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杜牧為藝妓寫的詩被誤用作懺悔,別再犯錯了

2020-12-17 萬能的科科

人們總愛引用經文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古人的詩歌往往簡潔、簡潔、優美,深受後人的喜愛。比如前段時間在網上流行的「願你行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意味深長,深受世人喜愛。

這首「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馮唐的詩已經成為人們口中的熱門話題,許多年輕人用春風十裡不如你來表達他們對愛人的愛。即使是春風,也不如百姓美麗動人。然而這首詩是否適合歌頌心愛的人,估計沒有多少人研究過。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珠簾總是次品

杜牧是唐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被稱為「小李杜」和李商隱,唐宋文人有一個特殊的愛好,那就是喜歡與藝妓交往。藝妓從小受教育,精通各種音樂、棋藝、書畫,很多藝妓都會說話。自古以來,才子佳人總是想找一個紅顏的知己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在這個情況下中,許多著名的文章誕生在這片煙花之鄉。

柳永對宋代文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也是常客在煙花之鄉,甚至在柳永過世後,很多藝妓都去為他掃墓,「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這說明了柳永在當時的藝妓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除了柳永,這首詩的主人公杜牧也是這樣一個天才,當時杜牧寫了一個著名的句子「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在揚州度過了一段美好的一生。

當時,他因擔任公職而擔任揚州的秘書一職,這個官方職位相對自由,杜牧位於揚州景美人美的,業餘時間,他經常在秦樓楚館逗留,並與當地許多藝妓有著親密的私人關係。

無論是哪個朝代,作為一名地方官員,他經常出入當地燃放煙花的地方,與許多歌唱家私交甚密,這不能稱之為一種特殊的驕傲。在受到上級的訓誡後,他仍然不想悔改,最後被調離了揚州。

告別杜牧告別揚州,一首歌《贈別》為了美麗

初,他已經有多了。春風十裡揚州路,卷珠簾總是次品。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初。」的第一句話主要描述了這個女人在豆蔻年華中,並指出了這個女人三十多歲的年齡。「娉娉嫋嫋」描繪的是尚處於花期的女子的婀娜多姿的身影。「豆蔻」通常用於描述女性花朵的年齡,在那一年蘇軾也寫了「淨如,豆蔻花哨初」。

再寫下名句「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十裡揚州陸春鳳很討人喜歡,看著珠簾後面的女人,誰也比不上她。這首詩委婉直白,委婉是春風吹十裡揚州路,實際上,他是杜牧穿過揚州路,直線是後一句話,珠簾後面的人沒有一個比詩中的女人更好。更重要的是,「春風」這句話也帶來了浪漫的美麗表現。

春天最初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與女性的年齡十三歲相對應,他給人一種青春的美感,如果是「秋風」或「夏天的風」,這種意境就會消失。

另一個解釋也很有趣,有人說這裡的春風是指杜牧在春風中行走十裡揚州,他想一個接一個地和以前的熟人道別,然而當他走在十裡揚州路時,他看到的人沒有一個比他前面的女人更漂亮。試著想像一下十英裡揚州路上珠子簾後面的佳麗的數量,然而在詩人的眼裡,只有眼前的女人才是真正的戀戀不捨人,以此來表達他不情願的心。

討論

綜上所述,這首詩首先是一首告別詩,背景是杜牧在她面前讚美藝妓。因此許多人經常用「春風十裡,不如你」來讚美女孩,結合詩中的語境,實在不太合適。

更不用說有些男孩在自白中不得不引用這句話,如果女孩了解這段歷史,後果可想而知,讀完這篇文章以後,不要再犯錯誤了。

相關焦點

  • 杜牧寫了一首「犯錯詩」,第一句7個字出現2個「籠」,原來有深意
    杜牧是唐代很著名的文學家,一生留下了無數讓後人敬仰的作品。但是其中有一首詩犯了一個寫詩最嚴重的錯誤,都知道寫詩最忌諱的就是用重複的詞了,雖然有同字詩這一說,但是同字詩在字數和重字的分布上都有很大的考究。
  •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把梅花寫得令人陶醉!
    譬如,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詩《梅》,它就是一首緊緊圍繞梅花形象美去寫的詠梅詩。儘管詩中杜牧沒有歌頌梅花的高尚品格,篇幅也只有寥寥四十字,但卻把梅花的形象美進行了完美的塑造。《梅》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七字,便把秋色寫得淋漓盡致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晚唐著名詩人。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其詩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風格英發俊爽,在晚唐詩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杜牧現存詩作500餘首,著有《樊川文集》傳世。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九日齊安登高》,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
  • 杜牧寫浮雲的一首詩,引經據典,卻躍然紙上,太形象了,堪稱經典
    不過具體寫"雲"的卻並不多,所以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首詩,這首詩的作者是杜牧,有趣的是在這首詩中雖然寫的是雲,但是卻並提到"雲",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一下這首詩。雲東西那有礙,出處豈虛心。曉入洞庭闊,暮歸巫峽深。渡江隨鳥影,擁樹隔猿吟。
  • 杜牧寫的很美的一首七絕詩,秋意濃濃,成為至今流傳名篇!
    杜牧寫的很美的一首七絕詩,秋意濃濃,成為至今流傳名篇 ! 文|常聞君言唐朝時期,最出名的就是唐詩。唐文化中的精髓就在於每個寫詩的人能夠從中提煉些故事,最出名的詩人像初期的駱賓王,王勃。後期的杜牧,李商隱,他們的詩有一種獨特的韻味。這幾位詩人,有的在山水,邊塞出名。有的擅長豪放。不過杜牧在幾位中風格最不一樣,他可以寫各種風格的,既有感傷,也有平淡。唐史長河中,杜牧最出名的是七絕詩,他的七絕在意境,含義,詠史上有特殊的意義。今天說的這首七絕,在秋意渲染上很有詩境。
  • 杜牧一首詩寫月,全文無一個月字,卻令人無限遐思
    是啊,月光總是給人無限的遐想,讓留戀秦樓酒巷的杜牧也常常感傷。長安夜月 唐代:杜牧寒光垂靜夜,皓彩滿重城。萬國盡分照,誰家無此明。古槐疏影薄,仙桂動秋聲。獨有長門裡,蛾眉對曉晴。晚唐有位詩人劉皂寫了一首《長門怨》:「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劉皂這首詩借長門宮裡失寵妃嬪的口吻來寫,全篇不著一怨字,但句句在寫怨,情景交融,用字精工,將抽象的感情寫得十分具體、形象,是宮怨詩中的佳篇。
  •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四處留情的杜牧這首詩寫了什麼
    也有女子之間的送別,例如清朝女詩人顧太清的一首詞,《浪淘沙 送珊枝歸武林》: 歸計太匆匆,難寫哀衷。孤帆雙槳趁秋風。腸斷天涯從此去,無日重逢。相別各西東,浪跡萍蹤。憐君多病況龍鍾。一紙青書脫有便,頻倩徵鴻。 杜牧這首詩以女性為主人公,前兩句從女子的角度描寫離別的不舍和痛苦。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晚唐時期的詩壇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當屬杜牧和李商隱,兩個人都是少年天才,寫過很多優美的詩作,特別是他們的愛情詩,最為後人津津樂道,寫得很深情,也很感人;現實生活中,他們也是愛得轟轟烈烈,也愛得很真誠,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意,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一片深情
  • 杜牧晚年時寫過一首千古絕詩,大雪紛飛獨自飲酒,道盡人生悲歡
    初冬時節,詩人杜牧獨自夜飲,面對外面的大雪紛飛不禁感慨自己的人生,難以名狀的感受加上酒意上心頭,寫下了一首千古絕詩。這首詩杜牧用典故自比,再通過描繪周圍環境景色以及心裡所思考的,道盡人生悲歡,道盡人生哲理,一起來品讀這首詩。
  • 杜牧非常經典的一首愛情詩,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譬如杜牧他的詩作,便可以說是晚唐最為大家所熟知,而且他與當時的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可見他們兩人的才華,比起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來,那也是在伯仲之間。說起杜牧,相信大部分喜歡詩歌的朋友,那麼都是有讀過他的作品,而且他的很多作品,那也是有被收錄在課本裡,例如他的《清明》,那便是他最為人們所熟知,而且還是一首朗朗上口,非常值得一讀的一首詩。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卻句句經典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在冬夜一個人飲酒,孤獨的他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句句都很傷感
    ,使得杜牧悲痛欲絕,寫下了很多悽美之作。黃州的生活讓杜牧精疲力盡,有一年冬夜他一個人在飲酒,看到夜裡紛紛揚揚的大雪,於是寫下《初冬夜飲》一詩,通篇寫得感人肺腑,每一句都很孤獨,在這首詩中道盡了悲痛之苦,還有對於人生的無奈。其實像杜牧這種才子,他是希望可以去建功立業,可以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
  • 杜牧曾寫過一首詩,至今仍家喻戶曉,可沒有幾個人能明白詩的含義
    想必大家對於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泊秦淮》一定很熟悉吧,尤其是裡面的這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麼多年來更是家喻戶曉,雖然大家都知道這首詩,但是這裡面的商女和後庭花大家知道它講的到底是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杜牧的一首詩,描寫女子美麗容顏,內含千古名句!
    杜牧在即將離開揚州時贈別一位想好的歌姬所寫的一首詩,詩一共兩首,此為其一,意在讚美歌姬的美麗,從而引起惜別之情。《贈別》唐代:杜牧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第一句用「娉娉嫋嫋」來形容這位女子的身姿輕盈婀娜之態。「十三餘」則指女兒的芳齡。
  • 杜牧在宴席上搶歌姬,惹人笑話,即興吟了一首詩,卻引來滿堂喝彩
    #每天一首古詩詞且先來讀罷這首小詩再來了解小詩背後的故事:兵部尚書席上做唐·杜牧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這首《兵部尚書席上做》便是如此,背後有這一段「醉酒狂言索妓」的故事:杜牧離開煙花繁華的揚州後,被調往洛陽任監察御史之職,分司監察東都洛陽群臣。恰好朝中原兵部尚書李願被罷官後閒居洛陽,據傳李願在洛陽以聲色豪奢著稱,蓄養了很多美人歌姬,日日歌舞為樂。
  • 杜牧《清明》一詩中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原來它在這裡
    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佳作。然而,詩人筆下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呢?泛指說。此說以《唐詩鑑賞辭典》為代表,認為杜牧詩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而只是「牧童」所指的那個杏花深處的村莊,美麗的村莊裡有一家小小的酒店,正等候著雨中來客。杜牧所描繪的意境,確實讓人回味無窮。
  • 元代盧摯在杜牧《秋夕》上填詞的七夕詩讓人驚豔
    杜牧的秋夕是一首流傳非常廣的詩,也是我們接觸唐詩宋詞時接觸比較早的一首詩。特別是在夏末秋初的季節,時常被我們拿出吟誦。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每當讀起這首詩的時候,都會回憶起小時候的夏天夜晚,一家人躺在屋頂搖著扇子,看滿天星鬥聽父母講的牛郎和織女的故事。這樣一首有情有景有畫面的古詩,曾經被元代的盧摯填過幾句詞,變身一首專寫七夕的詩。大多數優美的經典詩詞被後人仿寫和改寫以後都沒能再續經典,而盧摯的這首《沉醉東風·七夕》卻是一個例外。
  • 李商隱杜牧炫技對決,每句以數量開頭,一首美人如花一首花如美人
    雖然李商隱和杜牧是多年好友,李商隱還曾寫過不少詩誇杜牧,但正如李白和杜甫的王者之爭一樣,後世對於這小李杜孰高孰低,也一直爭論不休。本期就和大家一起品一品兩人的這次炫技對決:李商隱的《無題.八歲偷照鏡》和杜牧的《齊安郡中偶題》。這兩首詩每句都以數量詞開頭,一首美如如花,一首花如美人,千年難分勝負。
  • 和杜牧一首詩有關
    和杜牧一首詩有關文/史小二記名字代表一個人,一種稱呼就是代表一類人。而立之年,弱冠之年,說的是不同年齡段的男人。與之相對,女人也是有的。十三四歲被稱豆蔻年華,15歲是及笄之年,16歲則稱破瓜之年。以15歲為分界線,古人平常時候開玩笑,說我家女兒已經及笄。聽了,你別聽不懂。這是暗示你可以上門提親了。笄是一種束髮的簪子,這時女人會將頭髮收攏起來,梳挽成一個漂亮的髮髻,插上發笄。這標誌著女人成年,不再是當年的小女孩子,待遇是按照成年的。到16歲,如同瓜熟落地,發育已經完全成熟,可以破瓜,吃瓜了。
  • 豆蔻梢頭二月初 為何從「豆蔻」2字看出杜牧詩中少女是個風塵女子
    一、最早的豆蔻詩 梁簡文帝 豆蔻生連枝最早的豆蔻詩是哪一首,老街不太清楚,據楊慎《升庵詩話》中記載,早在南北朝時期,梁簡文帝蕭綱就用過豆蔻的意象作詩:梁簡文《和蕭侍中子顯春別 》:別觀蒲桃帶實垂,江南豆蔻生連枝。無情無意尚如此,有心有恨徒自知。」《詩》云:「隰有萇楚,猗儺其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