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10月14日電 10月10日18時10分許,江蘇省無錫市312國道K135處、錫港路上跨橋發生橋面側翻事故,導致3人當場遇難,2人受傷。據事故救援指揮部發布的信息,經初步分析,高架橋側翻系運輸車輛超載所致。
在不少交通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中,往往有「大貨車」的身影。多位貨車司機向記者表示,隨著從業環境的變化,車多活少,運費降低,為盈利,許多貨車司機需要壓縮自己的休息時間、多拉快跑。超載超速、疲勞駕駛等鋌而走險的違規駕駛行為也成為了埋藏在貨車司機群體裡的「定時炸彈」。
2018年1月16日,成都傳化公路港內停滿了大貨車。記者 吳凡攝(資料圖)
山東的貨車司機李輝經常會使用一款網際網路找貨軟體尋找貨源。與十多年前的從業環境不同,貨車司機再也不用耗在物流園「趴活」。大多數貨車司機都像外賣騎手一樣在手機APP上找貨源。
「搶單絕對不能猶豫。基本上搶到活兒,多少錢都能幹。」李師傅表示,看到合適的訂單就要馬上和客戶聯繫, 「如果嫌對方給的運費低,掛了電話後再打過去,這單一定就沒有了。」
在李輝看來,貨車司機沒有講價的餘地。運費越來越低,活兒越來越難找是許多貨車司機近年來共同的感受。
安徽的貨車司機沈國懷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他從江蘇滿載一車蔬菜到廣西,一個月可以在兩地往返3趟,去程過路費3000元、油費約5000元,所得利潤約6000元,而返程即便能找到合適的貨源滿載而歸,也只能保本。「行情好的時候,跑這條路線一個月能賺2萬左右,現在一個月利潤合計也就1萬多了。」
「停車場一眼望去全是紅色。」望著滿是大貨車的停車場,同樣也在等待卸貨的沈國懷常常感到焦慮,「車越來越多了,活兒不好找啊。」
往年上路的時候,遼寧司機韓士軍會僱一名司機同行,換班開車,也能為自己多爭取一點休息的時間。「現在不僱了,僱司機太賠錢。」隨著貨運價格的低迷,越來越多自有貨車的司機選擇單幹。
貨車司機的從業門檻並不高,在10年前,許多貨車司機就可以拿到每月上萬的收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從事貨運經營的駕駛人員需取得相應的機動車駕駛證,年齡不超過60周歲,經設區的市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有關貨運法律法規、機動車維修和貨物裝載保管基本知識考試合格。高收入也吸引了大量司機投身該行業,導致競爭越來越大,貨越來越難找。
有貨車司機表示,網際網路找貨軟體的出現讓貨源更加透明,比價也導致了運費越比越低。許多貨車司機陷入了「拉了貨不賺錢,不拉貨沒錢賺」的困境。
為此,如何「多拉快跑」成了許多貨車司機不得不打的算盤。
「開貨車幾乎是沒日沒夜的,尤其是跑長途的司機,一天能睡個4、5個小時就不錯了。」韓士軍從事運輸行業十餘年,擁有一輛自己的大貨車,一年到頭基本只休息20來天,其餘時間全在路上。「體力一般的人根本幹不了這一行。」
根據《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1》的調查,71.2%的卡車司機開的是自己的車。他們既是司機又是車主。卡車司機很少選擇全款購車,而是使用多種金融手段舉債購車。購車債務對他們構成的壓力,也會驅使他們為了還貸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由此造成疲勞駕駛等問題出現。有的貨車司機表示,為了躲避超載檢查,往往會趁著夜晚監管較為放鬆的時候上路。而趕夜路也容易導致司機疲勞駕駛。
「大貨車超載挺常見。車輛超載造成剎車失靈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也有不少。」曾從事貨運行業的劉明表示,一般不是很嚴重的超載就罰200元。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對於貨車駕駛人違規超載的處罰是「貨運機動車超過核定載質量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超過核定載質量百分之三十或者違反規定載客的,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劉明表示,在很多大貨車司機看來,相較於超載的獲利,罰款顯得微不足道。
針對貨車超載情況,有業內人士建議,應當從運輸源頭推進治超工作,建立合理透明的監管體系,完善監管設施,不能簡單地以罰代管。
2017年9月,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全國總工會等十四個部門聯合印發了《促進道路貨運行業健康穩定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將從各方面給予貨運司機更多的權益保障。例如改善公路行車停宿條件、最大限度地將貨車司機組織到工會中來,督促道路貨運企業依法為貨車司機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加強貨車司機職業教育等。(記者 曲欣悅)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司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