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時人的脾胃容易受損,因此應注意少吃那些難以消化的食物,例如粽子及一些黏冷肥膩之物。酒在春天也不宜過量,如果在此時酗酒並調養不當,會直接傷及肝氣,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春天,魚兒經過一個冬天的潛伏,紛紛外出活動,大量進食,魚兒成群遊弋,活動範圍廣,此時的魚異常肥嫩,營養價值很高,春天是魚產量最高的時候,並且臨近產卵期,體內積蓄了很多的脂肪和營養,身體肥碩而堅實,十分好吃。因此,春天吃魚可謂最佳時機。
推薦菜品:烤多春魚、蛋黃烤加吉魚、春筍煮加吉魚、南極冰魚、青斑、精品壽司
品嘗地點:雲南路與重慶道交口 溪橋料亭
提到吃魚,日料自有一套做法,活魚刺身就是魚類的招牌菜式,精緻的刺身加吉魚上桌,紋絡清晰的薄魚片整整齊齊擺放著,伴碟是翠綠的海菜和清新的紅白蘿蔔絲。
加吉魚是一種上等食用魚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不光可以刺身,老闆又推薦了蛋黃烤加吉魚、春筍煮加吉魚,其中春筍的搭配更是時令應景。如今魚類雖然四季可食,但是日料中所搭配的蔬菜則是時令蔬菜。
烤多春魚是吃心不改鍾愛的菜品,不光是因為烤制後可以和刺一起食用,省去諸多麻煩,還因那一指多長的小魚那滿腹的高蛋白魚子,經過烤制逼出多餘油脂,魚鮮嫩不腥,再倒上一杯梅子酒,邊吃邊飲,此時若和友人聊天,爽哉美哉呀!
日本料理魚之鮮
推薦菜品:太湖白魚、太湖鯽魚、太湖布魚、千島湖鱖魚、千島湖魚頭、太湖白條、河鰻的紹興做法
品嘗地點:增進道 越王府
魚的吃法真是多樣,除了剛才我們提到的刺身和烤等日式吃法,中餐的吃法也不遜色,如清蒸、廣式蒸、紅燒、幹燒、椒鹽、家熬等大眾吃法。紹興自有一套吃魚的妙法,比如花椒蒸,雪菜蒸,筍乾菜蒸,蘿蔔醋、醬油、鹹肉蒸等,是地域性極強的做法。
太湖白條在食用魚中的體積算是大的了,近1米的身量,想一次吃完還真費勁兒,所以有一魚三吃的吃法,魚頭可以清蒸、蝦油蒸、雪菜冬筍蒸,中段可以紅燒,魚尾則可以家熬,每一種做法都充分體現了各部分肉質的特點,肉細嫩,因為脂肪含量相對較高,故肉感很強,入口即化。
和太湖白條比起來,布魚絕對是又黑又瘦的小個子,不是有句放之四海皆準的話嗎!「濃縮的都是精華」放在布魚身上也可,雖然個頭小,但是肉卻不少,只有一條魚脊骨,沒有小刺,讓不習慣吃小魚的北方食客吃起來很安心,做法可燒豆腐、可雪菜炒制,肉質滑嫩,鮮字當先。
鯽魚本來就是產婦的食療佳品,可以幫助哺乳,熬湯和清蒸兩宜,在紹興館子吃清蒸的時候可以要些當地的子母醬油,那味道更好了!魚頭中的膠一定要吃掉,很補的呢!
吃紹興做法的魚
北方吃魚也講究
推薦菜品:番茄魚、豆花魚、津城鐵鍋熬魚、廣茄燜帶魚、珍菌魚
品嘗地點:十三經路與六緯路交口 艄公魚莊
傳統的貼餑餑熬小魚不論怎麼改良,變化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南方人喜歡鮮,北方人喜歡香,這是吃心不改對南北方做菜口味個人感覺的總結。南方人喜歡追求菜料的原味,鹽少作料少,講求鮮美,北方人則不同,口味偏重,喜好多加輔料,使菜品原味與輔料味夾雜,香味四溢。
這家熬魚少不了花椒、大料、蔥姜蒜、甜麵醬、老抽醬油,這些作料,一看就是重味當家,很多老媽媽做家熬魚的水平相當高呀!其實飯館做這個菜也是追求媽媽的味道,魚要選擇個頭小的。最好是活的白鱗小鯽魚,肉嫩刺軟。棒子麵是當年的新鮮糧食。農家用的大鍋燒熱後,鍋底熬魚,鍋幫四周轉著貼滿餑餑。柴火不能燒得太猛太久,要注意掌握火候,溫火把作料耗淨。到時一揭鍋蓋,香味四溢。餑餑出鍋,黃燦燦地結著一層焦嘎,咬一口,又脆又香,再就著熬小魚,連魚刺都不用吐。那味道,那鮮勁兒,吃起來保準沒個夠。 文/攝 吃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