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是一個有遠見的女人,比如劉邦將彭越流放,而呂后又將其截殺,理由是彭越是個壯士,現在不反不等於將來不反。劉邦聽後大讚。呂后還喜歡標新立異,也是一個炒作高手,她命宮女用竹竿戳死韓信另有深意,並不是避開所謂的「三不殺」,也不是沒有兵器可用。試想,偌大個皇宮沒有兵器如何戍衛?安全如何保障?
縱觀呂后一生,只要是她親自處置的人,死法都很奇特。比如韓信之後的彭越被垛成肉醬,還不遠千裡送一份兒給淮南王英布「品嘗」;將情敵戚夫人砍四肢、挖雙眼、割舌削耳,然後扔入廁所;另外還用藥毒死趙王劉如意,餓死梁王劉恢。所以,呂后只不過是給韓信換了一種死法,但確實有些別出心裁,於是引起後人腦洞般猜想。
有傳聞說,劉邦曾經向韓信許下一個諾言,即所謂的「三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三不殺如同三張免死金牌,可保韓信性命無虞、高枕而眼。事實上,所有正史上並沒有這個典故的記載,可見「三不殺」是後人杜撰出來的故事。依據當然就是韓信奇特的死法,因此「三不殺」並非空穴來風,但實屬捕風捉影。
那麼,呂后與蕭何為什麼不用兵器呢?比如一刀斃命,豈不是更省事先!原因有如下:
一、給韓信留點尊嚴。韓信是西漢開國第一功臣,即便劉邦把蕭何認作「第一功臣」,但也不能掩蓋他的功勞。但是韓信卻被劉邦從齊王貶為楚王,又由楚王貶為淮陰侯,直到形同軟禁,受到監控。即便如此,韓信的過去的輝煌是無人能超越的。所以介於他特殊的身分,也不可能得一個與普通犯人一樣的死法。好比包青天用三口鍘刀鍘不同的人是一個道理。但是韓信的這種「尊嚴」更像是一種羞辱。
二、韓信束手就擒,如待宰羔羊,只能任人擺布。韓信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縱橫捭闔,但是所向披靡的將軍並不等於獨孤求敗的武林高手。劉邦偽遊雲夢只用兩個武士就將韓信擒獲,同樣韓信隻身「赴宴」,呂后照樣用兩個武士就將韓信拿下。接下來如何處置韓信,其實呂后已經安排妥當,因為她殺韓信是經過密謀與周密布署的,只需走程序即可。所以,呂后既可以讓韓信人頭落地,也可以叫他體驗死亡的折磨。
三、警示其他諸侯王。漢初三大名將,就是三個諸侯王,不同的是韓信已經降為淮陰侯,軟禁京城,形同廢人一個。但是梁王彭城、淮南王英雄等還是手握千軍萬馬的封疆大吏。呂后處死韓信的罪名是「謀反」,所以她要拿韓信做給其他諸侯王做表率,謀反就是如此下場。她要讓他們忌憚、恐懼,如同殺雞儆猴是一個道理。
總之,韓信跟蕭何走,註定有去無回。而且蕭何將韓信騙入長樂宮後就消失了蹤跡,韓信只能遭受被呂后狂虐的待遇。縱觀韓信被殺的整個過程:被動受戮,毫無還手之力。因此後人對韓信之死存有很大爭議,是謀反罪有應得,還是遭呂后、蕭何算計,眾說紛紜。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從韓信被處死的方法看出他的悲慘結局,所謂有「三不殺」只是一個傳說。
感謝朋友們的點讚、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