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寶塔,歷經千年風雨,70年代被拆毀後,挖出大量珍寶

2020-12-19 稗史候說

在浙江嘉興市城南路原絕緣廠宿舍附近有一座千年古塔——真如塔

此塔始建於宋嘉熙七年(1062年),真如塔原來是真如寺的配塔,真如寺歷史更為久遠,唐朝至德二年(757)就已經修建了真如寺。兩宋時期,司馬光曾為之作記、蘇軾亦曾在此掃雪煮茶。宣和三年(1121),方臘起義之後,真如塔被毀,僅剩下舊址。

真如塔

慶元三年(1197年),朝廷重修真如塔。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此塔又被毀。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真如塔。真如寺與塔歷經千年風雨,被毀多次又重修多次。

真如塔高42.7米,塔身為磚砌,有地宮、基座、塔身、塔簷、塔剎五部分。古塔塔磚長36釐米、寬18釐米、厚度9釐米。塔剎為生鐵澆鑄,由鐵質的覆盆、仰蓮、七重相輪、寶蓋、寶珠、寶瓶組成,高12.2米,重約15噸。

鎏金佛

1970年代,古塔被拆毀發現了地宮,地宮中出土了一批塔藏文物和一部分佛經。這批文物主要為明清文物,有鎏金佛像5件,其中鎏金木雕釋迦牟尼佛坐像1件。為黃楊木雕刻,通體鎏金,螺髻、紅頂,雙目下垂,嘴唇紅潤。出土鎏金供養人銅像、銅鎏金佛各2件,鎏金佛為明代晚期佛像。

古塔之中發掘出土佛經4件,為明清兩代佛經,有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印本1件,紙本,用綢緞包裹。經文首頁有釋迦牟尼及二弟子畫像,釋迦牟尼盤腿坐於蓮花座上。有明代明刻阿彌經、天生十善戒經1件,紙本。經書上有落款「明萬曆四十年」字樣。

佛經

有法華經變相圖1件,清代血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件,這些經書都是明朝和清朝時期的紙本經書,經書保持了原先埋入古塔時的樣子。紙張本經書一般很難保存,這些經書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不容易的事情。

古塔中出土香牌15件,為木牌墨書而成,香牌上寫著祈福字樣,都是明清時期人們祈福許願所用之物。其中,以求子、祛病、禱告等最多。

佛經

在出土的器物中,還有文玩核桃2個,鎏金如意髮飾1件,鎏金小花瓶掛件1件,葫蘆掛件1件,貓形掛件1件,鎏金八瓣花掛件1件,還有一些瑪瑙、珠玉、白銅,從唐朝到清朝的各種銅錢等。

真如塔出土的文物,大多為明清時期保存下來的文物。明清時期重修真如塔之後,又加入了當時人們使用的很多經書、器物和一些鎏金銀器。當然還有一些的從唐朝保存下來的文物,但相對較少。從這裡可以說明,真如塔在宋元兩代的破壞非常嚴重。

鎏金花瓣

真如塔為何在清代重修?主要原因在於清廷為了加強統治,在嘉興一帶實行高壓政策燒殺搶掠 , 徵剿屠戮。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抵達嘉興,發生了慘烈的「乙酉事變」大屠殺政策激起了民眾反抗。

為了緩和矛盾,清朝統治者不得不重新推崇程朱道學、三教歸儒的思想,還積極籌建佛塔以籠絡人心。再加上順治帝推崇佛教,所以才重修了真如塔。

鎏金花朵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真如塔重修完成。後來又在太平天國運動中被毀,清順治年間又重修。真如塔藏寶,珍貴的是那一批佛經,那是明代和清初的佛經,紙本佛經記錄了當時佛教發展的情況,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出土定紅寶石

自此,嘉興真如塔窖藏文物的發掘傳奇,落下帷幕。

相關焦點

  • 恩平一座始建於乾隆年代的寶塔,蘊含著鮮為人知的風水傳奇!
    恩平有一座始建於乾隆年代的寶塔,名為熙春塔,屹立於廣東省恩平市恩城東側的錦江河畔,氣勢磅礴,霸氣逼人,後幾經修建和改建,皆為講究「風水」之道,祈求寶塔能保一方水土,促成人才輩出!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施工,一座7層高的寶塔聳立在城東大衝嶺前的熙春臺上,取名為「熙春塔」。知縣曾萼和恩平人民一起,祈求通過此塔能促成地方文運亨通,英才輩出。到了道光元年(即1821年),鄉人又從風水的角度,認為實心塔不利於人才的培養,特別是曾萼夫人曾經吹「枕邊風」說,如全部建實心塔,怕會阻礙人才的流進和培養,最好能加建兩層空心塔!
  • 有「上海比薩斜塔」之稱的松江千年寶塔,時隔30餘年又迎來文物修繕
    護珠塔建於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坐落在天馬山上,是一座7層八角形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寶塔,高18.82米。相傳塔裡藏有舍利珠,夜間閃耀光芒,故稱「護珠寶光塔」。千年寶塔的「斜而不倒」,也在松江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傳說。一則是護珠塔東面20米處,有一株古銀杏樹。相傳是周文達所植,古樹分技呈龍爪狀,向西撲抱塔身。後來銀杏樹成為山神之手,支撐著護珠塔,所以幾百年來斜而不倒。另一則是傳聞曾在護珠塔磚縫中發現宋代錢幣,於是有人拆磚覓寶,使底層磚身漸被拆毀,形成塔身傾斜。
  • 歷經風雨的70後,如何面對人生的挫折?做好三點!
    現在有很多創業受挫或者生意失敗者,都是70後,中年遭遇挫折,讓許多人陷入迷茫。面對人生挫折,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走出困局?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三點。進入中年的70後,成功與失敗,都只是暫時的一種生活狀態,並不是最後的結局,有一句話就是提醒70後,叫「一切皆有可能」。我們要為父母活著,為妻子遮風,為兒女擋雨,也許暫時遭遇的挫折,會對親人造成傷害,但你一直挺立在那裡,就是對親人最好的安慰。中年的人生,你要活成一座山,活出堅韌和不屈,不論狂風暴雨。為什麼許多中年人或感到迷茫呢?非常簡單,就是你還沒有真正明白,自己為誰而活著?
  • 閉關千年的寶塔,不斷散發著芬芳,專家得知後從中挖出佛骨舍利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585,閱讀約2分鐘在蕪湖市北郊,有一座金塔,建於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由於年久失修,塔身已部分傾斜。因此,1981年,政府斥巨資修復了金塔。
  • 廣東茂名沙瑯鎮發現一座寶塔,高9層的琅寧塔,非常壯觀
    在廣東的茂名市電白區的沙瑯鎮發現有一座高9層的寶塔,這是一座近代建造的塔樓,位於沙瑯鎮的西南方向,處於沙浪鎮的新城公園西北部。從這一座寶塔可以看出,這是一座看起來非常新的建築,也是當地的最高塔。從這一座造型獨特的寶塔樓可以看出,它的建造寓意深遠,很多專家學者也是頗感興趣。
  • 慈禧老禍害墓中藏著五件稀世珍寶,翡翠西瓜、翠玉白菜都不算什麼...
    晚清慈禧太后死後,葬在了東陵中,其中陪葬了數不勝數的稀世珍寶,到了民國,孫殿英帶領軍隊炸開東陵,將裡面的珍寶搶奪一空,在搶奪出來的珍寶中有五件絕世珍寶,都是價值連城,還有一件無價之寶。  一、翡翠西瓜  慈禧從美國進口的大量的碧璽做成了兩個翡翠西瓜,在死後隨葬在自己棺材裡,後背孫殿英挖出。  二、玉雕紅珊瑚樹  慈禧生前非常喜歡玉雕紅珊瑚樹,即使是在死後玉雕紅珊瑚樹也放於慈禧屍體右側,後被孫殿英帶走。
  • 雲南最有名的3座寶塔:一大兩小,相互拱衛,已有千年
    旅遊隨筆:寶塔,許多地方都有,比如江蘇徐州的九鏡塔,山西應縣的木塔,北京妙應寺的白塔等,但是,三座塔放在一起,南北拱衛的,卻並不多!今天,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將帶你看的這個景點,話說是雲南最有名的3座寶塔,一大兩小,南北拱衛,已有千年,不信,一起來看看。看到了嗎?上圖中你看到的這3座寶塔,矗立於群山之中,相互拱衛,蔚為壯觀,這就是雲南最有名的崇聖寺三塔。
  • 考古隊一鏟子下去,挖出「黃泥團」,專家:稀世珍寶,禁止出境
    考古隊一鏟子下去,挖出個「黃泥團」,專家:稀世珍寶,禁止出境一提起古董,相信許多人都會十分有興趣,因為這些東西不僅十分昂貴,還在近幾年越來越引起我們的注意,那麼為什麼他們的價值如此之高呢,除了年代的久遠,材料的稀有之外
  • 重慶有個「世外桃源」,歷經千年風雨,風景如畫美食繁多
    本文為飛貓遊記原創作品,歡迎轉載分享重慶,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的一座直轄市,這是中國的一座特大城市,經濟十分發達,除此之外這是一個深受人們喜愛的旅遊城市,被譽為「山城」的重慶,是一個山清水秀之地重慶是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城市,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過去,古城,古鎮是最好的地方,這些古鎮歷經千年歲月,見證著城市的過去和發展.
  • 閩侯這個村裡竟然藏著一座為皇帝建造的寶塔
    閩侯這個村裡竟然藏著一座為皇帝建造的寶塔  ▲(蓮峰村)  閩侯這個村裡竟然藏著一座為皇帝建造的寶塔  ▲(偏居於民房一角)  塔身有七層,意喻「七級浮屠」。每層八個面上都設有佛龕,佛龕上面雕刻著形態各異的佛像,有騎著神獸的,有趺坐蓮盆的,個個栩栩如生。石塔轉角為瓜楞柱,塔簷印刻瓦壋和瓦壠。
  • 一寺三神奇:廣德寺、多佛寶塔、千年銀杏樹
    於是,成化皇帝朱見深下了一道聖旨,讓襄陽王就近擇一「風水寶地」,襄陽王府自備工料,重建一座寺院給雲居寺僧眾。寺院建好以後,因憲宗朱見深御筆親賜「廣德禪林」,遂改名為廣德寺。「敕賜廣德寺」至今還懸在廣德寺山門上。廣德寺不大,很是幽靜。中軸線上現存的建築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多佛寶塔。
  • 武漢城區最古老寺廟:依山而建,有寶塔一座,盛產這種國寶蔬菜
    雖然歷經經濟發展之洗禮,但武漢城區仍然保留有相當一部分歷史古蹟,它們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歲月變遷。在武漢中心城區熱鬧商圈裡有一座古老寺廟,它依山而建,規模龐大,香火鼎盛,寺內一座寶塔也成為區域名片,尤其是塔下一塊不起眼的菜地,種植的蔬菜因太稀有更成為國寶級存在,這座寺廟就是寶通寺。依山而建,隱匿的後門可以進寺廟。
  • 見證千年風雨「汀州」的風採!
    一座書院,歷經近千年滄桑而屹立不倒,藏身於古城而愈發神聖,醇厚的書香,穿越歷史長河,綿延至今。近日,我們慕名前往長汀縣尋訪汀州試院。汀州試院,背靠臥龍山,面朝三元閣,佔地一萬餘平方米。其建築古樸,由門樓、空坪、大堂、後廳、廂房和平房組成,環境清幽,氣勢恢宏。
  • 古墓暗藏無數珍寶,盜墓賊卻一無所獲,考古專家一眼看出玄機!
    千年前的古墓意外出土,考古專家卻發現多個盜洞,整個墓室除了一座巨大的石棺外,空空如也。難道這又是一座,被盜墓者盜掘一空的古墓嗎?令現場的專家憂心重重。當重達三噸重的石棺被吊起後,一個出乎意料的景象卻又令現場的所有人欣喜不已。
  • 千年風雨伴古寺——記廣德天壽寺邊古銀杏
    但是,我查了一下廣德州志、安徽、宣城古木的書籍,除了有「磚橋銀杏」的項目外,一直沒有發現有關天壽寺北古銀杏的資料,在《廣德州志》中銀杏樹,在州學後玄妙觀,明建文末,靖難兵起,修撰淑英聽死在樹上,嘉靖五年,法官鄒守益遷往東郊,在樹下建了懷忠祠,祠堂倒塌,萬曆二十五年,明守段計劃改建存忠亭,樹在亭後,抱了很多,四十年的州守李得中禁止百姓採伐,由李日滋捐贈三石,買地借銀三錢,準備銀杏節,後亭壞了,樹沒剩下
  • 揚州:邵伯湖 千年風雨風姿綽約
    浩渺無際的邵伯湖是江蘇省揚州江都區邵伯鎮自然風光絕佳處,歷經千年風雨洗禮,愈顯風姿綽約。浩渺無際的邵伯湖是邵伯自然風光絕佳處,歷經千年風雨洗禮,愈顯風姿綽約。兩岸綠樹成蔭。古鎮邵伯,南北航孔道,商鋪鱗次櫛比,是京杭運河聞名遐邇的繁華商埠。隋煬帝、乾隆、謝安、董恂、孫覺、蘇軾等名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足跡和詩篇。至今留有甘棠廟、鬥野亭、雲川閣、大碼頭、大王廟、石板街、歷史文化遺蹟和樸實的民俗文化。
  • 坍塌的寺廟發現地下宮殿,唐皇家珍寶隨處可見一根骨頭卻成了國寶
    上世紀80年代初,明代法門寺佛塔歷經402年風雨轟然倒塌。為了搶救被掩埋的佛像和大量宋元善本,寺內僧人請來省考古隊進行保護性發掘。然而,令大家驚訝的是,在明代法門寺的塔基下面,還有一個唐代塔基。但在發掘清理過程中,並未發現其他有價值的文物。
  • 風靡全國的寶塔糖原來是打蟲藥,雖遇挫折,還堅持生產到80年代
    每個年代的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童年零食,像70後80後的回憶是一毛錢十塊的水果糖、炒熟的花生米,90後00後的回憶就是辣條、拖肥、巧克力等等。我們現在生活越來越富有,連零食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光是糖就有著軟糖、硬糖、棒棒糖等多種類型。
  • 80年代的「寶塔糖」火遍全國,後來銷聲匿跡了,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關於「寶塔糖」的記憶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念念不忘,但對「寶塔糖」的記憶,則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能吃上糖是一種幸福;憂的是吃完糖之後,將要面對的「可怕場景」。這一切還得從上世紀50年代說起,「寶塔糖」的製作原料是:蛔蒿,但我們國家並沒有這種植物,由於和蘇聯關係密切,就向蘇聯進口。直到1952年,蘇聯才給我國送來了20克蛔蒿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