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為什麼有那麼多漢字?

2020-12-19 中華網文化頻道

圖片來自網絡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愛娘口三三的壹讀君 | 周一不想上班

稍微看過日漫或日劇的人都知道,哪怕完全不懂日語,有時候也能猜到是啥意思。這是因為日語中有很多漢字詞,且這些漢字詞很多都和漢字的字形字義一樣。但是要注意的是,雖然日語中有很多漢字詞,但人家不是漢語,不是漢語,不是漢語!人家叫日語。

那為什麼日語中有如此多的漢字詞呢?因為日本文字根本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日本文字根本就是從中國傳入的

日本最開始沒有文字,只有口語。學者齋部廣成在《古語拾遺》卷首記載:

蓋聞、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貴賤老少、口口相伝、前言往行、存而不忘。

當時的日本人沒有文字,只能靠口語交流來傳達信息。大概3世紀末開始,漢字開始通過朝鮮半島的百濟傳入日本。《隋書·倭國傳》說:

無文字,唯刻本結繩。敬佛法,於百濟求得佛經,始有文字。

日本最早的史書《日本書紀》也有記載,在晉武帝太康四年、五年(即公元 284年、285年),百濟王分別派遣懂漢籍經典的阿直岐、王仁帶著《論語》和《急就篇》》到日本,朝拜日本當時的應神天皇,並成為皇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師,講授儒家學說。漢字就此開始傳入日本。

隋唐時期,中日交往越來越黏糊,日本派遣隋使和大量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這一時期漢字在日本得到了快速發展。大化改新之後,日本官僚機構開始完善,有了官吏,需要用文字來記錄朝廷政事,所以日本人開始用漢字撰寫文章,寫成的文章除了漢字還是漢字。

法隆寺金堂藥師佛《背光銘》

日本法隆寺金堂藥師佛佛像背後有一段大致寫於7世紀初的銘文,被稱為《背光銘》。《背光銘》的寫法是這樣的:

池邊大宮治天下天皇。大御身。勞賜時。歳次丙午年。召於大王天皇與太子而誓願賜我大御病太平欲坐故。將造寺薬師像作仕奉詔。然當時。崩賜造不堪。小治田大宮治天下大王天皇及東宮聖王。大命受賜而歳次丁卯年仕奉

乍一看全是漢字,但其實這並不是漢語。日本學者山口佳紀稱這為「漢式和文」。因為文章由日語語序寫成且有敬語表達。如「薬師像作」、「造不堪」、「大命受」這些都為日語語序,按照漢語來說應為「作薬師像」、「不堪造」、「受大命」。

很長時間內,日本貴族和知識分子都特別推崇漢字,認為會使用漢字寫作,是非常尊貴的。所以日本的文字作品就逐漸多了起來。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古事記》用的是漢式和文,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的。

《古事記》 書影

相關焦點

  • 日語中為什麼有那麼多「漢字」?
    [摘要]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了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但日本最初是把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的,就是日語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你可能認識,但可能一個都看不懂!
  • 知道為何日語中總是會有一些漢字嗎?明明漢字那麼難學還要用!
    知道為何日語中總是會有一些漢字嗎?明明漢字那麼難學還要用!大家都知道日文實際上有一些中國字在裡面的,相信很多朋友都注意過,也有人會有想問,裡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中國字?大家基本上都認為日文應該是中文的長久演變轉化未來的,實際上到底是怎樣呢?真正的原因你知道嗎,來看看外國網友是怎麼說的!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在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日本最初將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日語中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表示。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用的就是這種「漢式和文」;到了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成的。
  • 日語中為什麼有很多漢字?含義和中文一樣嗎?
    日本早期只有發聲系統是健全的,並沒有文字書寫方法,為什麼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呢?因為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
  • 解惑|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你知道嗎?
    前不久在易學國際小語種教育日語N1籤約保過班裡,接到一位初級日語學習小夥伴的題問:為啥這日語中又有簡體字又有繁體字,日本人自己不會混麼?有簡體字有翻譯題還有假名!別說,這個問題可能學日語的小夥伴剛開始的時候都在心中默默問過,當時小編的日語老師告訴我:日本之前進行過一次漢字改革,有一部分漢字就用了現在中國的簡體字,一部分還是保留了繁體字。但是這絲毫沒有解決我心中的疑惑,於是我查閱了很多材料想去搞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不能說以下內容絕對正確,就當是幫大家一起科普一下吧。
  • 日語中那麼多外來語,你所認知的日語是怎麼樣的
    不同於中文,外來語在日語的詞彙構成中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究其原因,除了日語本身音節少的原因之外,日語本身就是一門集合各種語言而成的揉和性語言。日語雖然也可以依照事物性質製造詞彙,比如可以用電波傳達話語的東西,電話;可以飛的機器,飛行機。但是隨著日本與西方國家的交流逐漸加深,日本人接觸到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多。日語中的有限的漢字,無法繼續造出太多的漢字詞彙。
  • 日語:為什麼同一個詞,一會兒漢字,一會兒又全用假名
    我之前曾寫了一篇關於「ありがとう」的文章,開篇就提到過來,日本朋友過生日,我發了祝福語過去,回過來的簡訊是「有難う」,當時我還犯了一會兒暈,沒反應過來,這主要是比較少用漢字寫法。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日語中到底什麼時候用漢字,什麼時候用假名吧。
  •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日語漢字的讀法技巧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以下只列舉不同或非凡者: 近代產生的日文: 汽車(きしゃ):火車 人造人間(じんぞうにんげん):機器人 日語漢字的讀法技巧 日語詞彙
  • 日語有片假名和平假名為什麼還要漢字?
    需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來看一下日語的五十音圖演變史。公元五世紀左右漢字從中國傳到日本,後來日本人依據漢字創造出平假名和片假名,但是字形上有所改變以適於日語的書寫。日語中的平假名本身就是一些中文字的草體書寫而平假名毫無疑問都是我們使用的一些偏旁部首一直對這個問題也帶有極大好奇的我問了下我的日本籍日語老師,他的正統回答也是網上能夠隨意找到的關於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敘述,但是我相信很多沒有學習過日語的普通讀者都不想,也看不太懂那些過於複雜的表達
  • 日語中的「兩點水」為什麼會寫成「三點水」?
    眾所周知,日語裡有很多漢字,大部分是直接來自中文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日本人自己創造的。不過這些漢字中有不少跟中文的寫法都不同,有些細微的區別,不仔細看還真辨別不出來呢。比如現代漢語裡帶「兩點水」偏旁的字,在日語裡常被寫作「三點水」,不信看看下面這張圖吧,注意有下劃線的字哦!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決、衝、況、淨、冽、涼、減等字在日語裡都寫作三點水旁,這又是為什麼呢?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明治時期,日本學者用漢籍翻譯西歐語言,創造出「經濟」「勞動」「取締」「場合」這些詞語,如今在漢語中廣泛使用。漢字被用於記錄日語,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中文漢字的特點。有些漢字按照古漢語發音,有些按照日語發音;有些字寫法與漢語相同,意義卻不同;日本人為了方便書寫、表義,甚至創造出新的漢字,稱為「國字」。
  • 日語翻譯公司之日語中的漢字趣談
    眾所周知,日語中有很多漢字(繁體字),我們在日常中雖然聽不懂日語,但在看一些文字性的東西,例如說明書、廣告、視頻字幕時,稍加猜測,也能通過其中的漢字了解大概的內容。不過,有些時候,雖然日語裡的一些漢字和它們在中文裡的樣子一模一樣,但含義卻大相逕庭,所以,不要被它們的表象迷惑哦,它們的真實意思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
  • 日語中的這些漢字,中國人或許都不認識!
    了解日語的同學們都知道,在日語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就算一點日語也不會的人,去日本旅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日本街頭的各種指示牌、宣傳冊上的漢字,就算是日語小白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實際上日本曾在1866年提出過廢止漢字,但是卻無法實行。畢竟漢字在他們語言系統裡已經根深蒂固了。
  • 漢語與日語有什麼樣的關係?相同的日語漢字發音、詞義是否相同?
    作為大學日語系畢業生,日本語水平通過JLPT(日本語等級能力考試)二級水平(分為五個等級水平,最高一級,最低五級)。在多年學習日語後,本人對日語及日本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下面就日語來源和日本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繫來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 【外國人學日語】最中意哪個日語漢字?
    圖片來自網絡 人民網東京10月29日電 我們不得不承認,字形優美、字義豐富的漢字,既增加了日語的魅力,也給日語學習者帶來了不少麻煩。漢字的橫平豎直一撇一捺,有時在外國人眼裡竟如看不懂的繪畫一般。(美國男性、30多歲) 註:日語裡「でこぼこ」(凹凸不平、坑坑窪窪)寫成「凸凹」而不是「凹凸」。同樣是漢字、同樣的意思,日語與漢語卻有很大區別。 情感類字詞 「手藝人」。感覺這個詞能夠傳達日本的精神。(韓國女性、30多歲) 「和」。看到這個詞就覺得氣氛非常和諧。
  • 高中學日語的人越來越多,高考日語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在信息不發達的年代,並沒有人知曉這個政策,大家都堅信唯有努力才能上大學,即使是在今天,仍有很多家長覺得「藝考」、「特長生」都是旁門左道。英語一直霸佔著人們觀念中的外語寶座,直到近幾年,高考日語一夜爆紅,2016年才僅有千餘人,2020年已逼近10萬大關,4年時間裡天翻地覆。
  • 日語中那些漢字的讀音與古漢語,和你的方言相似嗎?
    日語中有很多的漢字,這些漢字有時候會給我我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讀音就是漢字音讀,音讀又分為吳音、漢音、唐宋音、慣用音等,其中吳音、漢音是最常用的音讀,吳音大部分是有南北朝時期金陵地區傳入日本,漢音是唐朝時期的長安洛陽的日本留學生帶回日本,今天我們就根據古今漢字音的角度來解釋這些漢字吳音
  • 【日本小常識】日語中的漢字該如何記憶?
    日語中有大量的漢字,其中既包括繁體字,也包括簡體字,還有日本人自己創造的自造字。切記不要以偏概全,認為日語中的漢字都是繁體,或者都是簡體。 比如日語中「中國」、「韓國」,國字就是簡體字,而韓則是繁體字。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看不懂的自造字:凧(風箏)、峠(山坡)、畑(旱田)這些字咋一看不明其意,但是根據象形文字的理解,也能猜出個大概。
  • 日語裡面的漢字是怎麼來的?發音有什麼區別?
    這些經書的漢字當初是模仿中國僧侶的發音來讀的,不過一套稱為「漢文」的書寫系統開始得以發展。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中日兩國使用的漢字,本來都是漢字的繁體字。但後來兩都進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國簡化了,日本沒有簡化;有的字日本簡化了,我國沒有簡化。有的字兩國雖都簡化了,但簡化的卻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們的區別。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