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挖出一座古墓,墓中物品帶大家跨越時間,觸摸著千年前的時尚

2020-12-22 指點江山

現代人都不知道古人有多愛美:

披香侍宴插山花,厭著龍綃著越紗。恃賴傾城人不及,檀妝唯約數條霞。身輕入寵盡恩私,腰細偏能舞柘枝。一日新妝拋舊樣,六宮爭畫黑煙眉。

中國大量的詩詞歌賦及文學作品中,不乏對女子妝容的描述,就連出土的女俑或仕女圖及一些壁畫中,都可見貼於額上的「花鈿」與眼角旁的「斜紅」。

不過,若是現場親眼見證千年前的美妝品,那心情就不是驚喜那麼簡單了。

在南京六合城北何營村的一次保護性考古挖掘中,就曾出土了宋代早年的梳妝品。這次考古非常順利,古墓都保存完好,沒有任何被盜的痕跡,這對於考古工作者來說,算是一件幸事。

中國的盜墓幾千年來就沒停過,古墓被盜往往意味著一部分有研究價值的文物將會「一去不復返」。然而,在發掘之前無人知曉此墓的墓主人竟然是女性。等看到陪葬品時,答案讓人有點意外。在棺木裡,有保存完好的燒香陶罐及十多件梳妝和美容用品。

由於,墓葬只有棺沒有槨,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斷,這是一座宋代女子的古墓。

每個朝代的墓葬都有其特徵,比如:漢墓的棺木外會套個槨,也就是大棺,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屍體。不過,判斷是宋代早期的古墓,更多的依據則是從該墓出土的錢幣:開元通寶和皇宋通寶中推斷的。都知道,開元通寶流行的時間較長,也很常見,而皇宋通寶則鑄造於宋仁宗年間。

但在該墓中並沒有發現其它金銀等價值高的珍寶,就連一些瓷碗、漆器和陶罐等家常用品,大部分都是古代女子的裝扮用品。通過這些陪葬品,還是可以看出墓主人的品味的:銅鏡雕有花紋,盒子裡盛放著各種香粉,木梳由於年代久遠已斷裂,手鐲也已殘破,但並不影響後人對她身份的判斷。

雖然,古代男子也愛美,棺木裡的屍骸只剩下了一堆骨頭,墓室裡也沒有墓志銘說明墓主人的身份,但從墓室的修築精緻程度來看,墓主人應是女性無疑,而且,生前的家境應該不錯,自己也很在意生活的品質。

該古墓能保存得如此完好,還得得益於其採用了一種防腐材料:青膏泥。

青膏泥是一種很黏很細的土,土質本身含水量高,所以滲水性不好。由於其含水量大時,顏色為青灰色,故而得名「青膏泥」。不過,該土一旦失去水分後,顏色就會變為青白色,所以,也有人稱它為「白膏泥」。通過現代技術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三氧化二鋁,以及鈣、鎂、鈉等多種元素的氧化物。而古人墓葬中使用它,其目的就是利用它來隔絕空氣、水分。

古人會將它填塞於棺木和墓室間的空隙處,因此,這個古墓正是有了青膏泥的保護,一直到被發掘前,都是處於「乾燥」的環境之中。既然,該古墓中發現了女子日用品,就會讓人不由得想了解宋代女子的相關日常。那時的女人們已經如此在意形象,在服飾上肯定會更會介意。這在《續資治通鑑》中有相關記載,宋代由於長時間和外族交戰,服飾文化多少也受到了影響。

宋代女子服飾,上身為襖、襦、衫等,下身著裙、褲,面料基本是羅、紗、棉和絹。至於內衣,是一種「抹胸」,覆蓋整個胸腹,類似於如今女孩穿的吊帶衫。至於胭脂、香粉類美妝品,在宋代則是品類眾多。其實,關於中國的美妝品,若要追溯它的起源時間,估計得從夏朝開始。

不過,那時的女子們,主要集中於畫眉、塗粉。看看史書中的文字,更多也是「粉白黛黑」這一類的描述。古人對於女子美妝,則會將其視作一道風景,連蘇軾都時不時來一句「小軒窗,正梳妝」。於是,有人分析說,為何中國古代女子如此熱衷於「打扮」,其實,也是離不開男尊女卑的大環境,才會有「女為悅已者容」這種說法。

也因此,在古代一旦得知某個新款服飾出來,女人們都會在第一時間穿上,生怕落伍了。當然,愛美更是一種自信的表現,通過一些修飾將自己的優點放大,如:花鈿,在某一段時期很是流行,主要是北方女子的臉型闊,額頭寬,看著精神,但卻少了些嫵媚。而這就好比後來的南方女子更注重細腰一般,都是在拿自己的長處說話。

如今,城建力度大,類似這種古墓的挖掘會時不時上演。由於,古墓的開挖不再那麼神秘,大家對於自家附近發現古墓,更多則感覺是一份責任。

當然,一座古墓不管年代是否久遠,它都記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去,或許它本身就是一個秘密。如這座宋代古墓,讓那個年代女子的生活面貌毫無保存地呈現在了世人面前,讓大家得知,原來古代女子和今天的女子一樣,在「美」這一方面的追求竟如此一致。

所以,這些梳妝品,帶大家跨越了時間,「觸摸」著千年前的時尚。

參考資料:

【《續資治通鑑》、《宋史紀事本末》、《東都事略》】

相關焦點

  • 一座古墓,挖出一件真龍帝印,專家:此墓不簡單小心挖掘!
    考古人員挖出一件西漢時期的真龍帝印,專家視為國寶,永久禁止出境(國)展出。在我國考古出土的眾多文物中,最讓人痴迷的莫過於那象徵著至高無上地位的「皇帝之印」。南越王國是西漢初年分封的一個南方國家,而南越王墓也是從古至今盜墓賊們重點關注的對象,慶幸的是由於墓葬位置選取得當,加上古墓結構設計合理,越王墓一直未被盜賊發現,保存至今。廣州西漢南越王墓的發現是我國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墓中出土了千餘件西漢時期珍貴文物,為了保護古墓和出土的文物,省文物局還在古墓原來位置之上建立了一座博物館,就是今天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 陝西挖出千年古墓,墓中發現一男一女,蓋著被子沒有棺材
    發掘古墓也成為了解歷史,還原歷史的重要途徑。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時候是處於男尊女卑的大環境下,女子的地位比較低下,即使是墓葬規格也有嚴格規定,今天小編介紹的這座墓穴,考古專家在墓中發現一男一女,蓋著被子沒有棺材!
  • 河北張家口發現古墓,墓中有桌千年前的佳餚,專家:在與後人對話
    覺得應該跟生前一樣的生活下去,所以墓葬就要和生前的一樣,一樣的形式是不可能的,相同的規格,生前睡的床,生前喜歡的寶物,和很多生前得到的東西,所以那些等級高的人,有權力的人的墓葬是很繁華的,是很正常的。使考古學家大吃一驚的是,在進入古墓之後,沒有碰到任何的機關,就像是這個古墓的主人在等待著什麼一樣,更令人驚嘆的是,裡面竟然有一桌「美食」。從墓裡面的墓志銘可以知道,墓主是遼代北方豪族的首領張文藻,死於遼道宗鹹雍十年。
  • 江西挖出千年古墓,墓內46名少女「赤身」陪葬,專家看後膽寒
    在《周禮》中說:「以喪禮哀死亡」,古人認為在人逝去時應該舉辦喪事來紀念他們。這種禮儀喪俗不僅僅是對於逝去之人的一種懷念,更是生者對死者表達感情的方式。而且對於一些地位比較高的死者還會修建陵墓,墓中放置大量金銀珠寶,甚至會讓人殉葬,《墨子》中就曾記載:「天子殺殉,死者數百 。」
  • 徐州一老農家地窖可藏萬斤蘿蔔,考古隊聞訊後挖出一座2000年古墓
    徐州一老農家地窖可藏萬斤蘿蔔,考古隊聞訊後挖出一座2000年古墓!可能有許多人都聽過考古這一學科,但對考古是具體做什麼的都不太了解,按照百科的解釋:考古是研究如何尋找和獲取古代人類社會的實物遺存。也就是說,考古是一種對古代人類社會的挖掘和研究。
  • 古墓中有無「粽子」?專家:此「火墓」發現一具,考古隊無人敢動
    「粽子」在《盜墓筆記》等小說中形容的是一些不乾淨的東西,這種東西其實就是沒有腐朽的古屍,經過小說的虛構而變得十分恐怖。不少人會好奇,在現實中的古墓有無「粽子」?在唯物主義的今天,小說中虛構的這些東西是完全不存在的,但千年不腐的古屍我國考古還是發現了不少。
  • 湖北一農民田裡鋤草,挖到一座古墓,考古隊:墓主與司馬光齊名
    就在老劉心中為春播感覺高興的時候,一鋤頭下去就挖出一個石盒,老劉把這把上面的泥都擦掉,撿起來一看,發現裡面好像還有東西,老劉使勁掰開一看,裡面的東西老劉一個也不認識,他走到發現石盒的地方,有狠狠的挖了幾下,地面上裸露出一截地磚。感覺到出事的老劉,趕緊把發現的這一情況上報到市博物館。隨即派出考古隊前往村民發現石盒的地點。
  • 考古專家在南京發現錦衣衛古墓,挖出「天之藍」酒瓶,價值十幾億
    我國古代盛行厚葬之風,從上至下,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不管有錢還是沒錢,都非常重視墓葬這件事,因為古代人們相信,人死之後會前往另一個世界,所以陪葬品越多、越貴重,去往另一個世界也會活得更好,所以即使再窮的人,也會按照慣例習俗在墓中放置一些陪葬品,就更不用說達官貴族的墓葬了,金銀珠寶無數
  • 成都挖出千年古墓,出土17具金絲楠木船棺,專家:墓主人是王族
    大家知道我們中國的面積非常的廣闊,而且每個地域的環境都有著本質的差別,從氣候降水等角度分析,南方地區雨季比北方要長,所以中國自古代以來就有著「北人騎馬、南人乘船」這種出行方式。而這裡要說的這座船棺墓就是位於四川成都,而且還是在鬧市區,起初一下子就挖出了17根「獨木舟」,獨木舟就是船棺,只不過看著像獨木舟而已,讓考古隊趕到興奮不已的是這些「獨木舟」居然都是用堪比黃金的金絲楠木鑄造而成的。
  • 南京現南朝奢華古墓 挖出一把甜瓜子(圖)
    南京的「二環」線又稱繞越公路,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中。近期,在繞越公路東善橋施工段一個正在修建的涵洞旁,發現一座長達8米的南朝古墓,隨即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考古專家進行了搶救性挖掘。考古人員稱,這樣大的南朝古墓在南京地區也算是較大的,墓主人極有可能是南朝的顯貴。雖然墓頂遭遇了破壞,但墓裡的文物還是讓考古隊員們期待。昨日,大墓正式清理墓底,記者隨即趕往現場進行了採訪。
  • 一座47米高的山,為何挖出2000年前的狗骨頭?專家:下面有大墓
    相信大家肯定知道漢高祖劉邦吧,劉邦那和朱元璋一樣都是平民出身的開國皇帝,這一點來說真的是非常的了不起。其實和今天的主題是有關係,在江蘇南京有一座47米高的山,叫做廟山,在這座廟山曾經挖出大量的骨頭,一度被人認為是人骨頭,為此當時驚動了當地警方,後來在法醫的鑑定下,得出結論:原來是狗骨頭,而且還是2000年前的。
  • 湖北施工工地發現古墓,墓中出土一「千年神龜」,專家怎麼解釋?
    而至於活了上千年的神龜,似乎只在神話故事裡出現過。在2013年11月,湖北施工工地發現了一座古墓,墓中出土了一「千年神龜」,對此專家是怎麼解釋的呢?帶著疑問,我們接著往下看。當時,施工隊一共發現了4座古墓,事關重大,隨後工地的負責人便將此事告知了當地的文物部門,文物部的專家聽聞消息後,第一時間裡趕到現場,對古墓四周進行了一番仔細的勘測,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四座古墓均源自漢代時期,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隨後,專家們在古墓中,出土了銅各類器物共計三十多件。然而就在考古隊員趕到之前,工程隊裡已有一名工人,事先進入過古墓了。
  • 南京發現一座明朝墓,出土罕見八卦太極棺床
    我國古代墓葬都會進行精心的設計,除了會在墓室通道中設計各種機關以防後世的盜墓賊,墓室內部也會按照墓主人生前的夙願進行編排,有的會根據地形設置稱懸棺,而又的則是罕見的陣法。1978年在湖北隨縣出土了一座大型戰國諸侯墓,裡面的棺底就刻著北鬥七星,甚至棺木都是按照二十八星宿進行擺放的,極有儀式感。除了星宿,還有墓室會根據八卦太極來進行排布,2010年在南京就曾挖出一座明代古墓,裡面的棺床程八卦狀,因而這座墓也被u稱為是道教祖師的墓。
  • 中山大學建食堂挖出古墓 為啥學校總能挖出古墓?
    1月6日,一則中山大學南校區挖出數座古墓的消息,瞬間讓中山大學上了熱搜。7日,經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勘探確定,此次發掘共發現13處墓葬、1口水井,其中東漢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
  • 國內再現千年古墓,墓內有長生不老丹,一檢驗成分令人哭笑不得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大家都知道中國是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歷史中出現過十分多的珍貴文物和古董,當然現代留存的文物古董是從哪裡來,當然就是從先人的古墓上得到的,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盜墓人和意外挖掘,就在這一過程中,現代社會上獲取了十分多文物古董和有價值的歷史信息。
  • 古墓傳奇:土墩被盜,挖出千年古墓,一代梟雄,卻被子孫盜墓
    發掘現場不久之後,縣文管會專家趕到現場調查,經過勘探土嶺下面的確有一座古墓。但由於當時古墓沒有被重視,於是沒有立刻進行發掘。M1大墓深挖下去時,專家就發現土層中有不少木炭顆粒,一直挖到槨室之後發現地層中殘留的器物表明,這座大型古墓在下葬沒有多久就被人盜過。盜墓賊採用大口開挖的形式盜墓,這樣的工程不是盜墓賊的小打小鬧,完全是動用大量人口用鋤頭直接挖。棺槨室內,棺木已經被毀壞,墓主人的頭骨被棄置在西南角,墓主人上半身佩戴的玉環被擾亂,下半身的玉環保存完好。
  • 河北一農民發現遼代古墓,有趣的是,墓主人留下一桌酒席
    1993年,河北宣化某地一農民在挖地窖時,無意間挖出一個古墓,一鋤頭刨下去古墓居然被打開了,裡面空空蕩蕩、陰森可怕。當地考古隊收到消息後立刻趕到現場,發現古墓已經被村民破壞的比較嚴重,沒有辦法原地保護,只能申請搶救性挖掘。
  • 閩侯縣桐口山發現宋代古墓 墓主人身份成謎
    昨日,記者從閩侯縣博物館了解到,當地文物普查小組到荊溪普查文物,途經桐口山時發現一座新近被盜的古墓,古墓上出現2個大洞,旁邊還有新挖出的泥土。   在桐口山的山腳下,記者穿過一片田地看到了古墓附近的兩匹石馬,一匹殘破的馬身與底座已分離,另一匹保存較完整,馬身長約2米,高2.3米,寬0.53米。
  • 中山大學挖出古墓,老師在發掘現場講課,墓碑被搭建成了椅子
    正所謂「哪裡的黃土不埋人」,尤其是在大學經常發現古墓,挖出一件件國寶級文物,同學們經常調侃:「上課如上墳」,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著名的「古墓派」大學。 ,而今天剛開年就又發現了東漢古墓,根據墓中不少的隨葬品可以判斷出此墓的墓主人並不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家庭條件在「小康」之上。
  • 南昌挖出古墓 木頭飄著香氣初步判定為明代棺材
    南昌挖出古墓  「發現時那棺材的木屑飄著香氣。」近日,南昌挖出古墓,「初步判定這座古墓是明代的。」考古人員說,暫不能判斷古墓規模與墓主人身息。  12月18日,在南昌市迎賓北大道省皮膚病醫院附近施工的李師傅說,3天前,他們施工時發現白色「石塊」,再挖下去,居然發現裡面裹著帶香氣的木頭。經考古人員鑑定,這是一座明代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