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卿
責任編輯|晴寶
泡菜起源於哪裡?
這個問題可能會讓很多網友愣住。
畢竟提起泡菜,絕大多數人第一想到的便是韓國,因為在我們看過的韓劇中,最常出現的食物就是泡菜。
其實,泡菜的起源是在中國。
就在前不久,四川還制定了國際泡菜標準,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條消息一出,韓國網友就先不幹了,畢竟他們國家的招牌菜餚就是泡菜,隨後其他各省人民也「憤憤不平」:明明我們的泡菜也很好吃!
你還真別說,四川還真有制定泡菜國際標準的底氣!
01
四川人製作泡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就曾專門描述過四川人用白菜製作酸菜的方法,至今已有1500年,《周禮》中也曾記載過,早在三國時期四川便已經出現了專門用來做泡菜的罈子,這是全世界關於泡菜的最早記載。
在街頭巷尾的館子裡,時常會飄來陣陣清香,那是屬於泡菜獨有的味道,老客們往往門還沒有進,就在門口就大聲嚷嚷:「老闆,有莫得泡菜?」
店老闆們往往會特別大方的表示:「自己去舀一哈,吃好多舀好多。」
有人說,四川人的成人禮是從一壇泡菜開始的。
別以為只有老一輩的四川人才會自己做泡菜,其實在四川家家戶戶都有做泡菜的獨門秘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經久不衰。
如果你認為泡菜只是各種蔬菜,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雞爪、豬耳......無所不泡,才是四川泡菜的精髓。
不過如果要泡葷食,切記不要泡的太久,容易影響口感。
你可能第一次知道四川泡菜中居然有葷食的存在,但是泡椒鳳爪作為泡菜中葷食的代表,早已經聞名全國。
因為只是用鹽水進行簡單的浸泡,所以泡菜在外觀上還是保留了最原始的樣子。
但是口感上就有說頭了。
喜歡搭著其他菜餚一起吃,那就選擇調料菜,其中最常見的便是酸菜以及泡椒。
這可是在廚房裡「徵戰」多年的「老將」了,什麼酸菜魚、酸菜粉、酸菜炒肉絲......這些婦孺皆知的菜餚全是由調料菜製成的。
如果只是想要下飯吃,那就更加簡單了,來一份微辣酸脆的下飯菜,醃製入味的蘿蔔棵兒,爽口的芹菜條兒......只讓人「口水直下三千尺」。
喜歡脆爽的,那必須來一份滾水菜。
當然,四川人更喜歡稱它為「洗澡菜」。
第一次聽到的人一定滿臉問號,你們四川人居然這麼不將就用洗澡水做泡菜的嗎?那你可就誤會了四川人,其實這只是因為泡菜時間比較短,只需要一兩天,就像在水中泡了個澡,所以天生風趣幽默的四川人給它了這麼一個有趣的稱呼。
還有一種是深水菜,這可就需要你的耐心了,因為入味鹹酸的深水菜,就像上好的女兒紅一樣至少要等上半年。
想要分別自己吃的是深水菜還是泡澡菜,資深的「泡菜人」只需要看一眼原材料便可以知曉了,因為泡澡菜為了滿足一邊吃一邊泡的條件,選擇的材料幾乎都是可以生吃的,比如蘿蔔皮、萵苣條等,而深水菜就沒有這麼多條條框框了,想泡什麼就泡什麼。
全世界也只有四川對於泡菜有這麼多的研究,有這麼多的分類。
02
在全國各地街頭巷尾的家常菜館中,泡菜是一道常駐菜譜的美食。
甚至每年韓國都要從山東進口大量韓式風味泡菜。
雖然很多人喜歡拿四川泡菜與韓國泡菜進行對比,其實他們二者之間幾乎完全不同。
因為四川的是泡菜,而韓國更多的是「醃菜」。
四川泡菜在製作方式上更加講究「泡」,無論材料是什麼,萬變不離其宗的永遠是水,這才是泡菜的靈魂所在。
而韓國泡菜在做法上幾乎以醃製為主。
將淡黃的生薑剁碎,再撒上雪白的細鹽、白砂糖,最後與鮮紅的辣椒一起倒入糯米糊中熬製成獨特的醬料,最後再將這些醬料一層一層刷在白菜上,倒入泡菜缸中冷卻。
二者做法可以說是南轅北轍,完全不一樣。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四川泡菜與韓國泡菜是完全不同的。
不光是做法不同,二者之間的口感更是大相逕庭。
因為四川人做泡菜並喜歡不摻和過多的調味料,所以這樣做出來的泡菜基本上可以說是食物最返璞歸真的味道。
而韓國泡菜更多的是依賴於各種調味料的發酵,甜滋滋的白砂糖、鮮香的雞精、火辣辣的辣椒......各種調料互相融合,交織出更為豐富的口感。
而其他各地的泡菜那就更加五花八門了。
廣東人製作的泡菜就像他們的早茶一樣,永遠充滿著淡淡的味道,將各色的蔬菜水果一起倒入壇中反覆泡製三次,等到上桌時,清甜的泡菜一下子便能撫慰飢腸轆轆的五臟六腑。
而陝北的泡菜比起四川泡菜,最大的區別便是川人愛白酒,而陝北地區的人們更喜歡他們自己親手釀製的高粱酒。
03
自製泡菜想要好吃,是需要掌握訣竅的。
只有極少數人知道,讓四川泡菜「殺出重圍」的並不在做法,而是那一個平平無奇的泡菜罈。
如果你按照步驟做了一份泡菜,結果味道並不好吃,那基本上問題就出在了泡菜罈上。
一個上好的泡菜罈對於四川泡菜的口感來說至關重要。
只有老一輩的四川人才知道要如何挑選一個適合做泡菜的罈子,上好的泡菜罈需要選擇那些火候老,密封性以及釉質好的,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密封性。
如果密封性稍微差一點,那麼即使用再好的材料,製作出來的四川泡菜依舊缺那麼一絲挺脆擴爽的口感。
想要測試泡菜罈的密封性,方法也簡單。
只要沿著壇邊注入適量的清水,隨後再點燃幾張紙,放在壇裡並迅速密封,然後便可以觀察清水吸入壇中的速度了,速度越快證明密封性越好。
如果還不放心,可以輕輕敲打一下泡菜罈,嗡嗡聲越響說明質量越好。
除了泡菜罈以外,原材料的選擇也至關重要,拿白菜為例,最好選擇菜心還沒有成熟的白菜,這樣的白菜菜梗多菜心少,並且水分也不多,製成鹹菜後,口感會比較脆爽,酸味也會比其他種類更加濃厚。
最好買來的白菜先放置幾天,等到水分自然蒸發再進行醃製,不過也要注意把握好時間,要是放置太久,白菜不是壞掉了就是醃出來的泡菜口感發柴,那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醃製時候放的鹽量與醃製時間無關,主要還是為了「沙」出白菜的水分,一般情況下100斤白菜需要1斤鹽,以此類推就知道自己需要放多少鹽了。
溫度也是比較需要注意的一個點,五六度是最佳的溫度,氣溫過高會容易出現「白膜」,氣溫太低,就不太能夠醃製入味。
新手製作四川泡菜,經常會遇到「生花」的問題。
就是製作出來的泡菜表面會浮著一層白色的黴點,看到這個,也不用慌張,找雙乾淨的筷子將黴點撈出,再倒入適量的泡菜鹽以及白酒,最後將泡菜罈放在陰涼的地方,每天打開蓋子十分鐘,一到兩天後便可以改善。
當然如果發現泡菜發軟發臭,那就只能倒掉了。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生花」問題,也是非常簡單的。
只要在製作泡菜的時候小心筷子上不要粘上油膩,基本上就不會「生花」。
還需要注意的是,四川泡菜對於鹽的要求也是極高的。
韓國泡菜和其他省的泡菜基本上都是用最簡單的碘鹽,而四川泡菜卻需要使用不含碘的鹽,如果實在買不到,用大顆的粗鹽也可以替代。
04
曾經有人在網上問四川人:哪個牌子的泡菜最好吃。
所有四川人都表示當然是自己家手工做的泡菜最好吃!
要知道,全國400億的泡菜市場,光四川就佔了三分之一。
想要吃地道的四川泡菜,自然還是要去四川逛逛。
將白菜洗淨後摘掉爛葉,放在遮光避風的地方擱置一天後便可以開始製作泡菜了,先在泡菜罈中鋪上一層鹽,隨後一層白菜一層鹽,最後封蓋壓上三天後再倒入水,一直到水沒過白菜就可以了,等到三十天後就可以開蓋品嘗了。
常言道:全國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
眉山市一年的泡菜產值就接近全四川一年產值的一半。這麼大的產量,自然是因為眉山的泡菜實在是太好吃了!
眉山泡菜又名東坡泡菜。
因為唐代著名詩人蘇東坡的家鄉就在此處,在東坡故裡家家戶戶都會製作泡菜,並且因為這裡雨量充足,光照豐富,非常適合製作泡菜,所以眉山又被譽為「中國泡菜之鄉」。
如果真的不想去四川,又想吃到四川泡菜,當然也是有辦法的。
雖然存儲不易,但是還是有那麼幾個牌子深受食客們喜歡。
比如說——蜀逍餚。
在京東上就有專門的旗艦店,泡的種類比較單一,但是對於出門在外的四川人而言,這小小50元左右一罐的泡菜,就已經足夠安撫自己的鄉愁了。
而同樣以泡菜出名的老罈子,在其他各省的口碑極好。在淘寶網上有專門的旗艦店,2斤一袋,價格為35元。
誕生於「天府之國」的四川泡菜,雖然在全國各地並沒有那麼響亮的名聲。
但是對於四川人而言,這是他們最離不開的一口美食。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就曾為四川泡菜瘋狂打call,更是將四川泡菜作為舌尖3的開篇美食。
可別再只知道韓國泡菜了,不如來嘗一嘗口感脆生,回味無窮的四川泡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