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可依!《東營市溼地保護條例》2019年2月起施行

2020-12-19 東營網

  《東營市溼地保護條例》已於2018年10月26日經東營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並於2018年11月30日經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批准,現予公布。

東營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8年12月3日

東營市溼地保護條例

(2018年10月26日東營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2018年11月30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批准)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溼地規劃

  第三章  保護和利用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溼地保護與管理,維護溼地生態功能,促進溼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現代化溼地城市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和管轄海域內溼地的規劃、保護和利用及其監督管理等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溼地,是指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適宜野生動植物生長棲息、具有一定面積和較強生態功能,並經依法認定和公布的潮溼地帶、水域和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主要包括沼澤溼地、河流溼地、湖泊溼地、濱海溼地等自然溼地,以及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或者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溼地。

  第四條 溼地保護工作應當遵循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

  第五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溼地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溼地保護協調機制,研究解決溼地保護的重大問題。溼地保護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以及其他省級以上經濟功能區管理機構按照職責做好溼地保護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轄區內的溼地保護相關工作。

  第六條 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溼地保護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

  林業、水利、海洋、城市管理等溼地保護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別負責有關溼地的保護管理工作。

  其他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溼地保護相關工作。

  第七條 市人民政府設立溼地保護專家委員會,對編制溼地保護規劃、認定重要溼地、劃定溼地保護範圍、制定溼地保護方案、評估溼地資源、開展溼地修復,以及在溼地保護範圍內開展建設和利用等活動提供諮詢。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新聞媒體應當開展溼地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溼地保護意識。

  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溼地保護的科學研究,應用推廣研究成果,提高溼地保護水平。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溼地的義務,有權對破壞、侵佔溼地的行為進行舉報和投訴。

  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組織以志願服務、捐贈等形式參與溼地保護。

第二章 溼地規劃

  第十條 市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市溼地保護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縣(區)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市溼地保護規劃,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轄區溼地保護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報市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 溼地保護規劃應當突出本地生態環境特色,體現溼地在城中、城在溼地中的城市發展理念,符合城市(縣城)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海洋功能區劃、黃河流域綜合規劃,並與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旅遊規劃等規劃相銜接。

  編制溼地保護規劃應當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召開座談會、聽證會、專家評審會等形式,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

  溼地保護規劃涉及空間布局和用地需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縣城)總體規劃在編制、修改時應當統籌考慮。

  第十二條 溼地保護規劃應當明確溼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總體布局、目標任務、保障措施以及保護、修復、利用方式等內容,依法科學劃定溼地保護範圍,並按照國家、省溼地面積總量管控要求,確定市、縣(區)溼地管控面積。

  第十三條 經批准的溼地保護規劃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當按照規劃編製程序報批、備案、公布。

  第十四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嚴格執行溼地保護規劃,不得違反規劃批准建設項目或者進行其他開發建設活動。有關部門編制專項規劃涉及溼地的,應當徵求同級林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三章 保護和利用

  第十五條 溼地實行分級保護,按照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程度分為國際重要溼地、國家重要溼地、省重要溼地、市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

  國際重要溼地、國家重要溼地、省重要溼地的認定和公布,按照國際溼地公約和國家、省有關規定執行。

  市重要溼地的認定和調整,由市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報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

  一般溼地的認定和調整,由溼地所在地縣(區)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同時報市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市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認定和調整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六條 溼地實行名錄管理。市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縣(區)人民政府,根據溼地認定情況編制溼地名錄並及時更新。

  溼地名錄應當明確溼地的名稱、類型、保護級別、保護範圍、保護管理部門、管護責任單位等事項。

  第十七條 溼地所在地縣(區)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在溼地設立保護標誌。保護標誌的樣式由市林業主管部門統一制定。溼地管護責任單位應當在重要溼地設立界標,明確保護範圍。

  第十八條 溼地經依法確定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海洋公園、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保護和管理。

  重要溼地未建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海洋公園、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應當按照規定建立溼地公園;尚不具備建立溼地公園條件的,應當建立溼地保護小區。

  第十九條 生態特徵典型、自然景觀獨特、歷史和人文價值顯著,具有科普宣傳教育意義,並可供開展生態旅遊等活動的溼地,可以申報建立溼地公園。

  申報國家、省級溼地公園的,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辦理。申報市、縣級溼地公園的,應當編制溼地公園總體規劃,由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論證和認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

  禁止擅自命名、掛牌溼地公園。

  第二十條 溼地公園建設應當嚴格執行溼地公園總體規劃。溼地公園總體規劃確需變更、調整的,應當報原認定溼地公園的機關批准。

  第二十一條 溼地公園應當劃定保育區。根據自然條件和管理需要,在保育區外還可以劃分恢復重建區、合理利用區,實行分區管理。

  保育區除開展溼地資源保護、監測、科學研究等必要活動外,不得進行任何與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無關的其他活動。恢復重建區應當開展培育和修復溼地的相關活動。合理利用區可以開展適當的以生態展示、科普教育為主的宣教活動以及生態體驗、管理服務等活動,但不得損害溼地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

  第二十二條 溼地公園周邊區域內,建設項目的高度、體量等應當與溼地公園景觀和環境相協調;禁止建設汙染環境的建設項目、生產設施,設置廢棄物傾倒或者填埋場地。

  第二十三條 建立溼地保護小區,應當由溼地所在地縣(區)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保護方案,聽取公眾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二十四條 縣(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溼地實際情況,採取必要的政策、管理和技術措施,加強對一般溼地的保護,保持溼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態特徵。

  第二十五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通過完善水循環體系、加強水汙染防治、修復土壤和植被等措施,增強水體流動性,改善溼地水質,提升溼地生態功能。

  建設、修復溼地,應當按照溼地保護的標準和技術規範,採用自然或者生態的材料和工藝。

  第二十六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溼地保護規劃,科學評估退化和遭破壞的重要溼地,以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水源補給、退耕(墾)還溼、退養還灘、封育禁牧、汙染源控制等措施,組織開展修復工作。

  第二十七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設溼地水利設施,合理調配水資源,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和再生水,對缺水退化的溼地有計劃地進行修復改造。

  建立溼地補水制度,將溼地生態用水納入市、縣(區)用水總量控制計劃。水利、黃河河口管理等部門配合推進溼地補水相關工作。

  溼地生態補水應當首先保障重要溼地用水。

  第二十八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在重點汙染防治河段、汙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口等區域,規劃建設必要的人工溼地,淨化水質。

  第二十九條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溼地保護。投資建設或者修復溼地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優先在合理利用範圍內開發與溼地功能相適應的生態項目。

  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成員在集體土地上修復或者重建溼地,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第三十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溼地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因溼地保護給溼地相關權益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溼地生態保護補償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一 除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外,禁止在溼地內從事下列活動:

  (一)開(圍)墾、填埋或者排乾溼地;

  (二)擅自排放或者抽採溼地蓄水,截斷溼地與外圍的水系聯繫;永久性截斷溼地水源;

  (三)挖沙、採礦;

  (四)傾倒有毒有害物質、廢棄物、垃圾;

  (五)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遷徙通道、魚類等水生生物洄遊通道,獵捕、採集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濫採濫捕野生動植物;擅自撿拾、毀壞卵(蛋)或者採取滅絕性方式捕撈魚類以及其他水生生物;

  (六)引進外來物種;

  (七)破壞或者擅自挪動界標、標誌、監測設備等溼地保護設施;

  (八)擅自放牧、燒荒、砍伐林木、取土、排汙、放生;

  (九)其他破壞溼地及其生態功能的活動。

  第三十二條 溼地利用應當符合溼地保護規劃,不得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不得改變溼地生態系統基本功能,不得超出資源的再生能力或者給野生動植物物種造成永久性損害,根據自然條件和功能定位採取科普教育、生態旅遊、休閒健身等方式合理髮揮溼地的社會效益。

  第三十三條 國際重要溼地、國家重要溼地以及位於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溼地,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佔用或者改變用途。

  需要佔用省級重要溼地的,按照省有關規定執行。

  市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或者改變用途。因水利、能源、交通、環境保護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建設項目確需佔用的,應當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辦理規劃審批時應當徵求林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經依法批准佔用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的,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原則,負責恢復或者重建與所佔面積和質量相當的溼地。

  因防洪搶險等突發事件需要佔用溼地,或者涉及河流、湖泊、水庫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三十四條 因建設公益性設施或者進行其他活動需要臨時佔用溼地的,用地單位應當依法辦理相關手續,並提交經林業主管部門同意的溼地臨時佔用方案。

  臨時佔用方案應當明確臨時佔用溼地的範圍、期限、用途、相應的保護措施以及使用期滿後的修複方案等。

  臨時佔用溼地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二年。臨時佔用期限屆滿後,佔用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溼地修複方案及時修復。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五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溼地保護工作綜合考核制度,將溼地面積、溼地保護率、溼地生態狀況等作為對有關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生態保護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內容。

  第三十六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做好溼地的確權登記工作。

  第三十七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溼地保護規劃實施情況、溼地保護狀況進行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處理。

  第三十八條 林業主管部門應當開展溼地資源調查,建立健全溼地資源檔案,並會同有關部門建立重要溼地監測站點,定期開展溼地資源、溼地利用狀況和溼地生態系統的綜合評價,按照規定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九條 林業主管部門應當設立公開舉報電話,及時受理對破壞、侵佔溼地行為的舉報投訴。

  第四十條 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溼地執法協作機制,依法查處破壞、侵佔溼地的違法行為。

  第四十一條 溼地管護責任單位應當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加強溼地保護和相關活動管理,及時制止、報告破壞溼地的違法行為,並配合做好溼地保護執法工作。

  溼地保護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溼地管護責任單位保護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規定法律責任的,適用其規定。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命名、掛牌溼地公園的,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溼地內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溼地保護管理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按照下列規定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開(圍)墾、填埋溼地的,處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的罰款;擅自佔用溼地或者改變溼地用途的,按破壞面積處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的罰款;

  (二)挖沙、擅自取土的,處每立方米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三)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遷徙通道和魚類等水生生物洄遊通道的,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引進外來物種的,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擅自放生的,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五)破壞或者擅自挪動界標、標誌、監測設備等溼地保護設施的,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並依法賠償相應損失;

  (六)擅自放牧、燒荒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七)擅自撿拾、毀壞卵(蛋)或者採取滅絕性方式捕撈魚類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的,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八)擅自排放或者抽採溼地蓄水,截斷溼地與外圍的水系聯繫的,處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排乾溼地,永久性截斷溼地水源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臨時佔用溼地期限屆滿,佔用單位或者個人未按照溼地臨時佔用方案及時恢復的,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恢復;逾期未恢復或者拒不恢復的,由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恢復,所需費用由佔用單位或者個人承擔,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按照規定製定和組織實施溼地保護規劃的;

  (二)未依法採取溼地保護措施的;

  (三)違反溼地保護規劃,批准建設項目或者進行其他開發建設活動的;

  (四)發現違反溼地保護規定的行為不依法查處的;

  (五)對違法造成溼地嚴重汙染制止不力的;

  (六)擅自批准佔用溼地的;

  (七)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七條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的保護管理,《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已規定的,從其規定;未規定的,遵照本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相關焦點

  • 江蘇省溼地保護正步入正軌、跨上新臺階——立法3年,「大地之腎...
    不久前,蘇州市溼地保護管理站站長馮育青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溼地公約履約辦公室的邀請函,在2020年世界溼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他將領取中國綠化基金會頒發的「生態中國溼地保護示範獎」。蘇州獲獎,是江蘇溼地保護的一個縮影。溼地有「大地之腎」之稱。
  • ...汙染防治條例》明年3月起施行 各縣(市)區應公布禁止露天燒烤區域
    原標題:《昆明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明年3月起施行 各縣(市)區應公布禁止露天燒烤區域   近日,雲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
  • 《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明年起施行
    原標題:《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明年起施行   近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批准了《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 新修訂的《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將於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楊涇茂 張柏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該條例將於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 文告:烏魯木齊市溼地保護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溼地保護,恢復和發揮溼地生態功能,促進溼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溼地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溼地的規劃、保護、利用和監督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溼地,是指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天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節性的沼澤地、泥炭地、鹽澤地、灘涂、高山和凍原草甸或者水域地帶。  第三條 溼地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劃、保護優先、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
  • 明年3月起,昆明將施行這些規定……
    明年3月起,昆明將施行這些規定…… 2020-12-08 1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德州市扒雞保護與發展條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1日訊 12月21日,記者在德州市人大常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德州市扒雞保護與發展條例》於9月28日經德州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通過,11月27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批准,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 《大連市國土空間規劃條例》明年1月起施行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於強)昨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貫徹實施《大連市國土空間規劃條例》新聞發布會。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審議處、市自然資源局相關人員分別就《條例》的立法必要性、主要內容、主要亮點等作了解讀和介紹。
  • 直通人大|明年5月起施行!濟南生活垃圾分類將「有法可依」違者個人...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 日前,濟南市人大發布通報,《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2020年11月27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批准,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濟南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即將進入「有法可依」時代。
  • 《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吉林省政府新聞辦2020年12月17日召開《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已於2020年11月27日,經吉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報12月17日訊(記者劉姍姍 通訊員潘斯亮 霍曉)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省住建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林草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對《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進行政策解讀。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立足於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實際,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生態文明價值導向,明確堅持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貫徹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遵循預防為主、統籌規劃、空間管控、系統治理、全民共治、損害擔責的原則,為我省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法治保障,為相關專項地方性法規立、改、廢提供了基本遵循。
  • 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將施行
    本報來賓訊(記者/蒙進煌通訊員/唐林楨)12月20日,來賓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來賓市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成為來賓市頒布實施的首部地方性實體法規,也是來賓市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首部地方性實體法規。
  • @林區人 您有一份溼地保護條例請注意查收!
    黑龍江省溼地保護條例(2015年10月22日黑龍江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溼地保護,維護溼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促進溼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 《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明年起施行 守護好吉林的「綠水青山」
    只有同心同向,才能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同頻共振」真正做到青山常在,綠水常流,空氣常新!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員顧恩大介紹,《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一批新的法律法規2020年7月起施行 哪個你最關心?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題:一批新的法律法規7月起施行,哪個你最關心?  新華社記者白陽  進入7月,一批新的法律法規開始施行。公職人員行為監管更加嚴格、社區矯正工作從此有法可依、新森林法聚焦林業可持續發展……法治,讓社會治理更完善,讓你我生活更安心。
  • 成都三岔湖水環境保護條例施行 綠化控制帶禁止露營野炊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鄧文博  三岔湖位於成都東部新區核心地帶,240公裡湖岸線,溼地面積達3平方公裡,島類繁多,山、水、島交相輝映。作為能夠提升城市價值的生態本底,三岔湖水環境保護至關重要。
  • 《德州市扒雞保護與發展條例》公布 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觀博 見習記者 石健喆 通訊員 劉保鎮 德州報導  12月21日,德州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德州市扒雞保護與發展條例》相關情況,德州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德州市司法局、德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出席新聞發布會並介紹有關情況。
  • 《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7月1日起正式施行
    西安網訊 將於7月1日正式施行的《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中,保護秦嶺的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升級。《條例》將成為建設生態西安的重要法治保障。  秦嶺山體地形複雜,不同區域山體走向、起伏和村鎮布局差異很大,保護秦嶺必須堅持規劃引領。
  • 2019年,這些水處理相關政策和標準正式施行
    該標準於2019年3月1日起施行。(相關閱讀: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銅冶煉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範》)   地方層面:   《遼寧省水汙染防治條例》   《遼寧省水汙染防治條例》已由遼寧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於2018年11月28日通過,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 秦皇島長城保護條例9月施行,在長城上野炊野營最高罰一萬元
    秦皇島長城保護條例9月施行,在長城上野炊野營最高罰一萬元 2018-06-13 0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