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之王》海報上的成龍和李連杰
鞏俐《邁阿密風雲》劇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
昆汀電影作品《好萊塢往事》在經歷了定檔撤檔後,如今確定與中國觀眾無緣,然而它卻於上周在北美1500家影院重映。此前該片的時長為2小時41分鐘,重映版本加入了長約10分鐘的四處新鏡頭。《好萊塢往事》於今年7月在全球陸續上映後,已經在全球拿下了3.68億美元的票房,是僅次於《被解救的姜戈》的昆汀第二賣座電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和布拉德·皮特也將憑藉在影片中的表現衝擊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的獎項。
《好萊塢往事》與中國觀眾擦肩而過,但它講述的「好萊塢風雲」卻勾起了不少中國觀眾的回憶。有哪些中國電影人闖蕩過好萊塢,又發生了怎樣的「好萊塢故事」?
用功夫打開好萊塢的大門
動作片是西方觀眾認識中國電影的第一把鑰匙,在李小龍之後,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打進好萊塢就成為許多中國演員的夢想,其中首先要提的就是成龍。
很多觀眾是由于成龍主演的電影《燕尾服》《上海正午》《80天環遊世界》以及《尖峰時刻》知道成龍打拼過好萊塢的,但早在1980年,成龍就去美國拍攝了一部電影《殺手壕》,1984年他又主演了一部嘉禾公司投資的電影《炮彈飛車》和《炮彈飛車》續集,再加上1985年的《威龍猛探》。但這些電影都沒有真正幫助成龍打開美國市場。直到1994年,香港電影《紅番區》在美國的火爆才讓美國觀眾正式認識了成龍。隨後的《尖峰時刻》等幾部電影奠定了成龍在好萊塢的地位。
1987年1月2日,是美國加州命名的「成龍日」。這是繼洛杉磯「成龍日」與舊金山市「成龍日」之後,成龍在美國擁有的第三個命名日。2016年,成龍還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這一獎項旨在表彰在電影事業上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獎時,讚揚了成龍「獨特的國際職業生涯」。
雖然成龍的好萊塢電影有成有敗,但作為中國功夫的代言人,成龍在好萊塢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概念,也為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截至2016年,成龍主演的電影在全球的總票房已超過200億。
1998年李連杰在拍完《殺手之王》後就去了好萊塢,雖然以配角的角色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但是此後他憑藉過硬的功夫,直接上位成了男主角。2000年,李連杰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好萊塢影片《致命羅密歐》,最終以2500萬美元的成本,總計收入2.2億美元,讓李連杰在好萊塢一炮打響。隨後的《救世主》《致命搖籃》《狼犬丹尼》讓李連杰積攢了好萊塢的口碑,與成龍並列成為「西方觀眾最熟悉的中國演員」。2008年,李連杰和成龍合作主演了電影《功夫之王》,雖然影片質量平平,在中國的票房也不算太好,但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好萊塢對中國功夫片和中國功夫演員的最大認知。
與成龍和李連杰相比,在西方教育環境中成長的甄子丹與好萊塢的距離始終若即若離。據統計,他只出演過《極限特工:終極回歸》《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上海正午2:上海騎士》《刀鋒戰士》等寥寥幾部好萊塢電影。2016年11月,甄子丹在好萊塢中國戲院留下了手印,成為繼成龍之後第二位在好萊塢留下印記的華人功夫演員。
展示中國傳統之美
與上述演員用拳腳打開一片天地相比,周潤發在好萊塢的日子並不算好。1995年,周潤發拍完《和平飯店》後來到好萊塢,一邊學英語一邊等待機會。三年後,周潤發迎來了自己的首部好萊塢電影《血仍未冷》,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開局。1999年,投資近億美元的《安娜與國王》邀請周潤發擔任男主角,而且由獲得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朱迪·福斯特擔綱女主角。該片的口碑還算不錯,但文藝片的屬性註定讓這部電影在票房上很難有作為,最終以5600萬元的票房收場。
正當周潤發在躊躇之際,李安邀請他主演《臥虎藏龍》,該片獲得當年奧斯卡十項提名,並最終捧得最佳外語片等四項獎項,將華語電影帶入一個口碑上的新境界。而在票房上,《臥虎藏龍》更是以北美票房1.28億美元、全球總票房2.13億美元的成績掀起了華語影壇新一波武俠電影風潮,樹立了華語電影票房的新標杆。周潤發最終明白還是中國電影適合他,於是返華工作。2007年,周潤發出演了《加勒比海盜:世界的盡頭》,只不過這次已經不是周潤發去找好萊塢了,而是好萊塢片方主動邀請周潤發出演。
在大部分人眼裡,鞏俐穩坐華人女演員的「頭把交椅」,雖然只有《邁阿密風雲》《藝伎回憶錄》等好萊塢影片,但她是西方觀眾最熟悉的中國女演員面容。說到鞏俐,不可能忽略章子怡。在很多國人眼裡,章子怡的成功更多是幸運,西方影評界普遍認為,章子怡符合西方人心目中中國女性小巧玲瓏的形象。從市場的角度來說,章子怡的機遇非常好,她在打拼好萊塢的時候,正是中國經濟快速進入全球化軌道之際,西方片商需要借用中國牌來推開中國電影市場的大門。
如果把範圍擴大到「華裔女演員」的話,如今在好萊塢最成功的非劉玉玲莫屬,最近她主演的美劇《致命女人》在國內成為口碑劇,豆瓣評分9.3分,近10萬人參與打分。劉玉玲是美國二代移民,29歲出演了《甜心俏佳人》,並斬獲了當年艾美獎最佳女配角提名,2000年以後,《霹靂嬌娃》和《殺死比爾》兩部電影奠定了她在好萊塢的地位。2012年,劉玉玲出演美劇《基本演繹法》的華生,更是讓她人氣持續飆升,成為好萊塢片酬最高的華裔女演員。
華語電影VS好萊塢在交流中共同發展
近年來,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好萊塢片方充分意識到內地市場的重要性,開始爭搶具有粉絲效應和吸金能力的中國明星加入好萊塢電影。鹿晗、韓庚、範冰冰、吳亦凡、楊穎等成為好萊塢電影的選擇,甚至在片中沒有角色的藝人也以演唱主題曲等方式參與進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好萊塢開始以人氣演員為跳板,努力打入中國市場,隨之也誕生了一大批「中國特供版」電影,不但西方觀眾不明白,也成為中國觀眾的笑柄。
事實上,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中國電影市場和好萊塢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如今的演員也沒有必要掛著好萊塢的招牌提升自己的人氣,演員要在影片中得到有意義的、適合的角色,而不是以是否擔任主角為標準。中國演員應該追求的,不是戲份,而是更多表演上的可能性,通過努力去探索演員自身和電影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