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常識】日語中的漢字該如何記憶?

2020-12-19 騰訊網

綠皮動車日本小常識 第 20 期

這是一個介紹日本的模塊

在這裡,你們可以問任何日本相關的問題

我們會一一解答,每日一題!

日語中有大量的漢字,其中既包括繁體字,也包括簡體字,還有日本人自己創造的自造字。切記不要以偏概全,認為日語中的漢字都是繁體,或者都是簡體。

比如日語中「中國」、「韓國」,國字就是簡體字,而韓則是繁體字。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看不懂的自造字:凧(風箏)、峠(山坡)、畑(旱田)這些字咋一看不明其意,但是根據象形文字的理解,也能猜出個大概。

今天的小課堂就結束啦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

也可以微信與我們顧問老師私聊哦

相關焦點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日本文字中夾雜的漢字的意義與在中國語境中的意義相關嗎?我們來看下面這組詞:非常口、激安、老婆、放題、人參、注文。明治時期,日本學者用漢籍翻譯西歐語言,創造出「經濟」「勞動」「取締」「場合」這些詞語,如今在漢語中廣泛使用。漢字被用於記錄日語,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中文漢字的特點。有些漢字按照古漢語發音,有些按照日語發音;有些字寫法與漢語相同,意義卻不同;日本人為了方便書寫、表義,甚至創造出新的漢字,稱為「國字」。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在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日本最初將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日語中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表示。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用的就是這種「漢式和文」;到了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成的。
  • 日語單詞記憶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們在剛學習日語的時候,會遇到一個所有學日語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單詞的記憶非常難,難到那種程度呢?簡直難如上青天!因為在日語中,我們如果想要記憶一個單詞,並且能熟練地運用它,需要記憶四個方面。記憶日文漢字,記憶發音所需要的假名,記憶單詞的發音,還要記憶這個單詞的詞性,看到這裡,是不是感覺日語單詞記憶不容易呢?
  • 學習日語超強日語單詞快捷記憶方法,你可以試試!
    本文內容由日語小夥龍龍整理髮布,幫助更多學習日語的夥伴走出困境。喜歡的話,可以訂閱一發,每日分享日語乾貨、動漫、文化、歌曲等如何記憶日語單詞?學習日語的人常感記詞困難。日語詞確實難記,因為難尋規律。同一漢字,在這個詞裡音讀,在那個詞裡訓讀;況且音讀和訓讀都有數種讀法,更使人無從掌握。為了順利地記住日語詞,首先必須弄清什麼是音讀和訓讀。自從漢語和日語發生關係以來,就在日語中引起了這個問題;這是個十分古老的問題。在漢字進入日本以前,日本沒有文字。漢字和漢語進入日本以後,日本人不但漢字注日語音,而且大量吸收漢語詞。
  •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日語漢字的讀法技巧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以下只列舉不同或非凡者: ):山頂 這些漢字由於是日本自創,外國人很難了解其意.
  • 日語中為什麼有那麼多漢字?
    這是因為日語中有很多漢字詞,且這些漢字詞很多都和漢字的字形字義一樣。但是要注意的是,雖然日語中有很多漢字詞,但人家不是漢語,不是漢語,不是漢語!人家叫日語。那為什麼日語中有如此多的漢字詞呢?因為日本文字根本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 該如何快速記憶五十音?
    人的惰性會成為你學習的阻礙,導致部分人即使在學習日語很長一段時間後仍停留在日語五十音初學者的水平,且記了又忘,忘了又記,反反覆覆又回到最初的起點——あ、い、う、え、お,陷入惡性循環。許多日語學習者也因此失去了當初學習日語的熱情。只因記不住日語五十音而放棄學習日語是非常不值得的。那麼,到底該如何快速記憶日語五十音呢?
  • 這些漢字傳到日本,變成了日語的假名,也是日本文字的基礎
    日語作為一門外語,它的普及程度僅僅次於英語。現在國內學習日語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是為了高考提分,有些人是為了出國留學。日語最基礎的事五十音,類似於英語中的26個字母。它將日語的平假名、片假名按照一定規律排列了起來。
  • 日語中為什麼有那麼多「漢字」?
    [摘要]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了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但日本最初是把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的,就是日語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你可能認識,但可能一個都看不懂!
  • 偽中國語走紅 不懂中文的日本網友用日語中的漢字聊天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日本網友用偽中國語交流&nbsp&nbsp&nbsp&nbsp最近,一種名為「偽中國語」的交流方式在日本流行
  • 日語中的這些漢字,中國人或許都不認識!
    了解日語的同學們都知道,在日語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就算一點日語也不會的人,去日本旅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日本街頭的各種指示牌、宣傳冊上的漢字,就算是日語小白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實際上日本曾在1866年提出過廢止漢字,但是卻無法實行。畢竟漢字在他們語言系統裡已經根深蒂固了。
  • 【日本留學問答】日語中漢字的意思跟我國的一樣嗎?
    」Q:日語中漢字的意思跟我國的一樣嗎?A:大體上的意思都是一致的,很多國人到日本旅遊走在大街上都可以看懂70-80%的日語,也能夠自行找到想要購買的物品,這就是日文漢字和中國意思相近的最好體現。除此之外,漢字多也是咱們中國人學習日語的優勢,比如N4、N5等級較低的日語考試,為了照顧歐美人,特意將漢字寫成假名的現象也不少的。不過也不乏個例,比如日語中「留守」這個詞,日語意思是不在家,跟中文意思剛好相反。
  • 「土田國際教育」為什麼日語會有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書寫形式
    給大家介紹一些小常識教你日語入門怎麼學,作為日語初學者來說了解日語的特點和要學習的內容是很重要的,一些同學在日語入門學習階段都比較迷茫,特別是日語自學者,學習要點特別容易忽視或搞錯,下文的一些初學日語的入門小常識大家要牢記。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吳,這似乎是中國的一個地名,對的,日語中所謂的吳音就是從中國的吳地傳過去的讀音,不過傳過去的時間很早,那還是西元五至六世紀,日本大和時代(中國南朝)時期的事情,當時南朝政治中心建康(南京)周圍吳語區的漢字讀音傳到了日本,所以這種漢字音就被稱為吳音。
  • 潭州教育:小白如何開始日語學習?一些學習日語的小竅門
    其實了解日語的構詞規律,那麼記憶日語單詞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啦。音、訓讀構詞法。有和語詞、有漢語詞、有混合詞、有生派詞。在讀音方面,有音讀、有訓讀、有音訓混讀。日語單詞是一個字對著一個音的,就對應著讀就得了。日語單詞的記憶方法。
  • 日語翻譯公司之日語中的漢字趣談
    眾所周知,日語中有很多漢字(繁體字),我們在日常中雖然聽不懂日語,但在看一些文字性的東西,例如說明書、廣告、視頻字幕時,稍加猜測,也能通過其中的漢字了解大概的內容。不過,有些時候,雖然日語裡的一些漢字和它們在中文裡的樣子一模一樣,但含義卻大相逕庭,所以,不要被它們的表象迷惑哦,它們的真實意思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
  • 日語中為什麼有很多漢字?含義和中文一樣嗎?
    日本早期只有發聲系統是健全的,並沒有文字書寫方法,為什麼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呢?因為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
  • 【外國人學日語】最中意哪個日語漢字?
    圖片來自網絡 人民網東京10月29日電 我們不得不承認,字形優美、字義豐富的漢字,既增加了日語的魅力,也給日語學習者帶來了不少麻煩。漢字的橫平豎直一撇一捺,有時在外國人眼裡竟如看不懂的繪畫一般。(美國男性、30多歲) 註:日語裡「でこぼこ」(凹凸不平、坑坑窪窪)寫成「凸凹」而不是「凹凸」。同樣是漢字、同樣的意思,日語與漢語卻有很大區別。 情感類字詞 「手藝人」。感覺這個詞能夠傳達日本的精神。(韓國女性、30多歲) 「和」。看到這個詞就覺得氣氛非常和諧。
  • 學習日語如何入門?4個方法一星期掌握日語五十音
    五十音圖中,橫排為「行」,豎排為「段」。例如,「あいうえお」叫做「あ行」,「かきくけこ」叫做「か行」,豎排的則分別被稱為「あ段」、「い段」等。日語的發音相較其他語言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上手也很快。但就最基本的五十音圖而言,最大的問題就是記不住。那麼該如何記憶五十音圖呢?
  • 解惑|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你知道嗎?
    前不久在易學國際小語種教育日語N1籤約保過班裡,接到一位初級日語學習小夥伴的題問:為啥這日語中又有簡體字又有繁體字,日本人自己不會混麼?有簡體字有翻譯題還有假名!Ⅰ 日語中漢字的由來首先說到日本漢字,也就是日文中的漢字(かんじ),目前比較公認的一個說法是從公元7世紀左右,隋唐使將佛教文化以及漢字帶入了日本開始,由於當時日本的經書主要是以中國漢字經文為主,所以讀音也是中文的漢字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