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見人品」。一個人品不好的人,平時也許偽裝得很好,但是他喝酒之後,就「穿幫了」,內心的真實情況怎麼也掩藏不住了。
喝酒可以成事,也可能誤事。真正聰明的人,很少參加酒局,但總有一些酒局是躲不開的,還非得硬著頭皮去應付。只有愚昧的人,想方設法混進各種酒局,自己喝垮了身體不說,還浪費了時間。
酒桌上有這四種表現的人,往往人品不好,聰明的人一看就知道,離開了酒桌,彼此就儘量不要來往了。
1.喜歡陪上司喝酒,對其他的人「不聞不問」。
一般情況下,只要有上司在酒桌上,大家都會尊重他,而且會主動敬酒。陪上司喝一杯,也不是奇怪的事情。但是一直陪上司喝酒,和上司套近乎,說一堆阿諛奉承的話,就是明顯「功利性」很強了,他是一個只在乎個人利益的人,而不是在乎群體利益的人。
有的人,只顧和上司喝酒,把身邊其他的人都不聞不問,當成是陪襯。這樣的喝酒,雖然討好了上司,但得罪了一桌子的人。都說,「朋友多了路好走」,一個人真正要混得風生水起,不是靠某一個人就行了,而是要廣交朋友,和身邊人友好相處。
有的人,不僅僅陪上司喝酒,還幫上司擋酒。借著酒勁,覺得自己就是上司了,大家都要聽他的。如果是這樣的行為,反而讓上司對他有看法,覺得這個人太自以為是了。
只有人品不好的人,才有「針對性」陪人喝酒,而不是帶著交流感情,交朋友的心情去喝酒。
2.喜歡聯合起來,整某一個人喝酒。
估計很多人,都會聯合 別人一起把某個人整到喝醉,這樣才覺得喝酒盡心了。殊不知,這樣喝酒是毀掉了別人的身體,是「沒安好心」。
上個星期,去了一趟廣東,和幾個多年不見的同學小聚了一次。大家一起吃飯喝酒,聊起過去的同窗時光,感嘆歲月一去不復返。酒桌上,有一個叫苗苗的同學,對我小聲提議,「把女同學華玲灌醉吧。」我知道,他曾經喜歡過華玲,在學校的時候。現在他這樣提議,是想借著酒勁,對別人使壞吧?我當然拒絕了他,雖然他一臉不高興。
假如那天,我答應了苗苗,再找兩個男同學把華玲灌醉,完全可以做到。但是後果會怎麼樣?一來會傷害到華玲的健康;二來是苗苗會惹事;三來是我們都變成了「同流合汙」的人。這樣缺德的事情,足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很差。
3.喜歡耍賴,卻還厚著臉皮要別人多喝酒。
有的人,喝酒的時候,不實誠,總是假惺惺陪別人喝酒,自己卻故弄玄虛,很少喝酒。比方說,你喝一杯,他就故意推讓,一來二去就把杯子裡的酒都倒出去了。或者只是隨便喝一口,就不理會別人了。
人與人交往,聚集在一起喝酒,不是為了喝醉,而是喝一種心情。大家你一杯我一杯,喝得差不多就行了。喝酒七分醉,才好。但是總有人,不講感情,總是想方設法自己不喝酒,卻勸別人多喝酒。
同事李達超酒量很好,但是每次喝酒,他就假裝自己不舒服,先是看別人喝酒,還在一旁瞎起鬨。等別人喝酒差不多的時候,他就站起來說,「今天我就看大家那麼開心的份上,勉為其難喝幾杯。」別人拒絕他,他也無所謂,反正就是拖著別人都要喝幾杯。大家礙於面子,也就不和他計較了,但最後,他在一旁洋洋得意,其他的人都感覺暈暈乎乎。
喝酒耍賴,還去整別人多喝酒的人,也是人品不好。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喝酒的出發點,就是「歪主意」,還惺惺作態,令人反感。
4.喜歡搶風頭,把自己當成酒桌上的「主人」。
喝酒的時候,「喧賓奪主」的人,如果常常混跡酒桌的人,應該遇到過。當然我也遇到過。那是去年過年的時候,兒時的玩伴都回家鄉了,大家一起去好友罐罐家喝酒。恰好,罐罐的媳婦生了二胎,大家也算是一起慶祝一下。
喝酒的時候,劉大密一個勁地吹噓自己在南方混得好,辦了工廠,買了房子,有了豪車。他還炫耀自己離婚了三次,真是不知廉恥。雖然現在的人,有錢就變壞,不是怪事,但這樣的事情,不應該「很得意」吧。幾杯酒下肚,劉大密的聲音更大了,說罐罐混得不好,以後就去他廠裡打工,不會虧待朋友的。
那次酒局,我的感覺是,全過程都是劉大密在唱戲,別人都沒有怎麼說話。最氣憤的是,年後,罐罐真的去了劉大密的工廠上班,但只是安排了他當保安,工資少得可憐。罐罐幹了一個月,就走了,覺得滿腹委屈。
酒桌上搶風頭,說話不算話,都是酒後的「胡話」。這樣的人,人品不夠好,太在乎自己了,太看得起自己了。如果長期交往,肯定總是會被「貶低」。
曾國藩說:酒是穿腸毒藥,氣是惹禍根苗。喝酒本身不是一件好事,但只要注意分寸,酒桌上,也能結識真誠的朋友,能夠增進友誼。
總而言之,做人放聰明點,儘量遠離酒桌。即便是喝酒了,也要保持清醒,自己別喝醉,也不要別人喝醉。喝酒了,不要狂妄自大,不要耍酒瘋。人品好的人,總是慢慢喝酒,自控能力很強,待人不卑不亢。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