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奔月譜新篇

2020-12-13 我們的太空

西昌,因月色美妙,自古便有「月城」的美譽;文昌,海南島最東端,一處美麗的海灣名為「月亮灣」,海天一色,意境非凡。

從圓夢奔月、成功繞月到完美落月、再入探路再到喜搭「鵲橋」、月背著陸……從2007年起,素有中國「探月港」美譽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連續成功發射我國所有探月太空飛行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蹟」。

而今天凌晨,嫦娥奔月的接力棒將由該中心的西昌發射場鄭重交接到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手上。

11月24日4時30分,伴隨著山呼海嘯的轟鳴聲,長徵五號火箭以雷霆萬鈞之勢拔地而起,一飛沖天。約2200秒後,火箭搭載的嫦娥五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執行探月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文昌正式成為中國探月新母港。

緊緊鉚在測發大廳的中心計劃部副部長李本琪,在大屏看到火箭騰飛的那一刻,不禁溼潤了眼眶。

時光荏苒,13年前,李本琪曾擔任嫦娥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在西昌發射場滿懷豪情,恭送「嫦娥」奔月。

據了解,當時發射嫦娥一號要求較高,需要用大推力火箭先將它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5.1萬公裡的地球同步大橢圓軌道。經過專家們對長徵系列火箭進行嚴格可行性分析,最終選定運用長徵系列火箭家族中運載能力較強、發射成功率最高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承擔此次發射。

而在中國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能用「長徵三號甲」等多種型號運載火箭,發射多種型號衛星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便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發射月球探測器的重任。

「嫦娥五號重達8.2噸,而長徵五號是國內目前運載能力和體量最大的低溫火箭,是發射嫦娥五號的最佳搭檔。」談及這次嫦娥五號任務為何選擇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心副主任毛萬標說,「文昌航天發射場因緯度低、發射效費比高,射向寬、安全性好,海運便捷、可行性強等獨有優勢,更是成為了更大更重太空飛行器發射的理想之地。」

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這是中心科技工作者的生動寫照。

曾多次擔任01指揮員的80後優秀青年胡旭東,是嫦娥五號任務整個發射系統的大管家,負責協調整個發射任務流程和進程狀態控制,容不得任何疏忽和失誤。

「一談到發射,大家可能最關注的就是喊倒計時口令的01指揮員,但航天發射是萬人一桿槍的事業,不分一線二線,人人都是發射大戲的NO.1。」胡旭東說。

為了嫦娥奔月的那一刻,文昌航天發射場所有科技工作者,自嫦娥五號入場以來,都和胡旭東一樣,打起十二分精神,嚴把質量關口,一次一次操作保精準,一個一個節點保順利,確保發射任務萬無一失。

翻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人才資料,人們驚奇地發現這樣一組數據:據統計,中心航天工作者平均年齡33.1歲,而成功發射「嫦娥五號」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科技人員平均年齡更是只有30.9歲,他們中,博士學歷佔比3.4%,碩士學歷佔比32.6%。敢想敢幹、銳意進取、拼搏創新是這群青年才俊身上最耀眼的特質。

淅淅瀝瀝的小雨,呼呼作響的海風……發射任務開始前的一個月,海南的天氣情況並不理想。陰雨不斷,颱風過境更是成為常態。

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專家、高級工程師郭學文介紹,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首個濱海航天發射場,屬於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高溫、高溼、高鹽霧」「強降水、強雷電、強颱風」等「三高三強」的氣候特點,給嫦娥五號發射氣象保障帶來新的巨大挑戰。

為了火箭發射萬無一失、圓滿成功,中心技術部氣象系統工程師甘思舊及其所在團隊自任務開展以來,已在發射場駐紮超過60天,她告訴記者,針對此次任務氣象保障特點,氣象團隊的專家和精銳骨幹都主動請纓參加任務,數月鉚在發射場,認真研究拉尼娜現象對發射場天氣氣候的影響,分析了任務月氣候背景特徵,完善了防颱風應急預案和危險天氣預案,並準確預報了發射日窗口的天氣,確保了任務按計劃實施,火箭安全飛行。

「銅鼓嶺遙測跟蹤正常!」11月21日,距離「嫦娥五號」發射僅剩3天,在全系統演練過程中,銅鼓嶺測控點遙測組組長郭付才在執行完北鬥衛星長管任務不久後,又立馬組織人員切換設備狀態,再次投入「嫦娥五號」任務準備。

今年,在郭付才的團隊,像這樣的多種任務並行已成為常態,平均每月衛星長管時間平均400多個小時,人員三班倒、24小時值班已是家常便飯。

並行任務圖像通信系統擴容建設項目、遠程輔助測試安全隔離區建設項目、測控設備中修、防雷專項檢測問題整治……為進一步增強發射場測控通信系統服務保障能力,中心還大力引進新設備、新技術,並開展老設備適應性改造,為滿足後續快節奏、並行化的高密度航天發射測控任務需求奠定堅實基礎。

5時45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宣布,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整個指控大廳頓時掌聲雷鳴,許多人激動難抑、喜極而泣。

無數個日夜的奮戰化作今天成功的喜悅!

「未來,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按照國家航天發展戰略,先期開展載人登月、重型火箭的論證建設和布局,逐步形成重型、大型和中型火箭高低搭配、多射向、多緯度、低傾角、大噸位發射能力,為中國航天未來的深空探測、行星探測、空間站建設、網際網路建設以及可能的巨星座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也為助推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網絡強國、科技強國、數字中國奠基蓄勢。」展望未來,張學宇這樣說道。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黃國暢 王玉磊

編輯:王豔梅

相關焦點

  • 雲南兒女助力「嫦娥奔月」
    2020年11月24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探月再啟「嫦娥奔月」的浪漫之旅。從西昌到文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每一次捷報頻傳的背後,都有雲南兒女的助力。
  • 今日凌晨,「嫦娥奔月」!
    工作中,他嚴格落實「雙崗四檢查」、「五不放過」,杜絕「三誤」問題,連續一個月「白加黑」「五加二」,為「嫦娥二號」奔月搭建了牢固的天梯,發射場地面設備在任務過程中運行平穩,無一差池。時至今日,仝非還清晰地記得「嫦娥二號」奔月的那個夜晚,暮色下,崇山峻岭中,場坪和塔架燈火輝煌,直指蒼穹,像是要把天戳個窟窿。
  • 雲南兒女與「嫦娥奔月」的浪漫故事
    2020年11月24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探月再啟「嫦娥奔月」的浪漫之旅。從西昌到文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每一次捷報頻傳的背後,都有雲南兒女的助力。
  • 身兼重任,從文昌航天發射場出徵的「勇士」逐個看
    聽說很多人昨天徹夜未眠,就為了看「嫦娥奔月」。  從各地來的市民遊客,強勢圍觀了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的震撼瞬間。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隸屬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唯一的瀕海發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你知道2014年10月竣工至今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都發射過哪些太空飛行器「大咖」嗎?  答案,就在下面!
  • 「嫦娥奔月」與四川南充兒女的浪漫故事
    ;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實施;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發射;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幼兒園園長劉紅柳:你護航嫦娥奔月,我守護航天花朵!
    何玲 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一會兒,遠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幼兒園的園長劉紅柳,收到身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丈夫、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測發地面系統專家張邦雙發來的微信「感謝有你」。
  • 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變成了現實
    千年前,嫦娥奔月只是一個故事;千年後,嫦娥奔月卻成了現實。 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流傳了很久,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拜月等。
  • 我國四大航空發射場,文昌發射場佔據哪些優勢?
    據報導,我國近期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順利地完成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發射工作。據了解,這次的發射地點是文昌航天發射場,而這次發射任務是我國的探工程啟動以來,首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發射任務,它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為繼西昌發射場之後的一個新探月場所。
  • 文昌發射場「最美伉儷」助飛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在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的背後,有這樣一對年輕的夫妻,丈夫臧尚飛,是指揮控制中心測控系統的一名指揮員,具體負責12臺套測控系統的總體調度指揮,妻子王瑞雪是發射場區化驗系統的氮氧化驗工程師,具體負責液氧、液氮、氮氣、空氣等推進劑和氣體的採樣化驗。
  •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具備高密度發射實戰能力
    新華社海南文昌5月5日電(李國利、王玉磊)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5日傍晚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表示,文昌航天發射場已經具備了高密度發射實戰能力、高中低軌空間投送能力和任務並行測試發射能力。
  • 「嫦娥奔月」的背後,有著玉溪人的身影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
  • 文昌:中國探月新母港
    文昌航天發射場,這個位於海南島東北一隅、中國最年輕的航天發射場,此刻再一次令世界矚目——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攜帶嫦娥五號探測器在這裡成功發射。這意味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第三步「回」正式拉開序幕。
  • 「胖五」轉運成功「嫦娥」奔月在即
    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9月下旬由遠望運輸船隊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並通過公路運輸方式分段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 陳三強:一切為了嫦娥奔月
    11月24日,寂靜的文昌海岸再次從夢中驚醒,伴著震天的轟鳴,一束橘紅色烈焰噴薄而出,託舉著嫦娥五號的長徵火箭飛向群星閃耀的太空……看,嫦娥五號任務發射成功了!自2015年長徵五號任務合練以來,陳三強就負責起了文昌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中勤保系統組織計劃協調和綜合保障工作,同時牽頭負責任務過程中勤保系統試驗文書擬制評審、計劃簡報總結編報、準備情況檢查評審、一體化體系運行等工作。可以說他是海南勤保系統的"老大哥"。"強哥,這麼多工作你能幹的過來嗎?",身邊的同事李偉懷疑惑的問道。
  •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郭文彬 攝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愛穿漢服的中科大姑娘是文昌航天人
    中科大2013級7系校友、河南濮陽姑娘崔藝晗,曾在嫦娥五號轉運發射區身著漢服,化身嫦娥圈粉無數,為長徵五號和嫦娥五號送行。她是文昌發射場一線科技工作人員,同時,也是來自中國科大的漢服控。作為發射場的指揮顯示操作手和軟體管理員,崔藝晗表示:「對航天測試來說,任何一個軟體,任何一行代碼,都出不得半點馬虎,我這裡是最後一道關卡,一定要嚴上加嚴。」在軟體參數配置時,上百個頁面、上萬個參數她總是慎之又慎,足足核對了三遍才安心。
  • 護送嫦娥奔月,看我荊楚兒女!
    梅春睿何平(右)王魏武在這次探月行動中,文昌航天發射場有10多名湖北籍航天人,他們日夜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著嫦娥奔月的「湖北力量」。24日凌晨,圓滿完成發射任務的3名湖北老鄉,在接受家鄉媒體採訪時,仍難掩激動之情。
  • 「嫦娥」奔月,「廣寒」可期
    文/詩豪據新華社消息,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 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中新社文昌11月23日電 記者23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嫦娥五號探測器整裝待發,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22日12時和3時10分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
  • 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11月24日凌晨4點,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探月任務。 它將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創造國內航天探測多個第一次,也被稱為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那麼,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神奇之處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地去挖掘?