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不吃其它地方的月餅,只吃這種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潮式朥餅

2020-11-22 生酮食譜

精美的餅食茶配,可以說是率先聞名全國的潮汕特色美食。1949年中秋節,京劇大師梅蘭芳就為上海一家潮式餅食店,寫下了「茶食泰鬥」的題詞。有一種在我們潮汕人生活中份量很重的餅食未被涉及,那就是中秋節吃的朥餅。在金平區一家著名的餅食企業中,就有潮式朥餅的非遺傳承人和非遺生產基地。

2018年元旦剛過不久,張伯英和他的核心團隊已經在研發今年中秋月餅的新口味了。張伯英是廣東榮誠食品有限公司的副廠長,每年中秋,經他和員工的手製作出來的潮式朥餅多達幾百萬塊,雖然銷量每一年都在增加,但張伯英希望通過增加新口味,吸引更多人來品嘗潮式朥餅。此前,他們已成功將傳統的潮汕涼果老香黃做成朥餅餡,今年,他們的目標之一是做出玫瑰花味的潮式朥餅。

新出一款合理的新口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張伯英喜歡挑戰新事物,否則,二十多年前他也不會學習潮式朥餅的製作。

1996年,張伯英來到汕頭,他決定學習潮式朥餅,於是找到潮式月餅的第二代傳人羅木亮,並拜他為師。羅木亮老先生,今年已八十二歲,自父輩開始,就一直從事潮式餅食的製作。六十多年來經他創製的潮式糕點就有兩三百個品種,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式糕點的傳承人。如今在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的二樓,就有他捐贈的60多個潮式糕點印模和早期的營業執照,這些見證過汕頭開埠史的老物件,有一些連張伯英都沒見過。

傳統的潮汕茶點在潮汕人的生活中仍佔據著重要地位,尤其是時年八節或是家裡辦喜事,人們都喜歡買些茶點回家招待客人或當成禮物贈送親友。於是,潮汕的餅食老師傅必須熟知潮汕各地風俗所需的餅食類型,雖然隨著時代變遷,這些木製印模和部分糕點已退出市場,但經典依然被留下來,正如潮式朥餅。而張伯英也從羅木亮老先生手中學到了潮式朥餅的製作工藝。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用「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的詩句來讚美月餅,由此可知宋代的月餅已經用酥油和糖來做餡了。豬油在潮汕地區被稱為朥,所以豬油唱主角的潮式月餅就被稱為朥餅。潮汕月餅用的豬油為什麼比其他地方多呢?很大原因是由於潮汕人愛喝工夫茶,茶喝多了容易茶醉,而豬油能解茶醉,所以作為茶配的朥餅就會加入較多的豬油。那麼張伯英師傅如何攻克油多餅難做的難點,潮式朥餅的製作工藝有哪些令人稱道的地方呢?

潮式朥餅屬於酥皮類餅食。當年,張伯英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才把這一工藝完全學到手。所有酥皮類餅食的關鍵都在於做出層次清晰的酥皮,靠的是中式傳統的包酥工藝,即是將兩種性質不同的麵團包在一次,而麵團糅合之後又層層隔離。這兩種麵團,一種是水油麵團,是用水、豬油和麵粉混合揉制而成的,另一種是幹油酥麵團,只用到油脂和麵粉來揉制。而包酥工藝又分成大包酥和小包酥。例如老婆餅的製作,用的就是大包酥工藝,將水油麵團按成中間稍厚,邊緣稍薄的圓片,把幹油酥放在中心,包住後,擀成長方形薄片。

如今大包酥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一張大的酥皮通過機器完成開酥、卷酥、包餡料等步驟,就能很快製作出成批量的餅食。而小包酥的油脂含量高、筋度低,所以目前還沒有辦法用機械生產。

有別於大包酥,潮式朥餅的小包酥工藝是得將水油麵團和幹油酥麵團分別揪成若干小塊,再以2:1的比例包起來。

包好的酥,用麵杖壓扁擀成小薄片,這個步驟叫做開酥,目的是讓裡面的皮和酥心均勻分層,這是包酥工藝裡面最重要、最考驗功夫的步驟。

開酥、卷酥、再擀成薄餅皮來包餡,餡料和皮嚴格按照6:4的比例包起來,蓋章,前後共十一道工序,每一塊都是手工製作,所以小包酥工藝做起來比大包酥更為複雜,精細,而這也是潮式朥餅區別於其他流派的餅皮工藝。

餅皮採用小包酥傳統工藝,烘焙採用雙面烘烤,這樣烤出來的朥餅香味才夠濃鬱。

秉承師傅手藝,張伯英不斷鑽研學習,最終精湛地掌握了潮式朥餅的獨特製作工藝,並與劉維維、張漢和兩位潮式糕點傳人一起致力推動潮式月餅的傳承與發展,他們所在的企業因此被廣東省文化廳評定為第一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示範基地。而張伯英在2014年,也被汕頭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認定為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式朥餅代表性傳承人。

如今,張伯英日常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將潮式朥餅的工藝悉數傳授給徒弟們,希望培養出潮式朥餅下一代的接班人。

月餅按餅皮工藝的不同,可以分成糖漿皮和油酥皮兩種。糖漿皮主要存在於廣式月餅中,它是清末民初的時候借鑑西方的烘焙技藝而形成的,而油酥皮才是傳統的中國月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潮式朥餅不僅一直沿用油酥皮工藝,而且還是採用其中最為精細複雜的小包酥工藝,所以可以這樣說,潮式朥餅是最傳統、最精細的月餅了。近年來,傳統潮式朥餅在市面上越來越受歡迎,說明人們對傳統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認識,當然,這也離不開一代代潮式朥餅傳人的努力、堅守和弘揚。

相關焦點

  • 潮汕人的月餅——朥餅,這是何等古早味?
    潮汕人的月餅——朥餅 百年古法傳承家鄉味道 今天我們要講一種十分有名的特色小吃 這種小吃就是被稱為潮汕月餅的「朥餅」。
  • 潮式朥餅有著豬油的香味,油香四溢,香甜酥脆,專屬潮汕人的月餅
    潮汕傳統的月餅,潮汕人稱為朥餅,其實就是用豬油做的餅,這裡豬油唱了獨角戲。小時候的我,不是很喜歡吃這種月餅,更喜歡吃的是廣式的蓮蓉蛋黃月餅,長大了,隨著口味的改變,覺得潮式月餅其實也很不錯,它特別酥香,也有點油膩,但是真的很好吃,感覺是會吃上癮的一種月餅!
  • 潮汕月餅——朥餅
    朥餅,皮薄酥、餡香甜,皮是用豬油、麵粉、糖混合而成,餡是用綠豆沙、白糖、豬油組成,亦有以芝麻、黑豆沙為餡的,可算是潮汕地區的月餅,是廣東潮汕一帶的傳統名點。  潮汕地區的「朥」指的是動物脂肪。  清嘉慶甲戌年間(公元1814年),李書吉、王恆重修《澄海縣誌》,記曰:「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士庶家以月餅相饋。」
  • 細聊潮俗:燒塔、拜月、吃朥餅,潮汕人中秋節有何特色?
    一曲潮汕歌曲唱出潮汕人對月圓家人團圓的美好嚮往,一輪圓月寄託著在外拼搏的潮汕人渴望歸家的情感。在中秋佳節這個團圓的日子,對於戀家的潮汕人來說尤為重要。潮汕地區禮節繁多,中秋這個傳統節日,潮汕人依舊有一套屬於自己獨特的過節習俗。那麼,中秋這天潮汕人是如何過節的呢?潮汕朥餅是潮汕地區的特色月餅,製作過程用了豬油,因而有了朥餅的名字。
  • 潮汕中秋月,朥餅伴團圓
    而對於潮汕人來說,朥餅也是一種特殊情結的體現。除了中秋節,平常也可以品嘗到朥餅。過去吃的是食物,現在吃的是情懷。這種意義的改變也顯示出朥餅對潮汕人的重要性。而對於長期在外的潮汕遊子來說,朥餅更是有著特殊的意義。我有一個長期在外的惠來朋友。和我一樣,久久才回一次家鄉。但這並沒有減少他對家鄉的思念。
  • 潮州朥餅 你是否還記得當年那半塊朥餅
    朥 餅文/老劉中秋節在中國歷來都是大節,每個地方都會以他們特有的習俗和方式來歡渡這個節日。在我的老家潮汕,人們習慣在中秋的晚上「拜月娘」,一邊祭神一邊煮工夫茶賞月,「拜月娘」除各類水果及紙錢,還有兩樣必不可少的東西的就是月糕和月餅。小時候並沒有現在包裝奢華的月餅禮盒,取而代之的就是一塊潮汕地區特有的月糕和潮州朥餅。
  • 潮汕人從小吃到大的朥餅,回歸了!
    汕頭人過中秋,必不可少就是潮汕朥餅。距離中秋節只剩37天,阿姨爺叔們早早的就開始採購,只為買到正宗的潮汕朥餅。新鮮出爐的朥餅,皮酥薄脆,綻放出層次細密分明的酥皮,酥皮一碰即落,入口即化的獨到的配比創造出一種肥而不膩的口感。餡滑潤細膩,皮色美味香。
  • 中秋節潮汕不是吃粿品,是要吃月糕和潮式朥餅,你了解嗎
    潮汕小吃以各種粿品而聞名,有句食諺「時節食時粿」,如清明節有菜頭粿、甜粿,清明節有樸籽粿,端午節有梔粿,但一年中唯有中秋節不吃粿,而是食糕食餅。朥糕、月糕、書冊糕(雲片糕)、潮式朥餅、腐乳餅才是本季節主題曲。
  • 一樣是月餅,為啥潮汕人做得這麼優秀?
    『潮式朥餅』,膠己人的專屬月餅!『潮汕朥餅』,潮汕人獨有的中秋月餅,皮酥陷細,油不肥舌!限定『朥餅禮盒』,只上線20天!豆餡軟軟滑滑的,帶著油脂的豐潤,它比廣式月餅多了一股油香,比蘇式月餅多了份柔軟,徵服挑剔的潮汕人,就靠這一口了!
  • 潮汕人過中秋,除了「拜月娘」,還有這些不容錯過的美食……
    「我們的月餅從用料到配方,再到製作工藝,大多保留著幾十年前的傳統」,經營者向記者介紹說,這種堅守不只是對老味道的思念,更是一種傳統的印記。「幫我稱一下,多少錢?」在市區老潮興粿品店,只見店裡一片忙碌的景象,不少市民都在忙著選購月餅。
  • 潮汕功夫茶傳統糕點小吃潮汕朥餅和豆方,一清甜一香酥,你愛哪種
    今天為大家介紹兩款配功夫茶的傳統糕點分別是潮汕朥餅和豆方潮汕朥餅潮汕人吃餅,不用特意挑中秋節。在平時三兩好友聚會時,會切上一塊外表滿是光亮的豬油覆蓋著的潮式月餅。再配上一杯功夫茶,餅香與淳茶成為嘮嗑的附屬品。潮式月餅,又叫潮汕朥餅。為什麼叫朥餅呢?小編這就帶你了解一下。「朥」是潮汕話豬油的意思,朥餅的餅皮如果沒了豬油的升華,可能也將會失去它的靈魂。撈餅的皮用麵粉,液體豬油,水,麥芽糖混合而成。因為有豬油的加入,餅皮變得潤滑。
  • 「中秋美食」比美女還好看,100%潮汕人都愛吃的美食—朥餅
    」朥餅「,屬粵菜系,是潮汕地區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點。在製作朥餅的過程中,不論是餅皮還是餡料,豬油那是必不可少的,當地人稱豬油為朥。在豬油的作用下,朥餅特別潤滑清甜,故人們把潮汕本土製作的、具有濃鬱地方鄉土特色的月餅稱為「朥餅」。
  • 尋找潮州老味道:意溪朥餅 潮人的月餅
    俗語說,「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在潮汕地區,中秋節吃月餅早已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傳統習慣。意溪大朥餅是潮州人的月餅,更是在每年中秋佳節喚起無數漂泊他鄉遊子的濃濃思鄉之情。近日,記者慕名來到意溪鎮「範合盛」朥餅店,探訪意溪朥餅的製作過程。
  • 我不能為你撈月,但我能給你「朥餅」
    但對於汕頭人來說,萬般皆不及潮汕朥餅。在中秋夜,衝著工夫茶,品嘗別有風味的朥餅,一口咬下,皮酥薄脆,口味清甜,肥而不膩,該是多愜意享受。 「朥」,在汕頭話裡,指用肥豬肉或豬脂肪煎出的油。「朥餅朥餅,朥做的餅"。作為制餅的黃金綠葉,酥皮的香脆、內餡的清甜,都離不開「朥」潤滑。潮汕朥餅走少而精的路線,綠豆沙朥餅、烏豆沙朥餅是經典之作。
  • 北方人吃月餅,南方人吃什麼?這個餅去到廣州千萬不要錯過
    談起中國各個地區有哪些不一般的美食值得一試,大概說上個三天三夜都不帶重複的,作為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流傳下來的不僅是各種經典國粹,還有著許多的美食文化。其實在潮汕人眼中這並不稀奇,因為在當地,人們將動物脂肪和肥肉都稱為「朥」,而且這個餅子裡面還有豬油,所以被梅蘭芳大師命名為此。朥餅在潮汕就相當於我們中秋節吃的月餅一樣,除開綠豆沙朥餅之外,還有其他多種餡料,這和我們尋常吃的月餅有著同工異曲之妙。其實製作這個朥餅的關鍵並不在於它的內餡,而在於它的那一層外皮。
  • 這些地方特色老口味月餅,你吃過幾種?
    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月餅行業發展趨勢》也顯示,蓮蓉、五仁、豆沙、棗泥、百果等傳統口味仍是今年月餅市場的主流,地方特色老月餅、老味道產品悄然回歸,並成為市場的持續增長點。以下這些地方特色老口味月餅,你嘗過幾種?
  • 這些地方特色老口味月餅,你吃過幾種?
    以下這些地方特色老口味月餅,你嘗過幾種?自來紅坐標:北京作為京式月餅典型代表,自來紅月餅蘊含著百年手工技藝,老北京人常念其為「滋了紅」。而龍華寺月餅之所以受歡迎,是因其繼承了1700多年的寺院飲食特點,選料皆為素食材料,口感清淡。正是受這種口味偏好影響,一統江湖的廣式月餅近兩年市場比例有所下降,「不太甜」的蘇式月餅在江浙一帶越發受歡迎。
  • 朥餅,經典的潮汕著名小吃,卻很多人讀錯,分享地道美味心得
    01潮汕傳統名小吃朥餅也有人稱為潮汕月餅、潮汕朥餅,好多朋友其實都不知道朥餅這個朥字怎麼讀,其實很簡單,讀法是láo bǐng潮汕人把肥肉稱為「朥」,因此稱豬肥肉為豬朥,用豬肥肉或豬的脂肪煎出的油直接稱朥,所以這個朥餅的製作過程離不開朥,名字由此而來。朥餅在潮汕地區可不僅僅只是在傳統中秋佳節上才出現,在一些婚嫁喜事上也是常常出現,所以朥餅在潮汕有著比較重要的文化地位。
  • 朥餅,經典的潮汕著名小吃,卻很多人讀錯,分享地道美味心得
    、潮汕朥餅,好多朋友其實都不知道朥餅這個朥字怎麼讀,其實很簡單,讀法是láo bǐng。潮汕人把肥肉稱為「朥」,因此稱豬肥肉為豬朥,用豬肥肉或豬的脂肪煎出的油直接稱朥,所以這個朥餅的製作過程離不開朥,名字由此而來。朥餅在潮汕地區可不僅僅只是在傳統中秋佳節上才出現,在一些婚嫁喜事上也是常常出現,所以朥餅在潮汕有著比較重要的文化地位。
  • 月餅怎麼就是非遺了?南鹹北甜的局面,老外也曾來摻了一腳?
    2006年5月,中秋節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453X—5),不少傳統月餅們也加入了非遺的行列。 但是,今天的中秋月餅市場的形成,可能還有著更深的淵源。下面就來看看這些尊貴的非遺月餅們背後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