牌,但第三個理由就真真是韓信自己作死了!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被劉邦奪了兵權、降為侯爵的韓信自認功高勞苦,應該和樊噲等列。他路過樊噲家門時,被樊噲擺了一道,反露出得志張狂的本性!

如果說樊噲沒受劉邦的指示,估計連太史公都不信,所以,司馬遷又記下了韓信更張狂的一面。

《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唉......估計太史公寫這段話的時候都忍不住要捂臉:你一個小員工,居然在老闆面前說他不如你,不是作死是什麼?

所以,對劉邦來說,韓信的見死不救、私藏國賊、功高蓋主,就是三道催命符!

對韓信下手的為何是呂雉?

呂雉比劉邦小了15歲,在她嫁到劉家後,才發現劉邦這個破落漢居然還跟一個姓曹的寡婦勾勾搭搭。呂雉心中雖怒,表面卻沒有像其他女人一樣吃醋,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劉邦造反過程中呂雉又兩次被抓,代劉邦受罪,卻從沒有怨言。

這樣的女人,哪怕是再小心眼的男人,誰能不慚愧?

所以,日後哪怕是劉邦多次被人追殺得逃亡千裡,也再沒丟下她!

呂雉不僅寬容和善解人意,執政能力也很強,最妙的是呂氏的家族勢力弱,這是劉邦信任她的根本原因!

所以,當陳豨造反的消息傳來,眼看著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菜園子又要被野豬拱了,劉邦騎上馬就心急火燎地去了!

可是,他走的時候沒有帶蕭何,也沒有帶張良,更沒帶樊噲等大將!

蕭何引薦的韓信,和韓信關係最好;張良和韓信以前就是一個陣營,而且兩人都是兵法大家,友誼也很鐵!可是,兵權不在他們倆手上,樊噲又是呂后的妹夫。

可想而知,劉邦是打算一石三鳥,看看自己走後這「漢初三傑」是不是真如他們承諾的那樣忠心耿耿......劉邦沒看錯,蕭何沒膽子,張良沒野心,只有韓信天真地造反了!

殺功臣,對歷代皇帝來說都是抹不去的汙點,可對女人來說,就沒有這個心理障礙!

真正殺韓信的是劉邦

韓信被呂后所殺,劉邦是又高興又憐惜,當他聽說蒯通給韓信出過造反的計謀,頓時大怒,就派人把蒯通抓了起來!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高祖乃詔齊捕蒯通。

太史公的這段記載大有內涵,因為,這是判斷是誰主使殺害韓信的證據!

按史書記載,是呂后派人殺的韓信,同時得知了蒯通曾勸韓信早點動手。連韓信這樣功高勞苦的大將,呂后都敢不請示劉邦就殺了,為何就殺不了一個小小的謀士呢?

如果韓信被殺真的是呂后主使,劉邦又為何不愛惜羽毛去抓一個小小的謀士呢?

所以,殺韓信的真正主謀是不願汙了名聲的劉邦,呂后只是刀手!

狡兔死,走狗烹,自古功臣多命舛,江山代代起鴻聲!

相關焦點

  • 劉邦為什麼後悔殺韓信?你知道原因嗎?
    劉邦後悔殺韓信!這個因素肯定是有的,尤其是在劉邦被冒頓單于圍困在白登40天的時候。有句話叫做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困難中 才知道想起。那個曾經為你無怨無悔付出的人,甘心做你背後被你當做備胎的人。這就是人性中的賤!所謂的功高震主,只不過是奴才為主子粉飾的說辭。首先殺韓信的是呂后,默許的是劉邦。
  • 韓信死於蕭何、呂后之手?是自己選擇了死路
    他先是受人誣告,從楚王貶為淮陰侯,後來又被呂后、蕭何合謀誘殺於長樂宮,夷滅三族。從明面上看,韓信是死於呂后、蕭何之手,當然幕後黑手還有漢高祖劉邦。可究其根源,韓信本身政治智慧不足才是導致他悲慘結局的主要原因。韓信原本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但他卻選了唯一一條死路,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信之死只能怨自己。
  • 大功臣韓信被呂后處死,死前說了一句話,劉邦聽後竟害怕不已!
    蕭何劇照但是劉邦曾經與韓信有過約定,「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於是呂后便命人用布袋子套住韓信的頭,隨後讓宮女用竹籤一針一針戳死了韓信,據說當時韓信的死相極其悽慘。劉邦出徵回來之後聽說呂后把韓信給殺了是又喜又悲啊。喜是因為自己一直想殺韓信,但自己不方便動手,呂后幫自己解決了一個大麻煩,所以他開心。悲是因為韓信一代名將最後卻被一名婦女誘殺,實在悽慘悲涼。
  • 劉邦一死,呂后心生毒計除功臣,酈商讓審食其帶了一句話……
    呂后一直都有政治野心,在劉邦在世期間時不時的要插手朝政,現在劉邦死了,她對權力的欲望越來越大。呂后雖然有權力野心,卻無法登堂入廟,大漢正統皇位的繼承人是她的兒子劉盈,也就後來的漢惠帝。呂后不但有政治野心,更是個心狠手辣的女人。
  • 開國大功臣韓信被呂后殺害,劉邦為何不聞不問?原因讓人後背發涼
    相信大家都聽過「劉邦稱帝,韓信必死」,其實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話,在整個戰爭中,劉邦對韓信可以說半信半疑,徘徊在什麼時候殺韓信的問題上。那麼為什麼說劉邦一定要殺韓信呢?劉邦之所以通過呂后之手殺害韓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韓信被宮女用竹竿戳死,呂后、蕭何為什麼不用兵器?
    縱觀呂后一生,只要是她親自處置的人,死法都很奇特。比如韓信之後的彭越被垛成肉醬,還不遠千裡送一份兒給淮南王英布「品嘗」;將情敵戚夫人砍四肢、挖雙眼、割舌削耳,然後扔入廁所;另外還用藥毒死趙王劉如意,餓死梁王劉恢。所以,呂后只不過是給韓信換了一種死法,但確實有些別出心裁,於是引起後人腦洞般猜想。
  • 一代神將,到底因為什麼各方勢力欲殺之,韓信之死謎團重重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劉邦對各諸侯王打壓歸打壓,但還是給他們一條活路的,韓信降為淮陰侯,彭越打發為庶人......而那些諸侯們的反叛,或者說「取死之道」,是與呂后有關的。史書上韓信案之始末較為詳盡,但漏洞百出,不足為據。
  • 韓信臨死前說了一句話,蕭何呂后聽到心有餘悸,韓信說了什麼?
    秦朝滅亡之後,出現了各路起義軍,在最終的對決下,就是楚漢之爭。劉邦和項羽在秦朝末年,開始了爭奪戰。楚漢相爭之際,劉邦的漢初三傑肯定是出了大力的,韓信、張良、蕭何肯定是對劉邦起到了關鍵作用,沒有他們,肯定建立不了漢朝。韓信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 漢朝心狠手辣皇后呂雉:誣陷韓信謀反,用一句話殺死彭越九族
    這個善良的賢妻良母就因為時間的磨練而漸漸變得心狠手辣。劉邦帶兵造反,害得她被官府抓,關進大牢,說起來呂雉也是命苦。在牢裡,呂雉是歷經了磨難,使得她性格發生了改變,由以前的善良漸漸的變得「心狠手辣」。後由劉邦的手下蕭何多方周旋,呂雉才得以脫離牢獄之苦。
  • 劉邦要他死,呂后來誘殺,韓信最後竟被一群宮女活活打死慘遭毒手
    但三人結局都慘不忍睹,韓信似乎更慘一些。就戰功而言,韓信當之無愧。但是相比較彭越「被狎之,盛其U遍賜諸侯」、英布被大舅哥吳臣騙殺、韓信被一幫宮女斬殺於長樂宮鍾室更丟人。而且,韓信的左右副手都是劉邦的心腹,如曹參、張耳、灌嬰等,而且劉邦幾次出其不意地搶走了韓信的軍事符,又將自己的精銳部隊加入了對抗項羽的前線。結果,劉邦輕而易舉地贏得了軍隊,而韓信又不得不重新招募和訓練士兵。所以,被劉邦牽著鼻子走,韓信永遠別想養大軍隊。
  • 韓信為何被宮女用竹竿戳死?難道呂后、蕭何沒有兵器嗎?
    韓信生前那叫一個風光,自從蕭何月下追韓信後,劉邦開始重用韓信以來,可以說韓信為劉邦建立大漢王國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而最終韓信沒有得到善終被呂后處死,究其原因,既有封建統治階級殘酷性決定的,也有韓信自身原因造成的。
  • 韓信真的是被呂雉的宮女用竹竿戳死的嗎
    韓信為漢朝的建立記下了不世之功,為了對韓信的功勞的獎賞,漢高祖劉邦給韓信定下來「三不殺」,即見光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呂后就讓宮女用竹竿把韓信戳死了,這樣就可以不違背劉邦的誓言了。其實這只是傳說,西漢初年冶鐵技術很不是很成熟,兵器還是以青銅器為主,鐵器是好少的。從這一點上看就是後人編的。
  • 為什麼劉邦對於韓信之死的態度是「且喜且憐之」?他後悔過嗎?
    劉邦對於韓信的評價:「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但是韓信也沒有逃出「飛鳥盡,良弓藏,走兔死,走狗烹」的英雄末路。至於劉邦殺了這位開國大將以後心中是否有過後悔,為什麼在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的韓信,其實死的並不冤
    歷史上誅殺韓信,乃是呂后與蕭何合謀為之,劉邦則在外平叛,並不在場。但是,韓信之死,劉邦脫不了干係,畢竟呂后和蕭何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維護劉邦的統治。換句話講,韓信的存在,對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產生了威脅。
  • 歷史上死得最慘的4大人物,其中兩位竟都死於呂后之手!
    歷史上死得最慘的4大人物,其中兩位竟都死於呂后之手! 1. 李斯:李斯是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為秦始皇在統一天下的基礎上得以鞏固皇權,如此一人聽從趙高的話,使胡亥陰謀奪取帝位後,卻被以謀反之罪告發,被腰斬於鹹陽, 夷三族。2.
  • 韓信:立下曠世之功,然狡兔死走狗烹,最終死於老婦之手!
    作為一代名將的韓信,在擊敗項羽之後,功勳卓著,彪炳史冊。可以說,韓信為劉邦奪取天下裡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就是這樣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後卻不能壽終就寢。 公元前196年,被劉邦的妻子呂氏誘殺於長樂宮,最終還是死在了女人手裡。難道韓信的死真的是對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嗎?
  • 「五不死」的韓信,是如何死的?
    韓信是漢朝開國大將軍,國士無雙,可以說,如果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大漢四百年的基業!說道韓信這個人,不得不說另外一個人,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是說的蕭何對韓信的知遇之恩,最後又死於蕭何之手!在大戰項羽之時,韓信一股氣將項羽逼入熒陽,屯兵亥下,按兵不動,成敗再此一舉,韓信遲遲沒有動靜,劉邦得知消息之後非常的著急,,蕭何看出了韓信的目的,向劉邦說道:「韓信這是有意而為之,他是在對主公討封呢」劉邦雖然生氣,但也無奈,眼看天下唾手可得,於是向韓信傳旨封「三齊王」「三齊王,哪三齊?與天齊,與地齊,與君齊,」大漢江山與劉邦平起平坐。這得是多大的恩賜,這也是劉邦念在韓信戰功赫赫的份上!
  • 韓信:立下曠世之功,然狡兔死走狗烹,最終死於老婦人之手!
    作為一代名將的韓信,在擊敗項羽之後,功勳卓著,彪炳史冊。可以說,韓信為劉邦奪取天下裡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就是這樣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後卻不能壽終就寢。公元前196年,被劉邦的妻子呂氏誘殺於長樂宮,最終還是死在了女人手裡。難道韓信的死真的是對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嗎?韓信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 韓信之所以會死於呂后之手,其實有很多的原因,讓劉邦有驚有喜
    在歷史上不是說所有的人都可以得以善終的,甚至還有一些忠義之輩,最終被奸人所害,死於非命。比如說歷史上的韓信,他本來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但是最終卻因為蕭何的誘騙讓他遭到了呂后的殺害,死得非常悽慘。那麼他為什麼會被殺害呢?
  • 韓信被抓,趕緊喊出8個字,事後證明真高明,劉邦無奈放過韓信
    早年韓信為劉邦立下大功,曾被劉邦許諾五不殺: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光不死、見血不死、見鐵不死。不過世人更相信第二種說法。「五不殺」的另一種說法是見天不死,踏地不死,見君不死,天下沒有捆韓信的繩子,沒有殺他的刀。這個保證相當是另類的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