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縣域會」專題七:發展數字經濟,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2020-12-17 中農富通長三角規劃所

2020年11月20日,第十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專題研討會七「發展數字經濟,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研討會成功舉行。研討會由北京市通州區農業農村局、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北京中農富興農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本次研討會以線上形式開展,央視新聞、新浪、百度,今日頭條等媒體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直播。據統計,截止到研討會結束共81.7萬餘人次在線觀看。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發達國家已把數字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將推進經濟數位化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而在我國,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助推器。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深入探討數字農業未來發展趨勢,了解農業數字經濟發展模式,挖掘數字農業經濟潛力,更好地利用數位技術繼續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賦能加力,為各地「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借鑑經驗及方向預判,特舉辦本次研討會。研討會由主題報告和圓桌會議兩個環節組成。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民贊主持,邀請了來自農業農村部、國家農業信息工程中心、復旦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等知名專家和教授共同圍繞「發展數字經濟,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專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在主題演講環節,農業農村部工程建設服務中心處長牛明雷作了「新基建政策機遇下的數字農業建設」的主題報告,詳細介紹了農業農村部數字農業試點項目的發展過程、實施重點、申報要求等內容,明確了未來數字農業建設的重點發展方向。牛處長表示,以縣域為主體申報的數字農業應用推廣示範基地項目是農業農村部數字農業建設的重要抓手,對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將是鄉村建設投資的熱點領域。

復旦大學信息與電氣學院教授朱揚勇作了「農業大數據發展重點與趨勢」的主題報告,從大數據的理論知識、數據驅動型的產業創新實例入手,深入探討了農業如何進行數位化轉型,大數據如何解決農民、政府、科學家、消費者和流通環節的需求、提升農業競爭力,充分運用大數據理念和技術創新工作的思路和辦法,推進大數據與現代農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各領域的融合應用,提高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監測能力的水平,更好服務政府部門決策和市場生產經營決策。

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元勝作了「智慧農業園區建設與數字經濟模式探索」的主題報告,針對農業園區,尤其是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數字農業的背景、問題、趨勢進行了分析,並以房山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例詳細闡述了智慧農業園區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的建設重點、具體做法和推廣實施情況,圍繞生產、加工、科技、營銷等各個方面充分發揮智慧園區在技術集成、產業融合、創業平臺、核心輻射等功能作用,具有很強的現實參考意義。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所長趙博作了「智能農機傳感、控制及裝備應用」的主題報告,從智能農機的運行要素和關鍵環節出發,介紹了耕種管收全程智能農機、播種施肥精準作業、植保智能作業、收穫精準作業的傳感和控制系統的最新研發進展及技術應用現狀,並指出農業大數據在智能農機上的應用和農業機械的群體智能作業將是未來智能農機的發展方向。

本次研討會的下半場是圓桌會議環節,包括兩個主題。圓桌會議1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夏英主持,會議圍繞「生產性社會化服務平臺助推現代農業發展」這一主題展開討論。特邀嘉賓有南京數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馮欣欣、新華網溯源中國技術總監葛振斌和北京中農富興農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佳。各位嘉賓分別結合自身企業的業務板塊和實踐經驗就存在問題及發展模式交流探討,內容涵蓋了農業生產智能管理、農產品質量追溯、溫室數字智能系統、縣域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等方面,為我們分享了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智能農業平臺生產在實際生產中的具體做法。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在國家大力支持和鼓勵青年返鄉創業的背景下,企業應積極吸納這些鄉村新生力量,肩負起探索解決農業農村傳統領域的現代化改造升級問題,以新技術應用解決行業痛點,助力鄉村振興。

圓桌會議2中農富通鄉村產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白春明主持,會議圍繞「市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推進模式」這一主題展開討論。特邀嘉賓有豐信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董金峰、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信息化推進處調研員劉建平、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吳建偉、聯通(山西)產業網際網路有限公司運城分公司總經理張連爭、北京興農豐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張俊青。各位嘉賓分別從理論到實踐,結合具體案例,為我們分享了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的建設成果、全產業鏈精細管控,農業信息化項目介紹和推廣運營模式、鄉村經濟體與生產關係等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推進現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模式等。與會嘉賓的探討指出,農業專業社會化服務、返鄉創業新農人、全產業鏈大數據的建設以及智慧園區建成後的運營管理等方面都對縣域層面的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具有很大影響。

本次研討會共進行了四個主題演講報告和兩個圓桌會議,精彩紛呈,對推動數字農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相信數位化技術與農業的聯動發展,將會孵化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在新形勢下找到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新路徑。

本次研討會是第十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的最後一場。在第十屆縣域會七天的議程中,共舉辦了一個主會場報告、七個分論壇報告、三場雲參觀,發布了7個研究報告和書籍,來自農業行業的業界夥伴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領導,以及從事農業領域政府官員領導,給我們帶來了各個層面、各個角度的理論和實踐分享,獲得了線上和線下接近1334.8萬餘人次的參與。

農業將大家聚在一起,在縣域會的平臺共同探討行業發展問題,希望為新形勢下我國農業農村的發展提供更多思路。

本屆縣域會圓滿落下帷幕,明年再見!

後續將持續報導會議精彩發言,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精河縣獲評「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
    近日,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在重慶市舉辦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交流活動。會議總結2019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情況,展望研討十四五」期間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形勢。精河縣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
  • 渭南市榮獲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表彰
    (記者:師露 通訊員:劉小媛)近日,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公布了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工作結果,合陽縣獲得「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榮譽稱號;渭南市農業農村局劉亞平、大荔縣農業農村局張國華獲得「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 2019.01: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統計測度
    未來需要根據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整體部署,繼續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加大產業融合、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力度,努力補齊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人力資本短板,統籌高效管理財政支農資金,建立健全現代化農業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加快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
  • 李國英在南陵縣蕪湖縣調研 大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安徽日報報導 12月1日至2日,省長李國英到南陵縣、蕪湖縣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及省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特色製造、提升產業鏈水平,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南陵縣國家級快遞科技創新試驗基地,李國英重點考察了中通快遞、中科微至等快遞物流智能裝備製造項目,對該縣搶抓電商發展機遇、培育物流裝備製造特色產業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要求既要貫通上下遊產業鏈,又要提升服務集成能力,加快形成產業集群。
  • 吉林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發展新動能不斷湧現  各縣(市)圍繞一產抓特色、二產抓提升、三產抓拓展,著力推動優勢傳統產業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雙輪驅動」,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和服務業轉型升級,做好無中生有、有中生新兩篇大文章,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加速構建,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以增量帶動和補鏈強鏈提升傳統動力。
  • 經濟日報社社長張小影:數字經濟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相成/攝「當今世界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到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誰引領了數字經濟,誰就掌握了新一輪發展的主動權。」張小影表示,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到新時代,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對於拓寬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正在從跟跑者、並跑者逐漸的變成領跑者。
  • 北鬥+數字農業 平湖探索智慧農業發展新路徑
    日前,面向農業的北鬥高精度差分地面站在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一臺臺無人駕駛的植保無人駕駛機器人、農產品無人運載車在園區內和作物間行走自如,猶如美國科幻大片中的場景,如今,在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綠跡科技農業園區內即可看到。
  • 以縣域經濟大發展 推動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著力把法庫縣打造成為『遼寧重要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瀋陽新興建材產業基地、市民慢生活的休閒之都、瀋陽北部生態涵養區』,切實以縣域經濟大發展推動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聚焦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打造以陶瓷為主的現代建材產業,持續推進高端化、綠色化、品牌化、智能化,著眼延鏈、補鏈、強鏈,融合創新鏈、金融鏈、物流鏈、人才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積極利用數字經濟為陶瓷建材產業賦能,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  打造市民慢生活的休閒之都。
  • 內江市威遠縣:工業挑大梁 建設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剛剛過去的5年,威遠在發展的長卷裡寫下濃重的一筆。錨定產業發展這一基準航線,「十三五」期間威遠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聚力發展特色農業優勢產業,大力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現代服務業發展引擎,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  發展再上臺階,再造一個產業威遠風帆正高揚,為建設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夯基壘臺。
  • 西充將「數字」與「實體」融合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高效發展
    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日電 (吳平華 馬玉竹)「為鼓勵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將積極招引科技型企業,把數字經濟作為培育新動能。」西充縣相關負責人3月1日告訴記者,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努力實現「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高效發展。
  • 「十四五規劃建議第二彈」又有9個省份公布農業農村發展重點
    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生態種養模式,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用地安全利用。健全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實施新一輪縣域經濟提升行動,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高質量打造一批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強鎮強村。培育「廣西好嘢」等農業品牌,強化品牌營銷。
  • 我省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領跑全國!多個縣(市、區)和個人獲表彰
    2020-11-30 20:28 |浙江農業農村
  • 民生智庫 | 從中國數字鄉村發展,看智慧農業未來走向
    發布《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組織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初見成效,農業生產數位化水平不斷提高,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鄉村治理數位化水平大幅提升,鄉村信息服務更加完善,智慧綠色鄉村建設穩步推進,鄉村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網絡扶貧取得明顯成效。
  • 山東魚臺:品牌戰略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
    正在清理藕塘的魚臺縣潤輝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基地負責人宋豔輝說。李閣鎮馳潤「稻蝦共作」示範園水稻機械化收割現場為進一步全方位打造「魚臺龍蝦」品牌,魚臺縣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完成了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加強科研院所合作,制定完善技術規程;推廣稻(藕)蝦共作生態養殖模式,積極扶持龍蝦加工企業發展;成功舉辦四屆中國濟寧魚臺龍蝦節、三屆中國魚臺優質綠色稻米發展論壇、兩屆中國濟寧魚臺杞柳博覽會、中國魚臺毛木耳產業發展大會及
  • 改革開放40周年郫都探索(1)|邁向高質量發展 引擎區域經濟新動能
    央廣網成都8月16日消息(記者 劉濤 通訊員 劉剛鈺)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成都郫都區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  從重視傳統產業數量、體量的單一模式,到全面堅持新發展理念的當下,郫都區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提出,加快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優化提升都市現代農業,打造「創客郫都」升級版的新舉措。
  • 安徽縣域經濟實證分析與發展研究
    「縣域經濟」概念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以後,已被正式列入國家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範疇。安徽是農業大省,全省人口絕大多數在縣域,縣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省經濟的整體實力和發展水平。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是加快崛起進程、構建和諧安徽、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
  • 【西寧市】湟中縣域經濟發展情況
    湟中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準確把握縣域經濟階段性發展特點和規律,提出了依託優勢發揮特色,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大項目建設和投資力度,狠抓園區建設的工作思路,縣域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 話城市主城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探索東坡實踐奧秘
    11月25日,全省城市主城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眉山市東坡區召開。會議總結了全省城市主城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及規律,共同探討了城市主城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措施,探索研究了城市主城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 縣域擁抱「直播經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商報記者 蘇田田 張劍峰 通訊員 許藝燕 今年以來,隨著直播電商的愈發火爆,泉州各縣市紛紛大力發展直播電商,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近期,隨著石獅市被授予「中國直播電商發展示範城市」稱號、安溪縣農產品電商直播電商銷售位居全國縣域第二位,直播電商正以其獨有特質為泉州各縣市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 防城區農業發展新動能基本成形-廣西新聞網
    2019年10月08日 18:10 來源:防城港日報 編輯:賓士雄 防城港日報防城訊(記者 李映武) 針對鄉鎮較多、農村人口較多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