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留學生萬字長文談離美回國原因:這終究不是我的國

2020-12-19 齊魯壹點

摘要:個體抉擇都是獨特的,一次採訪難以概述全貌。但這些真誠的口述實錄有一個共通點令人印象深刻——人才流動本質上是機遇的流動。

#編者按

中國赴美留學生是身處兩國人文交流最前沿的一個群體。從中國改革開放一路走到21世紀第三個十年即將展開,人們對留學目的、就業選擇、發展前景等問題的考量都在發生變化。誠然,個體抉擇都是獨特的,一次採訪難以概述全貌。但這些真誠的口述實錄有一個共通點令人印象深刻——人才流動本質上是機遇的流動。

2019年5月22日,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參加畢業典禮時拍照。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僅從其個人微信公號展示的留言中也可一窺端倪,有人表達共鳴,有人深入探討,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更多疑問。新華社記者與欒奕以及近來與她作出相同選擇的10名中國留學生聊了聊。

欒奕:我為何萬字長文記錄心聲

欒奕在文章中寫道,她選擇回國發展基於如下原因:美國在疫情中的表現打碎了「美國濾鏡」,她深感在美國社會難以獲得足夠共鳴和參與感,中美差距顯著縮小、中國在很多方面有優勢,她在中國獲得快樂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以下是部分採訪實錄:

文章發表後收穫了很多留言,我也因此結識了幾個有共鳴的新朋友。當然,也有身在美國的朋友認為我的看法太片面了。

我決定回國發展,但並不否定留學的價值。對有條件出國並還在糾結的朋友,我認為留學經歷還是很寶貴,能在眼界、學識、能力、英語等方面飛速成長。我也相信,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留學生會學成歸國,用所學知識和國際視野建設祖國。還有一個小建議,在出國讀研前不妨先試著留一年在國內實習,對探索職業方向更有幫助。

每個留學生其實都是中美人文交流最小的載體。如果雙方足夠真誠、包容、友善,留學生與當地人的交流對兩國人民增進相互理解非常有益。

今年因為疫情應對不力、反種族歧視運動、美國大選等事件,我目睹了美國應對危機方式的欠缺,直觀感受到美國社會的撕裂,體驗到少數族裔受歧視之嚴重,加之美國身為大國卻對外「甩鍋」、放任疫情蔓延等不負責任的做法,徹底打碎了心中早前所謂的「美國濾鏡」,也是促成我決心回國的一個原因。

決定回國關鍵詞:

機遇、疫情、籤證、「濾鏡」破裂、種族歧視

新華社記者還採訪了10名有在美國學習工作經歷、近期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他們中最短的在美國待了4年,最長則有10年之久,專業方向包括教育、金融、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烹飪、生物等。其中8人於2020年回國,各有一人2018年和2019年回國。

為何回國發展?每個人都列舉了不只一個理由。其中,6人提到美國疫情嚴峻、抗疫表現差勁,4人提到籤證政策「卡」人,3人提到包括華裔在內少數族裔受歧視或遭遇隱形「天花板」,3人提到目睹種種社會問題而致「美國濾鏡」破裂。所有人都提到了一個詞——機遇。或感到美國發展機遇不足,或憧憬中國國內發展機遇,都是促成他們決心回國的一大因素。

在美國從高中讀到大學的小沈說,總覺得在國外有一層透明「天花板」,長期來看整體發展機會不如國內好,加之文化有差異,個人感覺與其在美國工作兩年鍍一層所謂的「金」,不如早些回國發展。

一名在美學習6年、原本打算繼續攻讀政治學博士的留學生回憶說,早在今年2月,他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能聽到「隆隆響的咳嗽聲」。他當時十分關注祖國的抗疫工作,很多新聞都令他深受感動,美國的疫情應對方式加劇了他的危機感。據他本人觀察,美國種族矛盾根深蒂固,階級對立日益尖銳,經濟危機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反觀中國,每一次回國探親都對國家蒸蒸日上、城市發展迅速、人民精神面貌變化印象深刻。

在美國學習兩年、工作4年、留名Terry的留學生說,過去4年來目睹了美國階級之間、種族之間隔閡日益加大,一個辦公室裡就能聽到不同派別的人為一個政策而爭吵;還感受到美國社會對亞裔的偏見和歧視很深;決定離開美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當地經濟至上、大選至上甚至漠視生命的種種防疫政策令人失望。

11月18日,行人走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在美國求學7年的楊修武提到,包括他所處的紐約在內,感覺美國社會效率整體偏低,創業、工作節奏較慢,年輕人整體拼勁不足。

劉春吾在美國畢業後有在聯合國的工作經歷。她認為,聯合國中國籍中高層職員相對較少,反觀國內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才能,她所投身的教育行業正蓬勃發展,期待對社會有所貢獻。

留名Cara的留學生說,自己今年抽中H1B籤證但沒通過審核,美國收緊籤證政策而致拒籤率飆升,個人覺得留美職業前景艱難,對比國內的日新月異尤其感到不滿足,加之身為獨生子女想更好支持家人,決定回國發展,但相信在美經歷對個人有提升。

留名Grace的留學生說,雖然在紐約已過上不錯的白領生活,但即將三十而立還是想回國「闖一把」。即使在經濟發達的紐約,十年間區別都不會很大,與中國發展速度不在一個量級。此外,文化障礙存在,大部分留學生還是在抱團取暖,沒有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這終究不是我的國」。

4月2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人們在林肯紀念堂附近運動休閒。美國總統川普當天籤署行政令,即日起60天內暫停部分外國人移民美國。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在美國學習和工作達十年之久的Wanjing說,因籤證政策,職業選擇和晉升都受身份限制,她認為最重要的是有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看到近幾年中國醫藥行業蓬勃發展,希望回來迎接這些機遇。

在美國學習和工作9年的侯穎捷說,籤證因疫情之故未能續籤,趁機選擇回深圳一家自己青睞的餐廳謀職。

在美國學習烹飪並有過在米其林三星餐廳工作經歷的一名留學生說,因為疫情暴發,自主創業的餐廳被迫停工,今年看到大量打砸搶行為,也看到了對華人的歧視行為,加上美國疫情久久得不到控制,經濟形勢並不好,因此決定回國重新開始。

資料圖:幾名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上。新華社發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會變,需要有愛國之心和國際視野的人才參與國家建設。對年輕人來說,中國好,世界好,個體發展才更有保障,個人抱負才更有機會實現,進而對社會作出貢獻。機遇的流動,人才的流動,歸根結底應追求共贏。

相關焦點

  • 這些留學生講述為何離開美國回國發展
    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僅從其個人微信公號展示的留言中也可一窺端倪,有人表達共鳴,有人深入探討,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更多疑問。新華社記者與欒奕以及近來與她作出相同選擇的10名中國留學生聊了聊。
  • 1.5萬小留學生要回國,留學英國還有這層原因,網友:不值得同情
    別裝了,就這文化水平,太丟人了!這也不難理解,小留學生的媽媽為什麼會拿「仇富」來怒懟網友了,因為在她的心中,有錢代表一切,高人一等。在《他鄉的童年》中,記者周軼君採訪了部分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還要有見識,因為我們有太多獨善其身的例子,現在大家希望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有這個意識去參與社會,而不是只看見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關於英國教育中最好的部分是哪些?英國威斯敏斯特私立學校校長說了這樣一番話:「你為他人做了什麼,這六個詞不僅改變了我的人生,也是我每天起床開始一天的動力。」
  • 萬字長文告訴你:烤箱、蒸箱、蒸烤箱、水波爐到底怎麼選
    萬字長文告訴你:烤箱、蒸箱、蒸烤箱、水波爐到底怎麼選3、上下都有熱管,最好有上下獨立溫控,沒有獨立溫控的話,一定要有熱風循環系統。之前我發烤箱菜譜的時候,有些值友就來問我,說,我的烤箱沒有上下獨立溫控,只有熱風循環,怎麼設置呢?我就回答了,有熱風循環不是更好?
  • 怕給祖國添麻煩不敢回國?社工一句話,身在異國女留學生感動落淚
    但是,最近很多外國入境被確診的病例逐漸增多,這讓本來就神經緊張的國人再次繃緊了心弦。近幾日,媒體相繼報導一些從境外回國人員不聽從安排,甚至做出一些讓人無法接受的舉動。自以為是、自私自利、沒有公德心成為這些帶著「海龜」光環的人代名詞。形勢依然嚴峻,國家的包容可以接受你回家,但是不能容忍你浪費資源,踐踏公德。
  • 19歲英國女留學生乘機回浙江,咳嗽後一查慌了!留學生要不要回國...
    今天上午,廣州市衛健委對這三例輸入病例進行了詳情通報。其中19歲英國留學生經泰國回浙江,途經廣州後確診引發關注。浙江女留學生從英國回國途徑廣州核酸檢測陽性沈某,女,19歲,浙江寧波人,英國留學生。沈某從英國經泰國回浙江,途經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入境,送院隔離觀察後確診。
  • 義大利中國留學生自述:疫情洶湧,我為什麼沒有回國
    其中要寫明自己的住址、身份信息以及出門的原因。義大利規定,非必要原因不允許出門。所以,如果在街上碰到警察,他們是有權盤問你的。  即便如此,往常熱鬧的港口,現在也基本上看不到什麼人了。疫情前的熱那亞。受訪者供圖  根據義大利的規定,現在城市裡只有藥店和超市還正常開門。聽其他留學生朋友說,超市倒是還有東西。
  • 為何大家現在如此反對接小留學生回國?原因讓人淚目
    為何大家現在如此反對接小留學生回國?原因讓人淚目如果不是國外疫情的迅速蔓延,可能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在英國有數量如此眾多的中國中小學生留學。現在英國受疫情影響,也做了學校無限期停課的處理,並且取消了本國2020年的中高考。
  • 「我們不是仇富」,小留學生回國難背後,有值得所有人反思的內幕
    我覺得一個理性客觀的態度很重要,同時這次的事情,應該讓大部分人深刻的反思一下。一:孩子是無辜的,家長是「披著洋皮的」這1.5萬小留學生,到底要不要接回國?我覺得在深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搞清楚留學事件的本質,簡單來說,這些孩子是主動選擇留學國外的,還是被家長左右的?
  •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留學生不願回國?
    其實留學生是否願意回國這個問題,現在網上的關注度還是非常高的,但是我們也應該好好思考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留學生不願回國呢?其實對於出國留學這件事情,在之前很多人都是非常嚮往和佩服的。現在只要你兜裡面有錢,那想去那個國家遊玩都是可以的,不過在很多家長的思想裡面,他們就會認為國外的教育要比國內好,所以就會讓自己的孩子出國留學,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留學生,在外國生活過之後都不願意回國了呢?
  • 留學生回國新政正式實施:這4類人可直接落戶上海
    四類留學生可直接落戶根據新版《留學回國人員申辦上海常住戶口實施細則》,以下1-4類留學生,繳納社保和個稅6個月,按照上海的平均工資,可以申請直接落戶(本科境外累計學習天數要求從1年增加為2年,碩士不低於半年)。
  • 那些在義大利的留學生如何了?有人收到鼓勵,有人選擇回國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家永遠是在外流浪的遊子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因為這裡有著他們的根,有著生養他們的水土。身為留學生的她們在這個時候收到了隔壁鄰居帶來的暖意:「hello,我是你們隔壁的大姐姐,我們鄰居好久了,我只知道你們是留學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孩子,人在異國他鄉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怕你們這些孩子沒有買夠吃的,從家裡拿了一點給你們,我們一起加油!」
  • 張文宏提醒回國留學生:路上吃的不是方便麵也不是餅乾,而是它!
    最近雖然國內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國外留學生大批返回,入境帶來的感染,讓我們不得不又重新緊張起來。很多留學生回國的飛機上十幾個小時,不敢摘口罩,不敢吃東西,一直餓著回到國內,有的人到了國內,一下飛機就餓得要暈過去了,張博士在記者發布會上,鄭重的提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這樣餓著只會讓身體的抵抗力低下,更不能有效的抵抗病毒。
  • 海外疫情越發嚴重 蘇州留學生,回不回國這是個問題
    記者 宋潔婷近日,海外多國新冠肺炎疫情變得愈發嚴重,近日,海外多國新冠肺炎疫情變得愈發嚴重,海外留學生的安全問題引發全社會關注。兒行千裡母擔憂,眾多蘇州留學生家長連日來更是神經緊繃,24小時不關機,以便兒行千裡母擔憂,眾多蘇州留學生家長連日來更是神經緊繃,小時不關機,隨時與身處海外的孩子取得聯繫。
  • 韓國留學生退學回國怎麼學歷認證?
    韓國留學退學可能有很多原因,一些同學會選擇申請其他國家,也有同學決定回國發展。回國就需要完成學歷認證才行,那麼韓國留學生退學回國怎麼學歷認證呢?「許多中國高中生只考了託福、雅思等語言成績就出國留學,結果出國後無法適應國外講授,跟不上課程進度,社交圈太窄,很難融入國外精彩大學生活……」這些問題的出現讓我們看到,考出一個高分成功留學不代表就能留學成功。
  • 義大利留學生回國路:為了回家 我先去了趟非洲
    疫情加劇、實行「封城」措施、醫療資源吃緊,這些狀況讓不少在義大利的華人、留學生擔憂,選擇回國。各國減少義大利航班和加強入境限制措施,導致留學生回國行程充滿了不確定性。為了回家,我先去了趟非洲一名在都靈讀書姓張的學生,原本計劃2月底就回重慶,但考慮到3月13日要續居留按手印,就耽擱了下來。「家人很擔心,一直刷新疫情的消息,催促我回國。」
  • 棕櫚大道留學 丨 疫情當下,留學生回國及不回國注意事項
    #棕櫚大道說:近兩周,中國內地的疫情好不容易得到控制,海外多國的疫情形勢卻逐漸升級。在國外疫情日益嚴峻的情況下,許多留學生都產生了回國避難的念頭。但是留學生究竟該不該回國呢?01 海外留學生該不該回國?針對留學生應不應該回國,微博上的許多網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女大學生瞞父母遊13國,回國後發熱被隔離,該被學校記過處分嗎?
    但該女大學生仍被送到醫院住院,據醫院工作人員介紹:「這只能說明她目前沒有被新冠病毒感染,理論上來說是這樣的。但她有肺炎,是其他原因導致的,還需要(留院)治療」目前該女大學生仍在隔離和治療期間。該事件一級爆料,「女大學瞞父母遊遍13國回國後發熱被隔離」,馬上就衝上了熱搜,而且還是熱搜榜第一名。3月12日,女大學生學校相關負責人對新聞媒體稱:「她瞞著學校去的。對老師說回家了,對家長說在深圳打工。她被隔離後,我們才知道她去了哪裡。」
  • 留學生猥褻女學生被遣送回國,稱前途被毀
    與之相反,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卻開始喜歡到中國來留學。除了入學門檻相對較低之外,國內的高校對留學生一般會持以歡迎和照顧的態度,不但給留學生配備條件更好的公寓,某些高校甚至還會為留學生配備伴讀,幫助留學生迅速的融入生活和學習當中。但是隨著擴招,也帶來了不少問題。7月31日,河北工程大學一女學生遭留學生猥褻。
  • 我們和剛結束隔離的留學生,聊了聊他們回國前後的48小時
    (截至4月16日17:06,微博話題討論閱讀數達6.4億)並且這並不是2020年3月以來社會公眾對於留學生回國的唯一討論,更不是最激烈的一次。因為她在法蘭克福的這一學期剛好在3月份結束,租房也在3月到期,再加上當地人不重視疫情也不戴口罩的「客觀環境」,以及歐洲疫情快速爆發的節奏,一系列因素讓她的回國變成了一件「板上釘釘」的事情——這不是「有爭議」就能改變的。
  • 常青藤轉985 州立轉211:留學生可否轉學回國?
    「隨著機票價格逐漸平穩,選擇返校上學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可能會增加。」李娟給出判斷,即便能夠順利返校,中國留學生還面臨一個新問題,「因為疫情防控政策,很多美國高校的宿舍正在進行改造,由2人間改造成1人間。留學生返校後可能申請不到宿舍,不得不在外租房,這是他們應該考慮的經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