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農民工的三餐,蹲在地上吃飯的農民,最後兩張幸福的小兩口

2020-12-23 張揚的肉丸子

實拍:農民工的三餐,蹲在地上吃飯的農民,最後兩張幸福的小兩口

在城裡有很多農民工,他們往往是夫妻一起到城裡務工,為了省錢寄給家中的老人和讀書的孩子們,他們的一日三餐往往吃得很簡單,一般幾塊錢到十一二塊錢就打發了。圖為在工地捧著碗吃飯的農民工們。

這是一家菜館,轉為農民工開的,中午飯10塊錢管飽,每天3個菜,加上饅頭或者米飯。在我們看來經濟實惠的菜館。這裡吃飯的農民工,他們只是偶爾來一次,他們覺得10塊錢太貴了。

一個饅頭、一碗清湯,再配上一瓶老乾媽。就是一對農民工小夫妻的午餐了!這也許才是真愛吧!每天累的不行但是臉上的笑容依然難以掩蓋,這才是平淡的生活!

簡陋的房子裡就擺了一張床和一張吃飯的桌子,雖然苦但是真的沒有別的煩惱!

看完後你有什麼感想!

相關焦點

  • 一組農民工蹲地吃飯圖,碗裡看不見肉,只求能吃飽
    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南官大道的「膳緣居」素菜館,6元「愛心自助餐」,四菜一湯吃飽為止,很多農民工聞訊而來,有的甚至每天在此吃飯,還帶著朋友一起前來。河南濟源的農民工在工地吃飯,每個人一大瓷碗麵條,裡面只有幾片蔬菜,沒有肉,他們的要求很簡單,能吃飽就行,剩下的錢寄給家裡的媳婦和娃娃。貴州省凱裡市,建築工地上的環衛工人蹲在地上吃午餐,菜盆裡面只有蔬菜,沒有肉,連油都放得很少。
  • 實拍:河南農民工雪中輪流蹲熱力井蓋蹭暖,網友:戳中我的淚點了
    實拍:河南農民工雪中輪流蹲熱力井蓋蹭暖,網友:戳中我的淚點了農民工是指戶籍仍在農村,進入城市務工和在當地或異地從事非農產業勞動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本地農民工是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內從業的農民工。外出農民工是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外從業的農民工。 2016年,全年農民工總量2億8171萬人,比2015年增加424萬人,增幅1.5%。其中,本地農民工1億1237萬人,增幅3.4%;外出農民工1億6934萬人,增幅0.3%。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275元,比上年增長6.6%。
  • 實拍:韓國真實的三餐,三餐泡菜,菜多肉少,再也不信韓劇了!
    實拍:韓國真實的三餐,三餐泡菜,菜多肉少,再也不信韓劇了!人一天最少要吃三頓飯,早中晚各一頓,現代人對於吃飯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求溫飽,而是有更高的追求,營養,健康,好吃等等,而現代人在吃上面從來不會吝嗇,無論花多大的價錢也要吃到美食;美食人人都愛吃,都喜歡吃好吃的,看電視、電影的時候,看到好吃的,就忍不住去嘗試一下,今天說的就是被大家追尋的,韓國的三餐,畢竟韓劇裡面的三餐都很華麗,看著就想吃!
  • 在老家從事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兄弟,都是站在地上的男人
    ……以上兩段都是真實的對話 ,是兩個從事建築行業的農民工的對話。隨著這幾年,國家對農民工權益的保護,農民工的利益有了保障,辛苦付出得到了回報。他(她)們幹著最髒,最累,最危險的工作,卻毫無怨言。二哥二嫂就是這些農民工中的一員 ,他們做的是裝修工作。我的老家在遼寧省建昌縣 ,那個地方屬於山區 ,每個人不到一畝地 ,而且十年九旱 ,每年的莊稼都沒有多少收成。因為地區偏僻 ,交通也不好。
  • 大衣哥地上拾磚塊,雜物間撿襪子收拾垃圾,廣場上唱歌滿臉幸福
    首先是他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唱歌那麼好聽不說,人還那麼樸實,好像無論什麼時候,大衣哥都那麼幸福。圖片中,身為大明星的大衣哥蹲在地上拾磚塊,粉絲和大衣嫂在旁邊拍視頻,大衣哥的農民形象一覽無餘。大衣哥住在農村,在雜物間,大衣哥從舊物品中收拾東西,從裡面撿出一雙絲襪,放在一邊,說還可以穿。大衣哥穿著布鞋,一身工作服一樣的衣服很樸素,看不出是大明星。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
    導語: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 時至大雪節氣,今年的農民工返鄉潮將至,這也讓人想起了一個人們常常議論的話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都返回家鄉不願意再出來了?
  • 實拍農村大姐在工地旁賣油炸小吃,兩個5塊錢,簡直是農民工福音
    實拍農村大姐在工地旁賣油炸小吃,兩個5塊錢,簡直是農民工的福音,現在走出家門,不管在哪都能遇到美味。簡直是吃貨的天堂,就連小仙也抵擋這些美食的誘惑。不過喜歡吃這些的大多都是年輕人,對於這種街頭小吃大部分人還是比較喜歡吃,搞得小仙也想去擺攤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前幾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經過一工地,看見一群農民工圍在一起
  • 浙江寧波:蛋糕打翻在地,一群年輕人蹲在地上慶生
    近日,在浙江省寧波市,一群年輕人蹲在路邊給好友過生日。從視頻中我們看到,一群年輕人圍在一個樹底下,旁邊地上有一個蛋糕,幾個人簇擁在一起,還有一個男子蹲在蛋糕的旁邊,不知道再說些什麼。經過詢問得知,原來是其中一名小夥伴過生日,朋友拿著蛋糕準備給小夥伴慶生,結果一不小心將蛋糕打翻再地。
  • 農民進城那些事——寫給農民工的心酸和無奈
    農民在家種地。已經不能滿足自身的生活消費和正常開支。農村富餘的勞動力。就會進城務工打工。於是就有了農民工這一說法。農民工在城市生活中扮演著什麼角色?生活怎麼樣呢?帶大家了解一下。一、工作方面1、工作難找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很多企業單位正在復工生產。需要大量的工人。
  • 麵館拒絕農民工用餐,害怕農民工髒影響別人吃飯
    周貞和他的朋友們都是搞裝修的,每天中午都會到街上的餐館吃飯,昨天(5月24日)中午,他們在貴陽蔡家街的老麵館吃午飯,本來是興高採烈的,可是麵館卻因為他們的農民工身份而拒絕了他們的飯菜,拒絕的理由是周貞三個人穿著比較髒,會影響店裡的其他人吃飯,所以無法周貞三個人只能到附近的一家牛肉粉店裡吃飯。
  • 在工地幹活的農民工,為什麼一天三餐都喜愛吃大白菜?
    對於吃飯這件事,農民工是被動方。他們只能接受而不能反駁,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端別人的飯碗,夥食差一點也要忍下。農民工一天吃三頓白菜有點誇張,一到兩頓是正常現象。我們去打工,在工地上吃午飯,基本都是燉白菜。白菜裡面幾乎沒什麼油水,鍋裡零星的飄著幾個油點,鹽到是給的很足。
  • 大衣嫂蹲地上洗衣服,網友:身後兩隻綠色色孔雀搶鏡
    大衣哥是大家喜愛的農民歌手,家裡粉絲不斷,有來合影的,有來給大衣哥送禮物的,有商家來邀請大衣哥去演出的,總之,許多人喜愛大衣哥,喜歡聽他的歌,還有人喜歡大衣哥這個人。  圖片中,大衣嫂蹲在地上,給大衣哥洗他的白色襯衣,臉上是滿滿的幸福和自豪。網友發現,在大衣嫂的身後,兩隻綠色的孔雀很亮,很搶鏡。
  • 「兩會」之農民工篇,保權益、解困難、促平等,讓農民工融入城市
    城市建設離不開農民工,但是城市對於農民工群體的接納卻又並不友好,農民工群體在城市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子女教育問題、社會福利缺失、老無所養等等都成為困擾農民工群體的根源所在。「兩會」在北京如火如荼地召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學坤提議,推行農民退休制度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顯著標誌,讓65周歲以上的農民能夠「洗腳上田,老有所養」
  • 從農民工進麵館被拒說起,農民工想活得體面,專家為啥束手無策?
    說實話,看到這樣的視頻,我的心總感覺被什麼東西揪著,農民工,一個靠下力氣賺錢,堂堂正正生活的群體,怎麼總無辜中槍呢?無獨有偶,就在兩天前的5月24號,在貴陽打工的3個農民工又遇到了讓他們無奈的事情,原本中午吃飯時間對農民工來說是難得的休息時間,但在去麵館吃飯的時候,卻被老闆拒絕了,老闆明確表示不賣給他們。
  • 農民工為省錢扎堆到高校食堂吃飯 學校無奈(圖)
    量足價廉的飯菜讓收入不高的外來務工人員「蹭」得很幸福,學生也普遍理解。但另一方面,高校及食堂也承受了一定的物價壓力。「蹭」得幸福:好吃又便宜,農民工扎堆高校食堂10月18日,成都遇上了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在成都某高校食堂裡,幾名身著建築用服的工人正圍坐在一起就餐。
  • 長安商用「蹲在地上做營銷」出佳績
    什麼是蹲在地上做營銷,簡單一點說,就是拋開華麗的形式,在與消費者更近的地方開展營銷活動。長安商用貫徹「蹲在地上做營銷」的精神,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百車千城萬裡行」巡展活動,秉承哪裡有客戶,哪裡就有長安商用的活動原則,在全國重點地市開展巡展活動,並將營銷面下沉至縣、鄉、鎮,主動在目標客戶群眾進行產品的露出,填補空白市場。
  • Ins·黑白·情侶頭像:你蹲在地上抽菸,哽咽地說想回到從前
    Ins·黑白·情侶頭像:你蹲在地上抽菸,哽咽地說想回到從前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直很受歡迎的頭像,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幸福的小兩口!霍建華夫婦中秋約會被偶遇 二人黑白配暗戳戳撒狗糧
    幸福的小兩口!霍建華夫婦中秋約會被偶遇 二人黑白配暗戳戳撒狗糧時間:2019-09-14 11:59   來源:花邊娛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幸福的小兩口!霍建華夫婦中秋約會被偶遇 二人黑白配暗戳戳撒狗糧 9月13日,有網友在中國臺北某餐廳偶遇霍建華帶著林心如吃飯,中秋佳節,夫妻倆撇下女兒小海豚獨自外出約會過節,盡情享受二人世界,也是非常甜蜜了。 當天二人打扮都十分低調,霍建華還是一如   原標題:幸福的小兩口!
  • 中秋返鄉,農民工寧願挨餓,也不吃火車上的飯菜,啥原因?嫌貴嗎
    農民工除了熱衷於坐火車,還有一個現象,可能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那就是火車上有專供旅客吃飯的餐廳,也有推著車子賣盒飯的,然而很少有農民工,會去買火車上的飯吃,難道他們就不餓嗎?實際情況是,農民工寧願餓肚子,也不吃火車上的飯菜,這就讓人不是很理解了,盒飯也不算太貴,均價都在15元左右。寧願挨餓,也不吃火車上的飯菜,到底是啥原因呢?背後的原因既心酸又現實。
  • 農民工不被尊重,專家建議改名,新名字「高大上」,你知道叫啥嗎
    「農民工」,算是我國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陸續有農民放棄農村的農業生產而進城打工,但當時多數農民並沒有放下農活,種地還是主業,進城打工是副業。可最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農產品的價格並沒有跟上其它產品物價的上漲,很多農民發現以種地為主業的收入已經很難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