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翻譯英語,中國人改造了這個沒有實際意義的漢字

2020-12-19 雲溪隨筆

在眾多的漢字中間,有這樣一個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日常交流還經常用到它。這樣一個字在漢語中卻沒有實際的意義,但是,當我們用這個字來翻譯英語時卻改造了它,並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

這個字就是「吧」字,它是虛詞,並無實際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作助詞,主要是起語法上的作用。用在句尾表示請求,命令、疑問、同意或認可。例如:「幫幫忙吧!」「他不會是個壞人吧?」「就這樣吧!」。以前,也可以把「吧」字,寫作「罷(罷)」。「吧」字也是一個象聲詞。例如:「吧的一聲,把樹枝折斷了。」

中國人還把「吧」字的「象聲」作用用在英語翻譯上。英文單詞「bar」,就被音譯成「吧」。「bar」這個英文單詞意義很多。其中一個,是指「提供啤酒和其他酒精飲料服務的地方」。中文把它譯成「酒吧」。在「酒吧」這個詞中,這個表現了「bar」的內涵的「酒」字不得不加上。不像「coffee」,只要音譯成「咖啡」即可。只靠音把「bar」譯成「吧」,十分費解。於是就有了「漢語的意(酒)」和「英語的音(吧)」組成的新漢語單詞「酒吧」。類似的漢語單詞還有「啤(beer)酒」,「愛之病」,「網際網路」等等。

西方的bar文化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且不說洋人上一世紀30年代在十裡洋場的上海外灘,修建了世界上最長的bar(吧檯),這個記錄保持了幾十年。僅僅西方酒吧的政治文化恐怕就能寫本大書。北美和澳洲殖民時代,政治家都得到酒吧間去撈選票;歐洲早期的工人運動在酒吧間醞釀。中國的酒吧文化恐怕沒有多少政治內容。但是中國人在從英文中借用了「bar(吧)」字的幾十年以後,把它發揚光大,創造出許多帶「吧」字的新事物,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吧」文化。你在中國大小城市的街頭漫步,不難發現以下這些「吧店」:「琴吧」,「陶吧」,「書吧」,「網吧」,「茶吧」,「氧吧」,「布吧」等等。

顧名思義地可以猜想出這些「吧」的服務內容。執手相向,用絲竹傾訴柔情的場所叫「琴吧」。搏泥作器,尋覓童趣的地方是「陶吧」。在幽靜的環境中,展卷閱讀的地方是「書吧」。在「網吧」,你可以隨心所欲地漫遊網絡世界……這些「吧店」儘管服務內容不同,但有一點兒是共同的。這就是「提供酒類和其他飲料服務」。這也是西方文化中「酒吧」服務的初衷。這大概也是為什麼中國人用「吧」來稱呼這些店的原因。所以,「某種服務」+「吧」,就成了中國「吧」文化的一個主題。

可以說,中國「吧」文化的範疇,遠遠超過西方的「bar」文化。不信你到巴黎、紐約和雪梨的街頭巷尾找找看,有沒有「琴吧」,「陶吧」,「書吧」之類「吧店」?中國「吧」文化現在十分火爆,成為人們休閒文化的新時尚。西方「吧」文化除了「酒吧」外,那有中國這樣豐富多採? 在多數中國的「吧店」,除了「迪吧」和「氧吧」,已經沒有了那個傳統的長長的「吧檯」。因為「吧檯」在這些「吧店」的服務已經沒有什麼必要。於是,洋「bar」一經改造,就「洋為中用」成了中國的「吧店」。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上的變遷,往往也反映在語言上。中國人接受了西方「bar」文化,也就改造了漢字「吧」。「吧」字再不僅僅是個虛詞。和其他漢字一起,「吧」可以組成一個個實詞。如:「吧店」,「吧檯」,「吧女」,「泡吧」,以及各種各樣「吧店」種類名。「吧」字在漢語中的變化,也應算是「中為洋用」的一個範例吧?

相關焦點

  •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川普叫川普,而不翻譯成其他漢字
    鑑於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人們在外國人名的實際翻譯中大多是直接音譯,即使這個人名在該國語言中具有其他實際含義。例如Black、White、Smith,作人名時通常翻譯為布萊克、懷特和史密斯,而不是翻譯為「黑」、「白」和「鐵匠」,同理,Jack和Rose,也不會翻譯成「千斤頂」和「玫瑰」,而是傑克和露絲。
  • 金真:火車站名新英文翻譯有沒有以人為本?
    如「北京西站」的英文翻譯為「Beijingxi Railway Station」。(9月18日《新京報》)  諸如站牌、路牌等標識裡在中文漢字的基礎上再添加英語的主要目的自然不是給中國人看,不是為了給國人一個學習英語的機會,而是主要給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人士帶來一種方便和服務。
  • 英國人如此較真,不準中國人使用這個漢字,還說是侮辱的意思
    文/半人馬英國人如此較真,不準中國人使用這個漢字,還說是侮辱的意思漢字,我們每天都在用漢字,它又被稱作中文,中國字,方塊字。它是表意文字中的詞組音節文字。那麼,漢字到底有多牛逼呢?像日語,朝鮮與越南語等語言中都曾借鑑過漢語。比如日語中的「大丈夫か?」,如果翻譯成漢語,可以理解為你沒事吧?你還好吧?再比如「株式會社」,翻成漢語就是股份有限公司。漢字的演變,從甲骨文到大小篆,再到隸書、楷書、宋體。歷經了幾千年,可謂是源遠流長。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 語言與IQ的關係:漢字圈比英語圈智商高,是漢字的作用嗎?
    1、漢字是象形文字,需要大腦進行更深層次的處理英文是表音文字,文字就是聲音,聲音就是文字,所以大腦對英文的處理比較簡單,看字就是為了分辨聲音,識別了聲音就知道了意思。2、漢字龐大的詞彙量需要大腦高速處理中文有5000年歷史,在漫長的使用中積累了龐大的有效詞彙。而英語的歷史只有幾百年,甚至在前面幾百年英語連文學都沒有,只有簡單的日常對話,所以英語是比較簡單的、文化含量比較低的年輕語言。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憑什麼漢字要統治一個外族?一種語言是否適用,只有用的人自己知道,中國人自己的優越感自己感受得了!世界上那麼多國家民族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中文卻不是!要知道英語對很多國家的影響遠遠沒有中國漢字漢語對周邊國家影響的時間更長,為什麼漢字不能被周邊國家接受成為官方語言?所謂民族自尊是你以為的而已。
  • 為了擺脫英語翻譯的麻煩,這種翻譯技術確實太實用了!
    為了擺脫英語翻譯的麻煩,這種翻譯技術確實太實用了!我們都使用翻譯。 將英語翻譯成中文,然後得出答案。 如果學習了翻譯技巧,那麼做題將會很順利。翻譯技巧說明:無論是漢英翻譯還是漢英翻譯,我們都應首先牢牢把握句子的三個核心要素,即主語,謂語,賓語。 對於其餘的內容,我們可以理解它是對它的補充或修改。 那麼,我們如何找到這三個核心要素? 一般來說,應遵循三個原則:(1)主語:要添加的對象,主語是誰,可以是單詞或句子。
  • 金家街公園"神翻譯"標語牌 中式英語雷倒人(圖)
    當這段「神翻譯」被@小小牛lxz 拍攝並發布到新浪微博上後,不少人驚呼「吐槽無力」。記者在對公園實地探訪時發現,類似這種按照字面意思生搬硬套的「中國式英語」標語牌並不少見。  雷人「神翻譯」被當反面教材  昨日在甘井子區金家街公園內,記者找到了這塊草坪標語牌。「撇開漢語單獨看這英語翻譯,老外看不明白,中國人看不懂。」
  • 為什麼日本滿大街都是漢字?不用翻譯,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去過日本旅遊的人會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就是日本的街名、地名、店名、橋名、樓名.....處處可見中國漢字。如果認識這些漢字,可以蒙對一半是什麼意思,基本上不用翻譯。日本,在古代時期是沒有文字的,日本的漢字是從我國三國時期傳過去的。
  • 你用中文「學」英語跟用「百度翻譯」幫你「懂得」中文有何區別?
    4.You're the man,千萬不要翻譯成中文「你是男人」諸如此類,數不勝數,估計窮其一生,你都無法回答完,或者「學完」這樣的「英譯漢」。於是,這種永無止境的「你懂它的中文什麼意思嗎」的英語學習成了毫無意義的事情,甚至「無聊」。
  • 150多年前,中國人怎樣學英語?鹹豐十年的英語教材也玩諧音梗
    除了「漢字從右至左讀、英字從左至右讀」的「使用說明」已經過時了,每句英語下方標註諧音漢字代替音標的「土方法」,比如「sit down」「坐下」對應「西特當」等,相信會讓不少人看了都心生「惺惺相惜」的穿越之感:原來老祖宗也這麼幹啊!晚清英語教學狀況到底如何?
  • 詞典筆/翻譯筆真的對小孩學習英語有幫助嗎?看完這篇你就徹底明白了!
    兩支筆在英語查字典,漢語查字典,語音朗讀等等方面都很專業。這個毋庸置疑。下面我們進行實際測評吧~   產品體驗   這次我選擇了如下幾本書來作為檢驗兩支詞典筆的參考書籍。   分別是正統的《培生兒童英語分級讀物K》,《鵝媽媽童謠》,《沒關係沒關係》,《詩詞中有科學》,《中文分級閱讀K4》,這5套書。
  • 英語四六級考試,怎麼翻譯「加油!中國隊!」
    英文詞典裡沒有「加油」一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元素自然讓老外感興趣。國際比賽競技場上,有中國隊參加的話,讓老外感興趣的中國元素是什麼?有報導說,最引起老外興趣的中國元素,竟然是兩個漢字「加油」。有很多一句中文不懂的洋記者,或第一次來看北京奧運會的老外,面對震耳欲聾的「加油」聲蒙了,他們怎麼也鬧不明白,中國人齊聲吶喊的「加油」二字卻與「給車加油」無關。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題庫:中國人的姓名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題庫:中國人的姓名 2017-06-01 10:36 來源
  • 英語專家告訴你,學會這3個步驟,2大技巧,段落翻譯多考40分
    #第一節 命題規律自2013年12月起,全國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翻譯部分將由原單句漢譯英調整為段落漢譯英,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題材,長度為180-200個漢字。一、詞的翻譯1.詞彙選擇正確選詞是保證譯文質量的重要環節,如果能做到在詞語意義和字面形式上都對等當然最好,如果不能兼顧,則取意義,舍形式。選詞時,要注意詞義的廣狹、褒貶、上下文語境和感情色彩。
  • 日本人為什麼用漢字來翻譯西方概念
    底本是明末李之藻翻譯的利瑪竇1584版單色地圖現代漢語受日語外來詞的影響很大,諸如「歷史」「政治」「幹部」「事業」「社會主義」這些人們今天司空見慣的詞語,都來自於日語,有人甚至說「離開了日語外來詞,中國人就不會說話了」。誠然,日本新名詞很大程度上重建了中國這個千年古國的名詞系統,但有人往往忽視漢語新名詞的多元來源,以致只要看到雙字詞,就以為是從日本引進的。
  • 品牌英語趣談:誰翻譯了「可口可樂」?
    有人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很多洋品牌進入中國都被我們翻譯得恰到好處就是一個有力證明。西方人的公司和品牌多半是人名和字母組合。諸如OGILVY&MATHER、P&G、BENZ、BMW,等等。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日本文字中夾雜的漢字的意義與在中國語境中的意義相關嗎?我們來看下面這組詞:非常口、激安、老婆、放題、人參、注文。明治時期,日本學者用漢籍翻譯西歐語言,創造出「經濟」「勞動」「取締」「場合」這些詞語,如今在漢語中廣泛使用。漢字被用於記錄日語,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中文漢字的特點。有些漢字按照古漢語發音,有些按照日語發音;有些字寫法與漢語相同,意義卻不同;日本人為了方便書寫、表義,甚至創造出新的漢字,稱為「國字」。
  • 越南耗費巨資翻譯東方經典名著,其中大多數都是中國漢字古籍
    越南在1945年徹底廢除漢字,目前越南之後少數專業人士懂得漢字,越南為了傳承傳統文化,日前啟動東方經典名著翻譯計劃,計劃翻譯東方經典,其中的大多數都是中國古代的佛儒道三教古漢籍。東方經典名著翻譯項目計劃翻譯的東方經典包括150卷《大正藏》、9卷《儒藏》、兩卷《道藏》、儒家13部經典、《道德經》、《南華經》、《衝虛真經》等古代漢籍,而這些古代漢字書籍都是從中國傳到越南,越南在1945年後廢除漢字,所以至今已經無多少人人數漢字,為了傳承傳統文化,越南翻譯這些東方經典。
  • 寫下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一漢字
    如今不僅有中國人會用漢字,在一些國家的一部分地區仍然有人使用漢字。但曾寫下過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有一漢字。漢字的影響我國文化對周圍的國家影響深遠,並且周圍的國家也深受漢字的影響。
  • 美報:「漢字聽寫大會」觸動中國人神經
    參考消息網10月21日報導 美媒稱,「toad」這個單詞在英語拼寫大賽中也許是小菜一碟,但在中國的電視漢字拼寫大賽中就不一樣了。在漢語中,「toad」(「癩蛤蟆」的意思)可是由3個漢字、共46個筆畫組成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