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數字農業 平湖探索智慧農業發展新路徑

2020-12-18 央廣網

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系統的正式開通,如何讓北鬥衛星「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成為各界關心的話題,「北鬥+」概念也開始「火」起來。

日前,面向農業的北鬥高精度差分地面站在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

一臺臺無人駕駛的植保無人駕駛機器人、農產品無人運載車在園區內和作物間行走自如,猶如美國科幻大片中的場景,如今,在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綠跡科技農業園區內即可看到。

綠跡農業是浙江省第一批機器換人的數位化農業企業,「北鬥」地面站的建立,對企業的農業數位化、精細化操作如虎添翼,開啟探索智慧農業發展新路徑。

一排排白色的鋼結構大棚,看似稀疏平常,其實裡面可是暗藏玄機!

「測繪農場高精度地圖,並通過北鬥站提供的差分信息及時準確的提供定位信息,再優化系統配比,對場地、設備和人員進行優化管理和智能調度。」綠跡科技農業園負責人郭東明介紹,「北鬥」地面站不僅為園區的無人駕駛運輸小車提供釐米級差分定位,更使得機器採摘更加精準。

據了解,該北鬥高精度差分地面站使用了華測P5 GNSS智能接收機,與2020年珠峰登頂同款設備,是華測基於第四代智能平臺研發的一款支持北鬥三頻的全系統全頻點高精度GNSS接收機,可廣泛應用於礦山監測、橋梁監測、地災監測、自動化駕駛、農業生產機械無人化作業等地基增強系統。

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鬥高分站的建立,不僅為綠跡一家企業提供定位能力,更能為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提供全域高精度數據支持。可以為農開區在農業生產、國土空間、水資源保護提供全面精細化管控技術支持,是平湖數字鄉村建設的新標杆。

數字農業帶來的不僅是發展機遇,更是鄉村振興之路的經驗探索。在今年第十八屆農交會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上,平湖市成功入選全國20個數字鄉村建設典型案例,同時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沈哲韜)

相關焦點

  • 民生智庫 | 從中國數字鄉村發展,看智慧農業未來走向
    發布《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組織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初見成效,農業生產數位化水平不斷提高,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鄉村治理數位化水平大幅提升,鄉村信息服務更加完善,智慧綠色鄉村建設穩步推進,鄉村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網絡扶貧取得明顯成效。
  • 平湖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數位化新引擎
    「數字農業歸根結底就是用數據作支撐,有了數據,就能打通整個產業鏈的『任督二脈』。」陳穎頡說,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生產服務、供銷服務、信用服務「三位一體」的雲上合作新模式,從而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數位化轉型發展新引擎。
  • 農業發展「三步走」,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近年來,肥東縣堅持因地制宜,嚴格遵循鄉村發展規律,科學把握鄉村的多樣性、差異性,著力構建現代鄉村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全力推動現代農村發展。 一是打基礎,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
    打造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王牌、推進「四化四縣」建設、布局「網際網路+」……近年來,澄邁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路徑,農業發展成果豐碩。2012年至今,該縣共投入9000萬元實施品牌農業和商標富農工程,累計註冊商標1579件(其中農產品商標952件),已有澄邁福山咖啡、澄邁白蓮鵝、澄邁福橙、澄邁苦丁茶、澄邁橋頭地瓜、澄邁無籽蜜柚、澄邁山柚油7種農產品獲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 「第十屆縣域會」專題七:發展數字經濟,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深入探討數字農業未來發展趨勢,了解農業數字經濟發展模式,挖掘數字農業經濟潛力,更好地利用數位技術繼續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賦能加力,為各地「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借鑑經驗及方向預判,特舉辦本次研討會。研討會由主題報告和圓桌會議兩個環節組成。
  • 兮達科技與富士康智慧農業深度交流,探索現代農業+區塊鏈技術發展...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14日,富士康智慧農業代表團到訪成都兮達科技交流指導工作,代表團成員有李健先生、朱玲女士、羅丹女士、羅黎先生,以及胡磊先生。雙方就智慧農業落地應用場景,以及如何更好得把農業發展及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相結合等議題展開了深度討論。
  • 拼多多獲評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數字農業先鋒企業」
    12月12日,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在廣州舉行。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廣德福、廣東省委常委葉貞琴等出席會議。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等國內外專家齊聚一堂,研判數字農業建設新形勢及新路徑。拼多多將始終致力於探索一條全新的基於雲端的規模化發展路徑,走出一條更符合國情的數位化農業道路。」打造數字農業高地,為中國乃至全球數字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作為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的主辦方,廣東省是我國數字農業探索的先行區。
  • 湖北農業農村巨變:「智慧農業」成為新時尚
    中新網武漢9月5日電 (武一力)湖北扛穩糧食生產重任,提升農業生產能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善農業物質技術裝備,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新中國成立70年來,湖北農業農村已發生巨變。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志勇5日在省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介紹了該省農業農村工作的基本情況。
  • 專訪中國農科院吳文斌:當前國內智慧農業模式還處於探索階段
    吳文斌認為,這既與智慧農業本身的數據資源、模型算法和硬體裝備發展有關,也與我國小農經營模式、投入產出比較低等有關。未來在加強數位化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亟需從生產關係入手,構建智慧農業發展的數字生態,找到高收益的產業化和商業化模式。吳文斌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所長,長期從事農業土地資源遙感和數字農業等研究。
  • 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在廣州開幕,羅錫文院士主講「無人農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作出實施大數據戰略和數字鄉村戰略、大力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此次大會以「數字農業·智引未來,現代種業·芯創動能」為主題,將數字與種業深度融合,以數字農業科技為核心、高標準田間展示為平臺,通過「館展+地展+N」的創新融合辦會模式,集聚數字農業發展創新要素,賦能現代種業,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 嘉興平湖首屆浙滬半馬賽 助力廣陳農業經濟發展
    據了解,廊下廣陳兩地以「聯動發展共贏地」為宗旨,共同打造跨界綠色生態走廊和宜居宜業宜遊的「田園馬拉松小鎮」,建設幸福美麗廊下和田園小鎮水墨廣陳。  當天下午,還開了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新聞發布會。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沈強,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程佳俊,平湖市委市政府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農業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戚紅炳,出席會議。  據悉,2017年11月28日,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正式成立,位於廣陳鎮東北部,與上海金山廊下鎮接壤,核心區域面積18平方公裡。
  • 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舉行,拼多多當選「數字農業先鋒企業」
    12月12日,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在廣州舉行。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組委會經過多輪評選和角逐,當天發布「世界數字農業十大成果」,評選出一批數字農業「先鋒企業」、「先鋒人物」,希望以此擴大先鋒榜樣的影響力,為中國以及全世界農業數位化、現代化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 平湖廣陳:農業經濟開發區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沈強表示:「我們要用工業的思路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土地流轉、發展以「網際網路+農業」「農業+健康」「農業+旅遊」「農業+文創」等新業態、新模式。按照建設「富裕美麗、和諧幸福」現代化「金平湖」的總體要求,農業經濟開發區將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將廣陳建設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鎮,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好惠及農業、農村、農民。
  • 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舉行 拼多多當選「數字農業先鋒企業」
    中新網12月14日電 12月12日,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在廣州舉行。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組委會經過多輪評選和角逐,當天發布「世界數字農業十大成果」,評選出一批數字農業「先鋒企業」、「先鋒人物」,希望以此擴大先鋒榜樣的影響力,為中國以及全世界農業數位化、現代化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 在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讀懂農業秘密
    如何顛覆傳統生產方式,重塑數字農業新生態?如何打破「老一套」思想桎梏,發散「新農人」思維邏輯?「疫考」之下,如何「共命運、心連心」,打造世界數字農業產業共同體……大全現場以真知灼見和遠見卓識有力回應著一個又一個全球農業發展的時代之問。  數字賦能帶動農業全產業鏈迭代升級  大會場內熙熙攘攘、人頭攢動。
  • 數字下田、產業提升,看安徽數字農業如何助推農業現代化
    種水稻,藉助一種技術,不僅能種出優質水稻,還能讓收入翻番;搞養殖,在這一技術幫助下,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能節省人工和飼料;經營果園,可以運用這樣的技術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如今,數字農業正越來越多地進入這樣的應用場景,在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諸多階段發揮重要作用,把人力從繁雜勞動中解放出來,一點點改變著傳統農業中農民「
  • 北鬥衛星導航助力農業精準發展
    近年來,新疆阿克蘇市精準農業發展速度加快,將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產各領域,從播種到田間管理再到採收,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農業生產全過程大顯身手,精準農業再現新組合。由於植保無人機使用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供的定位服務,作業效率進一步提高,給棉農們為棉花去除病蟲害提供了有利條件。阿克蘇市喀拉塔勒鎮棉農劉平安高興地說「我們種地的最好的就是要搶點時間,打藥拖拉機與無人機還是有出入的,200畝地2-3小時噴完,拖拉機打也就要兩天,既省時又省力。」植保無人機效果好不好,棉農心裡有一桿秤。
  • 魚菜共生、數字魚 浙江德清讓農業更智慧
    在水產養殖領域,「智慧漁業」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你看這裡有條黑魚,我們可以把黑魚引到一個主要位置,然後進行投餵……」近日,禹越鎮三林村養殖戶陳建坤,向記者熟練地演示了他的養殖好「幫手」——「數字魚」的操作要領。禹越黑魚養殖已有20餘年歷史,是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
  • 智慧農業賦能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智能農機市場廣闊
    彭斌認為,中國將是全球智慧農業的中心。(央廣記者 何偉奇攝) 央廣網廣州12月15日消息(記者何偉奇)12月15日,記者在廣州舉行的2020XAAC極飛科技年度大會上獲悉,今年的疫情期間,智慧農業的發展極大地幫助了現代農民解決田間地頭問題。
  • 運城:特色農業大發展的「鹽湖路徑」
    近年來,鹽湖區堅持以深改為牽引,綜改為動力,全力打造「三圈經濟」(即主城商業宜居圈、新興產業集聚圈和觀光農業生態圈)、「四大融合」(即推進城鄉之間、產城之間、三次產業之間和功能板塊之間的互動融合發展)經濟發展新格局,著力調布局、增效益、促融合、夯基礎、激活力,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積極探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