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以方便勞作為基礎的服裝造型

2020-12-13 琴雪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一個民族的生活習俗決定了服裝的造型形式,雲南少數民族向來以勤勞著稱,他們通過雙手不斷與自然作鬥爭,不斷適應自然、改造自然,雖地處偏遠,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們用團結和勤勞創造了美好生活以及獨特文化,至今很多地區還保留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勞作習慣,他們的生活與勞作息息相關,方便勞作的服飾造型也就必然與之關聯。方便勞作的服飾造型整體上都具有對襟、窄衣短袖、短衣、開衩等特點。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一般衣身、袖筒都較窄,並以七分袖、九分袖為多。窄式的衣服有利於活動,對襟的服裝也常常不系扣,當雙手打開時,前胸沒有系扣帶來的束縛,讓雙手伸展更加自如。

雲南少數民族

短衣是較長衣方便,有利於活動的款式。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男女上衣都較短,不像北方少數民族需要長大衣袍來禦寒保暖。沒有過長的衣長,帶給肩臂的重量就相對小,尤其當雙手向,上抬伸時,衣服阻力小,活動就輕鬆。如傣族婦女的短上衣,尤以花腰傣為特色,上衣短到一般只及胸,緊身、對襟,內穿貫頭式胸衣,胸衣也只長及腰,在勞作活動時由於沒有多餘布料在身上的阻礙,因此活動起來相對自如。有些短衣款式為前短後長,對襟,衣擺前部短以方便勞作,而後部長可以隨時席地而坐,不怕著涼,非常特別而實用。雲南蒙自地區的彝族婦女就流行穿這種前短後長的對襟坎肩,一般套穿於斜襟上衣外。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

側縫開衩裁短在雲南少數民族中麻慄坡彝族服裝頗具特色,它與一般服裝中的直線下擺不同,他們的衣服前後下擺常常被裁剪成圓擺和三角擺。男子上衣下擺一般為兩側短、中間長的三角擺,女子則為圓擺,都為圓領對襟,衣袖為九分袖,側縫處衣長比袖短並開衩,從開衩口開始有沿下擺邊拼鑲的裝飾花邊。這樣的款式造型與方便勞作有一定關聯,衣服兩側裁短並開衩使人們雙手在活動中不被側縫的衣長所牽絆,方便勞作。同時從研究中發現這樣的下擺造型為麻慄坡彝族特有,這應該也是他們與其他民族服飾進行區分的特點。

衣服兩側裁短

除了上衣的造型特點外,下裝中的褲裝更是典範。在中國傳統漢服禮儀中規定上衣下裳為其正統禮儀,而下著褲裝往往被認為非禮節,它是專屬於常年進行勞作的人們的裝束。雲南少數民族由於其勞作特性,因此除了裙造型外,褲裝的穿著也非常普遍。他們的褲裝造型整體上為寬褲管性質,襠較低而大,方便於雙腿的活動,同時通風透氣。如雲南普洱地區的拉祜族婦女喜穿一種布褲, 其長度及小腿,褲管呈直簡狀且肥大,穿著時在露出的小腿上多配系綁腿,具有層次感。雲南紅河地區哈尼族婦女也多穿褲,她們有一種短褲較有特色, 一般只長及大腿,寬襠,褲面有褶,褲筒寬鬆,前褲口短於後褲口,方便人們的蹲臥活動。在現今服飾中男子著裙少,著褲多,褲子形制是男子性別的代表之一。在雲南彝族男子服飾中,褲子的造型也比較有意思。

雲南彝族男子服飾

一般褲長及地,褲管特別寬大,尤其是收腰後褲管上形成自然褶皺使得褲子遠看似裙,就像今天的裙褲一樣,據說最寬能達到170釐米的圍度。據推測,這應該與傳統漢服中的上衣下裳有一定聯繫。在這種似裙非裙的褲形制下,它代表的是漢族與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合。在雲南基諾族的男子褲裝中,其正面腰頭。上墜接有一條布為裝飾,此布條長及褲腳,和傳統漢服中的「蔽膝」裝飾有一定 相似,它代表著對人類生殖的崇拜,相傳我們的先祖在蠻荒年代最開始就是用這種條布來掩護生殖器,後來雖然服裝演變發展,但仍將其保留以為禮。談談色彩圖案特點:雲南少數民族服飾的色彩搭配非常大膽,鮮明而充滿活力。首先,這與他們生活的環境有關,雲南地處高原,日照充足,物體在陽光明媚的照射下使得眼睛所感受的顏色十分飽和,因此他們從小就練就了一雙能發現和適應鮮豔色彩的眼睛。

傳統漢服

其次,雲南少數民族生活的環境較為惡劣,在這樣的條件下反而培養出一種樂生精神,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心中懷有美好、幸福的願望,因此反映在服飾色彩上也就具有鮮豔而明快的效果。顏色的表現常通過布料的染色、彩線的織繡、色布的拼鑲、金屬材質的添加等形式來實現。在色彩上雲南少數民族離不開中國傳統的五行觀,「 五行」指構成世間萬物的五種元素一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白、藍、黑、紅、黃,成為萬物的基本五原色,其他的顏色都由它們而生。除了這五種顏色,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還常用綠色、玫紅以及青蓮色,這是他們長期觀察自然所得。少數民族姑娘在刺繡中常用類似色、鄰近色做搭配排列,以此來豐富層次,使圖案具有很強的立體感。

雲南少數民族生活

另外,還有依據光譜色進行色彩的排列搭配,光譜色排列是指牛頓在1773年通過三稜鏡分離色光後依次得到的紅、橙、黃、綠、青、藍、紫的色彩順序,一種從暖到冷、鄰近色相互挨靠的排列形式,既具有層次變化感,又具有統一和諧性。同時,在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色彩的運用上人們還特別強調對比性,如明暗對比、有彩色與無彩色對比、冷暖對比、色相對比、純度對比、金銀光澤與無光澤對比等,給人以強烈的華麗色彩印象。雲南少數民族的圖案紋樣同樣充滿特色,雖然他們都沒有專門學過圖案設計與美學,但其圖案紋樣常常被勾勒得活靈活現,並且想像力十足,精美與樸拙並驅。服飾中圖案紋樣的搭配常常採用呼應手法,如領口的紋樣會反覆出現在袖口、褲口,圖案色彩也會對稱式地運用在左右門襟、袖管、褲管上。通過呼應,服飾的系列統一感變強,同時圖案紋樣常以小塊面出現,裝飾充分、做工精緻,因此遠看呈一種視覺肌理感,近看又充滿細節,虛實得當,非常耐看。

參考資料《中國民族服飾》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服飾元素的概念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之前小編就已經提出,對於服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併不是要復原與傳統一模一樣的原型,更多的是要將傳統民族服飾元素運用到現代服飾中,使得現代服飾充滿特色
  • 30位選手角逐雲南最美服裝秀 絲路雲裳·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決賽...
    民族服裝服飾設計賽決賽現場 主辦方 供圖推動全省民族服飾對接時尚潮流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19民族賽裝文化節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雲南省商務廳、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主辦。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提煉元素從各層面挖掘的元素
    元素的全面性在提煉服飾元素時要注意幾點:第一,提煉有代表性的元素。所謂代表性元素正是指能代表和反映該民族文化特性的元素,尋找到最能打動人、最能展現民族服飾特點的元素。,在發現元素之時就能明確其運用方向,為元素的準確運用打下基礎。
  • 七彩雲南民族賽裝文化節推動雲南民族文化強省建設
    」活動將於8月1日至5日在楚雄舉辦,「兩節」期間,除了傳統的火把狂歡外,還將舉辦全省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雲南民族服裝服飾產業發展論壇暨雲南省文產辦與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助力雲南文化產業發展。
  • 中國-東協服飾展秀:服裝與文化的完美融合
    為期六天的中國-東協服飾展秀上,一百四十多套各國傳統服裝服飾免費向市民展出。讓參觀者感受到東南亞美麗迷人的熱帶文化和風情萬種的民族藝術景致。作為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重頭戲之一的中國-東協服飾展秀10月10日~15日在重慶三峽博物館隆重展出。該展覽集中呈現了中國與東協各國服裝、服飾工藝的發展與成就,展示了各國現代服裝、服飾設計與傳統工藝,並以此編織出一幅彼此交融的錦繡圖畫。
  • 雲南百子映福 「科技+民族特色」讓民族文化走得更遠
    雲南百子映福工藝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雲南春城民族玩具廠,於1995年建廠,發展至今已經二十年多年了,至建立以來企業以傳承民族文化「鑄造精品」為理念,著重挖掘中國民族服飾文化,在保留原有的民族特色的基礎上以民族服飾文化產品的研發為目標研發了以旅遊文化、民族文化相關的系列產品。目前為止開發和研製了15個系列,13個品類,單品達到1300餘個。
  • 一襲霓裳盡顯民族時尚風 絲路雲裳·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在昆舉行
    冬日暖陽下,一件件獨家定製的民族服飾在模特展示下吸睛十足,12月24日,「絲路雲裳·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複賽在七彩雲南·花之城舉行,經歷輪番展示,最終30件創意滿滿的服飾設計脫穎而出,盡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 雲南少數民族服裝服飾暨非遺文化展亮相高雄佛光山1/9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裝服飾集中亮相,吸引眾多遊客觀賞。(中國臺灣網 劉燕萊 攝)  中國臺灣網2月17日高雄訊 (記者 劉燕萊)多民族的雲南是服飾的寶庫。2月10日至3月18日,「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月系列活動在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展廳舉辦雲南少數民族服裝服飾展暨非遺文化展,由雲南民族博物館挑選展出213套、572件的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裝服飾集中亮相,吸引眾多僧人和遊客觀賞。
  • 服裝設計師金娜:讓民族服裝服飾大放異彩
    她正在設計、裁剪一套鄂溫克族現代元素生活服飾。金娜是一名優秀的民族服裝設計師、裁剪師,是市級鄂溫克族服飾代表性傳承人。她用睿智而靈動的巧手縫製出一件件鄂溫克族服飾,一針一線間串起了鄂溫克民族文化發展的脈絡。這些華麗而典雅的服飾既傳承著古老的民族工藝,又透露出時尚的現代氣息。
  • 探討服飾文化 挖掘服飾創新 ——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在麗江設立...
    12月15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民族服飾文化創新中心在麗江設立了一個研學基地,中國民族學會、麗江市文聯、市廣播電視局、市社科聯、東巴文化研究院、市博物院、市宣傳部、市文化館、市文旅局、市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麗江日報、新浪麗江、中投東方文化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的領導、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掛牌儀式。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它的種類繁多
    苗族服飾究竟有多少種,先人們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並留下了不少寶貴的資料。如清代《黔苗圖說》曾畫過82種、大型文化書畫圖冊《百苗圖》畫過100種。《百苗圖》是苗族歷史文化演藝發展難得的文物佐證,是研究我國苗族服飾文化及民族風貌的重要古籍,亦是研究我國清代西南少數民族的重要史料。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服飾,枇杷襟衣等服飾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說說枇杷襟衣它是一種較古老的服裝,著該式服裝的民族,除苗族以外,還有瑤族等。貫頭衣這是一種古老的服裝款式,著此裝的除苗族以外,還有瑤、彝、黎等民族。長袍苗族男子穿長袍,有些地方婦女也有穿長袍的習慣。
  • 「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20雲上民族賽裝文化節」側記
    2020年12月18日至22日,「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20雲上民族賽裝文化節」,以絲線為媒,拉近民族與時尚的距離,民族服裝+時尚元素,向全國展現雲南各民族服飾的獨特之美,向世界講述雲南各民族邁向未來的時尚新主張。全新定義著在身上的藝術楊麗燕,「孔雀窩」民族服飾品牌創始人和品牌設計總監。
  • 從民族節慶到推廣窗口 「賽裝節」的民族文化推廣之路
    五千多年文明發展造就了源遠流長、輝煌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民族服飾文化,其中,雲南民族服飾文化多姿多彩、內涵豐富、特色獨具,是中華優秀傳統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在楚雄永仁縣直苴彝族小山村,村民們都會自發地組織盛大的「賽裝節」,這一習俗傳承了1300多年,被譽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古老的「鄉村T臺秀」。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苗族服飾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苗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非常講究穿著,尤其是苗族婦女,她們的衣服款式、花色裝飾獨具特色。那麼,他們過去的服飾如何?是怎麼樣發展到這樣豐富多彩呢?
  • 中國傳統圖案與現代服裝設計
    中國傳統圖案經過千百年來的沉澱,形成了各種具有典型文化內涵的圖形和紋飾,它凝聚了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與深厚的華夏文化內涵,它是民間、民族 藝術 和民俗文化千百年來沉澱的結果。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龍鳳的形象經久不衰,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並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如「龍鳳呈祥」、「九龍戲珠」等紋樣在民族服飾中不僅隱喻著圖騰崇拜,而且抒發著「龍的傳人」的情感。到封建社會,戰國時代的工藝美術上出現花卉圖案和人物、動物圖案,春秋時期,上層社會的人們不勞而獲,其圖案也受其影響,精美嚴謹、規整多樣,配色調和而華美。
  • 遊牧民族新風格,絲路雲裳設計大賽呈現民族文化新活力
    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19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複賽現場。供圖  日前,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19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複賽在昆明花之城舉行。自開賽以來,大賽已吸引全國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近百所院校及工作室參與,參賽作品突破1000件。
  • 雲南最美的民族服飾都在這!你喜歡哪一款?
    雲南最美的民族服飾都在這!你喜歡哪一款?納蘇濮,一個被稱為「大黑彝」的古老民族,其絢麗燦爛的服飾文化幾乎涵蓋了納蘇濮男女一生的各個階段,從服飾的類別和特點、佩飾的功能到剪裁花色、挑花繡朵寓意的守望和演變,成為識別納蘇濮人的重要特徵。昭通市昭通市參賽隊展示了滇東北次方言支系苗族女裝、中青年回族女裝、川黔滇次方言苗族傳統服飾、彝族北部方言支系傳統服飾女子服飾、彝族東部方言支系傳統服飾女子服飾。每種服飾都別具一格。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朝鮮族服飾!
    改革開放後,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朝鮮族人口由傳統居住地東北三省遷往京津地區、黃河下遊、長江下遊、珠江下遊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朝鮮族服飾朝鮮族服飾,朝鮮族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10月22日昭覺「雲夢彝山」民族服飾,將亮相中國非遺服飾秀
    「錦繡中華——2019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牽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