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有智者對你說:「做事先做人,做人都不會,如何能做事?」
年少氣盛時,每聽到這樣的言論,總在思考對方是不是在罵人?
只是,當你歷盡世事浮沉,跌跌撞撞中,你終於明白,人這一世,學會做人,並不是易事。
先師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告誡我們「子欲為事,先為人聖」「得才兼備,以德為首」。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就「立德」兩字,有人一輩子都夠不著。
循著像馬雲,李嘉誠,張勇這些強者的傳奇經歷,你定會明白,這些超級大佬的成功,並非偶然,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在於他們深諳如何為人一世。
而這些成功人仕,大多有一個共通,就是俠氣滿滿,有情有義。
馬雲在創立阿里巴巴前,在北京做網際網路,拿著高薪,帶著一個忠誠的團隊,但他就是想放棄這些體面的一切,實現他的初心和夢想,回杭州創立他的電子商務帝國阿里巴巴。
他回杭州前,他為在北京與他共患難的團隊同伴們設想了未來,他為同伴們聯繫了兩條體面的後路:
1. 去搜狐,那時搜狐正紅火,工資很高,進去後就衣食無憂了。
2. 去雅虎,那時雅虎也正興起,前途無量。
講完了兩條後路後,他也提了同伴們也可以選擇跟他回杭州,但工資只有500塊,且未來無法保證,創業之初是沒有光鮮辦公室的,只能在馬雲家工作,工作也會很累。
馬雲讓同伴們回去好好考慮,為自己作出正確的選擇,畢竟這關係到自己的一生,誰知道他們只出門了三分鐘,就不約而同折回頭跟馬雲說:「我們跟你回杭州重新開始!」
有情有義的人,遇到的也定是有情有義的同伴。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在創立海底撈之初,他親自招的員工楊麗娟,家裡的債主都討債到火鍋店裡來了,800塊,在當時不是小數目,楊麗娟措手無策。
張勇知道後,二話不說就給楊麗娟拿了800元讓她還債。
直到過年發獎金時,楊麗娟以為自己欠著公司的800,肯定沒有年終獎,沒想到,會計通知她去拿獎並告訴她:「張大哥說了,你家還債的800元由公司出。」
所以,為什麼後來的楊麗娟,一個弱小女子可以凜然帶著員工對抗來海底撈找事勒索的60多個手持棍棒的惡棍,並為海底撈做了無數的貢獻。
現在的海底撈,從創立到如今市值千億,名滿中國,但站在張勇身邊的高層,依然是曾經同甘共苦一路走來的元老,他們最高學歷不過是中專,他們沒有光鮮的學歷履歷,沒有引以為傲的家庭背景,但卻依然可以一路高歌,無往不勝。
換了別的企業,發展到了某個階段,無學歷無背景的員工,無論做過多大貢獻,大多被淘汰出局了。
這不得不說,是因為張勇的情義,所以換來員工們的赴湯蹈火,傾盡全力。
付出了情義,定會收穫情義。
李嘉誠靠房地產和投資股票把生意做大後,也依然正常運作著他發家之初的塑膠花工廠,有人不解,問他為何還要繼續做這個賠本生意?
李嘉誠說:「一個企業就像一個家庭,老員工是企業的功臣,理應得到這樣的待遇。現在他們老了,我們也應該負起照顧他們的義務。」
為了讓那些一路相伴走過來的元老們老有所依,李嘉誠不在意那些賠本買賣。
故事很簡單,但陪伴的歲月漫長,背後蘊藏的情義無比深情。
這就是為什麼李嘉誠的員工們總能把公司當成自己家園,用心呵護,義無反顧,這也是為什麼李嘉誠的公司可以長盛不衰。
李嘉誠曾說: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也不是表面上的服從。
那些歷經歲月積攢的情義,定會回饋人生中最大的福報。
很多人喜歡研究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有說是因為八字奇好,有說祖上風水好,也有說是運氣好,更有說是靠了誰誰的助力……
很少人用心研究這些大佬們「做人」的成功之道,成功背後藏著怎樣的情義,與同伴們有著怎樣的義薄雲天。
但往往也只有這些情義可以讓人在殘酷複雜的商業戰場上度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也只有這些令人動容的溫暖慈善,讓人希望不滅,夢想不丟。
作者:藏花度, 有人因事而名,有事因人而典,書寫這些那些被隱藏的世間事!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關注和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