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領跑全國!多個縣(市、區)和個人獲表彰

2020-12-05 浙江在線

2020-11-30 20:28 |浙江農業農村

  近日,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交流活動在重慶舉辦,活動發布了《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浙江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為68.8%,居全國第一,遠超過全國36.0%、東部地區41.3%的發展水平,高出第二名17.8個百分點,在發展環境、基礎支撐、生產信息化、經營信息化、鄉村治理信息化、服務信息化等六大方面均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活動通報了評價工作結果。浙江德清、長興、平湖、桐鄉等20個縣(市、區)獲評「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佔全國100個先進縣的五分之一,數量為全國各省(區、市)之首。浙江省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中心獲評「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工作優秀組織單位」,王兵等10人榮獲「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農寶

  「農寶」帶你看看都有哪些縣(市、區)和個人獲獎~~

  編輯:徐慧芳

  責編:裘雲峰

1606739313000

相關焦點

  • 渭南市榮獲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表彰
    (記者:師露 通訊員:劉小媛)近日,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公布了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工作結果,合陽縣獲得「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榮譽稱號;渭南市農業農村局劉亞平、大荔縣農業農村局張國華獲得「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 精河縣獲評「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
    近日,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在重慶市舉辦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交流活動。會議總結2019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情況,展望研討十四五」期間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形勢。精河縣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
  • 枝江這些集體和個人獲省級表彰
    枝江這些集體和個人獲省級表彰 2020-12-30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吉林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創新體制機制,縣域發展活力有效釋放  深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賦予擴權強縣改革縣(市)政府地級市政府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著眼建設中等城市目標,推動梅河口、公主嶺兩個擴權強縣改革試點市建立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直接對省的管理體制,兩市成為我省縣域改革發展排頭兵。
  • 儋州榮獲全國「最具農業投資價值縣(區)」稱號!
    近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在11月14日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上,儋州獲評「最具農業投資價值縣(區)」稱號。  儋州獲評「最具農業投資價值縣(區)」稱號。  「獲評此稱號,意味著我市農業發展在科學發展規劃、投資環境、農業資源、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為現代農業建設招商引資提供了契機,有力促進全市現代農業發展。」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劉易均說。
  • 嘉興3縣(市、區)成為省級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日前,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了省級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創建名單,嘉興3縣(市、區)名列其中,分別為——南湖區、桐鄉市、嘉善縣據介紹,此次全省共有17個縣(市、區)被列入省級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創建名單。
  • 貴州省10縣(市、區)入圍全國中小城市百強榜單
    10月9日,2017年度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區等10項榜單發布,我省仁懷市、盤州市、南明區、雲巖區、都勻市、鐘山區、觀山湖區、興義市、匯川區、凱裡市10個縣(市、區)及茅臺鎮分別入圍,較上年增加都勻市、興義市、匯川區、凱裡市等4個縣(市、區)。這是我省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取得的可喜成果。
  • 山西:撤銷太谷縣 設立晉中市太谷區
    12月9日,(山西)省政府正式對外宣布了晉中市太谷縣撤縣設區的消息。晉中市迎來了第二個區,此前,晉中市只有一個區,即榆次區。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來自省民政廳的消息《國務院批覆同意晉中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稱,「近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我省晉中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太谷縣,設立晉中市太谷區,行政區域管轄範圍和政府駐地不變。」太谷縣位於我省中部,隸屬晉中市管轄,總面積1050平方公裡,轄3鎮6鄉3個城區198個行政村,32萬人口。
  • 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開幕 一畝田獲數字農業先鋒企業獎
    12月12日,以「數字農業·智引未來」為主題的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於廣州現代農業技術與裝備示範基地開幕。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廣德福、廣東省委常委葉貞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副廳長陳東等領導視察一畝田展臺,充分肯定平臺以大宗農產品流通的數據化改造,推動數字農業發展的努力。
  • 「第十屆縣域會」專題七:發展數字經濟,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深入探討數字農業未來發展趨勢,了解農業數字經濟發展模式,挖掘數字農業經濟潛力,更好地利用數位技術繼續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賦能加力,為各地「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借鑑經驗及方向預判,特舉辦本次研討會。研討會由主題報告和圓桌會議兩個環節組成。
  • 2020中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榜單出爐 長沙縣位列第四
    星辰在線12月16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柳佳路 通訊員 胡曉 )12月16日,中郡研究所·第二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榜單發布,長沙縣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位列第四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穩居前五位、首次獲評縣域發展質量優等級縣市。
  • 河北3個縣(區)獲選全國十佳稱號
    :28:08 來源: 河北新聞網 舉報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日前,首屆全國功能農業發展大會暨功能農業產業招商推介會在江蘇南京市成功舉辦
  • 白皮書稱「兩湖一河」領跑中部六省縣域經濟發展
    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18中國中部縣域經濟百強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27日正式發布。白皮書顯示,我國中部縣域經濟呈現非均衡增長和不平衡增長態勢。其中,「兩湖一河」領跑中部縣域。河南、湖南、湖北分別佔中部百強34席、25席和18席,安徽以15席緊隨其後,江西、山西分別佔7席和1席。
  • 回良玉為全國糧食生產和扶貧先進單位和個人頒獎
    這是回良玉接見先進單位代表和先進個人。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28日分別出席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表彰活動以及中央國家機關等單位定點扶貧和東西扶貧協作先進表彰活動。他向獲獎單位和個人表示祝賀,勉勵他們珍惜榮譽,發揚成績,再接再厲,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再立新功,為新階段扶貧開發和貧困地區災後重建做出新貢獻。
  • 關於做好2019年我省受表彰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
    各設區市民宗局:2019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我省11個先進單位和15個先進個人分別被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為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做好我省受表彰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先進事跡宣傳報導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編發一期《江蘇民族宗教》專刊,集中報導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的先進事跡。二、省民宗委門戶網站開設宣傳專欄,按先集體後個人的順序,以每周一個集體或個人的頻次進行宣傳推介。
  • 漢中這幾個縣被省政府通報表彰!
    漢中這幾個縣被省政府通報表彰!10月13日陝西省政府網站發布《關於表彰2019年度全省踐行新發展理念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先進縣(市、區)的通報》分別公布了>2019年度「十強縣」「五強區」「爭先進位縣」「爭先進位區」「現代農業強縣」「新型工業強縣」「生態建設強縣」名單我市6縣上榜!
  • 南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0.6億元 上榜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強縣
    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0日電(李果 白剛)近日,四川省委辦公廳印發《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揚2019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強縣(市、區)、先進縣(市、區)和進步縣
  • 瀏陽:縣域經濟百強 躋身全國第9、「A+優等」的背後
    彭紅霞 攝■ 王文隆 林湘國 胡吉星 羅曉芳12月16日,全國縣域經濟專業研究機構、社會智庫中郡研究所發布了《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揭曉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縣市等監測評價結果。
  • 領跑——長沙縣的明天、今天和昨天
    1至10月,長沙縣(含經開區)完成進出口總額54.51億美元,同比增長62.3%。增長速度較全省高出31.9個百分點,高出全國46.2個百分點! 這一次,長沙縣憑什麼又領跑?區縣一體,以黨建為引領,長沙縣人才創新創業政策覆蓋長沙經開區,長沙經開區人才政策延伸至長沙縣,按區域範圍或政策類別組織實施。為落實市人才新政,對縣域範圍內的人才,不論在經開區還是在長沙縣創業就業,縣區人才窗口都可以受理相關業務,確保人才「只跑一趟路、只進一張門」。縣區人才服務窗口受理量和補貼人數、金額均居各區縣(市)首位。
  • 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振興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大家都知道,我省地處京津冀區域的核心地帶,居住人口眾多,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具有巨大的消費市場,交通四通發達,是連通東北、西北、華中、華東地區的重要區域,發揮這些優勢,以食品產業強縣推進食品產業強省建設,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重要決策部署的重要措施。為此,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四部門聯合開展了河北省食品產業強縣(市、區)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