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嘉興市城南路原絕緣廠宿舍附近有一座千年古塔——真如塔。
此塔始建於宋嘉熙七年(1062年),真如塔原來是真如寺的配塔,真如寺歷史更為久遠,唐朝至德二年(757)就已經修建了真如寺。兩宋時期,司馬光曾為之作記、蘇軾亦曾在此掃雪煮茶。宣和三年(1121),方臘起義之後,真如塔被毀,僅剩下舊址。
慶元三年(1197年),朝廷重修真如塔。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此塔又被毀。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真如塔。真如寺與塔歷經千年風雨,被毀多次又重修多次。
真如塔高42.7米,塔身為磚砌,有地宮、基座、塔身、塔簷、塔剎五部分。古塔塔磚長36釐米、寬18釐米、厚度9釐米。塔剎為生鐵澆鑄,由鐵質的覆盆、仰蓮、七重相輪、寶蓋、寶珠、寶瓶組成,高12.2米,重約15噸。
1970年代,古塔被拆毀發現了地宮,地宮中出土了一批塔藏文物和一部分佛經。這批文物主要為明清文物,有鎏金佛像5件,其中鎏金木雕釋迦牟尼佛坐像1件。為黃楊木雕刻,通體鎏金,螺髻、紅頂,雙目下垂,嘴唇紅潤。出土鎏金供養人銅像、銅鎏金佛各2件,鎏金佛為明代晚期佛像。
古塔之中發掘出土佛經4件,為明清兩代佛經,有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印本1件,紙本,用綢緞包裹。經文首頁有釋迦牟尼及二弟子畫像,釋迦牟尼盤腿坐於蓮花座上。有明代明刻阿彌經、天生十善戒經1件,紙本。經書上有落款「明萬曆四十年」字樣。
有法華經變相圖1件,清代血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件,這些經書都是明朝和清朝時期的紙本經書,經書保持了原先埋入古塔時的樣子。紙張本經書一般很難保存,這些經書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不容易的事情。
古塔中出土香牌15件,為木牌墨書而成,香牌上寫著祈福字樣,都是明清時期人們祈福許願所用之物。其中,以求子、祛病、禱告等最多。
在出土的器物中,還有文玩核桃2個,鎏金如意髮飾1件,鎏金小花瓶掛件1件,葫蘆掛件1件,貓形掛件1件,鎏金八瓣花掛件1件,還有一些瑪瑙、珠玉、白銅,從唐朝到清朝的各種銅錢等。
真如塔出土的文物,大多為明清時期保存下來的文物。明清時期重修真如塔之後,又加入了當時人們使用的很多經書、器物和一些鎏金銀器。當然還有一些的從唐朝保存下來的文物,但相對較少。從這裡可以說明,真如塔在宋元兩代的破壞非常嚴重。
真如塔為何在清代重修?主要原因在於清廷為了加強統治,在嘉興一帶實行高壓政策燒殺搶掠 , 徵剿屠戮。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抵達嘉興,發生了慘烈的「乙酉事變」大屠殺政策激起了民眾反抗。
為了緩和矛盾,清朝統治者不得不重新推崇程朱道學、三教歸儒的思想,還積極籌建佛塔以籠絡人心。再加上順治帝推崇佛教,所以才重修了真如塔。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真如塔重修完成。後來又在太平天國運動中被毀,清順治年間又重修。真如塔藏寶,珍貴的是那一批佛經,那是明代和清初的佛經,紙本佛經記錄了當時佛教發展的情況,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自此,嘉興真如塔窖藏文物的發掘傳奇,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