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民工進麵館被拒說起,農民工想活得體面,專家為啥束手無策?

2020-12-17 三農邦

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說不管是各行各業,所有的從業者都是公平的,都應該被尊重,對此我們也深信不疑。不過隨著農民工外出打工的多了,不少打工者發現似乎並不是如此。之前就曾經看到過一個視頻,農民工到公交車上,周邊的好幾個人都自動走開,離他好遠,好像在躲著什麼一樣,後來大概農民工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自覺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坐到了公交車的臺階上,這時候有其他的人想坐,掏出紙巾,在農民工坐過的那個座位上擦了又擦。說實話,看到這樣的視頻,我的心總感覺被什麼東西揪著,農民工,一個靠下力氣賺錢,堂堂正正生活的群體,怎麼總無辜中槍呢?

無獨有偶,就在兩天前的5月24號,在貴陽打工的3個農民工又遇到了讓他們無奈的事情,原本中午吃飯時間對農民工來說是難得的休息時間,但在去麵館吃飯的時候,卻被老闆拒絕了,老闆明確表示不賣給他們。我實在不明白,打開門做生意,大家吃飯都給錢,為什麼到了農民工的時候就不賣給他們了呢?此事一出,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大家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聲討這家麵館的做法不合理,老闆帶有明顯的「歧視」農民工的傾向,有些網友甚至表示這樣的麵館,距離倒閉也不遠了。

當然,也有少數的人表示理解老闆的做法,覺得老闆其實挺難的,因為有些城市人和白領等「上層人士」會比較在意和誰一起吃飯,所以老闆才會這麼做,我覺得持有這種想法的人明顯的三觀不正,既然是路邊的小麵館,又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星級飯店,難道不就是為了普通人吃飯方便嗎?去吃飯的就算不是農民工,也是普通的打工者罷了,既然如此,不招待農民工那不就是無稽之言談了。我覺得農民進城生活這麼多年,之所以很多農民仍舊覺得是在飄著,就是因為沒有存在感,活得不夠體面。倘若農民工能夠過得體面一些,也不至於在城市那麼沒存在感。

面對農民工想要活得體面這事兒,一向主意多,辦法多的專家好像一直束手無策,倒是有人也提了一些意見,只不過農民工對此不屑一顧。比如說前幾年引起了廣泛討論的農民工改名。專家覺得農民工當中的民工兩個字,就像是封建社會時候的「苦力」一樣,不僅不好聽,不符合現在的情況。故此專家建議把帶有「貶義」的民工二字給替換掉,改成「新產業工人」,既符合現在人們的審美觀,讀起來朗朗山口,又能凸顯農民工在城市化建設當中的重要地位。可我覺得農民想要的體面不應該通過改一個名字來實現,更該通過以下2點來維護。

第一、杜絕「打太極式」工資結算

相比要不到錢,有個更讓農民頭大的情況,就是結算工資的時候遭遇打太極。農民工費勁千辛萬苦,找到包工頭,卻被告知是甲方扣著工資不發,然後去找甲方,甲方卻說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都已經盡到了,是乙方出的問題。總之處於弱勢的農民工經常是腿跑斷,也沒找到一個能結算工資的。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多數農民工都遇到過,我想專家比起來改名字,更改考慮如何制定策略,讓農民工打工的時候簡單,拿錢的時候更簡單。這才是讓農民工活得體面的第一步。

第二、尊重農民工,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很多城市都在倡導尊重農民工,但在不少本地人心裡,對農民工還是有一定「看不上」「看不起」的情況,不信你看很多城市家長教育子女的時候,就會指著在窗外幹活兒的農民工說「你不好好學習,以後就跟他一樣」,雖然這只是生活當中的一件小事,但在孩子心裡,就會覺得農民工幹的活兒很不上檯面,尊重也就無從談起了。

我還想說一個事實,那就是很多城市的發展遭遇了瓶頸,所以才有這幾年的「搶人大戰」,城市需要搶奪農民工等外來人口來作為城市進一步發展的助推劑,在這個時候,我覺得更應該體現對農民工的包容和尊重,農民工的雙手可能確實很髒,但是他們兜裡的錢卻格外乾淨,每一滴汗,每一滴淚的背後,撐起來的是農村的一個家庭和希望,希望所有的農民工兄弟,都不會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

相關焦點

  • 「老麵館」拒農民工就餐,身上髒又吃得多?感謝輿論,感謝時代
    即便是新時代,也有很多人存在這種封建殘餘意識形態,農民出去打工了,也沒有忘卻他們的身份,被稱為「農民工」。01農民工到老麵館就餐被拒,引起熱議!這些農民工,也更多參與者又髒又累,被認為是「底層勞動者」。還有不少人對他們有嚴重歧視無偏見。他們傲慢又無禮。近日,一家「老麵館」拒絕農民工就餐的消息火爆了網絡,引起熱議,激起「民憤」。
  • 專家:這都啥年代了,為啥農民工返鄉回家還背著化肥袋和橡膠桶?
    專家又開始說了:都啥年代了,為何農民工坐車回家還離不開化肥袋和橡膠桶?就不能用行李箱嗎?說實話,蛇皮袋和桶,還有行李箱,我寧可用蛇皮口袋,不用行李箱。可能蛇皮口袋我會拿不動,但是真的比行李箱裝得多!還有就是行李箱金貴的要死,摸不得碰不得,很容易壞掉,輪子也很容易斷!
  • 看似強壯的農民工,為啥過了60歲身體就「空了」?3個原因很心酸
    提到農民工,大家首先想到就是身強力壯,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氣似的。很難和身體差聯想到一起,大家普遍覺得,農民工就是靠身體吃飯的,又是每天幹活「鍛鍊」身體應該倍兒棒。也時常能在工地上看到頭髮花白的老人,幹起活來,也是槓槓的。
  • 為啥火車上有賣盒飯,但農民工寧可餓著也不買,原因很扎心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每次一到假期,我們總能夠看到有農民工從城市回鄉下,而且農民工的身影充斥著火車站,這些外出工作的農民工帶著滿滿的思念和激動回家,無論什麼都似乎阻擋不了他們想要回家的步伐。這種情況應該大家都清楚,返鄉的農民工背著沉重的行李,就去坐火車站。為啥火車上有賣盒飯,但農民工寧可餓著也不買,原因很扎心。這些從不同的農村來到城市,又搭乘車火車回到農村的農民工,一般情況都需要在火車上待上一到兩天,有的甚至還要在火車上面待上一星期。
  • 湖南長沙半年多的農民工生涯,讓我有感之農民工的偉大
    滾滾車輪駛向南方小鎮,別了農民工生涯,別了曾經一起工作過的兄弟!驀然回首,灑下的是一路心酸與汗水 ,收穫的卻是無盡的迷茫與惆悵。半年多的農民工生涯讓我身心俱疲 ,原想用辛勤的汗水換回一點點微薄的收入,無奈想像與現實相差是那麼的遙遠。
  • 這家麵館又出名了,開店居然拒農民工用餐?折射出怎麼樣的人性?
    就在昨天,三名農民工去吃麵被拒的視頻在抖音上被頂上了熱榜!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店裡的服務員拒絕農民工進入用餐,相信很多人也看到過這條視頻!這家店面位於貴陽市,招牌是老麵館,不就是一個麵館嗎?就算你再有想法,但你沒本錢,那你就得去掙錢,這不為了自己夢想,一腳踏入城,當上了大家口中的農民工!從在家的農民到城裡的農民工!社會地位一落千丈,在村裡勤勤懇懇,大家都互相尊敬,進了城就被別人看不起,說你身上髒,會影響其他客人消費!那我再問一句,麵條是怎麼來的?麵條的原料大多數是麥子製作的麵粉加工而成!那麥子又是誰種出來的?
  • 老麵館拒絕農民工就餐後續,餐館現狀曝光:當事人自食惡果!
    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時刻充滿著那些有「歧視觀念」的人,有些人覺得某某人長得醜就歧視人家,也有人覺得某某人賺的錢少就歧視人家,還有些人認為某某人做的工作不體面就歧視人家,總之愛歧視別人的人是真不少。
  • 老麵館拒絕農民工進店就餐,嫌棄他們髒,報應來了,大快人心!
    有那麼一群人,為了養家餬口,他們背上行囊,背井離鄉,去到遠方,什麼髒活累活都自己幹,他們任勞任怨,吃苦耐勞,揮灑汗水,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農民工!我們都知道,農民工生活的不容易,他們幹最苦最累的活,吃的卻是鹹菜就大饃;他們獨自忍受身體的疲憊,還要承受來自城裡人的另眼相待,甚至連去餐館吃一碗麵的權利都被無情地剝奪!
  • 誰說農民工沒有文化?這位農民工給圖書館留言,迎來人生轉機
    農民工在我們的印象裡幹的都是髒活累活,有可能還會被很多人瞧不起。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低收入群體的人進軍中等收入群體。尤其是特城鎮中的農民工,他們吃苦耐勞踏實肯幹,是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 農民工帶飯碗來鑑寶,被觀眾嘲笑像乞丐要飯的碗,專家:住口
    要是說起瓷器古董文物,其中有一個具有很高的收藏意義,而這個物品叫做官窯,不過官窯並不是每個人想收藏就能收藏的,如果能夠收藏一個沒有文物的話,也有很高的收藏和升值價值。那麼來到鑑寶節目現場的這個人,他也是非常厲害,同時也撿了一個大漏,他所收藏的這個物品看起來雖然很普通,但收藏價值卻很高,趕緊來看看這個人到底帶的是怎樣的一個古董文物吧。
  • 為什麼大多數農民工,寧願自己做飯,也不買工地的飯菜?
    大部分農人都去了建築工地當建築工,幹著城裡最苦最累的活,卻要遭受到別人的歧視。很多人光是聽見「農民工」這三個字,都要露出嫌棄的表情,把種田、當工人看成是自己最後的退路。但是要知道,農民工不嫌棄這份工作的髒、累,只是為了給家庭多增加點收入,有時候,連這點要求都可能會落空!
  • 徐光春:關心農民工生產生活 幫農民工排憂解難
    他說,我到河南工作之後,和農民工兄弟有個春天之約,就是在每年召開全國「兩會」前夕,來京看望河南農民工,今年是第五次了。前四次我分別對農民工的就業、子女就學、就醫和創業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這次主要就農民工黨建問題與大家座談。
  • 工地一天600塊還缺人,農民工為啥每年只剩兩三萬,有4點原因
    導語:工地一天600塊還缺人,農民工為啥每年只剩兩三萬,有4點原因。現在幹建築的農民工,多少有點技術的人,日薪工資基本上也不低於三四百這個數,這也是因為當下農村年輕人不願意幹建築,這種又苦又累又髒的工作,已經逐漸被年輕一代的農民工拋棄。目前幹建築的農民工多數是中老年群體,由於從事建築業的工人逐年下降,所以農民工的工資也就被逐步抬高了。
  • 河南農民工:想「常回家看看」更想「精忠報國」
    百餘位農民工兄弟齊聚一堂,過了一個別樣、團圓的中秋佳節。   晚會前:不少農民工兄弟特地打扮一番   9月30日下午5時許,雖然距晚會開始還有近一個半小時。但記者在仲記酒樓門前守候發現,已有不少農民工兄弟早早到場。   「今晚來參加晚會,都跟工頭、領導們請假了吧?」記者問。
  • 河北邢臺打造農民工「無欠薪城市」
    原標題:河北邢臺打造農民工「無欠薪城市」強化源頭管控建立長效機制邢臺打造農民工「無欠薪城市」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黃清標)今年以來,河北省邢臺市針對農民工欠薪問題加強聯合執法、聯合檢查,加大行政監管和處罰力度,強化源頭管控,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壓實治欠保支工作責任
  • 以後不叫「農民工」,專家取的新名字,你知道叫什麼嗎?來看看
    而農民大多數沒有學問沒有技術,所以一般出門都是去建築工地,或者是勞務市場,做一些苦力活,人們稱之為農民工。農民工現在在城市裡很常見,就是為了賺錢養家,就算是很辛苦大家也都喜歡出來打工,收入還是很客觀的。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
    導語: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 時至大雪節氣,今年的農民工返鄉潮將至,這也讓人想起了一個人們常常議論的話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都返回家鄉不願意再出來了?
  • 農民工一年到底能賺多少錢?5位農民工告訴你他們今年的真實收入
    農民工的收入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有的說農民工很賺錢,有的說農民工賺不了多少錢,農民工每年到底能賺多少錢呢?攝影師帶著這個問題採訪了圖1中這個村的5位農民工。這天是一個很好的時機。5位農民工都回到了家鄉,抬著魚網準備幫村裡的一個養魚專業戶家撈魚。攝影師也幫著他們拉網,順便和他們聊上了今年收入的話題。這5位農民工在不同的城市打工,做著不同的工種。圖2圖3是他們打工的工地。第一位農民工是架子工,主要負責紮腳手架等,這是一個技術活,他今年除去吃喝開支,拿到手的工錢有65000多元。
  • 為2500萬川籍農民工維權 「四川省農民工法律維權服務團」正招募成員
    四川在線記者 劉春華8月24日,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為暢通農民工法律維權綠色通道,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加強公益性法律服務,幫助農民工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推動建立農民工法律維權長效機制,省人社廳將組建「四川省農民工法律維權服務團」,並面向社會公開招募法律維權服務團成員
  • 農民工VS健身房肌肉男,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農民工更強?
    長期在工地裡勞作的農民工,通常也會擁有一身發達的肌肉。相比於健身房裡的肌肉男,他們的塊頭要小一些,但是,他們的肌肉線條感還是非常好。很多人覺得農民工的肌肉比健身房裡訓練出來的肌肉更強一些。甚至有些人認為,農民工的是「活肌肉」,健身房裡的肌肉男擁有的是「死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