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的上映,出演藍波的73歲動作巨星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再次被大家所關注。
說起史泰龍,90後,00後的小年輕們可能都有聽過,都認識,但熟悉應該就談不上了。對於我這80後的大叔來說,史泰龍的電影對於我們那時候的影響是很大的。他的電影從《第一滴血》系列、《洛奇》、《敢死隊》等,刷了不知幾遍,老家的房子裡,我高中貼的他的海報至今還在。
那時不僅喜愛他的電影,而且被他的成功故事所感動。
1、一個流傳的「傳奇」
史泰龍出生在一個「酒賭」暴力家庭,父親賭輸了就拿他和母親撒氣,母親喝醉了酒又拿他來發洩,他常常是鼻青臉腫,皮開肉綻。
高中畢業後,史泰龍輟學在街頭當起了混混,知道20歲那年,有意見偶然的事刺痛了他的心。
「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要不就會跟父母一樣,成為社會的垃圾,人類的渣滓!我一定要成功!」
史泰龍開始思索規劃自己的人生:從政,可能性幾乎為零;進大公司,自己沒有學歷文憑和經驗;
經商,窮光蛋一個……沒有一個適合他的工作,他便想到了當演員,不要資本,不需名聲,雖說當演員也要條件和天賦,但他就認準了當演員這條路!
於是,史泰龍來到好萊塢,追明星、求導演、找製片,尋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四處哀求:
「給我一次機會吧,我一定能夠成功!」可他得來的只是一次次的拒絕。
「世上沒有做不成的事!我一定要成功!」史泰龍依舊痴心不改,一晃兩年過去了,遭受到了一千多次的拒絕,身上的錢花光了,他便在好萊塢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兒來養活自己......
「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你的精神一次次地感動著我。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同時,先只拍一集,就讓你當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就從此斷絕這個念頭!」
在他遭遇一千三百多次拒絕後的一天,一個曾拒絕過他二十多次的導演終於給了他一絲希望。
三年多的準備,終於可以一展身手,史泰龍絲毫不敢懈怠,全身心地投入。
第一集電視連續劇創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紀錄——史泰龍成功了!
多麼感動人心的勵志故事啊,而且還是大明星史泰龍,原來他的經歷是如此坎坷?
你可以輕鬆地查找到他未成名前的事跡,或其他一些電影網站上看到這個傳奇,曾被多少人傳頌,但不是真實的故事。
2、李嘉誠
傳統的故事是,李嘉誠是白手起家的一代富豪的典範。一個只讀完初中的人,一個茶樓的跑堂者,一個五金廠的普通推銷員,成為了香港的首位富豪。
這個故事是真的,而且李嘉誠從1940年流落到香港,3年後父親辭世,他決定自己擔當起家庭重任,開始在茶樓跑堂,鐘錶廠打工,在五金店和塑料廠做推銷員,5年後升至經理。其間不知道嘗盡多少苦楚,也收穫不少能力。他看好塑料市場的發展,也意識到這是自己出來創業的好機會。他自己的積蓄只有7000港幣,於是他向他的舅父莊靜庵(一說為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4萬多元,一共湊夠了5萬元。1950年在筲箕灣開始了他的長江塑膠廠,正式步入企業家行業。以後的故事你都知道,不用我再說。
但是當時李嘉誠從親戚處借回來的4.3萬元是個什麼概念呢?假設當年李嘉誠不是從親戚處借錢,而是自己打工,按照他自己5年攢7000元的功力,也需要30年,塑料的時機早就過去了。1950年前後,香港人的平均月工資是250元左右。4.3萬元是172個月的工資。如果按照北京人的平均工資是4000元算,那麼這筆錢現在大概就是68.8萬元。
這個可以輕易借出去68萬做生意的舅父,到底是誰?
此人是莊靜庵先生,廣東潮州人,原任香港潮安同鄉會永遠榮譽會長,廣東省政協港澳委員,廣州潮人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他是當時香港鐘錶行業的富豪,李嘉誠一開始打工的那家中南鐘錶店,就是他的。13年以後,他成為了李嘉誠的嶽父。
不可否認,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主要來自他的勤奮、刻苦的精神以及智慧,你可以從《李嘉誠傳》裡面好好看看他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裡面除了傳奇和奇蹟,還有一些無法模仿的非個人因素:難得的塑料、地產以及香港起飛的時代大潮,李嘉誠的天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一個在關鍵時刻能夠借出68萬元的親戚,和一個鐘錶大亨的名譽「無形資產」。創業不僅僅需要努力打拼和一腔熱血,資本與人脈的積累至關重要。
3、回到史泰龍
首先,史泰龍的父親叫做法蘭克。法蘭克·史泰龍(Frank Stallone),義大利移民,是幹理髮美容工作的。史泰龍的媽媽傑西·史泰龍(Jackie Stallone)是個俄法混血兒,華盛頓出生,職業非常牛,是佔星師、先鋒舞蹈家加上女子摔跤倡導人。(按照這個彪悍的職業身份,上面說的就沒錯,得罪他媽媽一定是「鼻青臉腫,皮開肉綻」的。)
史泰龍畢業後也並沒有鬼混,他高中是個問題少年,後來先在一個美容學校學了幾天,但是並沒有成為「混混」。史泰龍當然也沒有在「規劃自己的人生」的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學歷文憑和經驗;經商,窮光蛋一個……沒有一個適合他的工作,他便想到了當演員」——這也太埋汰演員了吧——而是在邁阿密大學戲劇學院(Theater Arts Department at University of Miami)讀過3年的戲劇(Dramma)。然後決定退學寫劇本,同時做做演員。他真正的事業開始也不是什麼全美收視率第一的電視劇,而是1976年的《洛奇》(Rocky 1976),這個劇本也是他自己寫的。
名人成功的故事,有些故事聽起來十分勵志,很多人都會被這些勵志故事鎖鼓舞,甚至有些故事聽起來還真的有些道理,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一件事情,就是目前為止關於成功人士的雞湯,很多都是毒雞湯。
4、創業者,應該多學學別人的失敗
我們先來說說比爾蓋茨吧!相信大家都聽過比爾蓋茨的一個故事,就是他上大學不到一年就輟學了,然後,跟著自己的兄弟們創辦了微軟,後來當上了世界首富,可大家知道嗎?他輟的學校是哈佛大學,被譽為世界百強大學裡面的一所大學,而你呢?估計只能從藍翔裡面輟學了。
還有一個你不知道的事情是比爾蓋茨其實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媽瑪麗蓋茨是IBM的總裁以及華盛頓大學的董事,而父親威廉·亨利·蓋茨是當地有名的律師,而且他的曾祖父還出任了美國國家銀行的行長。
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當年的馬化騰曾經想過用幾十萬把QQ給賣掉,還被張朝陽說QQ只值3000快等等勵志故事吧!可大家知道嗎?馬化騰他爹是當時的鹽田港母公司的董事長,所以說馬化騰的實力有多強,可見一斑,而且再說了,當年的馬化騰創業資金是怎麼來的!
名人成名了!他原來是10,現在是100,中間做了不少的功夫,這樣的故事既不好看也不勵志——因為太複雜了,誰能學會?
所以名人故事一般告訴你,他原來是1,現在是1000,中間只做了一件事情,反覆地做,就成了。這樣的故事就既好看又勵志了。這樣倒是簡單,但是真能學會嗎?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只是依靠從眾而成功。
最後引用馬雲老師的話:
很多時候少聽成功專家講的話。所有的創業者多花點時間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因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萬萬,失敗的原因就一兩個點。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少聽成功學講座,真正的成功學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你就是成功者,你講任何話都是對的。
你看,馬雲如果講成功學,一定是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